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瀚海唐兒歸

第603章 給節度使職位的最重一擊

更新時間:2022-11-06  作者:人到中年紙老虎
瀚海唐兒歸 第603章 給節度使職位的最重一擊
紹明二年,二月二十五,經過廣泛的討論,甚至連神都洛陽和東京開封府周圍鄉野的塢堡大族,都征求過意見以后,張周的政治制度改革全面出爐。

中央層面,現有的三省中,中書省的中書令不再常設,也不再是中書省的官長,而是一個名義上的職位,相當于后世的榮譽主席。

中書省放棄了左右散騎常侍、左右司諫、左右正言等監察官職以及相對應的職能,把這部分監察和諫議的權力,全部交給了門下省。

自此門下省的監察權得到了擴大,但是門下省的城門郎這種掌管都城、皇城和掌管寶印、頒布敕命、賞賜旌節權力的符寶郎,則給了中書省。

中書省以中書侍郎為首,事實上變成了皇帝的私人幕僚機構,中書侍郎以下,職責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稱為章臺,是皇帝的參謀、秘書機構,以中書知制誥為首,下設中書舍人六人對應朝政,又設若干主事、令史。

另一部分為稱為鸞臺,主管皇帝的私人財產和親軍,下設錦衣親衛指揮使司、侍衛馬步親軍指揮使司以及內使府。

錦衣親衛分南北兩軍,北軍負責國內調查、探奸、以及充做皇帝的儀仗隊。

南軍負責對外的情報工作和信息收集,設一正三副指揮使。

侍衛馬步親軍指揮使司,統轄皇帝剩余的親軍七衛和憾山都。

侍衛馬步親軍都指揮使不常設,由親軍左右羽林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龍驤衛和左千牛衛的指揮使以及憾山都指揮使輪流擔任。

輪到誰宿衛番上,誰就是侍衛馬步親軍都指揮使。

內使府則是皇帝的私人資產管家,首領為內使令,主管皇帝的白糖、冰糖、棉花、河西商路、蘭若錢莊以及各地的皇產皇莊。

看出來了吧,中書省下的章臺與鸞臺,實際上就是皇帝的司禮監和東輯事廠。

而且看起來位高權重的門下侍郎沒有皇帝授權,不持節的話,是不能管理鸞臺事務的,這就避免了中書侍郎成為東漢那樣的開府大將軍。

而通過這樣的政軍兩只抓手,張鉊將最核心的權力,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并可以用內廷對外廷的人才形成虹吸,連科舉之路以后都是單獨的,有什么大才,先到中書省聽用,再放到外廷去,以此籠絡人才。

而在門下省獨自掌握了監察、諫議之權后,為避免監察權全部落到門下侍中手中,張鉊并沒有廢除御史臺。

而是讓御史臺主管監察高級京官以及派出御史巡訪地方,讓門下省負責向皇帝諫議、封駁、承旨,并監察在京中低層官員。

當然門下省也有監察高級京官的權力,這是張鉊特意讓雙方的職權稍有重疊,免得他們各自獨霸一方。

而尚書省,恰恰是此次改革收益最大的一方,張鉊將自己兼任的尚書令讓了出來,因為他實際上已經是中書令了,張希崇就得以出任尚書令。

尚書省由尚書令主管全部政務,成為了事實上的丞相,呃..或者說應該是明代的首輔大學士。

因為對于監察這一塊,還有門下侍中和御史臺在分他的權。

張鉊為了加強尚書令的權力,還決定給尚書令加同門下事,使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一管門下省和御史臺的事情。

不然堂堂政務之首的尚書令完全沒有監察權,干起事來必然處處受到掣肘,那也太難看了。

同時尚書省的左右仆射官職被廢除,六部長官左侍郎直接升級為尚書,下面再設立左右侍郎以及其他佐官。

而大理寺這個在五代基本癱瘓的機構,張鉊也給搬了出來,主要負責地方各州縣重要案件以及京畿案件的最終裁定。

以御史臺、大理寺、刑部為三法司,這是來分尚書省刑部之權的,免得刑部過于強勢。

此外張鉊又設鹽鐵司這個專業撈錢的職位。以鹽鐵使、戶部和中書省負責度支的度支舍人,共掌國家財政。

最后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樞密院了,樞密院除了不管親軍七衛一都以外,全天下的禁軍、鎮軍、州縣兵等,都歸樞密院管轄。

樞密院官長為樞密使,設樞密副使若干,但管事的只設立樞密左使和樞密右使,其余為加官。

另設立樞密直學士三人,輪流侍奉在皇帝身邊,以便皇帝溝通樞密院。

至此,這個結合大量宋明特征,又還算符合目前形勢,互相獨立又交叉的政府系統就形成了。

這其實是一場皇帝大搞中央集權的改革,張鉊通過中書省,將朝廷變成了內廷與外廷。

內廷直屬皇帝,幾乎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外廷負責具體的政務,但再也不能隨心所欲。

國家的群相則以尚書令、門下侍中,樞密使以及兩到四個加了參知政事銜的官員組成。

加參知政事銜的,可以是六部尚書,也可以是御史臺的御史大夫,大理寺的大理寺卿、樞密院的樞密左右使,鹽鐵司的鹽鐵使,就看誰能得到皇帝的青睞了。

在地方上,張鉊改現在的道、州、縣三級為行省、府(州)、縣模式。

行省,全稱持節巡撫某地行中書省同平章事。

比如在河東,就可以稱為持節巡撫河東行中書省平章事,簡稱為河東行省或者河東省。

行省設平章一人統管全體事務,下設布政使、按察使、防御使三使以及不常設的鹽鐵專使。

一般由平章兼任布政使,處理政務。

按察使負責監察、巡訪、刑律等事。

防御使則主管全省防務,各府(州)縣的州縣兵、義從與團結健兒,都歸防御使管理。

在防御使以下,各州的州縣兵官長為兵馬督監、縣團結健兒官長為縣尉。

同時在各州縣的緊要地點,設立巡檢司,以組織驍勇義從探奸、捕盜、設卡守護緊要等,巡檢司的巡檢,也歸屬防御使管理。

設立巡檢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于補足鄉官變役職后,鄉間軍事動員力的不足。

巡檢一般從退伍的功勛低級軍官中選拔,有權組織弓箭社、槍棒社等準軍事組織。

再從這些社中,挑選精銳為義從,國家給予一定的餉銀,使之維護地方穩定。

同時巡檢的設立還有個重要象征意義,那就是表示皇帝只是要削節度使的權,不是要削弱武人的權。

這個天下,還是屬于武人滴!

而行省高層中,各省平章屬于中書省的一員,直接對皇帝負責,同時因為兼任的布政使一職,也要受到尚書省一定程度的管轄。

按察使則直接對門下省負責,同時也要受到御史臺和大理寺的一定管轄。

防御使則直接對樞密院負責。鹽鐵專使由鹽鐵司受皇帝命令,選擇性的派出,也可以由布政使兼任。

而府這個單位,是專為節度使設立的。

從現在起,有節度使的州就會升級為府。

比如許州忠武軍,就從許州改回許昌府。

宋州歸德軍節度使的宋州就改名為歸德府。

鄧州威勝軍節度使的鄧州,也改回了南陽府。

至于節度使,這個單位還是存在的,不過全稱從節度使變成了持節鎮撫某府兵馬事兼某地府尹。

比如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全稱變成了持節鎮撫許昌忠武軍兵馬指揮等事兼許昌府府尹。

這可是個極大的改動,這么一改,節度使雖然還存在,但權力被限制在了本州,更是大為分散。

這種分散不是指被別人分割走,而是指權力的來源變分散了,原本最重要的持節都督某地變成持節鎮撫。

而光是一個持節鎮撫,根本沒意義,必須要加上后綴。

比如后綴了管兵馬事,才能管當地的軍隊,而且軍隊中的州縣兵和本地團結健兒,還被兵馬督監和巡檢給分走了。

對于所在府的政事,也只有后綴了本府府尹才可以管理,沒有后綴的,朝廷就會派出知府分割政事。

在這種情況下,節度使一職,必然會飛速朝著宋代那樣的榮譽職務發展,不給你后綴管兵事和府尹,那就是個空頭官銜。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管理兵事和政事的權力,但是范圍也被縮小了。

以許州改成了許昌府為例,原本許州下轄鄢陵、陽翟、長葛、許昌四縣,這四縣總人口有二十余萬。

因此許州忠武軍極限狀態可以抽調一兩萬軍隊,平日里也能養著兩三千牙兵。

但是現在改為許昌府后,節度使要靠后綴的許昌府尹管事,那下面的四縣縣令,立刻從原本被忠武軍節度使生殺予奪的屬官,變成了同屬于國家的下官。

許昌府尹雖然還是他們的上級,但少了原本節度使時,其中隱含的主公與臣子之意。

沒了這個關系,那么就算依靠以往的威勢,忠武軍的節度使最多也就能掌握附廓縣許昌縣這一個縣。

其余的縣,政事在縣令手里,州縣兵在許昌兵馬督監手里,團結健兒在各縣縣尉手中,各地要沖的義從,在潁川巡檢這樣的地方武官手里。

這樣一來,節度使能掌握的,就只剩下了許昌府的忠武軍牙兵。

沒了地方勢力的輔助,光是許昌縣,雖然是府城大縣,但也就六七萬人口甚至更少,忠武軍常規編制,最多能保持個一千人左右。

靠一千人的牙兵,那是打死也翻不出什么浪來咯。

當然,現在還沒有到一步就把節度使直接整垮的地步。

要知道現在張周,還是十幾個節度使呢,包括張圣人的親信馬昭遠馬鷂子、氾全等人都是節度使。

更別提河北的土豪和高行周、符彥卿他們。

一下搞的太狠,那就是傷了天下武人的心,個個明里暗里的反對,張鉊再厲害,也不可以一個人打遍全國。

于是張鉊決定,還是要給節度使們加權。

不過并不是以往的那個加法,比如安審琦現在是淄青平盧節度使,那么張鉊就會把預備成立的膠東行省之膠東平章兼膠東布政使等官職,一并授予安審琦。

這樣一來,安審琦的權力看起來沒小,但好像又小了。

沒小是因為他手中權力并沒有變小。

變小了則是因為確實小了,因為加給他的官職,已經不在節度使之中,是隨時可以取消的。

各方溝通完畢,張鉊立刻就推出了改革方案。

以安西的于闐、龜茲、疏勒、寧遠(費爾干納盆地)為安西行省,省府為疏勒。

以李圣天為安西行省平章,同時繼續保留安西四鎮節度使,以李圣天為四鎮節度使。

以北庭的庭州(烏魯木齊一帶)、西州(吐魯番)、伊州(哈密)、寧州(伊寧)以及原屬安西的焉耆為北庭行省,省府為庭州。

曹延祿為北庭行省平章兼布政使,以伊州陳家的陳輝耀為北庭防御使。

以河西之地的瓜、沙、伊、西、甘、肅、涼、鄯為河西行省,西京承天府涼州為省府。

裴遠出任河西行省平章、西京留守、承天府府尹,同時裴遠還兼任河西防御使。

可以說張鉊把河西除了監察權以外的所有權力,都給了裴遠。

以隴右的蘭、河、渭、洮、宕、成、武、秦、成、岷、會為隴右行省,賈言昌出任隴右行省平章,蘭州為省府。

但同時,張鉊為了協調河西、隴右的大后方戰略,加封為裴遠為持節總督河西、隴右兩行省事,稱為河西隴右大都督。

將賈言昌這個隴右平章調離蘭州,到天水府(秦州)辦公。

這實際上還是幫助裴遠獨攬河西隴右大權,顯示了張鉊對于這位早早跟他一心,受盡磨煉心腹重臣的信任。

此外,關中也變成了關中行省,以曹元忠為關中行省平章、長安留守、京兆府尹。

再以隴右以東,關中以北的原、鄜、威、延、夏、銀、綏、府等州為寧夏行省,夏州為省府,調折從遠為寧夏平章。

大致相當于后世陜北、寧夏一部和甘肅東北一部分。

而在共和國的寧夏中,張鉊以靈州、鹽州、慶州、豐州為朔方行省。

就是將共和國的寧夏大部分加上甘肅的慶陽,以及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到包頭,再到烏拉特前中后旗所在整個河套地區,組成了朔方行省。

靈州為省府,以佘老太君的父親折德扆為朔方行省平章。

以后世河南省的絕大部分,也就是從陜州(三門峽)到東京開封府以東的曹州、單州,包括許州、陳州、蔡州、宋州、鄭州、孟州在內的廣大河南地區,組成了直隸行省。

直隸平章位高權重,一般從尚書令、門下侍中、樞密使以及加參知政事銜的丞相中挑選人出任。

改襄州為襄陽府,以襄陽府、南陽府、唐、隨、房、郢、等府州組成山南行省,劉再升為山南行省平章。

裁汰襄陽府的節度牙兵,再把南陽府的威勝軍遷移到襄州,以爾朱景為威勝軍節度使。

整個山東半島,則變成了膠東行省,省府為青州(益都),安審琦出任山東行省平章兼任淄青平盧節度使。

以徐州為省府,加上宿州、楚州、海州、濠州、泗州、潁州組成淮南行省,馬昭遠(馬鷂子)為淮南行省平章兼徐州府武寧軍節度使。

還在劉知遠手中的山西大部分為河東行省,由閻晉遙領北京留守、河東行省平章、太原節度使。

還處于對峙中的河北為河北行省,符彥卿為河北行省平章,改恒州(正定)為常山府,符彥卿出任河北行省平章兼常山府彰德軍節度使。

以被契丹占據的燕云十六州為幽云行省,高行周為行省平章,改幽州為北平府并作為省府,高行周同時兼任北平范陽軍節度使。

至此,張鉊進一步剝離了原本節度使身上的藩鎮色彩,恢復了唐朝設立節度使的初衷。

使這個官職,逐漸成為了國家應對強敵,解決緊急邊塞問題的派出重臣。

當然,這么大的改動,不可能沒有人反對,張鉊估計,那些還懷念舊日威勢的節度使以及牙將、牙兵們,就要開始向劉知遠的麾下靠攏了。

張鉊也正好借著這個機會,把他們一次性的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三月,走了快一年的李圣天,終于從關中順著漕渠出潼關,很快就要到達黃河,馬上就能順流而下到神都洛陽了。

正巧和的是,三月末就是張鉊嫡母,李圣天如母胞姐,慈佑皇太后李氏的生辰。

張鉊一邊準備接待李圣天,一邊準備嫡母的生辰壽宴。

同時還開始任命官吏,拆除整個直隸行省和膠東行省的民間塢堡,釋放百姓后,立刻就開始整治土地,恢復屯墾,為進一步的均田做準備。

而關中義從們也得到了他們將被分到河西隴右,個個都能成為有地四五百畝,牛羊上百的大府兵主,更是人人感激涕零,士氣如虹。

最關鍵的則在河北和河東,劉知遠與耶律阮達成了最終合作,正在秣馬厲兵,冰雪消融后。

大戰即將到來!

(本章完)

瀚海唐兒歸 第603章 給節度使職位的最重一擊

上一章  |  瀚海唐兒歸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