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一尺剩八寸
瓷器燒成后體積縮減的百分比,稱燒成體積收縮率。
當然,在瓷器當中,主要是為了計算出燒成收縮比之后,好準確把握燒成之后瓷器的大小。
這個在古代,只能依靠經驗積累,來大體估算。
而到了現代,確實有計算公式的。
傳統的方法,是將制成的粉料,在規定的壓力下等靜壓成型,再入窯燒成,然后測出收縮率。
之后再根據收縮率及規定的壓力,適當調整生坯尺寸,來組織生產。
但由于設備的不同、原料及制粉過程的波動,導致收縮率在不停地變化,瓷體尺寸的波動理應在所難免。
一般在生坯成型時,通過調整壓力控制壓實密度,來控制收縮率,比單純地控制壓力以保證收縮更科學。
還有在粉料制造過程中,可以對各種原料的燒失量進行控制,以保證燒失量的穩定。
只要燒失量穩定,可以通過壓實密度,來計算收縮率。
這些有點復雜,反正你要知道,瓷器燒成的收縮比,還是很重要的。
那重要在哪里?不就是燒干了,水分少了,體積減小嗎?
說是這么說,可真要不管收縮比,瓷器燒毀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先不說一比一仿制古代瓷器,需要計算收縮比。
還有修復瓷器,重新入窯燒制,也需要考慮收縮比,這個之前陳文哲修復龍泉窯瓷器的時候,就專門研究過。
這也是他之前沒有太過重視燒成收縮比的重要原因,因為他能控制好收縮比。
制作瓷器首先要濕泥成型,不論拉坯還是印坯,或是注漿坯,在干燥的過程中都會發生收縮。
而收縮率較大,可能造成坯底開裂,因此需要有人在固定的時間內,不斷的用細鐵絲分割托坯板與坯體,以保證坯體的安全收縮。
瓷器燒成后,收縮率是不一樣的,其原因是燒成溫度不同,坯體原料不同,成型方法不同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景鎮傳統標準是“一尺剩八寸”,即如果要制作一件直徑八寸的瓷器,成型時要做到一尺的直徑,這就是燒成之后的收縮率。
景鎮的這種計算方法,延續了很久。
因此景鎮在燒成瓷器時,會在器物的底足下,需要加放與坯體使用同樣泥料制成的墊餅,以加大器物和匣缽底板接觸面。
這樣會減少與匣缽底板的摩擦力,以保證坯體足部在燒成收縮時,可以滑動,避免器物底板拉裂。
使用這種計算方法,誤差可以控制在百分之二以下。
而其他地方燒制瓷器的收縮比,一般是與景鎮瓷器的收縮率有差距。
形成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瓷器品種不同,景鎮高檔瓷器嚴格意義上,應該稱之為“華夏細瓷”。
其燒成溫度在1280度以上,有一些瓷器的燒成溫度,一般達到1240度或者更低,因此不能稱之為“細瓷”。
因為胎體的密度和強度,低于景鎮瓷器,其收縮率必然小于景鎮瓷器的收縮率。
因此一尺剩八寸這個數據,不能作為其他地區瓷器收縮率的數據。
同樣景鎮生產的低檔瓷器,收縮率也小于高檔瓷器。
這里就出現問題了,高檔瓷器的收縮率如此之高,的確會造成畫面紋飾的變形,但是不會造成釉面形成橘皮釉。
釉面在高溫情況下,呈液態情況下,自然會流淌平整。
只有在溫度沒有達到釉面熔融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橘皮釉,但是也與收縮率無關。
畫面隨著器體的收縮,必然會隨著收縮。
如果在平面上,會使的紋飾的線條更加精致,構圖更加緊湊。
那是不是收縮率在制瓷之中,全是好處?
很明顯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轉角或斜面上構圖,紋樣就會變形。
只有了解這些變化,掌握了變化的比例,特別是畫工們掌握了這一收縮現象,才會在繪制人物、動物等造型要求高的紋飾時,盡量尋找相對平整部位,減少變形。
所以,在轉角、斜面等部位,就要小心處理。
比如繪制一些小型邊角圖案紋樣,這樣就避免了紋樣變形的問題。
還有,構圖的空間也必須提前做出預留。
一般批量生產之前,都要制作樣品,也就是試燒。
之前陳文哲的試燒,都是為了看釉色效果。
其實有時候他會忽略很多細節,因為他掌握了這些細節,確定在這些細節之中不會出問題,也就不太關注。
他在制作一件瓷器之時,每一道工序,都是得自傳承之中,都是被一些最頂級匠人,千錘百煉,磨煉出來的技術。
所以,很多小細節,他就算不注重,也能做的很好。
這就是基礎打得好,他根本就不會出現任何低級失誤。
當然,在陳文哲身上不會出現的問題,并不能說就不會出現在其他人身上。
真要說起來,制瓷之中的一些小細節,還是很重要的。
像是試燒查看收縮比,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確定紋飾燒成后的效果變形和空間。
一旦紋飾確定后,一種器型幾十年都無人敢于更改。
陳文哲就是掌握這里面的收縮比,所以他會十分肯定自己制作的作品,最后燒制出來的效果。
當然,瓷器在燒成階段,不僅會發生收縮,還會發生膨脹。
發生膨脹是因為器物上部重量壓迫,使得器物發生變形膨脹或下垂。
比較容易出現這種膨脹現象的瓷器還是不少的,比如天球瓶、賞瓶之類。
因為這些器型的瓷瓶,頂部有一凸起壓迫瓶身,使得瓶腹部向外膨脹。
但由于收縮率較大,成瓷一般不會大于坯體的直徑,只是相對高度來說會產生膨脹。
這些都是燒成成功率的保證,不了解這些,最后燒制變形、垮塌,實在是太正常了。
這就是很多民窯作品的限制,還有,其實官窯器與民窯器,原則上說收縮率沒有差異。
但是由于官窯器一般材質較好,燒成溫度高,成瓷密度大,自然也就更加沉重一些。
這種現象也就是通常我們常常提到的“手頭沉”,之所以更重,自然是因為收縮率要大于普通民窯器。
但是,這種差異并不大,僅憑目測很難發現。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一尺剩八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