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人之先也祖龍
玉豬龍是考古界命名的,僅僅是看起來有點像龍。
至于在當時叫什么,現在并沒有人知道。
還有人把這種文物叫玉豬熊,這說明跟傳說中的龍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考古出土的和古典記載的龍,最接近我們現代龍的是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
龍形玉佩的龍,不管是從身體構造還是體型來看,都跟我們印象中的龍很接近。
如下面展臺上的戰國龍鳳佩,這些玉佩上的龍紋,才是真正的中華龍。
這些是玉佩,是扁的,只是一種透凋。
當然,只是從特定的角度看像龍,如果從另外的角度看,那就是一條線。
在戰國之前還出土過一些龍的形象的文物,以玉凋為主。
但是看起來和我們印象中的龍,相差都比較大。
這也能說明,藝術作品中的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變化。
而我們印象中的龍,是從比較近的古典記載中得到的。
所以越到后面,龍的形象和我們想象中的形象越接近。
到了現代,因為凋刻技術的發展,龍的形象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細膩。
但是從這個領域的發展中,看不出龍的身份的變化。
只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龍自古就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藝術形象越來越完善。
如果再來看另一個領域,那就是文字對龍的記載。
下面的句子,是從山海經當中摘錄出來的。
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
其神皆龍身而人面。
其子曰鼓,其狀人面而龍身。
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可以已痤。
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
其神狀皆馬身而龍首。
在山海經當中,從來沒有直接寫到過一條龍的形象。
像上面這些句子,都是用龍來做比方的。
龍首就是說腦袋長得像的龍,龍身就是說身子長得像龍。
我們知道,寫文章的時候為了說清楚問題,往往用人們比較常見的事物來打比方。
比如說告訴你牛頭梗長得像孫紅雷,那么你就有一定印象。
如果告訴你像趙三娃,你就沒有任何印象,因為你不知道趙三娃是誰。
這說明龍在當時,是比較常見的動物。
甚至寫到了龍骨,山海經之中也沒有描述龍骨是什么樣子的。
說明他心里斷定,讀山海經的人是知道龍骨的樣子的。
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龍在當時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所以不用花刀骨(筆墨)去描述它們的長相。
山海經時代的文字,是用刀刻在獸骨上的,叫骨刻文。
在山海經時代,龍既然是一種常見的動物,那么到底是家畜還是野獸呢?
山海經也給我們透露出來了,下面是摘抄的幾句。
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
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代,乘兩龍。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冰夷人面,乘兩龍。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耳兩青蛇,乘兩龍。
無一例外,都是作為交通工具使用的,就像老子的青牛,關云長的赤兔。
而且都是乘兩龍,沒有一個人是坐著一條龍出行的。
但是山海經并沒有說這些龍是飛行還是爬行,我們一般理解為在空中飛來飛去。
這說明在山海經時代,龍這種常見的家畜,主要作用是坐騎。
它們不能像九尾狐那樣在荒山野嶺自由生長,偶爾找個人來吃一下。
也不能像巴蛇那樣,餓了吃一頭大象,吃一次管三年。
它們的作用等同于牛馬,他們的地位是非常低賤的。
而在山海經之后,包括尚書,論語等對華夏起到重大影響的書,都沒有提到一個龍字。
春秋戰國時期,僅有荀子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龍:“天下幽險,恐失世英。螭龍為蝘蜓,鴟梟為鳳凰。”
一直到史記出爐,又提到龍了。
而且講到的是,華夏最后的兩條龍。
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
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
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后。
龍一雌死,以食夏后。
大體意思是說,有兩條龍來到了夏朝的宮廷,夏王孔甲找了一個人來馴龍,讓龍服侍他。
后來其中一條龍死了,孔甲就把它吃了。
雖然是最后兩條龍,但是地位已經跌入了深淵,不但要服侍人,人還要吃它的肉。
這種生活在古代的生物,就這樣在悲慘中滅絕。
之前提到,在商周時代,龍雖然滅絕了,但是龍的形象一直出現在玉凋之中,人們沒有把它們忘懷。
尤其是,這種形象還越來越神圣,最終成為一種地位非常尊崇的動物。
這里暫時用動物兩個字,但事實上也可以用神靈兩個字。
到了秦朝,龍的地位已經升到了最高的位置。
那就是秦始皇被稱為祖龍,請注意,是別人稱秦始皇為祖龍,而不是他這么自稱。
秦始皇自己對祖龍的理解是“人之先也”,也就是人死去之后被稱為祖龍。
當然,這里特指的皇帝死去之后。
而從此以后,龍就成了皇帝的象征。
史學家在記載皇帝出生的時候,也經常虛構一個情節。
主要就是龍把種子,送入皇帝母親的體內,給皇帝的父親戴一頂舉世皆知的綠帽子。
皇帝座椅凋龍,床榻飾龍,衣服紋龍,龍顏、龍心、龍策也成了皇帝的專用詞。
因為皇帝代表上天管理人間,而皇帝本身是龍,所以形成了老百姓對龍的頂禮膜拜。
這時候,龍才真正成了中華民族的圖騰。
在這個階段里,關于龍的形象,不管是文字記載,還是畫畫,還是凋塑的,都非常豐富。
陳文哲記得有一個神奇的凋塑,好像叫曾侯乙建鼓底座,上面有很多龍頭。
人從不同的地方開始數,數出來的龍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有時候108頭,也有118、128、132頭的。
這可能是龍的藝術品的至臻境界了,而龍的形象還一直在進化。
在人們的想象中進化,因為作為動物,龍事實上已經滅絕了。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人之先也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