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臣 第179章、蹈陣
漢魏兩軍,于陽城之南的七十里外相遇。
此地曾漢景帝時的牧馬場,喚作喚作呼池苑;漢平帝改設為安民縣,安置流民;于安帝永初五年廢,歸屬汧縣、隸右扶風。
不管歲月如何變遷,這片曾作為牧馬場的地方,地勢一直都很平坦。
是個兩軍鏖戰、身膏野革的好地方。
無論騎卒還是步卒,皆有足夠的騰挪迂回的空間。
也是十分考驗臨陣決機的地方。
開闊的視野,讓兩軍督將對兵馬的調度,彼此都可以一覽無遺。
魏軍早就得斥候稟報,知道了魏延領軍折道而來。
此時,費曜已然領軍趕至匯合,亦當仁不讓的接過了戰事的指揮權。
他領兵雖五千有余,但官職乃后將軍。
且他領軍在雍涼二州征伐時,夏侯霸及徐邈都尚未踏足關隴呢。
只不過,事到如今,他也沒有什么好指揮的。盡起大軍前來,而敵昂揚來戰,他們唯有的選擇便是逆戰。
因為平坦的地形讓他們避無可避。
若是退兵,則是將會引發士卒士氣崩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試問,先前在安定郡扼守城池避而不戰,已然讓軍中士卒覺得難敵漢軍;如今鼓噪士氣而來,卻望風而逃,那些士卒當如何作想?
漢將軍魏延若是回軍攻打安定各縣,他們還有多少悍不畏死的勇氣?
尤其是,匯聚在此的魏軍,兵力將近三萬!
而漢軍才兩萬多一點。
唯一令人擔憂的,便是魏軍士卒良莠不齊了。
鮮卑禿發部的游騎,擾邊擄掠尚可,決死鏖戰便弱了幾分。
而步卒,雍州刺史徐邈所領的五千郡兵,護送糧秣輜重十分盡責,兩軍對壘而戰,權當是壯聲勢吧。
將軍夏侯霸所領的一萬五千人,倒是可堪一戰。
大司馬曹真最初授予他五千本部,都是軍中老卒,其余近萬人都是后來招募的,但也歷經了兩三年的演武操勞,行伍覺悟與勇氣都不缺。
至于后將軍費曜的本部嘛........
乃是曹魏的精銳。
他與魏平、戴凌三人,曾是曹真直屬麾下的前驅之將。
每一次雍涼戰事,他們三人都不曾缺席,也是曹魏賴以鎮壓與威懾不臣者的倚仗。
各自的本部皆五千有余,其中甲胄俱全的士卒,便占了全軍的十之三!
這是令無數將率都羨慕的比率。
比如夏侯霸所領的一萬五千士卒,甲胄俱全者不過千人,不足十之一。
此還是曹真看在他乃魏國功勛之后,特別優待的結果——他的副將,乃是魏國故右將軍徐晃之子徐蓋,軍中千余甲士的真正督將。
是故,針對敵我優劣后,費曜的調度也十分得當。
他將鮮卑禿發部的首領禿發壽闐尋來,讓他領軍去攔截漢軍的騎兵。
不要求他能擊滅漢騎軍,僅要求能牽制住,不讓漢騎兵在雙方步卒大戰之時,從側攻擊魏國的陣型,引發士卒崩潰即可。
且殺氣騰騰的盯著禿發壽闐雙眸,曰:
“若有一逆蜀騎兵來擾陣,我以軍法斬汝族人一什!若有一什逆蜀騎兵來沖陣,我以軍法戰汝族人一屯!若逆蜀騎兵一屯來沖陣,我必奏稟大司馬,將汝族定居在右扶風的婦孺,皆遷徙入中原腹地各州郡分散編戶!”
亦讓禿發壽闐心中凜然。
他終究還是迎來了,魏國的圖窮匕見。
部落婦孺及牛羊皆暴露在數萬魏國士卒的刀兵下,讓他失去了抵抗魏國將令的勇氣。
這是遷入肥沃關中的代價。
抑或者說,昔年魏雒陽廟堂的袞袞諸公,定下將他們遷徙入塞決策之時,本就藏著將他們吞掉的居心。
如今,只不過是因為戰事緊急,所以提前泄露了本意而已。
“諾。”
很恭敬的應諾,禿發壽闐臉龐上神情不變,干凈利索的轉身離去。
受制于人,多爭反而對自身不利。
且先從之吧。
待戰事罷了再作打算。
歸來呵斥族人,緩緩驅馬迎敵而去的禿發壽闐,已然是滿臉陰鷙。
雖然費曜給以他的任務,并不難。
以五千游騎牽制漢軍三千騎,真不算難。
但若是要保證不讓漢騎兵策應步卒作戰,禿發壽闐要付出許多族人的性命。因為他唯有以游騎去沖擊漢軍步卒,才能讓漢騎兵對他們追逐不舍。
恰好,繼昔日隴右長離水河谷被伏擊后,禿發壽闐最心疼的就是折損族人。
畢竟,族里躍馬控弦的青壯少了,他這個首領不就淪為等待被宰殺的牛羊了嗎?
想到這里,禿發壽闐不由回頭看了看雒陽的方向。
他父親禿發匹孤如今就在雒陽。
片刻后,他便決絕的側頭,揚眉往北方烏水(清水河)流域的方向望去。
那里如今是鮮卑乞伏部的棲息地。
頗巧的是,禿發部與乞伏部先前一直都有所往來,交情尚可。
“駕!”
揚鞭,抽馬,禿發壽闐終于收斂了心神,帶著族人往漢軍而去。
他的心思,費曜自然是不知道的。
又或者是知道了,如今也沒有心思去理會。
在西邊的天際線外,漢軍的牙旗已然從地面上浮起來了。
大戰將啟!
費曜讓魏軍擺出來的,乃是魚麗陣。
此陣,最早是古時將步卒隊形環繞戰車、進行疏散配置的一種陣法。
如今在戰車退出歷史舞臺后,便演變為步卒依托著武鋼車,步步推前而戰。
如,鄭莊公問:“魚麗陣如何?”
高渠彌答曰:“甲車二十五乘為偏,甲士五人為伍。每車一偏在前,別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隨后,塞其闕漏。車傷一人,伍即補之,有進無退。此陣法極堅極密,難敗易勝。”
《司馬法》有云:“車戰二十五乘為偏。”
魚麗陣,是進攻陣型,防御偏弱,有進無退,多用于平地決死作戰。
也就是說,費曜打算決死一戰。
前陣便是他本部的五千士卒;中軍乃是夏侯霸本部,其中督領千余甲士的徐蓋在前;后陣則是徐邈的五千郡兵。
嗯,徐邈的郡兵相當于壓陣的。
因為,若是連中軍的夏侯霸部都被漢軍擊垮了,那么,此戰的勝負就已經定論了。
督軍緩緩而來的魏延,得聞斥候回報魏軍已然嚴陣以待后,不由暢懷大笑。
他最擔心的,便是逆魏避而不戰。
若是兩軍決死鏖戰嘛
呵,求之不得!
“此番將逆魏鼠輩逼出戰,乃興高之功也!”
側頭而顧,魏延拍了拍皇甫隆之背部,豪氣萬分而謂之,“前陣乃刀刃箭簇逞威之地,兇險異常。興高且先歸后陣稍靜候,待我破了逆魏,再與汝共飲慶功!”
言罷,不等皇甫隆作聲,便揮手讓身側的部曲護其離去。
皇甫隆倒沒有覺得自身武藝被鄙夷了,僅是含笑輕輕頷首便離去。
因為他武藝確實是不佳。
且一路行軍,短暫的相處,他也大致知道了魏延的性情。
這位大漢左將軍不喜繁文縟節,且很得士卒之心,就是有一點不好:不管有心還是無意,言辭常常令人心生不喜。
而魏延已經將注意力轉來對陣決策上。
在兩軍相互逼近約莫十里時,他趁著士卒卸下輜重等物、調息行軍陣型時,便帶著扈從驅馬前往觀看魏軍列陣之處。
待見到魏軍所列的乃是魚麗陣時,不由嗤笑一聲,“土雞瓦狗之輩,插標賣首之徒,竟妄想以魚麗決死之陣,抗我大漢天威邪!”
旋即,便斂容,細細觀摩了一陣方歸來。
乃讓令兵傳命給吳班及陳式,讓他們各領本部分列左右翼,并行進軍。
至于騎督趙廣,早就被他遣去與鮮卑禿發部的游騎作戰了。
與魏后將軍費曜想法類同,他也不指望騎兵參與到步卒的決戰中。倒不是看不上趙廣所督騎卒的戰力,而是覺得沒必要。
不過是區區逆魏雍涼駐軍罷了,又不是虎豹騎或虎衛等精銳,何需騎卒策應!
哪怕敵軍士卒多了萬余,他想破之,一樣易如反掌!
“擂鼓,催戰!”
伴著魏延的下令,漢軍陣中便鼓聲大作。
漢軍擺出來的陣型乃是牡陣。
又名錐形陣,前鋒如錐形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同樣是進攻的陣型。
只不過,與魏國的魚麗陣相較,漢軍的陣型算是放棄了防御。
抑或者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當兩軍逼近約莫三里時,魏軍前列的后方,立在將旗下的費曜,不由目光微凝。
他倏然發現,漢軍的矢鋒中,竟然有中軍牙旗在飄揚。
也就是說,身為主將的魏延竟然臨陣了一線!
督將不親戰,此乃常識。
他本以為,他領本部士卒充當前部,已然是實屬難得了。
卻不想魏延比他更加決絕。
身先士卒,固然能激勵士卒死不旋踵的勇氣;但一旦戰死,豈不是引發全軍崩潰?
莫非,彼尚有其他調度乎?
費曜有些不解。
因為他敢確定魏延乃是孤軍進入右扶風的,不可能有其他后手。
想倚仗騎兵從側襲陣也不可能。
鮮卑禿發部與漢騎督趙廣,已然相互追逐作戰,遠離了此地二三十里外了。
但不停縮減距離,并沒有給費曜太多思慮的時間。
驟然之間,漢軍鼓聲號角大作,旌旗在風中獵獵招展。
位于構成錐形的前列甲士中的魏延,單手持盾,高揚環首刀,緩緩往魏軍的車陣趨步向前,嘴里呵斥著,“戰!”
身先士卒,鼓舞起了兵卒們的血勇之氣。
“戰!”
“戰!”
目光慢慢變成狂熱的士卒,也抽出環首刀,擊打著盾牌,鼓噪向前。
而在另一端,魏軍以車結陣的士卒,也在各級將佐的率領下,氣勢如虹的步步相前。
都是進攻陣型、緩緩相前沖鋒的漢魏雙方,僅僅是逼近一箭之地時拋射出箭矢、前部傾斜弩矢之外,便發出了如雷的吼聲。從蒼穹之上俯瞰,昭示著火德的赤色錐子,與平行而來的黃色海洋(魏行土德,服色尚黃),狠狠的撞在了一起。
若隆隆沉雷響徹山谷,又如萬頃怒濤撲擊群山。
環首刀鏗鏘飛舞,長矛呼嘯飛掠,沉悶的喊殺與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顫抖!
兩軍前排都是精銳的甲士,都是有著慷慨赴死的猛士。
彼此都死不旋踵。
士卒們猙獰的面孔,低沉的嚎叫,飛揚血滴的刀矛,被踐踏成爛泥的薄雪.......整個原野都被這種原始搏殺的慘烈氣息所籠罩。
夫戰者,勇氣也!
雙方都喊殺如雷,都奮不顧身、寸步不讓。
不過一刻鐘的時間,魏軍依托的車陣周邊,尸體就疊了半人高。
而這些層層疊高的尸體,則是變成了漢軍進攻的最佳墊腳石。
無數紅著眼睛的兵卒,狂奔到了車陣前,就一腳蹬著在袍澤或者敵軍的尸首上借力,騰空躍上輜車,死命搏殺。
凄厲的牛角號聲震山野,如雷的鼓聲震撼天地。
而魏軍前列督戰的費曜,臉色卻是一點一點的變成漆黑。
他忽然想起來了,曾經魏國也有一位將軍,每戰必然身先士卒。
且每每可以少勝多!
那是故前將軍張遼。
從征袁尚于柳城時,身先士卒,陣斬烏丸蹋頓;尚有在逍遙津,親領八百士卒大破號稱十萬的東吳,幾乎將孫權擒獲。
如今魏延也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并非是逞匹夫之勇。
而是想趁著銳氣一舉撕破魏軍的陣型,然后趁勢追擊掩殺。
因為漢軍兵寡,且孤軍深入。
他們沒有太多時間消耗在這里,不然會被得到消息的大司馬曹真,別遣兵馬前來夾擊。也不敢讓太多士卒戰死在此地,不然既使是戰勝了一陣,也會因為無有后續糧秣支撐,被魏國慢慢拖死。
費曜了然了,卻也晚了。
他前軍的車陣,已然出現缺口了........
“眾將士,為我來!”
目眥欲裂的他,抽出了腰側的配刃,帶著親衛部曲大步而前,想去堵住己方陣線上慢慢擴大的豁口。
連位于中軍的千余甲士督將,徐蓋都被他調來同往了。
只是牡陣的優勢,在于矢鋒一旦撕裂敵陣,左右兩翼將會源源不斷涌入,將敵軍戰線的漏洞不停擴張、不斷往兩側擠壓。
當費曜與徐蓋帶著精銳,決死前來堵缺的時候,漢軍兩翼的吳班與陳式部,已經擠進了魏軍陣中。他的亡羊補牢,僅僅是遏制住了魏延部的前進腳步,卻無法阻止吳班與陳式繼續撕毀魏軍的陣型。
此消,彼長。
漢軍的優劣,一點一點的擴大。
魏軍的陣列也隨之,一點一點的崩潰。
坐鎮中軍的夏侯霸也發現了,但他更加無能為力。
魚麗陣,有進無退。
若是陣型被敵軍從中撕開,士卒們所依托的武鋼車,將成為救援戰線的阻礙。
“克服中原!”
“克服中原!”
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漢軍的口號主宰了戰場。
蜀臣 第179章、蹈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