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從水猴子開始成神

第九百五十七章 出去闖闖

更新時間:2025-02-07  作者:甲殼蟻
從水猴子開始成神 第九百五十七章 出去闖闖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阿水,啥是乘愿而來,啥是因業而來?」

徐子帥又用食指戳戳梁渠的背。

他聽不懂,但不傻。

明眼人全看得出周圍人神色,連佛門記錄的大和尚都認真了許多。

這問題肯定不簡單。

龍娥英和龍炳麟靠近,師門人也全圍攏。

梁渠撓撓鬢角,他沒想到自己這個半吊子,有朝一日能為人解惑佛法,

低聲說。

「乘愿而來就是,老和尚前世便是高手,是菩薩,是羅漢,是為了實現眾生的愿望,方才投胎,今生重修,故而是一步一步回到本來的位置,如地藏王菩薩,便是立了愿。

因業而來,意思為老和尚本來是普通人,因為各種業力牽引出現世上,

又因各種業力,最終覺悟,促成羅漢。

簡單說,葛道長是問大師今生修為,是命中注定,還是種種機緣巧合疊加。」

眾人眼前一亮。

「葛道長厲害啊,問到我心坎上了。」徐子帥贊嘆。

來聽經,不就是想學怎么和老和尚一樣牛逼轟轟。

將來有一天,一樣有幾萬人坐在下面聽自己吹牛逼嗎?

葛道長話語不停。

「假若為乘愿而來,緣何不肉體與心性共存,需轉世重修,豈不浪費哉?因業而來,佛門羅漢仍有業力纏金身么?」

大和尚們全伸長脖子。

老和尚轉動佛珠:「葛施主妙問。

「候明王妙解。」

所有和尚挺直腰背。

「余亦不知是因愿來、因業來。」老和尚開門見山,不等聽客錯愣,「依佛家所言,我為因愿來,余不以為然,正如葛施主所言,即為因愿來,緣何一切從頭再始,實則唯有從頭始,方會為人所接納。」

「何解?」

「如同佛陀,需有父、有母,方可接近身邊人,方可度化身邊人,佛要度豬,便不會變作狗,同豬去言語,故為度化人,便顯化作人,從稚童變作青年,變作丈夫,所謂,我可,你亦可—”」

梁渠感覺自己的后背又被戳了戳。

周圍人再看向自己。

又聽不懂了。

梁渠想了想:「意思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上的,即所有的一切,全是幻影,是表象。

佛陀為了度化人,所以變成人,和人一樣經歷生死輪回,如果變成豬,

一頭豬和你談覺悟,你就會覺得荒謬而警惕了。」

葛道長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老和尚則用剛講的《金剛經》內容作答。

巧妙的很。

「感覺很厲害—」曹讓摩下巴。

「自然厲害。」

梁渠親眼看到懸空寺的和尚全放松下來,顯然這個回答是符合「佛門正確」的。

但老和尚肯定不是一味正確的人。

列舉出數個例子來證明因愿而來的正確性、合理性,老和尚話鋒一轉。

/代亞億美

是名魔業禪宗又云:‘挑水砍柴無非妙道’

私以為,吾先為因業而來,后發菩提心,轉乘愿而來。」

「此言又作何解。」

「凡世種種,皆機緣巧合,心堅后,皆為命中注定。’

菩提島內。

眾人沉思。

和尚們也沒有表現的太緊張,只要乘愿而來的合理性從明王口中被論證即可。

聽課默默消化。

老和尚又指梁渠:「大順興義伯,諸位可知?

怎么又扯到自己身上了?

梁渠納悶。

「自是無人不知。」

人群中有人膽大回話。

老和尚笑:「七年前,余行至彼時尚未改名的平陽縣,恰見其龍筋虎骨,得一碗齋飯,欲傳其《降龍伏虎金剛經》,此是愿是業?是命中注定?

是因緣際會?」

大家面面相。

「因緣際會?興義伯運氣好,碰上貴人?」

「不對。」有人反駁,「佛門攏共多少高僧?修行此法的又有幾人,平陽縣小地方,太巧,是命中注定!有大手!」

好一陣嘈雜。

梁渠的師門不見外,直接問當事人「阿水,你覺得呢?」

「我不道啊。’

梁渠撓撓頭。

「大師。」葛道長尋求答案。

老和尚仍未正面回答:「一淮南鄉間漁夫,日收十文,奔波為溫飽,此人欲見當朝圣皇,難乎哉?」

「自不可能。」葛道長笑。

「欲見地方縣令,難乎哉?」

「有可能。」葛道長想了想,「縱為貪官,惡官,總有出門日。

「縣令直達天聽,難乎哉?

「不難接連三問,葛道長皺眉老和尚繼續:「某年天下太平,圣皇乘興下江南,途經瀾州,見漁夫打漁,心生一念,召其一見,此即因緣巧合。

漁夫立志欲見圣皇,殺縣令而剝皮擅草,驚動天下,大罪彌天,而被押至帝都,經由圣皇審判,此即發菩提心,機緣巧合之事轉命中注定。」

這例子。

該說不愧是明王。

眾人眼角抽搐。

「彼時我見興義伯,是為因緣巧合,假若彼時未見,日后興義伯揚名,

我亦會去見而傳法,此即發菩提心,因業轉因愿。

吾聞有人言,巧遇貴人,實則金子掉落路上,拾金之貴人終會出現,貴人會變,金子亦會從手鐲變作手鏈,可其中之本質不改。

有心者。

當時不見,此后亦會見。

無心者。

當時不見,此后亦不會見。」

主觀能動性啊。

梁渠思索。

只要有堅定想法,即可達到「彼岸」

「人與人之間,真有點像六度分隔,想見總能見———·

「什么是六度分隔?」徐子帥問。

「便是師兄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都隔不出六個人。」

「六個人,怎會如此?」胡奇以為荒謬。

「倒不一定。」楊許摸索下巴,「好比大師說的漁夫和皇帝,地位懸殊如此之大,實則也不是全無關聯。」

「犯下大案,那是特例吧?

「不用特例。」楊許答,「知縣是科舉出來的,起碼是個舉人,同一批科考里必定有朝廷大官,可直達天聽,漁夫和知縣中間,尚且有數個位置安排,實際放一個地方族老即可,只是沒有什么事件串聯,人的面子亦有限罷。」

「有志者事竟成!」向長松以拳砸掌。

解惑一問。

回味無窮。

老和尚示意葛道長繼續。

葛道長思慮言:「守戒可成佛否?」

「不可,貧僧聽聞有羅漢戒、居士戒、比丘戒、菩薩戒,尚不知佛有戒,佛無戒律,如何持戒成佛?」

「余來大同府時,樓船途經澧州,聽聞有寺廟僧眾淫人妻女,夜夜笙歌,美曰送子佛,此為佛乎?」

老和尚笑:!「葛道長是問我,還是問自己?」

葛道長亦笑:「皆有。」

「今日世界,成佛、成仙者皆飛升而去,自剩不能成佛者,不能成仙者于世俗,廟宇中爭爭不休——·貪嗔癡慢疑,五毒俱全”」

和尚道士們面面相。

怎么感覺被自家師祖給罵了?

老和尚收斂神色:「佛曰:法滅盡經,魔子魔孫將入寺廟,或避縣官、

或懶或惰、或作威福·—一切者皆披僧皮之魔也,葛道長再見,誅殺便是。」

「若見有見道門如此者,亦有勞大師。」

「阿彌陀佛。」

「無量壽佛。”」

僧眾、道士:

響午。

法會暫歇。

眾人分散去吃齋飯。

講經時沒聽出多少東西,后面幾個問難無不獲益,引人啟發,交流大作。

大食堂內。

喧囂嘈雜。

「感覺體內氣海活躍三分。」龍娥英欣喜。

梁渠聽完不喜反憂。

「壞事!你可別去出家當尼姑,這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龍娥英翻個白眼:」「便是去了,你怎知不會有好結果?」

「女子化為尼姑,需修行滿五百年方可投作男僧,為男僧方可修成羅漢,龍人雖說壽長,可你不入天龍,這一世修行完恐怕還不夠。」

「五百年?」龍娥英驚訝。

「有這種事?」徐子帥等人頭一回聽說。

五百年成僧,換做普通人可不止修行一世啊,起碼得七八世,運氣不好,十世!

「騙你們作甚?有道理的是老和尚,學學思辨方式就行,佛門武學、功法也不差,里頭糟粕絕對不少的,你們別全學——」

「梁師伯—」

懷空不知何時站立后頭。

「呦!懷空!」背后說佛門「壞話」的梁渠不覺尷尬,讓出身邊位置,「坐!今天感覺仍有點氣喘,回頭請藥師佛再給我治治。」

「阿彌陀佛,理當如此。」懷空自不會小心眼,坐下同大家一塊吃飯。

期間梁渠咀嚼酸蘿卜,時不時投去目光。

木筷并攏。

懷空行禮。

「梁施主有話直說便是。

「咳,師侄啊,想不想出去闖闖?’

從水猴子開始成神 第九百五十七章 出去闖闖

上一章  |  從水猴子開始成神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