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一十二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

更新時間:2024-05-26  作者:玩蛇怪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一十二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
第423章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

世界地圖徐徐展開,展現的是如今絕大多數大宋人從未知道的地球全貌。

最原始的那張世界地圖毀于趙駿和呂夷簡等人的斗爭當中。

當初呂夷簡設計,想讓趙駿融入官場,趙駿被范仲淹提醒之后,大怒之下焚燒了那些資料。

雖然這些資料都存入了電腦當中,但那張最清晰的確實已經看不到了。

不過現在手里這張畫師描繪手繪板,縱使不如彩印版,可也是非常清晰,標注也都十分詳細。

趙駿目光在地圖上梭巡,現在大宋還是那個問題,錢都用于搞發展,國庫缺錢。

每年的支出都是有數的,一旦突然發生意外,比如臨時要打仗,要么就加稅,要么就砍一些支出項目。

但趙駿兩個都不想選。

既然在周邊國家都已經被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沒有太多的油水可榨的情況下,那就應該開墾一下新的土地,進行精耕細作。

“還有大理內部也不穩,高氏和楊氏素來不合,他們之間爆發戰爭是遲早的事情,我大宋向來都喜歡慷慨助人,賣點武器裝備給他們那都是為了他們國內的穩定。”

包括用于糧食買賣的宋糧集團,用于油鹽買賣的宋油集團,用于海洋貿易的宋海集團,用于陸地貿易的宋貿集團等等。

最后一道手令送去了廣州,交由廣州轉運使和廣州靖海軍指揮使。

數日之后,政制院的手令就傳達了下去。

“這是因為我們對這里不了解,唯一的了解渠道就是來往通商的商人嘴里的一點信息。”

“額”

趙駿笑了笑,隨后說道:“越黎朝不是在跟反叛軍打仗嗎?他們肯定缺少武器裝備,咱們大宋淘汰了那么多武器裝備,我想他們是需要的。”

蔡齊豎起大拇指,隨后又搖搖頭道:“縱使你想殖民麻逸國,如此遠的距離,縱使今年派人過去,明年就正式在當地開采,恐怕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今年就要打仗了。”

趙駿義正言辭道:“正所謂戰爭才能求和平,我這是為了他們早日結束戰爭才忍痛割愛。咱們大宋素來急公好義,為了他們國家的安定,早日平定戰亂,那是操碎了心。”

晏殊嘆息道:“要論壞,還得是你啊。”

一道手令送去了成都,交由大宋西南國際貿易公司。

“另外就是女真人白山黑水生活不易,不僅要和野獸搏斗,部落之間也有戰爭,賣點武器給他們自保也很合理吧。”

果然。

眾人一時納悶,宋綬問道:“怎么吸血?強取豪奪嗎?”

“別尬黑。”

“打仗無非就是兩個要素,一個是錢,一個是糧食。”

說著他指了指廣州的位置道:“讓靖海軍和廣州轉運司那邊派人去登島看看,調查一下當地情況。”

“找小弟吸血?”

里面除了朝廷的股份以外,還有皇室的股份。趙禎的內帑收入,就主要來源于這些國營公司的利潤。

一道手令送去了江浙,交由大宋海洋貿易國際公司。

他沉吟片刻,目光又看向大理、高麗和越朝,對眾人說道:“那就先找咱們的小弟吸波血吧,等撐過了滅西夏,南洋的利益也就上來了,到時候自然就有錢去收復西域,打通絲綢之路,讓我們賺得盆滿缽滿。”

趙駿嘆息道:“這是我們作為文明古國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東亞老大哥幫襯老小弟的優秀典范,難道這不是一段佳話嗎?”

“他們在太平興國年間派商船來過,距離才過去不到七八十年,應該變化不大吧。”

趙駿說道:“麻逸國產糧、產礦,而且非常適合種植橡膠,以后應該成為我大宋的糧倉、礦山、橡膠園,早點布局不是壞事,至于打仗嘛。”

所有人臉色一滯。

“至于高麗嘛,聽說北面的女真時常犯邊,我們大宋天兵雖然強大,可也不能時時刻刻駐扎在他們高麗,要想保家衛國,肯定得靠自己。”

很快。

宋綬說道。

從慶歷年開始,大宋就成立了很多國營企業。

晏殊遲疑道:“這個國家我倒是知道,人口不過千余戶,島上的居民膚色皆黑,人丁稀少,甚至連奴隸制都不算,好似原始社會,能干什么?”

趙駿說道:“實際上這里人口絕對不止千戶,應該只是有千戶聚集為城邦.”

眾人把腦袋湊了過來。

“那當然不是,我們是天朝上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怎么能做這樣的事情呢?”

人若沒有臉皮起來,天下無敵啊。

“這說明現在的菲律賓還是太落后了,那更應該給他們帶去文明與開化,一連奴隸制都沒有的地方,還屬于原始部落結構,我們應該直接給他們帶去先進的制度。”

趙駿最后把目光定格在了瓊州島東南端,指著地圖上的島嶼說道:“就這了。”

眾人翻起了白眼。

“不愧是你。”

他雙手一攤道:“咱們一百二十多萬軍隊的武器裝備淘汰下來,光靠陸朝在日本賣的那點軍火,什么時候才能賣完啊,不多找些買家怎么能行呢?”

“麻逸國,后世的菲律賓,這個國家在我們后世還是很跳的,離咱們又近,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

“麻逸國?”

如今多年過去,趙禎的內帑非常可觀,早在慶歷六年就積攢了一億多的錢幣。

但慶歷七年打仗,加上科學院做實驗,設立獎項,頒發獎金,趙禎自己做實驗,以及災區撥款,都是他從內帑出資。

畢竟國庫主要用于國家建設,而內帑則用于軍費、科研,也算是趙禎在為國家做貢獻。

等到今年的時候內帑就只剩下三千多萬貫了,還需要大量花錢支持科學院研究科技,趙駿就沒有動內帑的意思。

那些手令傳達到各個貿易公司之后,這些公司就派出業務員前往大理、越朝、高麗等地談生意。

而且不是直接找大理越朝和高麗的皇室談,而是找到當地一些割據的諸侯去談。

像大理國內看起來很穩定,實際上它并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封建國家,而應該算是一個部落聯盟的酋長國。

段氏名義上建立大理,各族奉段氏為主。但兵馬卻歸各部落族長自己節制,段氏調動不了大軍。

而高氏則掌握了兵權和資源,就像日本國的藤原家族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楊氏是前朝大義寧國的皇室,大義寧國被大理國開國君主段思平消滅之后,楊氏并沒有滅亡,而是逃回了祖地劍川。

然而面對日益式微的境地,楊氏十分不滿,與高氏素來不合。

歷史上十五年后,楊氏族長楊允賢就發動叛亂,雖然失敗了,可楊允賢之子楊義貞又繼續反叛,可見楊氏與高氏的矛盾之深。

還有越朝,自從李氏被大宋攻滅之后,大宋扶持了前朝的黎氏上位。但黎氏不得人心,內部叛亂非常嚴重。

若不是大宋在海邊有駐軍,在黎朝危難之際會派兵相助,恐怕現在黎朝都已經覆滅了。

唯獨高麗倒是沒什么國內反叛力量。

可北方女真的入侵亦是讓他們頭疼不已,因此周邊國家并不是很太平。

大宋如今雖然與這些國家交好,可如果沒有本國利益的話,自然不可能時時刻刻派兵相助。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國家的敵對勢力忽然買到了不少武器裝備,實力暴漲,又怎么可能不選擇來找大宋求助呢?

兩個月后,第一批訂單就有了,大理楊氏找大宋買了數千刀刃、甲胄,直接用金銀、香料、銅礦交付。

沒過多久,第二批訂單接踵而至,越南無論是黎朝還是地方反叛軍,都愿意購買大宋軍械。

至九月下旬的時候,包括東北女真部落那邊,都有不少訂單涌來,一時間原本堆積在倉庫的刀刃、鎧甲,居然迅速有了銷路。

“咳咳,武器滯銷啊。”

九月二十四日,已是晚秋即將入冬時節,汴梁的天氣越來越寒冷。

雖然還沒有下雪,卻已經連續兩日進入秋雨季節。

淅淅瀝瀝的雨打在屋檐上,落在窗臺上,飄在政制院后院大樹的枝葉上,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

趙駿咳嗽了兩聲。

最近秋冬季節自己這個年輕人感冒了,幾個老頭反倒沒事,身體很棒,每天都紅光滿面地出現在院里,看樣子好像都能活很久似的。

他懷疑自己可能是跟老婆晚上太熱情,沒蓋好被子的緣故。

早上喝了碗中藥湯。

不是沒有九九感冒靈和感康,而是一來這些藥都冰在冰窖里,雖然用冰塊凍著,應該能保存很久,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壞了,冒然吃萬一過期了失去藥性還產生毒素,那就完蛋。

二來小感冒而已,即便這些藥沒過期,為了治個感冒實在不值當,以后救命用更好。

“這不是又賣了四萬多副刀槍,一萬多副甲胄嗎?”

晏殊笑道:“這一下子就是一百多萬貫進賬,再加上賣到日本去的,這兩年已經清了不少庫存了。”

“還是太多了,一百二十多萬大軍用的武器裝備啊,各種槍、刀、矛、槊加起來數百萬柄,甲胄四五十萬副,這要是流到民間不知道鬧成多大亂子。”

趙駿說道:“這方面不做布局的話,再過些年監管力度下降,說不好就流入市場上去了,現在賣到國外去,也能增加不少外匯。”

“這倒也是。”

“還是漢龍有主意啊。”

“對了,漢龍之前不是簽署了把罪大惡極的犯人流放至琉求島嗎?不如也放到南洋啊,給予他們武器裝備去開荒不也挺好。”

“論起不當人還是得你拉日叔啊。”

“哈哈哈哈哈。”

眾人大笑了起來。

大宋畢竟有接近一億人口,即便趙駿一直要求保證地方治安,可犯罪還是層出不窮。

為此早在去年趙駿就簽署了把罪不至死,但又是重型犯罪的犯人流放到琉求。

大宋時期的琉求當然不是琉球島,而是后世寶島。

現在瘴氣叢生,死傷率非常高。

趙駿之前不簽署這項決議一是國內勞動力不足,需要犯人當免費勞動力進行開采礦產之類的工作。

二是那邊生存條件太惡劣了,流放的犯人屬于不夠死刑者,如果真想讓他們死,砍頭就是了,沒必要花費那么大成本送過去讓他們九死一生。

但如今不一樣,有了金雞納霜之后,死亡率將會大降,罪犯的成活率保證了,即可以開荒,又能夠建設,比讓他們送死強得多。

眾人正說話間,便在這個時候,外面有吏員急急忙忙進來,向他們匯報道:“報,知院,諸相,鐵道部有消息來了。”

“哦?”

趙駿連忙問道:“京襄鐵路建成了?”

“是的。”

吏員說道:“三日前正式接軌完成。”

“太好了。”

趙駿大笑起來。

其余諸多宰相,亦都是高興不已。

上個月鐵道路就已經給政制院遞交過公文,說他們已經修到了南陽,兩條鐵軌即將并接在一起。

這條鐵路從慶歷五年十一月開始,到如今慶歷八年九月,已經修了將近三年。

按理來說,平原上修鐵路的速度會很快,像美國太平洋鐵路,創下過每月修五十公里的記錄,汴梁到襄陽才四百多公里,怎么要修三年這么久。

然而大宋如今畢竟是鐵路開創者,從一到一百簡單,從零到一沒那么容易。

各種技術問題,調動問題接踵而至。

最直觀的就是沿途河流怎么修過去,試了多種辦法,最重研究出氣壓沉箱法才解決問題。

而且大宋修的也不是一條鐵路,而是兩條。一條去,一條回,分別從汴梁和襄陽修對著修,預計到南陽完成接軌。

另外還要連通周邊各縣,修建用于調度的分支鐵路等等。

因此實際鐵路里程根本不是四百公里,算上連通各州縣的分支鐵路的話,差不多得有將近一千公里里程。

沿途還得修火車站、調度室、警衛崗,以及用于防范周圍村民扒鐵路的護欄,工程量并不小。

三年時間過去,這來之不易的鐵路總算是修成了。

有了這條鐵路之后,只要能夠通過試運行,多次運行沒有故障和問題,那么從此自襄陽到汴梁的鐵路運輸就能夠構成。

完美解決了南方至北方溝通不便的問題,并且還為以后鐵路建設積累經驗,讓鐵路在大宋鋪滿全國!

“這件事情要趕緊稟報給官家,讓官家也高興高興。”

趙駿隨后說道:“讓鐵道部的人即刻開始試運行,多試幾次,等襄陽到汴梁的火車抵達汴梁火車站,我們也一起去看看。”

“好。”

“那就這么決定了。”

“老夫不僅要去,還要坐著火車去一趟襄陽。”

“真乃普天同慶的大事啊。”

老頭子們一個個興奮不已,精神頭都比以往好了許多。

就連趙駿的感冒都好像好了,臉上掛滿了笑容。

這條鐵路確實修得不容易,但只要修好了,那么以后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不僅能培養很多有經驗的修鐵路工人和技術人員,還能加速商品流通,提供大量工作崗位,振興國家經濟。

可以說,在趙駿穿越的十二年后,大宋完成了從零到一的壯舉,從此大宋真正完成了工業的邁步!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一十二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

上一章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