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漢風再起 第四十八章 沙俄使團的東方之行
“7月22日,晴天。”
“我們整個使團從托木斯克出發后,一路跋涉,終于來到一個叫穆爾果欽的兀魯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附近)的城市。這里應該還是屬于蒙古人的地界,城池都建成四角形的,每個角都建有高大的塔形城樓。城樓下面是灰色石頭,上面才砌磚,城門呈拱形,與我們俄國城門相似。而在城門上方的城樓里,有重達20普特(沙皇時期俄國的主要計量單位之一,是重量單位,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的青銅警鐘,城樓塔是磚砌的。”
“蒙古人的院落也是磚砌的,四方形,院子的圍墻很高,院子里的房屋不高,但房屋的天花板上繪有各種顏色的花草,房屋四墻也以各種顏色的花紋裝飾,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有兩座磚砌的喇嘛廟,這個地方的寺廟都建成楔形,廟門朝向東南方向,寺廟頂上不是立著十字架,而是一些石刻小獸,不知是何種獸類。而寺廟內景象奇異:一進廟門,迎面坐著三尊巨大的女佛像,佛像高達兩沙繩半(俄制長度單位,1沙繩2.13米),從頭至腳貼著金箱佛像都坐在高達一沙繩的石獸上,石獸身上飾有各種顏色的花紋。”
“這些佛像的手中都拿著裝有液體的小瓶,面前都燃著牛油制成的長明蠟燭。寺廟大殿里的右側立有8個佛像,全部是男身,左側立有8個佛像,全部是少女的形象,從頭至腳鍍金,雙手前伸,似欲施禮,就像蒙古人對佛像行禮的姿勢。三尊大佛旁邊還立有兩座栩栩如生的裸體佛像,從遠處看真可以假亂真,分不清是泥塑還是真人。這些佛像面前燃著細細的蠟燭,細如麥秸,而且只冒煙沒有火苗。廟里誦經時,吹奏起兩個巨大的喇叭,有一沙繩半長。”
“只要吹起喇叭,就開始敲鼓,人們就跪倒在地,先是雙手合十,然后又分開,然后匍匐在地,保持此姿態約半小時。如若在誦經時走進寺廟,會令人感到異常恐怖,這里有一種令人驚愕的氣氛。”
“這里的蒙古男人極其不講衛生,如同那些經歷了數月探險后的哥薩克人,但女人卻極為清潔,并且顯得熱情而奔放。”
“令人驚訝的是,這里大片的草原上,本應該生長著許多高大的良馬,但入眼之處,卻都是個頭極其矮小的馬匹,遠不如歐洲的高頭大馬神駿。不過,此處有很多騾子和驢子,為此地的人們拖行物品和騎乘。”
“7月29日,晴天。”
“從蒙古人的駐地到中國邊界,騎馬不到6天時間。哦,天主,呈現在我們使團所有人的面前,是一道巨大而向兩邊無限延伸的城墻,放眼盡頭,似乎看不到它的邊界。我們每個人都被眼前這一切所震驚。”
“這個被中國人稱之為長城的巨大防御工事,幾乎都是是磚石所建。我們計算了一下,長城兩側的墩臺約有100個,據說從大海至布哈拉,尚有墩臺不計其數,每兩個墩臺間的距離約為一箭的射程……中國人說,長城以前是明國的北方國界,而長城上的墩臺多是因為,一旦有敵人接近邊界,我們就在那些墩臺上燃起烽火,以使我們的人集合,到城墻上和墩臺上各就其位。”
“……穿過城墻的邊界后,就進入中國城市錫喇喀勒噶(今張家口),該城的城樓下有5個門洞,城門洞又低又矮,騎馬時需俯身方能通過。除這一處城門外,長城邊界上再無別的入口。來自各國的人都從這一個關口進入錫喇喀勒噶城。”
“該城為石頭所建……城市氣派華麗,行業興旺,城樓很高,與莫斯科相仿,樓窗和城門口都架有大炮,炮身短,還有很多小型武器,城門、城樓、城墻上都有士兵守衛。太陽下山時便用三門炮齊射三次,然后開始敲鼓,夜里三時又敲鼓,黎明時分再次鳴三聲炮,城門關閉直到早上6時。”
“城里有很多石砌的店鋪,刷以各種顏色,上面繪有各種花草,店鋪里貨物種類繁多。城里店鋪旁還有很多飯館和酒館,酒館里各種酒類俱全,里面有很多醉鬼和娼妓。道路兩旁還有一些石建的監獄,他們對小偷處以絞刑,對強盜要斬首示眾,對偽造證件者要砍去雙手。”
“8月1日,陰天。”
“從錫喇喀勒噶到中國另一個城市錫喇(宣化)騎馬要走一天。錫喇城也是石頭建造的,城墻高聳威嚴,據說騎馬繞城一周需兩天。城樓有12座,城樓窗口和城門兩側都架著大炮,還有很多各種小武器,有衛兵日夜在城門和城樓守護。該城有5個城門可以人城,城門高大寬闊,是鐵的,上面布滿鐵釘,城門旁架著大炮,有許多石制炮彈。”
“由一個城門進入,穿過全城到另一個城門要走半天……城里生意比前面那個城市更興隆,蔬菜和瓜果更多,早晨行人多得水泄不通。”
“供我們使團成員居住的房子在城外,是石砌的。水井都是用灰石砌成,井口上方圍著銅板。這座城市比前面一座更好、更加漂亮,飾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官府衙門里站著哨兵,手持各種兵刃,他們擊的鼓很像俄國的木桶。
我們在這座城市被暫時中止了繼續行程,等待他們中國城(北京)里的皇帝發布諭令,得到允許后,方能繼續前進,去覲見他們的皇帝陛下。不過,這里有供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非常豐富,這多少緩解了我們滯留此地的焦慮。”
“8月29日,晴天。
這天,我們使團一行接到了當地官府的通知,允許離開此地,繼續前往他們的都城。大清王國派了一隊約五百名武裝士兵隨行護衛,有兩名將軍帶領。這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這個國家的軍隊,他們看上去比較沉默寡言。一個個身體消瘦,所有人全部裝備的是長矛和刀劍之類的冷兵器。
這些官兵身著兩種顏色的軍服,據說是隸屬不同建制。軍官穿戴著甲胄,白色緞做表面材質,素色里襯布,無袖,中間敷一層鐵鍱,外面布滿黃銅釘固定。紅片金,石青色邊緣二層,前衣身和后衣身繡蟒各一條,空白處繡蓮圖,衣身貼服鐵鍱三層,頭上戴著一頂高聳尖頂的頭盔。
而普通士兵的裝備較為簡單,寬大的號衣,與瘦小的身材,顯得有些不太合身。但他們眼神犀利,舉止有度,應該是訓練非常有素的軍隊。
不過,在午間休息時,這些中國軍人摘下軍帽和頭盔后,就顯得有些滑稽可笑。一根細長的老鼠辮子垂在腦后,讓我們使團所有人員見了,不由發出難以抑制的笑聲。或許,此舉有些激怒了這些中國士兵,他們望向我們的眼神,流露出一種可怕的殺氣,態度也變得生冷起來。
從錫喇城騎馬到雅爾(今張家口懷來縣)需行三日。這也是一座石城中國人的筑城工藝太讓人驚訝了,居然建造了如此多的石城十分宏偉,據說騎馬繞城一周需一天半。城樓很多,有4處城門可以進城。城樓和城門口有許多大炮和短銃,還有衛兵把守,像前面那座城一樣。炮彈是石頭的,比人頭還大。城門高大寬闊,同樣包著鐵皮,上面釘著密密麻麻的鐵釘。
這座城市里的市場更熱鬧,貨物齊全,有各種蔬菜和其他吃食。市內無一處空地,到處是磚石砌成的院落和店鋪,還有十字街口。他們的驛站與我們俄國相似。一走進市場,會聞到甘露蜜的香味。”
“9月4日,晴。
從雅爾城到泰達城(南口)需騎行三日。該城亦為石頭所建,高大宏偉,據說騎馬繞城一周需兩天。該城有5座城門可以進入,城門包著鐵皮,上面也釘滿密密麻麻的鐵釘。城里的庭院和店鋪都是磚石砌成,店鋪里的商品較之前面兩個城市更多,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蔬菜。小酒館里賣酒、蜜水和各種外國酒水。城門兩側和城樓旁有大炮、炮彈和衛兵。
這座城的長官出行時,總有約20名衛兵在前面喝道,并為他們撐著黃羅傘。這座城里的人口也比前面幾個城市多,各種貴重物品、蔬菜和大米都十分豐富充足。”
“9月7日,晴天。
“離開泰達城后,騎馬兩天,便抵達了白城(昌平)。城為磚石所建,潔白如雪,因而,我們將其稱之為白城。城市宏偉壯觀,據說,騎馬繞城一周需三日。進入該城有一座城樓,城樓下有三座城門,城門皆高大寬闊,包著锃亮的鐵皮,上面釘滿密密麻麻的黑色鐵釘。城樓和城門旁有不少大炮,每枚炮彈重達兩普特。
城里的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店鋪之間的街道都是用灰色的石頭鋪成,店鋪和庭院也都是磚石所建。店鋪前面都有刷成各種顏色的木柵欄,在店鋪之上還建有磚房。店鋪和其他房屋亭的屋頂上都鋪有磚瓦,而屋頂之下的部分還被刷成各種顏色,并且繪有圖案;四墻上掛的人物畫像先是畫到紙上,再裱到綢緞和絲絨上。而廟里的人像是泥塑的,并且從頭到腳周身貼著金箔,面目十分猙獰。
寺廟可以隨便參觀。我們在白城看到為修建寺廟募捐的情景。三個人并排前行,其中有兩人用木棒敲著木魚,另ー個人肩扛神像,手里也敲著木魚,神像十分寬大。神像上沒有題詞,畫得很出色。在這座城里,我們還看到鸚鵡和侏儒,還有架著鷹的養鷹人。這個白城里的各種貨物、貴重商品、蔬菜和吃食比別的城市更豐富。當長官們去寺廟或無論去哪里出行時,總有衛兵20名左右手持長矛,30人左右手握棍棒在前面開路、侍從們為長官撐著很大的黃羅傘,口中喝道:‘喔!喔!’”
“9月10日,小雨。
“從白城到大中國城(即北京)有2天行程,大清的皇帝就住在這里。這座城市非常大,石頭砌成,灰色,呈四方形,繞城一周需4日。城市四角矗立著一些高大的城樓,城墻中央也矗立著一些高大的城樓。城樓帶有花檐,刷著藍黃兩種顏色。城樓的炮眼上架著大炮,城門旁也架著大炮,堆放著炮彈。每座城門有50名衛兵把守。
大中國城地處平原、繞城有一條河,名為游河,注人黑海(渤海)。據說從大中國城到大海要57天行程。大船開不到大中國城下,貨物都是用小船和平底帆船運進城,
在大中國城之內還有一座黃金城(紫禁城),那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據說,這座城是以各種奇珍異寶裝飾起來,而皇宮則矗立于黃金城中央,宮殿的上方是金頂。
我們整個使團被安排在一個外交驛館中,等待大清皇帝和他們主持政務的官員接見。聽我們的蒙古翻譯提及(中俄雙方語言不通,但兩國對蒙語都很熟悉,故而俄國使團雇傭了一些蒙古翻譯),大清的皇帝只有八歲,尚未親政。整個國家是有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輔佐治理,處理國中大小事務。
“9月15日,晴天。
大清王國來了一位大臣,他騎著一匹矮小的馬,在很多衣著光鮮的人簇擁陪同下來到驛館。我領著使團幾名重要的助手,在布置華麗的館舍中,與他們進行了第一次交流。
我告訴這位大臣說,是全俄羅斯大君主、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派我們到中國來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貿關系,并借此覲見他們的皇帝,表達沙皇對他的誠摯問候。
這位大臣也表達了對我們俄國使團來訪的歡迎,并表示,對于雙方建立友好的外交和商貿關系,大清皇帝是應允的。
但他提出,關于在遼東,隸屬于俄國的哥薩克人頻繁襲擾和侵犯當地大清屬民,是嚴重損害和侵犯大清利益的,應予以禁止和約束。
對于這位大臣的詰問,我與助手們進行一番辯解,說那是因為地方商民在獵取皮毛時,不小心誤入大清屬地,因為語言和交流存在某些障礙,而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沖突。但我們代表沙皇陛下,以后會盡量避免此類事情的再度發生。
這一次簡單的交流,只是對彼此雙方的進一步了解,并無深入探討實質性的通商和外交關系。但對方在看到我們敬獻的禮物時,臉上明顯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在這位大臣離開后未久,他們的皇帝賞賜了許多禮物給我們使團,精美的瓷器,細滑的絲綢,柔順的狐皮,清香撲鼻的茶葉,以及一種來自南方大陸的蜜酒。
不得不承認,大清皇帝非常慷慨,這些禮物比我們送出的東西,價值要高出許多。”
“9月18日,晴天。
這天上午,大清皇帝最為尊貴的首席輔臣親自召見了我們。
他在說了許多無意義的話語后,然后傳達了他們大清皇帝的諭令,即應允與我俄國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貿關系。在服從當地政府管理之下,可以在這座大清王國的都城設立商館和外交機構。他們要求,俄國可以用大量的火槍和火炮來大清王國境內交換所需皮毛、瓷器和茶葉。
若是有可能,還希望我們俄國可以為大清王國提供更多懂得工業制造和發展的工匠和管理人員,幫著這個國家來大力提升工業能力。
面對這個要求,我和幾名助手不由面面相覷。天主啊,在整個歐洲地區,我們俄國是處于最為落后的地區,別說我們俄國沒有太多懂得工業制造和發展的工匠及管理人員,就是有的話,沙皇陛下也絕不會派到這遙遠的東方,來幫助這個韃靼王國建立和提升他們的體系工業。
另外,我們俄國使用的大部分火炮和火槍,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從德意志、聯省共和國,以及英格蘭等國家地區購入的。至于我們自己生產的武器,嗯,不僅性能差,而且價格也比較昂貴。若是將這些可用于交換皮毛和茶葉的武器萬里迢迢運到這里,恐怕多少有些不劃算。
但是,為了保證沙皇陛下委派的出訪任務得以順利完成,我們還是虛偽的答應了他們所有的條件。聽說,這個大清王國正在與南方存在的明國持續進行戰爭,可能是極度渴望建立本國的工業體系和獲得大量武器,來應對外部的軍事壓力。”
俄國出訪使團負責人勒·伊茲馬伊洛夫寫完今天的日記,然后出神地看了一會窗外不遠處一棟雄偉的官衙,不由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他們這支由四十多人組成的俄羅斯使團是奉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彼得大帝的父親)的指令,從遙遠的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城出發,前往大中國城(即北京),覲見大清的皇帝,以便完成沙皇陛下的指令,允許俄羅斯與大清進行通商貿易,并相約共同對付盤踞在阿穆爾河兩岸的渤海國。
是的,那個三年前在勃利(今俄羅斯伯力市)成立的渤海國,其勢洶洶,在不到兩年時間,便橫掃阿穆爾河兩岸,盡數拔除了哥薩克人設立在附近的十余個殖民點,收服這片廣大地區大小部落上百個,并在沿河兩岸建立了十多處堡壘據點,勢力一直延伸到出海口。
而到了冬季,這個強勢崛起的渤海國,竟然以數十上百人的規模,分成數隊,乘坐著雪橇開始往西北方向擴張,攻打哥薩克人的臨時據點,收繳皮毛和糧食,招攬當地土著部落,大有將哥薩克人徹底逐出遠東的架勢。
這個渤海國,不僅擁有強悍的身體素質,不畏嚴寒,善于冬季作戰,而且還擁有不少火槍,甚至還有一種可以快速移動轉運的輕型火炮。曾有哥薩克人繳獲過渤海國士卒的火槍,驚訝的發現,這些人使用的火槍竟然是歐洲國家才有的燧發槍,而且性能更為卓越。
這個發現,讓所有的哥薩克人頓時有些頭皮發麻。因為,這意味著,渤海國不僅比他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哥薩克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源,而且使用的武器也比他們更為先進。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大地上,面對與當地土著幾乎是同文同種的渤海國,他們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意識到事態嚴重的雅庫茨克督軍戈洛文立即將這個重要的情報經托木斯克傳回到莫斯科,請求沙皇陛下可以派遣更多的哥薩克人和支援更多、更先進的火槍、火炮。在他的報告中,非常急切表達了他深深的憂慮,若是整個遠東地區無法得到足夠的援助,那么這個日益崛起的渤海國,必然會將他們的勢力擴張至貝加爾湖地區,乃至廣闊的西伯利亞,甚至會將所有的哥薩克人全部驅逐回西部地區。
俄羅斯對東方的興趣,主要源自于貿易,而這種興趣也是受到英國的啟發。在17世紀初,當時英國也在積極尋找和開拓通往中國的陸路貿易通道,他們聽說經過西伯利亞有可能到達中國時,便要求俄羅斯允許英國商人過境西伯利亞去中國,英國人的目的是要搶得與中國之間直接貿易的主動權。
俄國人不僅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還決定自己掌握與中國貿易的主動權,借以提升其在歐洲的地位。在這一背景下,俄國曾派遣了一支12個人組成的使團,由伊萬佩特林率領,于1618年5月9日從托木斯克出發,并于1618年9月1日抵達北京,全程用了3個月又22天,他們在北京一共逗留了4天,并帶回了明朝萬歷皇帝朱翊鈞給沙皇的書信。
不過,佩特林沒能見到大明皇帝,蓋因他們沒有攜帶合適的禮物。因為按大明規定,使者不奉上貢禮是沒有資格覲見的。哦,對了,明朝當時并沒有把他們當做平等國家來的使者,而是按慣例將他們當做某個蒙古藩屬的朝貢使團。
大明禮部的官員甚至責備俄國使者說:“你們是白沙皇首次派來的使節,本應向我們的皇帝進薄禮。我們所看重的并不是禮物,而是一種朝貢的形式。你們白沙皇向皇帝進獻了札物,這樣,吾皇也會派使臣帶著禮物去見你們的沙皇,并且會賞賜你們這些使者并護送你們回國。”
了解了大明的這些規矩后,佩特林感到自己空手而來有失俄國體面,便改口說他們是西伯利亞國王派來了解中國情況的,并沒有帶國書和禮物,如果是沙皇派來的使者,一定會帶國書和禮物。
萬歷皇帝在給俄國沙皇的信中表示,允許俄國使者或商人來中國,但強調不會允許中國使者和商人去俄國(這份國書帶回俄國后,因為沒有人懂漢語,直到1675年才被譯出,但距佩特林出使中國已經過去了57年)。
托木斯克督軍在收到遠東地區的報告后,不做任何耽擱,立即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莫斯科。沙皇得到訊息后,也是皺眉不已。以俄國現在的財政收入,哪有多余的精力去關注遙遠的遠東地區,更不要說還派遣更多的官方哥薩克武裝人員。
整個遠東的拓殖,因為可以為沙皇陛下和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皮毛,出口歐洲國家,換來大量的金銀,所以,才會得到沙皇陛下的授權,得以對東方進行持續探險活動。
不過,東方的毛皮交易,已經成為俄國面對歐洲最為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若是置之不理,萬一發生遠東殖民探險活動被當地那個渤海國給驅逐或者破壞,斷絕了皮毛供應,那會讓窮困的俄國損失大量的財政收入。
正當沙皇陛下陷入兩難境地時,他寵愛的財物大臣卻從遠東傳回來的報告中看發現一絲不同尋常的解決辦法。
雅庫茨克督軍戈洛文的報告中,稱那些渤海國的當權者都是從大清王國中叛離出來的將軍,因為打了敗仗,不敢返回國內,因而才裹挾士兵來到了阿穆爾河地區,并最后建立了渤海國。
既然如此,我們俄國為何不派出一支使團前往那個大清王國,除了尋求建立正式的外交商貿關系,完成上次佩特林使團未能達成的目的,我們還可以與這個大清王國相約,一起攻擊那個渤海國,懲罰他們昔日的叛國者。
沙皇陛下當即接受了這個建議,派出他的親信勒·伊茲馬伊洛夫攜帶國書和大量禮物前往托木斯克,在當地補充了部分人手后,組建了一支四十余人的出訪使團,前往遙遠的大清王國。
然而,當伊茲馬伊洛夫使團的首要任務建立商貿和外交關系完成后,隨后婉轉提出,邀請大清王國派出軍隊前往阿穆爾河地區,雙方相約夾擊那個渤海國時,對方卻是臉色數變,顧左右而言他,遲遲不正面回應。
此舉,讓伊茲馬伊洛夫疑惑不已,難道這個強大的大清王國無力出兵討伐他們昔日的叛國者嗎?
請:m.7722bar
1635漢風再起 第四十八章 沙俄使團的東方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