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三十一章 朱氏的雄心
面對朱棣的詢問,徐景昌斟酌了一下,認真道:“陛下,這個成與不成,取決于陛下看這件事的態度……可能成,也可能不成,不成也可以當做成,成也可能在未來變得不成……總而言之,成與不成……”
沒等朱棣發作,徐皇后先拍桌子了。
“徐景昌,都是至親骨肉,你在這里耍什么嘴皮子?”
姑姑一怒,徐景昌可招架不住,連忙道:“姑姑,這事屬實不太好說……方才徐欽講了三代的例子,夏商周不斷分封,宗室開枝散葉,光大華夏,自然是好的。但是眼下就有個不好的例子,我也不能不說啊!”
“哪個例子?”
“就是蒙古汗國。”徐景昌道:“成吉思汗英雄了得,南征北戰,打下了偌大的天下,而成吉思汗死后,立刻陷入了諸子奪嫡,窩闊臺、貴由、蒙哥……到了忽必烈手里,便不能號令其他各國,只能守著中原之地,更多作為大元天子了。”
蒙古人這段席卷天下的歷史,不需要徐景昌多說,大家伙都很清楚。成吉思汗快速崛起,打下了偌大的疆土,他在世的時候,就把土地不斷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
而隨著征服的地盤不斷擴大,蒙古貴胄先后建立了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加上大元朝,蒙古人統治的疆域空前遼闊。
但這個疆域也只是看看而已。
就算成吉思汗活著,他也只能靠著超高的威望,勉強統合四方,下面依舊是貴族各據一方罷了。
而隨著時間推移,分封的王公越來越多,蒙古帝國也越來越碎……名義上很大一片,實際誰也不服誰,還爆發了好多次內戰。
最終到了忽必烈時期,徹底分崩離析。
所以你說分封很成功嗎?
不成功,并沒有起到鞏固蒙古天下的目的。
但是呢,你說不成功嗎?
貌似也不對。
大元朝即便被老朱給滅了,其他的汗國尚在,黃金家族依舊擁有許多國家,勢力龐大,非同小可。
從延續家族基業的角度來看,這又是成功的。
可這種成功又有多少含金量?
其實也沒多少。
蒙古人雖然征服了龐大的地域,但是為了實現有效統治,也不得不向當地勢力妥協,其結果就是黃金家族不斷本土化……在中原這邊,他們開始接受儒家,改變過去的習慣,順應中原的風俗。
其他汗國,也都類似,向本土勢力妥協,譬如說剛剛崛起的帖木兒帝國,雖然號稱蒙古后裔,可他們和韃靼部的差別,甚至比韃靼和大明的差距還要大!
雖然是蒙古人,但也失去了自我。
這算是成功嗎?
似乎也值得商榷。
徐景昌的這番解釋,讓朱棣和徐皇后都沉默了……把皇子分封出去,這是挺好的事情,即便大明朝亡國了,還有人能延續朱家血脈。
可問題是如果背棄了祖宗,他們還算是朱家血脈嗎?
更可怕的是背棄了祖宗的朱家人,反過頭來打大明朝的朱家人……這豈不是更大的悲劇?
徐皇后苦兮兮的,看著朱棣,“陛下,要不還是別費這個力氣的。”
朱棣眉頭深鎖,咱永樂皇帝沒有別的,就是一生要強。
“徐景昌,伱給咱仔細分析下,說說到底該怎么辦?”
徐景昌收斂了笑容,正色道:“陛下,向外發展的最上等,是能建立起穩固統治,并且改變各國風貌,讓他們歸附華夏,沐浴王化。久而久之,成為中原的一部分,夏商周三代,秦始皇開鑿靈渠,經略嶺南。漢朝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這些都是最上等的例子。”
“次一等,就猶如朝鮮、安南等地,雖然沒有并入大明,但他們依舊以說漢話,寫漢字為榮,并且以小中華自居。”
“再次一等,就是不少蠻夷之國,他們雖然不通教化,但是仰慕大明風物,不遠萬里,前來通商貿易,采購商貨,為大明朝送來金銀錢財。”
“最后一等,就是那些既不沐浴王化,又不和大明真正往來的化外蠻夷了。”
徐景昌道:“陛下,臣粗略總結,要往外面分封……其一,是要掌控住地方,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把文明傳播過去,要能改變人口的構成,要能讓當地人真心歸附,久而久之,和大明沒有差別……這是最上等的結果。”
“其次,要控制住地方,但也向當地的風俗妥協,因地制宜……但是,依舊要保住華夏的核心,擁有相當數量親近大明的勢力,在關鍵的事項上面,能夠配合大明。”
“往下說,就是雖然掌控了地方,但是華夏教化沒有立住,面對當地勢力的不斷反撲,最終慘淡收場。”
“其余情況,諸如干脆沒有建立統治的,或者雖然建立統治,但是很快胡化,反過來危害大明……”徐景昌道:“陛下要想做這件事,就必須把一切的問題考慮妥當,千萬不能一廂情愿,一味想到好的方面。”
朱棣認真點頭,“這個自然,朕知道,朱家子孫未必就沒有混賬……但咱們總要往前走這一步,不可故步自封,你說是不是?”
徐景昌頗為振奮,朱棣的野心總是讓人感到滿意。
有一個如此堅毅的天子,屬實是干事之人的福氣。
雖然徐景昌不是什么干吏,但是朱棣這么想,他規劃起來也方便。
“啟奏陛下,既然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要讓臣說,第一件事,必定是加強和各方聯系,能夠掌控諸國,讓這些國家接受大明保護。然后由大明派遣宗室子弟,成為國主。”
朱棣點頭,“對,你說的沒錯。”
徐景昌道:“既然如此,臣這里正好有個提議,就是要求相應的藩國,接受用大明寶鈔結算商貨……并且準許大明在通商口岸設立銀行,方便交易。”
“讓藩國接受大明寶鈔?”
朱棣頓了頓,“這能行嗎?”
徐景昌笑道:“總比直接用兵簡單吧?臣給這個方案取名叫做華夏結算同盟。這事情一旦推開,對于大明和各地的商貿往來,都會是極大的助力。錢貨通暢,就方便教化。用一樣的錢,讀一樣的書,想一樣的事情,久而久之,自然成為一家人。”
朱棣沉吟之后,笑道:“人家秦始皇是車同軌,書同文。你這是先統一錢財啊!”
徐景昌含笑道:“臣就是個過日子的人,自然很在乎這個。”
朱棣笑道:“也是這個道理,虧本的生意沒人干,你去操辦吧。”
徐景昌又道:“陛下,還有一件事,既然要傳播華夏文明,壯大中原教化。往外用兵,不能光是派兵打仗。還需要傳播文明,這一點在北平辦學的時候,已經針對藩王加強了教育。如今到了諸位皇孫這里,是不是更應該盡早下手?”
“對!”朱棣猛地看了看一眾皇孫,哼道:“你們可聽明白了?定國公說了,你們往后要好好學本事,知道嗎?”
眾位皇孫似懂非懂,反正皇爺爺說話,就跟著答應唄。
倒是徐顯忠這小家伙,嚷嚷的聲音比誰都大。
“知道了!”
徐景昌不由得瞪了這小子一眼。
“這是天家子孫的事情,你別湊熱鬧。”
徐顯忠扁扁嘴,很不服氣,“憑什么小弟能去,當大哥的不能去,這不公平?”
小家伙還挺入戲,朱棣笑道:“行,自然是行!咱們朱徐兩家,也沒有什么分別。你小子有本事,長大了以后,就打下一塊地方,朕也給你封王。”
“一言為定!”徐顯忠興奮大叫。
朱棣笑道:“朕一國之君,還會騙你小孩子不成!”
徐顯忠這回可得意了,忍不住從椅子上跳下來,跑到了徐景昌面前,得意洋洋,“爹,我以后的爵位比你高,你是不是也要聽我的?”
“我聽你個大頭鬼!”徐景昌簡直想揍這個小笨蛋,你湊那個熱鬧干什么?
你當為父真的在意分封不分封朱家人啊,我想的是把寶鈔推廣出去,別的不說,先增加一些歲入是真的。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我這個通政使,可是擔負著九州萬方,沒錢是萬萬不行的。
徐景昌沒法說破,朱棣卻是很滿意,“老大,你們幾個還有什么話說?”
朱高熾道:“父皇,孩兒想來,這往后不光要培養皇家子弟,還要安排相應的人員,跟著一起讀書,學習本事……往后征討各地,建立藩國,不光要派人,派兵,還要派遣治理地方的文臣,要安排興辦學堂,推行教化的人才。這個數量可不是小數啊!”
朱高煦跟著道:“既然如此,不如就成立一所皇家學堂,專門干這個事,至于開銷,如果戶部不夠,我愿意出錢。”
咱漢王沒別的,就是有錢。
徐景昌忙咳嗽了一聲,“此事還不勞煩漢王殿下,你只管培養技工就是……這樣經略海外的人才,我親自培養,區區花費,戶部自然有辦法承擔。”
朱高燧眨巴了一下眼睛,“那我呢?沒我什么事啊?”
徐景昌看了他一眼,“你要是想幫忙,就去打聽下,看看有多少夷人愿意主動歸化,盡快告訴我!”
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三十一章 朱氏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