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521章 南北之爭

更新時間:2024-05-31  作者:冷泡茶加冰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521章 南北之爭
金國滅亡之時,遼宋金相繼對峙近三百年導致的南北裂痕已經非常明顯。

一方面誕生了如完顏陳和尚這種常讀文史,喜研《小學》《論語》《春秋左傳》,以秀才自居的女真人。

另一方面,金國亡國時又有不少漢人官員為其殉國,并視金國為中原正統,視南宋為他國異族。

三峰山之戰后,金哀宗在汴京抵抗了一年后出逃,先流亡歸德,后駐防蔡州,而這個最后的據點在蒙古猛攻之下也飛速覆滅。

最終的蔡州之戰時,不愿亡國的金哀宗傳位之后自殺。

而即位的金末帝,從登基到與破城的蒙古人死戰而亡前后不過一個時辰,創下了皇帝在位最短時間的記錄。

此戰當中南宋出力不多,最終擒獲的最有分量的官員是金國漢人官員,樞密使張天綱。

既是漢人,那在獻俘太廟之后就順理成章進入了招安程序。

在南宋看來,你金國都沒了,我許一點高官厚祿,你來演個歸正戲碼,大家兩全其美,豈不美哉?

結果身為階下囚的張天綱絲毫不吃這一套,而且振振有詞:

我生于金,仕于金,自然忠于金。

“國之興亡,何代無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

這話可以說非常扎心了,引得當時審判張天綱的臨安知府大怒,將其打了個半死。

這事兒最終被推到宋理宗面前,于是宋理宗詢問張天綱難道真不怕死?

張天綱也倒很是淡然,稱“大丈夫患死之不中節爾,何畏之有?”只求速死以全臣節。

從金國留下的記錄來看,張天綱效力金國時一直反對伐宋,力主聯夏宋拒蒙。

在金國滅亡前夕,有人建議驅趕饑民入宋趁亂進攻;有人建議讓士卒練氣功可以不吃糧食刀槍不入;還有人建議騎兵頭戴獅虎面具驚嚇蒙古軍馬以破敵等等,均被張天綱一一駁斥不許,算是個標準意義上的好官。

宋理宗因而愛其才,允諾只要寫個供狀就能免其罪,但還是被張天綱駁罵:殺就殺,寫什么供狀?

張天綱固然給金國留了最后一絲絲顏面,但從其身上也能看出來,當時南北身份認同上割裂得已經非常之嚴重。

后來狹義上的蒙古帝國因為諸汗國內訌分裂而滅亡,忽必烈在自己的領地上建立起來的元朝將人分數等,漢居最末,使得南北漢人在身份認同和物質差異上的分裂更加嚴重。

從這點上來說,洪武帝雖然被教員稱用兵僅次于唐太宗,但在彌合南北裂痕上做出的貢獻要更加亮眼。

老朱后來答復劉三吾南北治民差異之論時候所說的“地有南北,民無兩心,帝王一視同仁,豈有彼此之間”可謂是非常具有水平。

但當時都已經洪武二十二年末了,劉三吾當時位列翰林學士尚且認為北方只能威壓,由此能看出宋遼至元亡所留下問題的棘手程度。

不過這個話題就扯遠了,金人亡國,蒙古南下,南宋最后的風流之士也終于站了出來。

北宋和遼時候還好一點,北宋亡國之后那真是一攤爛賬,完顏構帶頭欽點不認可北方漢人,再兼之后來的金國是金人治金漢人治漢,其中混的不錯的對金國有歸屬感不奇怪。

不是金國有多好,實在是南宋太爛了!

看來南宋人心里倒是挺清楚的,這個張天綱只不過說了個二帝,都沒指名道姓呢,結果那邊就跳腳了。

我還能不知道是哪個二帝?蘇聯笑話現實版了屬于是。

這個被幾百年戰亂割出來的問題也不是洪武一朝就能解決的,就算有永樂帝接力,南北博弈不還是貫穿了大明始終?

但至少只是南人北人的地域之爭,不再是南人和漢人的身份歸屬之爭,光從這一點上來說,洪武永樂功績就已經稱得上難能可貴了。

從安史之亂至蒙元滅亡,河北這塊華夏立國之地在六百年時間里硬是被一次次戰亂屠殺給搞得人口還沒山西多,明朝與其說是經濟中心南移,還不如說是北方這條腿被打斷了,可不就剩南方這條腿還能用么。

蒙古結束了宋遼金西夏大理和雪區各地方割據還是厲害的,但就是這代價太沉重。

何止,蒙古當時打到哪兒碎到哪兒,打到古羅斯讓那塊兒分裂成了白俄烏三塊,打到中亞打碎了突厥認同奠定了中亞五國基礎,打到中東刀了末代哈里發讓大食教失去最后共主,中國就不說了,老朱手腕夠硬不把問題留給后人,沒讓咱們像如今的阿拉伯人或者斯拉夫人互相打個沒完。

西夏不是被殺光的?西夏文都失傳了吧我記得。

西夏徹底滅亡跟元朝關系不算特別大,至少現今發掘的西夏文佛經最晚能追溯到純愛戰神弘治帝當政時,可推論西夏人的消亡是被明朝同化的結果。

“咱……很老嗎?”

明天子下意識摸了摸胡須,甚至還揪起來兩撮往前拽拽,想要看看其中白須是不是變多了。

旁邊的馬皇后看得清楚,夫君的嘴角咧得根本合不住,若是自己不在這兒,說不定立即就要大笑三聲抒胸中快意。

但既然自己在此嘛……

“八八陛下勿憂,可等羅貫中被請至此,勘驗其所寫與這少年郎所說互為對照查明其所說真假,自可知這‘老朱’稱呼是不是胡謅……”

不過說到后面,馬皇后自己都有點樂不可支了起來。

眼看著皇后笑成一團,朱元璋抖抖胡子,對那個稱呼只當沒聽見:

“這少年郎所錄的那話,確實像咱能說的。”

“劉三吾這個名字也聽過,在靜江府就素有文名,有人舉薦過。”

至于舉薦的結果朱元璋直接略過,而是轉而道:

“其人能八九年后位列翰林學士……說不得這少年郎所說還真是咱未來事。”

“這后輩……知咱之難處呀。”

這時候他倒是不太激動了,只是拍了拍大腿,就像是胸中苦悶被人不經意提起一般,恨不能其人在眼前,把手而問…把手而談。

收斂了笑意,馬皇后也拉著天子安慰:

“倘若真按此說,夫君行事終有成,當高興一些。”

“人去政不息,有這永樂帝繼往開來,如何不是幸事?”

(本章完)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521章 南北之爭

上一章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