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四十二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

更新時間:2024-06-25  作者:玩蛇怪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四十二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
接下來的幾日,趙駿安排了任務,就開始正式在北平城內外走動。

他四處巡視,俯瞰整座城池,也在城外視察情況。

最近天氣愈發炎熱,幽燕有可能會出現旱災,因此還是要做好幾手準備。

一是讓官府聯合世家,調動百姓挖溝渠。

二是從汴梁調集糧食過來。

自從河北與汴梁的直通運河開通之后,就有運河能夠直接從汴梁送糧到涿州。

運輸能力加強,抗災能力自然提升,足以應付可能會來的旱災。

另外就是對北平城進行一定改造規劃。

包括在哪些方面大興土木,從南方調集人力物力,開始興建水泥廠、磚廠。

這也是為以后大宋進行城市化發展做出一定的經驗積累。

畢竟汴梁雖然已經在開始往現代化發展,但實際上內城與外城都沒有太大的改動,只是城外在建樓房而已。

并且汴梁城外新建的筒子樓排污能力也是個問題。

最早的筒子樓建設時是沒有下水管道的,百姓居民如廁只能用馬桶,然后自己提下去倒進化糞池。

有專門的糞工會處理這些糞便,他們由朝廷雇傭,最后制作成肥料賣給農民,成為開封府一部分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

直到去年開始,新建的樓房才開始用涂漆鋼管做下水管道,在樓房附近地下修建化糞池,才有了稍許改變。

這也是為什么說城外住高樓大廈,外城和內城都只是平房木屋,城外卻是貧民窟的其中一個原因。

雖然住高樓大廈,可民用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地段方便程度都不如城里,自然也就只能讓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成為了貧民窟。

趙駿認為,北平地理位置優渥,東北三省雖然還沒有收復,但大宋可以先利用東北的少數民族來攫取資源。

并且幽燕路本身就有資源,像石城,也就是后世唐山便是鼎鼎大名的鋼鐵生產基地。

正所謂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

如果把唐山和邯鄲這兩個后世中國數一數二的鋼鐵生產基地充分發揮出作用,那么大宋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工業積累,完善工業初級階段。

除此之外,沈州與新州,也就是沈陽和張家口地區會作為連通蒙古草原與東北三省的貿易渠道路線。

那么最后這兩條道路最終的交匯點就一定是北平府。

所以北平未來繁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僅是當下地緣因素,后來的歷史也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宋朝廷趁著北平城遭受戰火洗禮,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進行現代化城市建設,就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大宋完全有能力在廢土上重新改造下水道,修筑城市用水、用電系統,規劃新的坊市、商業街、居民樓、火車站、工業產區等等。

這就相當于把北平城回爐重造,打造一個現代化城市樣板,以后大宋其它城市建設的時候,也好有個參照。

基于這方面的考慮,趙駿在北平多待了幾天,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出發前往石城。

古代石城具體位置是在后世唐山市的開平區,距離唐山市市中心有八九公里,在宋代這里只是普通的村莊。

唯一不同的是,早在唐代就有人在這里發現了金礦,不過不是在唐山,而是在唐山以北遷西縣,燕山山脈里的金廠峪鎮,距離唐山市八九十公里。

趙駿其實并不知道唐山市的自然資源并不是在市區,而是在下面的灤洲、遵化、遷西等地,當他抵達石城的時候,一時間大失所望。

石城和幽燕路其余縣城沒什么區別,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仿佛一眼看不到盡頭,到處都是村莊和田野,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樹立在平原上,談不上荒涼,也談不上繁榮。

遠處官道偶爾會有那么幾個商隊路過,從遼陽過來,然后順著河北南下至涿州,再通過永濟渠直達汴梁,最多就是在當地休息一下而已。

除此之外,就是森林資源比較多,周圍平原上,曠野里,到處都是叢林,越往北的燕山山脈,林木更加茂密。

正是晌午時分,太陽愈發火辣。

灤州知州以及石城縣令聽說趙駿過來,帶著一干官吏,前來迎接。

燕云十六州回歸之后,北方復歸唐朝舊名。

比如張家口那邊遼國叫奉圣州,唐朝叫媯州。北京這邊遼國叫南京府,唐朝叫幽州。唐山到秦皇島這一塊遼國叫平州,唐朝則是灤州。

大宋一直宣傳法理繼承唐朝,因此很多行政規劃上,都依照唐朝舊制,新收復回來的燕云十六州自然也不會有區別。

“下官拜見知院!”

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州衙通判、推官、州尉,縣里縣丞、縣尉等大小官員齊聚。

要知道現在一個州,一個縣的官員可熱鬧了,有中央警察部以及路警察司共同下轄的州警案、縣警局,由州尉和縣尉執掌。

還有稅務部下轄的國稅局分局,地稅局分局。統計部下轄的審計局,大理寺下轄的大理院,監察部下轄的監察院,交通部下轄的交通局,自然資源部下轄的資源局等等。

總體上雖然沒有后世一個市、縣的政府職能多,但基本的逐級化、具體化、對口化以及責任化都已經完善,制度也相對健全。

即這個部門具體負責什么事情,免得再像以前那樣各級職能不明,互相推諉。

只是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縣,可能人口也就幾萬人,但有品級的官員卻有十多個,甚至二十多個,官員數量上非常多。

但你就說有沒有解決冗官問題吧。

只要官員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有個閑散的官職每個月領工資不干活,而是有具體的職務具體的工作,那么就不算冗官。

趙駿看著這些官員也是頭大,他走下馬車,面色有些不愉道:“你們一個個都很閑嗎?現在幽燕連日來沒下幾場雨,有旱災的跡象,不去做自己衙內的活,在這里做什么?”

外面那些官員都是一驚,一個個面面相覷,后背上只覺得寒毛倒豎,站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還是陪同他過來視察的楊畋連忙解圍道:“知院,是下官的失職,這幾天一直忙世家的事情去了,忘記照會灤州府衙,讓他們只令幾名主要官員過來接待即可,他們會錯意,全都來了。”

“除了灤州知州、石城縣令還有灤州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官員以外,其余人都散了吧。”

趙駿擺擺手道:“以后接待上官,只需要主要官員去接待即可,其余官員除了對口對項者,都要在自己衙署做好本職工作。”

“是!”

諸多官員這才如蒙大赦,紛紛離去。

城外就只剩下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灤州自然資源案、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兩名官員,其余人都走了。

等人都走后,趙駿才環顧四周,只看到這是石城城西的官道,官道現在已經被他的衛隊堵住,雖然本來就沒什么人,便也還是說道:“先在城外找片空地安營吧。”

他的衛隊人太多了,有三百余眾,馬車輜重也多,平日里路過州縣的時候,都不是住在城里,而是直接在城外扎營。

石城縣令急忙說道:“知院一路旅途勞頓,下官已經在城里預備了酒菜。”

“嗯,那好,先去吃飯吧。”

趙駿點點頭,隨即下令讓衛士在城外安營,他與陪同官員進城。

不過等他走進城門的時候,卻沒有立即去縣衙,而是忽然又改主意,登上了城墻,四處眺望。

就看到石城四處平坦,一片一望無際的平原景象,唯有北面燕山山脈,高聳入云。

這里哪來的礦?

趙駿皺起眉頭,目光望向了北方的燕山山脈。

他不是唐山人,不管是后世還是現在,都是第一次來唐山這一片區域。

由于對唐山不了解,因此在沒來之前,趙駿還以為唐山市應該是一片有礦區的地方,最不濟也該有座叫唐山的山。

結果這里別說山了,就算是幾十米高的小丘陵都少得可憐。

照現在這樣,唐山市市區就不太可能有礦產。即便有礦也應該是深埋在地下,否則古人早就已經開始采礦煉鐵。

趙駿站在城頭上,頂著炎炎烈陽,身后諸多官員都擦了擦汗,卻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過了片刻,他才問道:“石城自然資源局局長在何處?”

“下官在。”

有個三十多歲的官員站出來。

趙駿問道:“石城你們勘探過嗎?有沒有深挖過地下,看看礦產,這是你們自然資源局的任務吧。”

那官員拱手說道:“回知院的話,石城自然資源局是在前年石城官府建立后才開始組建,我們的人員不足,不能勘探全縣每一處,但也確實勘探過,主要的資源就是木材。”

“沒有其余煤炭、鐵礦之類的礦產?”

“沒有。”

“這樣嗎?”

趙駿皺起眉頭,隨后又道:“灤州自然資源案的人呢?”

“下官在。”

灤州自然案的知案站出來。

跟后世一個省的政府職能部門為廳級不同,宋代高級衙署往往叫某司,比如三司,經略安撫司、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等等。

司的下級是案,如三司當中的鹽鐵司下轄兵案、胄案、商稅案、都鹽案、茶案、鐵案、設案等七案。

原本案的主官叫點檢文字,副官叫孔目,并且各部、司、案上下級也非常混亂,有的時候下級單位也稱某部某司,景佑改制之后,就進行了調整。

比如案的主官改為權知某某案,簡稱知案。確定部、司、案、局四級,對應后世省部、市廳、縣處、鄉科,各有份內職能。

見應事主官過來,趙駿問道:“石城以及周邊的自然資源分布是什么狀況?有沒有煤礦,鐵礦?”

知案回答道:“暫時尚未勘探,也沒有發現煤礦和鐵礦。我們灤州自然資源案組建的時間太短,現在只是召集各縣的人員把自己縣里情況勘探一番,但很多深山老林”

“嗯,這不怪你,那從以前地方上有沒有發現礦產?你們有沒有詢問過當地百姓,看看他們在山里發現過什么東西嗎?”

趙駿又問。

知案想了想道:“有金礦,不過荒廢已久。”

“哦?在哪里?”

“在遵化東北的黑石山中。”

“你把位置標出來我看看。”

趙駿向身后擺了擺手。

江大郎會意,從懷里掏出兩份地圖。

第一份是古代灤州地圖,第二份則不簡單了,是現代地圖。

這是畫師根據趙駿那份中國地圖畫的,里面截取了現代北京以及周邊大部分地區,內容很詳細。

畢竟古代和現代名稱有區別之處,趙駿之所以能夠確定石城就是后世唐山市,就在于有這份后世地圖,加上古代地圖做對照。

江大郎把兩份地圖交給趙駿,趙駿隨即將古代那份遞給自然資源案的那官員。

雖然是古代地圖,但實際上還是根據趙駿那份現代地圖繪制,只不過里面的城市標注是古代標準,最典型的是現代地圖上有天津市,古代的那份沒有。

那官員見到這份地圖非常驚訝,可太詳細了,想了想指著上面遵化縣的東北方向四十公里外道:“大概在這個位置。”

“嗯。”

趙駿拿了自己那份現代地圖做參照,看到相同位置,上面標注的是后世遷西縣下轄的金廠峪鎮。

顯然在宋代還沒有遷西縣,這里屬于遵化縣的管轄,難怪石城沒礦,感情全在遵化。

這也正常,后世這些地方都歸唐山管,趙駿沒來過唐山,對這里不了解,地圖上也沒有山、礦之類的標注,自然就不清楚這里具體情況。

現在親自到了當地,這才明白,估計唐山市區不產礦,礦產全部來源于北面的燕山山脈,只是從山里把礦運到唐山建設工業而已。

想到這里,趙駿在遵化、遷西以南,石城以北,玉田以東,遷安以西的這一大片區域畫了一個圈道:“灤州知州何在?”

“下官在。”

周邦禮連忙站出來。

“你即刻組織全灤州自然資源部門相關人員,對這一片區域展開地質勘探,深入山林,尋找礦產。”

趙駿點了點地圖位置道:“即便要掘地三尺,也要把礦找出來,聽到沒有。”

“是!”

周邦禮大聲應下。

“嗯。”

趙駿收起地圖,環視四周,說道:“石城是這個好地方,以后把灤州治所遷移至此,待礦產找到之后,就要在南面建立港口,大力發展!”

只要石城鋼鐵廠建立起來,何愁大宋缺少鋼鐵?

(本章完)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四十二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

上一章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