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117【敲詐勒索與濟養院】
翌日,上午。
陳淵做完一道數學題,擱筆問道:“那閹人下山了?”
朱銘踱步進屋,坐下倒水喝:“剛走不遠,卻不打算回京,似是還沒有耍夠。”
陳淵譏諷道:“好不容易出京一趟,沒撈足油水怎愿離開?怕要找個由頭勒索一筆。”
“只要別來敲咱們就好。”朱銘笑道。
大宋官員,就沒幾個不貪的,高薪養廉只存在于夢中,被太監勒索純屬狗咬狗。
卻說付得祥被簇擁著下山,洋州、興道縣兩級衙門的差役相隨,負責開道的隊伍就排了二十米。
一路敲鑼吶喊,那陣仗好不熱鬧。
官吏們本要請太監去州衙,走著走著,付得祥突然問:“去年冬天,汴梁雪厚八尺,洋州這邊可曾下雪?”
楊知州回答:“洋州積雪三尺。”
付得祥又說:“官家有令,今后每年冬天,若遇暴雪天氣,各地濟養院須得收留無家可歸者。而且不拘限額,有多少收多少。”
“官家真是仁德之君,”楊知州連忙吹捧皇帝,又說,“此令還沒發來,洋州官員并不知曉。”
付得祥訓誡道:“這濟養院、安濟坊、漏澤園、舉子倉、慈幼局,乃官家之德政,乃蔡相公之恩義。汝等應該謹遵政令,莫要遺漏一個窮民。幼有所長,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才是煌煌大宋之盛世圖景。”
“中貴人所言極是。”楊知州附和道。
付得祥猛地來一句:“去濟養院看看吧。”
“這就去?”楊知州愣了愣。
“此時便去。”付得祥微笑道。
楊知州也沒當回事,抬手招來一個胥吏,低聲吩咐了幾句,把那胥吏嚇得面如土色。
胥吏快步跑到隊伍前面,讓差役改變前進方向。
然后,這廝中途悄悄溜走,以最快速度回州衙通知同僚。
不多時,留守在州衙值班的吏員,把剩下的差役全叫上。他們沿街搜尋乞丐,或者抓捕頭發花白的路人,催促這些人趕緊前往濟養院演戲。
接著又沖進街邊食肆,抓住廚子便走,勒令雜工趕緊挑著糧食肉菜跟上。
上百個乞丐和老人,莫名其妙被帶到濟養院,吵吵嚷嚷就跟菜市場一樣。
一個皂吏持棍毆打,總算打得眾人安靜下來。
又有文吏大喝道:“爾等若再吵鬧,便抓去大牢用刑。都給俺聽好了,你們都是無家可歸的窮民,是官府給你吃喝住宿。隨便你們怎么編,必須把話編圓了。若是答錯,全家流放充軍!”
聽聞此言,乞丐和老人嚇得瑟瑟發抖。
“脫衣服,給乞丐換上!”那文吏又喊道。
吏員、差役們紛紛脫衣,沒穿公服的,把外衣脫掉。穿了公服的,把內襯脫掉,全部扔給乞丐換上。
“來了,來了!”
一個差役驚慌奔來,吏員和其他差役連忙開溜,轉眼就從后門跑得沒影兒。
付得祥疾步跨進濟養院,走到一個老人面前,和顏悅色問道:“老丈今年高齡?”
老人心頭恐懼,已經不敢說話,生怕說錯了要全家流放。
旁邊的文吏提醒道:“老人家,中貴人問伱多大年紀。”
老人聲音顫抖道:“五……五十七。”
付得祥又問:“家里有幾口人?”
“七……”老人猛地反應過來,“沒家,沒人,就俺一個。”
付得祥再問:“每月可領多少口糧?平時可有肉吃?”
老人不知如何回答,扭頭朝那些官吏望去,也沒個人提醒他,只能硬著頭皮回答:“能吃飽,能吃飽。”
付得祥冷笑:“你可知,咱是官家派來的,咱是替天子問話。你如果說謊,便是欺君之罪,要滿門抄斬的。知道甚是滿門抄斬不?就是先抄家財,家人全部砍頭!”
老人嚇得渾身癱軟,噗通一聲跪下:“饒命啊!饒命啊!不是俺要說謊,是官府的公人讓俺說謊。”
付得祥掃視一眼,頓時心頭大喜。
在場的一百多個“窮人”,全部面露恐懼之色,估計都是些臨時演員。
楊知州和李通判臉色劇變,他們雖然曉得濟養院有貓膩,但萬萬料不到一個窮人都沒收養。
去年冬天,他們還冒雪視察濟養院。
不管是不是裝的,反正一副親民愛民的樣子。
當時也沒發現什么異常,濟養院搞得井井有條,這里的窮困之人也很感激官府。
很明顯,他們被蒙騙了。
今天付得祥搞突擊檢查,下面的官吏來不及準備,所以才弄得漏洞百出。
付得祥又走到一個乞丐面前,笑問:“你怎把內襯穿在外面?還蓬頭垢面像個乞丐?”
乞丐不敢回答。
“衣服脫掉!”付得祥厲聲呵斥。
乞丐嚇得跪地脫衣,露出里面的破爛衣裳。
付得祥懶得多看,徑直前往廚房,他低聲對兩個隨從說:“隨便選兩個廚子,分開審問。就問他們彼此來濟養院幾年了,每個月俸酬是多少。”
這兩個隨從,都是京城來的差人,得到命令立即行動。
只用了十多分鐘,他們就回來復命:“這兩人的供詞對不上,全都在撒謊。”
付得祥轉身問知州和通判:“兩位有甚可說的?”
楊知州說:“請中貴人赴宴,邊吃邊談。”
付得祥卻站在原地,比出三根手指。
“今晚奉上。”楊知州明白是啥意思。
付得祥頓時笑起來,語重心長說:“這濟養院,是官家和蔡相公推行的德政,可萬萬不能讓宵小之徒壞了。兩位今后要多費點心思。”
“一定!”
楊知州和李通判連忙作揖答謝。
朱銘父子倆絞盡腦汁謀發展,他們那三百多畝茶山,就算全部改為炒茶,靠著成本低廉的優勢,一年也頂多賺幾百貫。
而這位太監,輕輕松松就敲詐到三千貫!
離開濟養院的時候,付得祥還提出要求:“這里的鐵錢太重,全部換成金錢。若金錢不足,銀錢也可以。”
楊知州和李通判哪敢拒絕?
濟養院是宋徽宗的面子,也是蔡京的政績工程,只要這太監回去說壞話,他們必然同時得罪皇帝和權臣。
當天晚上,價值三千貫的金銀錢,就悄悄送到太監面前。
李通判氣得大發雷霆,將戶案吏首一通臭罵,又把濟養院的負責人抓進大牢。
他夜里找到楊知州喝悶酒:“閹人欺俺太甚!”
楊知州寬慰道:“好在這廝胃口不大,三千貫就能打發掉。”
李通判說:“三千貫還胃口不大?州里一年的公用錢全沒了,你不管錢糧,你當然不心疼!”
“不給錢還能怎地?”楊知州也是郁悶。
宋徽宗想要彰顯盛世,蔡京投其所好,整出一系列福利政策。
從嬰兒出生,一直到老死安葬,全都有配套的福利。
就拿濟養院來說,開封府的每個縣都要設立。擴大到全國范圍,貧窮地區只在州府設立,而富庶地區也要求每個縣都有。
江南的繁華州府,濟養院收留貧民數額為千余人,給每人每月提供價值4貫的生活物資。
而偏遠窮州,最低額度是收留40人,平均額度是收留100人,按當地物價每月給幾百文到一兩貫不等。
福利資金,明面上皆由中央撥款,其實是各路常平司在調撥。
便說洋州的濟養院,額度為120人,每人每月供給一貫錢,僅濟養院的年度開支就達到1400貫。另外,還有漏澤園、舉子倉、慈幼局等等,這些福利機構都要花錢。
地方財政哪里供得起?
常平司官吏要貪一筆,州府官吏還要貪一筆,剩下的錢也發不到窮人手里,大多數都被關系戶給冒領了。
這可不是憑空抹黑,《宋會要輯稿》寫得清清楚楚。
比如北宋時期,戶部曾經建議,要求徹查各路州縣濟養院,懸賞鼓勵百姓舉報冒領者和克扣者。
又比如南宋臨安府,每年要花十多萬錢,用于收養無家可歸者。官吏卻“失于措畫”(瞎搞亂搞),“宜收而棄”(該收不收)、“以壯為弱”(把有錢人當成窮人收養)。
這其實不算什么,實際操作更騷。
由于南宋財政窘迫,中央無力撥款,濟養院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田產收入。官員拿著嚴重貶值的會子(南宋紙幣),強行購買民田,把許多百姓逼得破產,再把田劃給濟養院救濟窮人。
那太監又玩樂好幾天,就連身邊親隨都撈飽了,這才開開心心離開洋州。
李含章來到書院貴賓宿舍,嘆息道:“大郎,俺爹請你今年務必考上舉人。只要你去考試,什么都不用操心,考票和保人他來安排好。明年去了東京,考得上進士最好,考不上進士也別回來,一年給你兩百貫的旅京食宿錢。”
朱銘笑問:“令尊這是受了什么氣?”
“那閹人勒索了三千貫,”李含章搖頭感慨,“再加上打點其隨從,還有招待食宿和送禮,四千貫錢就煙消云散了。”
朱銘憋住笑意,一臉嚴肅道:“我個人之事,倒是連累了令尊。”
李含章又說:“你今年辭辟一回,理由充足得很,明年省試(全國會考)之前,肯定不會再來征辟。但你若考不上進士,又回了洋州,官家必然再派人過來。到時候,指不定來個胃口更大的,三四千貫也難以打發。”
“我盡量考上。”朱銘避而不談是否回鄉。
朱銘只能慶幸,炒茶的事情沒有曝光。
若是閔文蔚腦子發昏,把炒茶獻給太監,萬一宋徽宗喝高興了,直接把炒茶列為貢品才叫糟糕。
到時候,朱銘要么逃跑,要么提前造反。
北宋穿越指南 0117【敲詐勒索與濟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