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有幾人能無愧于心?
《狙擊電話亭》是一部網絡大電影,但是卻又讓很多人很自然而然的和其他的網絡大電影分開來。
事實上,從《狙擊電話亭》的票房就可以看的出來,這電影,真的不能和其他網絡大電影混為一談。
上線僅僅第一天,《狙擊電話亭》的票房就直接打破了網絡大電影的所有的最快紀錄,最快破百萬,最快破千萬,最快破兩千萬.
要知道,《狙擊電話亭》因為是李易的電影,所以哪怕是網絡電影,可是一個有效點擊也是其他的網絡大電影的兩倍。
肯定無法和院線電影相比,但是《狙擊電話亭》的首日票房還是讓幾大平臺笑的合不攏嘴,因為一天的時間《狙擊電話亭》直接打破了網絡大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
超過五千萬的票房,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當然了,網絡大電影的局限性還是很明顯的,這一次,幾大視頻平臺,直接力推,讓《狙擊電話亭》可以說一上線,就吸引了最大基數的觀眾,當然,看看觀影人次就知道,一個有效點擊10塊算的話,那么五千萬的票房,其實也不過五百萬人次。
其實還沒有真的超過時下的網絡大電影的最高觀影人次。
但是這個數據也已經很夸張了。
而關鍵在于《狙擊電話亭》還真的不是一部什么大制作,如果放在院線放映的話,很多人預測,首日票房也未必能夠超過這個數字。
不過,網絡電影的上限和天花板的確比較低。
畢竟,去電影院看電影,去一次買一張票,去幾次就得重復消費幾次,但是網絡電影,基本上買一次就可以看3天。
但是盡管如此,卻已經足夠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而關于這部電影的評論也多了起來,畢竟觀影人次那么高,而且基本付費的觀眾完片率都是非常高的。
關于《狙擊電話亭》里面的男主角,卻引發了很多共鳴。
“對電影里面的男主角被逼迫在大眾面前自爆,其實不是一個出軌男遭到恐嚇下的自白:
我從來不會為別人做事,除非我可以利用他們。
我一直在玩弄我手下的公關助理,因為他很崇拜我。
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欺騙我的朋友,我欺騙報社和雜志社,他們用我的謊言去欺騙更多的人。
我本身就是一個大謊言。我穿著一身定制昂貴西裝,因為我心里覺得自己是個大草包,我需要這些衣服和這只手表,表是假的,我也是。
我蔑視所有我該珍惜的事,我重視這些虛榮的身外之物和體面。
我拿掉婚戒在公用電話亭跟小三打電話訂旅館,我不敢用自己的移動手機,我害怕妻子查手機。
我覺得自己很無恥,我在努力打造這個形象,我是個大混蛋,我完全不了解真正的自己,我證明了自己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我一直裝出很偉大的樣子,但我裝不下去了。
我害怕你討厭真實的我。
但這就是我,一個有血有肉有弱點的人。
這些反省多誠實啊,說的不就是我們自己嗎,我們活在這世上又能多光明磊落無愧于心。
所以,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審判”類影片,《七宗罪》里面的死者不說每一個都死有余辜,但是卻很難引起人們的同情,幕后的連環殺手有自己的一套行為邏輯,你可以說他是瘋子,但是卻不能說,他所做所為毫無道理。
《活埋》里面的男主角真的是無辜的嗎?也未必。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戰場之上,后勤人員不能算軍人嗎?
幕后的綁架者,也同樣的是受害者,所以,正邪難辨!
但是《狙擊電話亭》里面可以說非常明確,男主角是個很普通的人,他的那些缺點,可以說放在社會上比比皆是,程虎說,他只是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而男主角呢?他甚至還沒來得及真正的完成出軌!
而幕后黑手呢?他沒有絲毫的正義,可以說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變態,以玩弄人心為樂,濫殺無辜為樂,這樣的人,最終的結局,可謂大快人心!”——《企鵝娛樂》
“該片僅聚于電話亭,在極短的時間內表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其過程卻始終抓住觀眾心理,這也可以說是它相當成功的地方。
恍似平淡的世界中,悲憫是應當留一份給自己用來講述誠實的,斯圖的經歷看似偶然,卻也是披著必然的外衣,只不過他回歸了人性,而更多的人呢?
而斯圖的行為好像正被現實無數次演繹著。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殺手的自定義是只殺他認為該殺的人,那被殺的皮條客和送餐員是否也做些不甚好的事呢?但即便如此,狙擊手的戮殺依舊逃離不了道德審判。
壞人、好人,何為壞,何為好?斯圖和狙擊手都不是可以直接貼上標簽的好壞,在人物塑造上不是單一刻板的形象。從另一個角度看,若是我們虛化狙擊手的人物個性,此時的狙擊手更像是幻化的斯圖的審判者,也是斯圖自我的心魔,即另一個斯圖。
自擁為救世之主,何處皆有諸神為之庇護?
其實第一個結局,個人看來并不差,因為狙擊手的逃脫沒能給觀眾一個安心的結局,但那或是斯圖內心掙扎的結果。幻化的審判者犯下罪行,現實世界又如何給予懲治呢,而逃脫似乎也是順乎情理。如此,狙擊手脅迫華都講出實情是自我心魔的斗爭,而狙擊手的救世之情及戮殺他人卻是經濟社會下的欲望,在碌碌無為的枯燥生活下的壓抑,欲完成自我的升華。自擁為救世之主,或許更應該做的是自我救贖。每個人都有兩只耳朵,一只光滑,聽世間事,另一只,滿是觸角,要收回來放在自己的心上,聽聽它想說些什么。或許影片中的狙擊手也可幻化為這城市的上帝。做世間人,上有三尺神明,縱他人不知,也當問心無愧。
或許很多人看完電影都會不可置信地驚疑,自以為什么上帝??因為斯圖不完全壞,因為狙擊手還沒資格去決定皮條客的生命,況且快遞員也沒展露壞…因為我們不希望被擅自決定生命。
希望我們不是這樣的上帝。”
而李易的鐵桿影評人們,自然不會錯過李易的首部網絡大電影。
杜向海打響第一槍。
“這部電影的精彩是多方位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有賴于獨特的素材,大多數場景局限在一個小小的電話亭及其周邊二三十米方圓,如果說《活埋》等影片是“螺絲殼里做道場”,那么《狙擊電話亭》至多就是大了一點的田螺殼而已,但是卻可以為類似小空間驚悚片樹立的榜樣。
其次是角色設定。場景和人物的單一很容易讓觀眾產生重復感,不過電影讓作為反派的神秘狙擊手完全不露面,充分調動起觀眾的好奇心。同時,影片中的兩位主角的角色類型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電話亭里的斯圖在法理上是受害者,可是在道德層面上卻是個滿嘴跑火車、謊話連篇的反面典型;而神秘人在法理上是壞人、殺人犯,但是卻成功馴服了斯圖,讓他找回了良知,是道德上的施惠者。
另外,故事幾乎純以對白驅動情節的推進。狡猾睿智的神秘人、負隅頑抗的斯圖、思維敏銳的警官何尚生,形成了互相角力的三方。神秘人迫使斯圖撕去所有偽裝;斯圖試圖揭開神秘人身份;何尚生希望從蛛絲馬跡中發現案件真相,三方斗智斗勇,而對話成為了“戰斗”的唯一武器。如此一來,針鋒相對的精彩對白,加上之前所述的角色在道德與法律上的模棱兩可,足以令觀眾持續保持亢奮和觀影動力。
當然,除了扣人心弦的情節以外,《狙擊電話亭》的內涵同樣發人深省。林俊榮成功扮演了一個瞬間從天堂到地獄的“受害者”,在進入電話亭之前,他還左右逢源,周旋在各個客戶、妻子、情人之間,好不春風得意,可進了電話亭之后便成為了神秘人玩弄于股掌之間的人偶,目睹死亡、生命受到威脅、所有遮羞布盡皆被扯下。
事實上,在斯圖身上可以找到我們每個人的影子。為了生活、工作、金錢、美色,我們無時無刻不戴著虛偽的面具,說著各種言不由衷的話。或許我們已然對此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久而久之,編織謊言成為了構成我們生活以及這個社會的一部分,真誠距離我們愈來愈遠。
影片的最后,神秘人終于有了三分鐘的亮相,算是一解觀眾心中的懸念。
不過,神秘人究竟是誰?是與斯圖有著不共戴天之仇,還是僅僅將其作為人性的試驗品?我們不得而知,甚至這點也并不重要。我們不妨把他視作上帝的替身,是來蕩滌靈魂、清洗罪惡、喚醒那些迷途的羔羊。萬幸的是,片中的斯圖最終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內心深處作出了反省。然而我們呢?是不是也要等到有人用槍指著自己腦袋的時候才能幡然醒悟?
其實,這些反而并不重要了,本身導演沒有利用各種場景變換,氣氛的渲染,而只是一個電話亭,兩個主要聲音,就營造了如此情節跌宕的連貫,甚至會有令我自我反省的沖動,那就是非常成功的!
雖然看似沒有太高的主題,實際不無諷刺現今社會的丑態與失衡,普普通通的小公關,就是我們中的一員,就像電影中男主一直在質問的一樣: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是我?沒有為什么,你只是普通都市冷漠的一位,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裝逼的一面,都有可恥的瞬間,只怪你亂接電話。(開玩笑!)
現今社會營造的氛圍下,想要活著,活的更好,有些謊言你必須學會,有些外在你必須裝逼上!影片就是解釋了我們卑微的存在,給了你一記響亮的耳光,如果真的去:
去承認自己從來不會為別人考慮,除非那人對自己有益處。
去承認自己欺騙朋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自己本身就是個大謊言。
去承認自己穿意大利西裝,為了掩蓋自己是一個大草包。那名表是假的,就跟自己一樣。
去承認自己蔑視了所有該珍惜的東西而重視其他鳥事,自己努力打造的形象其實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混蛋。
去承認自己撐不下去了。
甚至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在所有媒體世界面前,盡管根本沒有幾個人去在乎!那需要多大的勇氣,我在看時,就暫停瞬間,思考!自己。如果是我,要將自己完全扒光,暴露在自己最在乎的所有人面前,那我寧愿選擇給我一槍的痛快!這個過程太辛苦,太深沉!這就是救贖的過程!知道自己真正的在乎所在,知道自己最愛的女士是誰!知道那些浮華和誘惑背后什么都沒有!
就像片子最后,男主必定你最后還是要回到這個大社會,但是相信,他以后的生活,會開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最愛在哪里,即使為了要生存還是需要一些嘴臉,可是他會明白那個度在哪里,或許這就是救贖的成功!遇見真正的自己!
看后,我不得不糾結,是不是一定要遇到這樣的生死關頭,我們才會覺悟,才會找到自己,才會醒悟,才會懂得珍惜,而現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可愛的上帝肯為你一個人來一場盛大的救贖之旅,
所以,導演這一記響亮的煙霧彈,不無殺一儆百之功效。想必是希望可以給世人更多的啟示和希望吧!或許社會還是這樣冷漠很久,或許一個人改變的力量是卑微的,但不改變想必是沒有充滿溫暖的那一天!所以,一步一步來,學著面對自己,問問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理會那嘈雜的虛無,慢慢來,會有美好那么一天的!至少自己是幸福滿足的!
這一記響亮的煙霧彈,有點溫柔,卻很力量!
關于結局,其實個人更喜歡神秘人逃之夭夭的結局。
為什么?因為這個結局,可以讓電影留下更多讓人遐想的空間。
當然了,如果結局停留在神秘人逃之夭夭,的確會讓電影出現明顯的硬傷。
比如割喉自殺的行為本身就充滿了疑點,又比如,警方對這個案子的案發現場的痕跡鑒定,以及硝煙反應的鑒定,都很容易查出送外賣的人并不是什么兇手。
所以,讓兇手大搖大擺地逃離,就變成了最大的BUG,強行降低了警方的智商,的確不可取。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所以導演給了最后的一個安排,讓他被捕!
但是這個安排雖然彌補了電影的這些硬傷,可是卻也同樣的讓電影少了幾分令人遐想的東西!”
請:m.badaoge.info
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有幾人能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