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494章 耶律約翰

更新時間:2024-05-24  作者:冷泡茶加冰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494章 耶律約翰
李世民此前那憊懶的神色已經消失不見。

他的預感果然沒錯,但和想象的又不太一樣。

一支靠著天時僥幸逃脫追殺的突厥殘部,經過三四百年的休養生息,竟接連擊敗了那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

雖然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想想一支殘部攪風攪雨威震中亞,反倒是將這支突厥送過去的大唐聲名不顯,李世民還是微妙的感覺到了一點不爽。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旋即問身邊老友:

“依此所說,阿史那氏至此衰頹?”

房玄齡仔細將抄錄的內容又看了兩遍,隨即點點頭。

他們兩人對那阿拔斯拜占庭等興趣不大,畢竟距離實在是太遠,勿說這異常難走的陸路了,單單那借季風行船之法,往返便需一年多。

這等距離之下再多想法也是妄談,遠交近攻之理最為恰當。

能重者,大約也就唯有后輩所說的“文化交流”了。

不過想到此,杜如晦忽地想起來王玄策,不知這年輕人此時安危如何?

魏征道出來了此時甘露殿內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若阿史那氏能從此拔除,絕可稱幸事也,這王方翼亦可當得上將星之稱。”

從前隋起,中原與突厥的戰爭就沒停下來過。

陛下引渭水約為恥,想那前隋被后世冠以廣神之謂的煬帝亦有被困雁門關三十二日之恥。

隋唐二朝與突厥的關系,和漢匈之間雖不似亦不遠矣,故而對突厥也相當了解。

雖不知那梵蒂岡是何物,但阿史那氏卻實實在在的是突厥大可汗之姓氏。

從隋文帝起中原有識之士就想過無數方法在阿史那氏身上做文章,以求制約突厥。

結果沒想到,最終解決此事的竟是這王方翼訴諸武力破之。

而后世描繪出的關系圖譜也讓甘露殿眾人很感興趣:

若是那王方翼當時追上將這烏鶻所領的殘部盡破,那中亞又該是何等光景?

李世民站在閻立本身后,眼看著這位如今愈發受器重的宮廷畫師快準穩的將那后世中亞局勢圖給繪了出來,旋即就想起來后世此前說過的莫名稱呼:

“東亞怪物房又是何意?”

“漢逐月氏,西行立貴霜帝國。”

“唐亡突厥,西行建這塞爾柱。”

劉備饒有興趣的琢磨了一下那怪物房之稱,頓時也覺得啼笑皆非。

但最為顯眼的還是那相同的廟號:

“同為高宗,這唐高宗雖亦有缺,但所作所為勝這宋高宗何止千輩?”

“大哥何必動怒?”

張飛一邊勸說一邊臉上也有幾分不以為然之色:

“后世都說了,為帝者搏上限寥寥無幾,多半皆競相突破為人底限。”

說是這樣說,但親眼看著光幕地圖上那中亞紛亂的眾國,眼看著那塞爾柱畢五十載之功敗強敵開萬乘之國,劉備也還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難以自持的拍著張飛的臂膀,指著光幕道:

“等中原事畢,何妨往此處一行,揚漢歌?”

張飛自是興奮異常,當場就想寫個軍令狀之類的讓大哥簽字。

魯肅則是饒有興趣的與孔明研究其中細節:

“這塞爾柱之帝君,稱蘇丹而不稱汗?”

稱謂這個簡單的東西后世必不可能弄錯,那其中深意就很是耐人尋味了。

孔明琢磨了一下,瞇起雙眼道:

“這塞爾柱,于阿拉伯之國是控制,于拜占庭是擊敗,而拜占庭之帝君亦稱皇帝。”

“恐怕……這塞爾柱突厥亦受阿拉伯影響深矣,皆遵……”

努力在腦海中回想,于是后世曾經說阿拉伯崛起時所提過的一個詞映入他的腦海:

“伊斯蘭?”

魯肅回想了一下搖搖頭:

“所記太少,且看這遼帝如何揚威中亞便是。”

算算時間,后世所說的東亞怪物房淘汰者是誰自不言而喻。

1076年,塞爾柱帝國攻克耶路撒冷。

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發動圣戰,次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啟,在奪取巴勒斯坦地區后設立了四個十字軍國家。

等到了1145年,屬于四個十字軍國家之一的埃澤薩被攻滅,敘利亞賈巴拉城的主教于格跑去羅馬求援,想請當時的教皇尤金三世再次組織圣戰東征。

主教于格除了渲染穆斯林的威脅之外,現場給教皇講(xia)述(bian)了一個祭司王約翰的故事,來激起對教皇對十字軍東征的信心。

當時的巴伐利亞主教奧托在場,將這個祭司王約翰的事跡錄入了他的《編年史》當中。

故事比較簡單,根據于格口述,多年前在越過亞美尼亞和波斯的極東之地,有一個叫約翰的君主,既是祭司也是國王,是個虔誠的聶斯脫里派基督徒,在與波斯人和米底人的戰爭中戰無不勝,被尊稱祭司王約翰。

這位祭司王約翰本來想要為了教會一直進軍耶路撒冷,但因為缺少渡船沒辦法越過底格里斯河最終無奈班師,據說這位的祭司王約翰是《馬太福音》當中記載的東方三賢者的子孫,他們祖祖輩輩統治東方,榮耀崇高財富驚人,世世代代皆心向耶路撒冷。

這個故事在于格講述之后,西方世界堅信了五百年,并不斷有航海家出海想要尋找祭司王約翰,甚至教皇還給祭司王約翰寫過熱情洋溢的邀請信,希望他能領軍西征干爆異教徒。

這封信自然是石沉大海,畢竟咱們身處東方的都不知道這個祭司王約翰在哪兒。

而事實上,這個故事是于格在當時聽聞了異端塞爾柱帝國在被東方的一個國家無情毆打而現場加工出來的。

故事的原型人物就是西遼開國皇帝,耶律大石。

1120年宋金雙方議定海上之盟聯手滅遼,兩年后金軍南下,天祚帝一心想躺實在是爛泥扶不上墻,于是不想當亡國奴的耶律大石自立為王,率兩百騎奔逃西域。

養兵八年之后,耶律大石正式開啟西征,并自立為帝,稱“菊兒汗”,漢號“天祐皇帝”。

隨著勢力的不斷西擴,在岳飛含冤而死的1141年,耶律大石也與西征路上遇到的塞爾柱帝國會戰于卡特萬草原。

根據現代考證,當時耶律大石算上后勤人員也不過七萬余人,這已經是他經營十年的全部家當了。

塞爾柱帝國當時出動了至少十萬人,這還是不算后勤的。

但能在東亞怪物房混出來的,誰不知道兵力優勢并不絕對?

耶律大石對此戰的指揮相當精彩,他在戰前聯絡了倍受塞爾柱帝國壓迫的葛邏祿人為誘餌,將大批的塞爾柱軍隊引入附近的達爾加姆峽谷,借用狹窄地形抵消人數劣勢,完美執行了經典的砧錘戰術。

而在沒有了人數優勢之后,塞爾柱帝國軍怎么可能是從當時世界文明中心殺(tao)出來的西遼軍的對手?

卡特萬之戰的慘敗正式給塞爾柱帝國敲響了喪鐘,威望大跌的蘇丹很快失去了河中大片地區的掌控,西遼帝國正式在中亞崛起,而此戰也在事實上庇護了羅馬教廷。

至于耶律大石的約翰這個名字的來源,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說法,大石兄的“菊兒汗”頭銜在敘利亞被轉寫成“約哈難(Yuanan)”,而再轉換成拉丁語就變成了“約翰內斯(Johannes)”。

耶律大石估計自己都沒想到:

我一個契丹人,怎么就被欽定為基督徒了呢?

(本章完)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494章 耶律約翰

上一章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