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500章 開禧亂局

更新時間:2024-05-25  作者:冷泡茶加冰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500章 開禧亂局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辛棄疾花了十六年就讀懂了金國。

但讀懂南宋,花了近四十年。

這也是《美芹十論》最大的缺憾,辛棄疾這個歸正人對南宋究竟爛成了什么樣子缺乏清楚認知。

我們前面曾說過,隆興北伐時,魏勝起義軍光復海州,并在另外兩支義軍李寶和王友直的協助下擊退了金軍。

但隆興和議上南宋反手就把海州割給了金國,視三路義軍死戰之成果如無物。

和議后魏勝被調至相近的楚州,先遭上司劉寶侵奪士卒,后又被金軍南下包圍。

魏勝僅領偏師,但依舊悍不畏死與金軍血戰半日。

而僅僅四十里外的劉寶面對魏勝的求援直接斥責:“方講和,決無戰事”。

堅決不發一兵一卒,坐視僅僅四十里外的魏勝戰死,全軍覆滅。

魏勝之死只是當時南宋軍務的一個縮影,但足見治軍之糜爛,這樣的軍隊是很難靠一篇策論救回來的。

因此辛棄疾早年輾轉地方的時候一直想要練出一支強軍,為了打造飛虎軍,當時年輕的辛棄疾多方斡旋,甚至冒死私藏宋孝宗要求解散飛虎軍的金牌,最終才艱難功成。

但飛虎成軍之后,辛棄疾就被按上罪名飛速踢走,飛虎軍也被他人接手,只能說南宋官場的水太深,辛棄疾是真的把握不住。

也是因此,辛棄疾在得韓侂胄復用之后,先是言辭懇切的告知宋寧宗“金國必亂必亡”,隨后勸宋寧宗“伐金更需二十年”,結果反倒招致以韓侂胄為首的極端主戰派不滿,將與辛棄疾同一意見的全部罷黜。

比如廬州知府就站出來抨擊:公有復仇之志,而無復仇之略。

武學生華岳更猛:將帥庸愚,軍民怨懟,馬政不講,騎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饋糧不豐、形勢不固、堡寇不設。

一言以蔽之:北伐?就憑你?

此事過了半年之后,韓侂胄還是想要辛棄疾這位主戰大佬的支持,于是詔辛棄疾為知紹興府兼兩浙東路安撫使。

這位職位東臨海路北靠長江,面臨安而扼漕運之要,是當時南宋第一大肥缺,韓侂胄的賄賂意圖很明顯,引得辛棄疾大怒:

“侂胄豈能用稼軒以立功名者乎?稼軒豈肯依侂胄以求富貴者乎?”

韓侂胄也大怒:離了張屠戶難道就要吃帶毛豬?

于是這一年韓侂胄悍然北伐決心證明自己。

開禧北伐便是在這樣一種潦草的環境下,驟然開始。

汴梁皇宮殿中,趙匡雙眼放光。

一旁的趙普也是一邊匆匆記錄,一邊搖頭可惜:

“可嘆不能親眼見這《美芹十論》之全貌也。”

趙匡也覺得可惜,但也明白一點:

“那十論之策足有萬言,且后世之論述極為直白,若與其相和恐怕非五萬言不可,實難也。”

這倒也是,趙普也明白過來,后世這光幕畢竟還是類似于說書先生,而非是什么學辯。

就如街邊的說書先生,會不吝筆墨的去描繪關云長斬顏良時場面有多雄壯,馬匹如何威武,鎧甲如何艷麗,武器如何鋒銳,但對《隆中對》之成敗,對《出師表》之蘊意,皆一筆帶過一樣。

那后世與此時相隔千年,自不會有興趣仔細研究故紙堆中的一篇平戎之策。

這陸海協同之戰法,參謀留其職而去其權的做法,謀斷之議,以及稱貧者與富貴者所重之不同為哲思之辯等等,他與官家曉之皆倍感新奇。

但于后世來說恐怕皆為稀松平常之事。

畢竟,后世被其時稱為“海權時代”,對海疆海師的重視絕可稱兩千年來之獨有。

“其他朕都懂上一些,但這政委是何意?”

趙匡饒有興趣。

此前后世說到那郭進和楊業之死時也說得明白,皆監軍一人獨斷致使與主帥生嫌隙,最終導致監軍獨權而使勇將戰死。

但若說軍中不置類似監軍的職位,只需往前回看五十年歷史便絕難放下心。

如今滅江南唐之事堪稱大勢已定,趙匡便想在伐北漢之前將這軍制拿出個章程來,如今后輩對這《美芹十論》的簡述堪稱是久旱逢甘霖。

但問題是……不太能看得懂。

感受著官家的注視,趙普頓時倍感壓力,于是也只能硬著頭皮解釋:

“政者,治事之策也;委者,當為知悉委從之意。”

“由此看來,其職重在'知'而不在于‘監’,且其職要求是讀書識字的文臣,吾妄揣測其職或是令卒知君命。”

這個解釋合情合理,趙匡思考了一下:

“故而后世之軍,將知兵而兵知政?”

只需大略一想,便能知道其中好處很多,比如若是能令士卒清楚知曉宋欲復河北一統華夏之愿,則將出于外也難有叛意,若是能定詳細章程,或許能從另一個方向消弭晚唐以來的藩鎮之禍。

但顯而易見,這項軍制的耗費也不會太小,后輩也說了這參謀是要給士卒解釋戰略目標的,那一軍置一參謀顯然是不夠的,如今天下禁軍近二十萬,即便百人一置,也需兩三千能識文斷字曉政之人。

于是這也使得趙宋官家有了新的感嘆:

“諸制之根底,在治學,而若論治學,后世恐怕亦乃兩千年以來之極盛也。”

“然,終于為之,以使吾宋無有遼金西夏之敵,以使大宋不分南北,不復吾弟之覆轍也。”

趙普真心實意的躬身領命。

趙光義滿臉怨念,哼了一聲別過頭去。

洛陽別院當中張飛頓時有點愣神:

“張屠戶?帶毛豬?”

簡簡單單的一個稱呼,卻頓時讓涿郡張飛有點手癢了。

那對《美芹十論》的總結,對孔明來說都是再顯然不過的事情。

云長將軍何以能領軍鎮荊北與曹軍鏖戰良久而無人言苦?

翼德何以能率軍西出奔涼州平叛而卒無怨言?

其間固然有如煤餅、湯劑、藥粉等物使士卒不復困苦。

但從荊州起便堅持在軍中開塾使老卒開蒙能識文斷字,亦功不可沒也。

至少,如今軍中盼望復北歸家令鄉里絕曹賊之禍者,不知凡幾。

至于那海陸協同也更是簡單,他記得后世那朝鮮半島有一次名為仁川登陸之戰來著……

反倒是那說的最為簡單的謀貴眾斷貴獨令孔明品味良久,一時間竟想起來了此時在西方那個同樣龐大的帝國。

后世聊起那前漢時的羅馬時還尚言元老院,而后無論這羅馬一分為二或是如何變更,皆只聽聞皇帝之名而不見元老院之議。

或便是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這簡單六字的一個真實體現吧?

1206年,在宋寧宗被動開擺的情況下,韓侂胄專權獨斷發動北伐。

宋軍四路其出,正式進攻金國。

至于為什么說開禧北伐潦草,則單看宿州一路就知曉。

進攻宿州的山東京東招撫使郭倪是諸葛武侯的粉絲,常以諸葛亮自比,閑著沒事兒就學諸葛亮拿個羽扇擺pose,并在羽扇上寫了個“三顧頻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但這貨干的事兒那簡直連諸葛武侯的一根頭發都比不上。

宿州處于宋金交界處,城內大多都是漢人。

此城在隆興北伐時此地曾短暫回到過南宋治下,同時再加上金國對漢人剝削的實在太狠,故而宿州確實有點“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意思,在郭倪進攻之初,宿州城內就不斷有人給他通風報信。

而且,聞聽南宋北伐,當時活躍在宿州的一支義軍也主動過來幫忙,他們對宿州更加熟悉,堪稱將宿州滲透的千瘡百孔,并且在攻城時主動擔任了先登一職。

宿州眼看只需再沖一次就能攻克了,結果這時在后面擺pose的郭倪一拍腦門:

MD,破城的功勞要被義軍搶去了!

這對郭倪來說自是不允許的,于是在他的軍令下,北伐軍在城下彎弓搭箭,對準了城墻上和金人死戰的義軍。

《桯史》記:忠義敢死已肉薄而登矣,我軍反嫉其功,自下射之。

本想作為內應的漢人也頓時寒心:

“是一家人猶爾,我輩何以脫于戮“

于是搖搖欲墜的宿州城反倒被金軍守了下來。

后來等到金兵援軍到來,這支北伐軍也在郭倪帶領下開始了沒頭沒尾的逃亡。

當時占盡優勢的金軍逗郭倪玩:

宋金本友好,如今開啟釁端全怨守濠的勇將田俊邁,交出這個罪魁禍首就饒你不死。

郭倪二話不說直接綁了田俊邁送給了金軍。

金軍倒是說話算話,饒了郭倪的性命,但對宋軍士卒繼續追殺。

出征時三萬余人,等退回靈壁,僅余五千余。

這樣的開禧北伐,自然是沒成功的可能。

(本章完)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500章 開禧亂局

上一章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