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百六十九章“青”的所有秘密
紫金土,又稱“紫金石”,因其色紫而得名,是一種含鐵量很高的粘土。
含鐵的土塊狀原料,由于含雜質不同,量的多少也不同,所以外觀呈土黃、土紅、暗紅等顏色。
紫金土是配制青釉的粉青、梅子青、冬青、哥窯釉、紫金、茶葉末等高溫釉色的原料。
使用前須粉碎、過篩淘洗等。
可以說,離開紫金土,就不要談龍泉瓷。
紫金土中,包含了青瓷之“青”的所有秘密。
南宋官窯之所以呈現出“紫口鐵足”的特征,就是因為使用了紫金土。
而且紫金土,還是配制高溫釉的重要原料。
以紫金土入瓷胎,紫金土中所含有三氧化二鋁,可以使瓷胎在1260℃的溫度下燒結,而不發生顯著形變。
而胎體也會隨紫金土中鐵含量的高低,而呈現不同的顏色。
含鐵量越高胎色越深,哥窯鐵胎中的含鐵量,甚至可以達到10。
如果把含鐵量控制在2左右,胎體就會呈現灰白色,甚至是白色。
而以紫金土作為著色劑入釉,紫金土中所含的鐵,同樣可以使釉色發生改變。
在胎體含鐵量一定的情況下,釉色會隨和含鐵量的增加而加深。
于是就有了月白、粉青、梅子青等,不同的釉色。
另外紫金土中的堿性成分,還可以降低釉料的流動性,讓燒制厚釉青瓷,成為可能。
紫金土還被廣泛的運用在青瓷的裝飾手法中,比如說露胎裝飾。
露胎裝飾,是青瓷中獨有的一種裝飾手法。
由于胎體中含有紫金土的成粉,外露的胎體在燒制過程中,會呈現出朱砂紅或紅褐色,與青翠的釉色形成反差,從而呈現出獨特的審美效果。
除了露胎壯實,還有胎色裝飾,不同于露胎裝飾,胎色裝飾用的其實并不是胎體的本色,而是用紫金土給胎體畫了妝,增加胎色與釉色的反差,讓作品色彩更加豐富。
最后一種就是褐彩裝飾,就是用紫金土作為顏料,點彩或彩繪的裝飾。
紫金土在高溫燒制過程中,在青釉中流動,形成如同水墨一般的暈散效果。
不過,這一種有點不可控的因素,想要玩得好,需要豐富的經驗。
燒制過程,陳文哲知道,但是具體怎么使用紫金土,怎么調配釉料,他可就不會了。
大體的套路,他知道,但是做出來的具體效果,就沒有把握了。
這是經驗的積累,他現在積累的只是基礎制作技能,可沒有真正深入學習過龍泉窯的制作。
此時,陳文哲很想找一件南宋精品龍泉窯,用來使用一次自主傳承。
要是真讓他完成了這么一次自主傳承,他想要的,就全都有了。
可惜,南宋龍泉窯的古董,可不是那么好接觸的。
這一點,肯定要在大海市博物館中想辦法,而且必須要依靠陶教授,要不然是一點門都沒有。
現在想這些也沒用,陳文哲沉下心來,先制作一件小碗的器胚。
陳文哲打算做一只素胎粉青小碗,這樣的小碗,只要和好了泥,輕輕松松就可以壓制出一只器胚。
練泥他是專業的,很快就完成。
壓胚也很簡單,一下一個,很快就弄出來了一溜七八個。
等一會,器胎稍微干燥一下,就可以上釉。
不過,上釉之前,他還需要利胚,因為龍泉青瓷的一大特性就是胎薄釉厚。
器胎越薄,釉料越厚,燒制出來,才越是給人一種晶瑩如玉的感覺。
這樣一來,壓制出來的器胚,就必須要進行利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小碗的器胎,變得更薄。
壓制完成了器胚,在晾曬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沒有什么活做了。
陳星辰在旁邊擺弄那些碎瓷片,而陳文哲不想去做這種無聊的事情,就看著自己的屬性列表,想要盡善盡美。
練泥他是大師級,拉胚、刻花、彩繪、上釉、燒窯,這些都是大師級,可印胚和利胚,他還是專精級。
印胚就是印花,現在用不著,真不行也可以用刻花來代替。
可利胚,就是一個避不開的弱點了。
本來還想著挑戰一下大師之上,現在看來,還是先升級一下利胚技術吧!
想到就做,陳文哲耗費了一百點成就值,升級了利胚技術。
這一次升級比較簡單,主要是手感、控制。
只要手感好,控制力強,利胚切削胎泥,還真是不難。
這樣的傳承,傳承的是經驗,只是一回兒,陳文哲就消化了這一次的傳承。
這一次是用時最短的傳承,短的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接受完了傳承,器胚還需要晾曬,沒有活干,就只能去挑選瓷片。
有了陳文哲幫忙,很快,工作臺上,就擺滿了碎瓷片。
這些真的沒法拼湊成型,就算兩片結合,也沒法銜接在一起。
不用說,博物館的修復高手,肯定是過了一邊,能夠拼湊起來的,他們肯定留下自己修復了。
“沒辦法,要想完成修復,就只能湊合,我們不可能每一片都修復成一件完整瓷!”
很快,陳星辰就絕望了。
“恐怕博物館那邊,就是這么想的,我們兩個的工作,是一百只碗!”
一百片碎瓷,擺放的整整齊齊,從第一片開始,不停的跟后面的九十九片比對,居然沒有一片能夠銜接在一起的。
接著第二片,第三片,等一百片,都跟其他九十九片,全部比對了一邊,兩個人就清醒了。
不用想好事,還是把每一片瓷片,當做一件殘器來對待吧。
“燒制一百只碗啊,如果按照你那個螭耳瓶的修復方法來,我們得燒制一百次。”陳星辰有點發愁。
“人家五一就要公開展示,現在都二月中旬了。”陳文哲道。
陳星辰一臉愁苦,接下來的兩個月,難道天天要熬夜?
陳文哲可顧不上陳星辰,他制作的那些器胚,應該可以利胚了。
拿過一只小碗,感覺它已經很薄了,但是,相比龍泉窯,還是差點。
小心的放在轆轤車上,陳文哲取過一把刮刀。
轉動轆轤車,托盤飛速旋轉,他小心的用刮刀接觸器胚。
陳文哲一只手貼著飛速旋轉的小碗,一只手控制刮刀。
刮刀上下移動,他的另外一只手,也上下移動著,感受器胚的厚薄。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百六十九章“青”的所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