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重回港島當導演 第二百九十九章:電影銀行
場面話誰都會說,但實際的事兒,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干。
方逸華這幾十年擔任出品和制片人,什么樣壯懷激烈的話,都聽過。
但真正實行的,卻沒有幾個。
鄒文懷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之前在邵氏,吵吵著要電影工業化,職業化。
但自己開創嘉禾之后,還是走邵氏的老路,半點不提工業化,職業化的事兒!
可笑的要命!
但陳一說出這些話,方逸華倒是認真思考了一下。
這小子倒是個實干家,出來只有兩年,算上手里再拍的電影,也只有四部,但已經開始為港島電影未來鋪路。
方逸華之前也想過搞一個國際電影節,畢竟港島是整個亞洲的電影中心,有著得天獨厚的位置。
亞洲電影都在看港島電影的風向,之后才敢決定自己拍什么電影。
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優勢,可是食肉者鄙,這些只想往腰包掙錢。
陳一見到方逸華有點意動,于是繼續鼓動道:“邵氏是港島電影業的龍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我們寶禾,很歡迎邵氏的回歸!”。
方逸華并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點了點頭,之后思考片刻,之后認真說道:“你有什么想法?”。
陳一見方逸華已經同意,于是立刻說道:“我準備成立港島娛樂財團,歡迎各大電影公司投資。”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您也知道,電影工業化的前提,就是海量資金。”
“有一些好的電影導演,并不喜歡跟大公司合作,他們都是獨行俠,喜歡自己干。”
“我的武術指導是袁和平先生,他就屬于獨行俠,但是他拍出的電影,很受歡迎。”
“但因為形單影只,時常找不到資金,來拍自己喜歡的題材。”
“方小姐,這些人在港島電影業不在少數,也是港島電影業的中間力量。”
“我們之前的做法,就是將他們收入各自的公司。”
“我認為這倒大可不必,但好人才,就是好生意,收到自己懷里,的確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成立財團之后,就沒有這樣的負擔了。”
“我們可以學習好萊塢的辦法,成立一家自己的電影銀行,有需要貸款的電影,就包裝成金融產品,讓投資者購買。”
“公開,透明,參與度也高,也能更加促進港島電影業的發展。”
“不瞞方小姐,這件事兒,我現在就在籌備,就是不知道邵氏跟不跟?”。
電影銀行這個概念,早就存在,只是沒有獨立的銀行從事這個行業。
但在這些大銀行的眼中,電影就是一個好生意。
雖然風險不低,但回報率卻是驚人的,外加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就算是吃擰了,也不敢欠華爾街這幫銀行家的錢。
那幫手眼通天的大佬,可以用繁多的手段,給你請出董事會。
資本雄厚的福特家族,就做出過這樣勇敢的事情,賴掉華爾街銀行家的錢。
之后的故事就喜聞樂見了,公司股價狂跌,被人瘋狂做空。
要不是福特二世迷途知返,加上家底夠硬,早就失去福特公司的控制權。
洛杉磯作為美利堅第二大城市,體育財團和娛樂財團非常的多,他們需要海量的資金。
北美的銀行業非常發達,所以專門給他們設立了靈活的貸款項目。
前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內地電影業發展迅速,大片層出不窮,票房日漸火紅,開始出現第一個吃螃蟹的。
04年的時候,華誼從深圳發展銀行借貸拍攝《夜宴》,打響了民營電影公司向銀行貸款的第一槍。
而到了09年,工行分別向華誼兄弟和保利博納提供1.2億元、5500萬元的貸款,成為大型商業銀行首次介入民營文化產業的標志性事件。
早在07年,《集結號》的成功。已經讓銀行業開始意識到,影視產業也隱藏著豐厚利潤。
特別是在當前內地影視業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電影市場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
2010年國內電影票房收入達101.72億元。
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電影行業在前期的影片拍攝制作和后期的市場推廣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融資問題便更為明顯地凸顯出來。
以電影版權抵押、沒有第三方公司擔保授信的銀行貸款形式則始于2007年。
關鍵事件,就是招行向華誼電影公司提供5000萬元貸款,用來投拍《集結號》。
但在此次貸款中,除了電影版權做質押擔保外,還加上了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的個人名義擔保。
當然條件也是苛刻的,但也不是無法接受,就是將《集結號》票房收入專設帳戶監管,作為擔保。
而影視業版權質押第一單,被公認為是2007年交通銀行北京分行與電視劇《寶蓮燈前傳》簽訂的600萬元貸款合同。
至此以后,版權質押才逐漸成為影視行業貸款的主要質押物。
但怎么做也是有風險的,影視業屬于高風險高回報行業,需要獨特的融資和風險管理。
好萊塢就是通過這一方式進行運作的。
在好萊塢,從導演、編劇到演員、美術指導、攝影等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可以進行投保,一旦發生意外,就能從保險公司得到相應的償付。
同時,為控制影片制作風險,在好萊塢的融資過程中,通常是由保險機構為影片按照商定時間、預算與質量完成交付進行擔保,向銀行融資。
這個想法,雖然在港島或者整個亞洲是超前的,但好萊塢已經推行了二十幾年。
方逸華自然知道這里面的門道,也明白里面的風險。
說實話,她對電影財團沒有多大的興趣,因為這就是一個松散的聯盟,是個樣子貨而已。
她更加感興趣的是,電影銀行的構思。
邵家一直想成立自己的銀行,好將觸手伸進金融業。
這些年,邵逸夫主持的邵氏基金,在股市上運作,掙了不少的錢,就有心進入金融業。
但港島富豪和財團,分為好幾撥,相互合作,但并不相互幫忙。
尤其是這種進入對方領域發展的過分想法。
“陳先生,你的野心很大,但我必須提醒你一句,整個亞洲,只有內地才能承載你的夢想。”
“不用我提醒,你也知道,港島承載不了你的野望。”
“我們邵家對你那個電影財團沒有多少興趣,我想陳先生也不想集團當中,有太多意見相左的人吧!”
“銀行這件事兒,我們倒是可以考慮。”
“邵家手里正好有一張銀行的執照,你也知道,現在這樣重要的執照,需要花費大力氣,才能申請下來。”
“只是不知道,邵家在里面會有多大的話語權?要是少了,我們也就不耽誤陳先生悶聲發大財了!”方逸華淡淡的說道。
陳一明白,方逸華想要主動權,他最近是掙了不少的錢,但是跟邵氏家族相比,還是螞蟻和大象的區別。
每人出資多少,就代表未來在銀行的話語權多大。
但獨木難支,陳一必須要盡快拉攏住一幫盟友,要是拉攏失敗,自己就必須要走奈飛的路,靠海量高質量電影,堆積口碑,持續發展。
“方小姐,這些都可以談,您我都是想讓港島娛樂業越來越好,畢竟這是我們的根!”陳一認真的說道。
聽到陳一懇切的話,方逸華也認真地點點頭,之后對陳一說道:“這件事兒,不是我一個人能做主的。”
“我盡快打給邵先生,聽取他的意見。”
“不過,我個人對陳先生的想法,是表示贊成的,時間不等人,要是失去了主動權,我們就失去一切。”
“那我們就成了歷史的罪人!”
“但作為您的領路人之一,我必須要給你一個建議,有時候盟友,是累贅!”
“目標不一致,終點一定也不一樣,這樣的組合,不會有任何的進展!”
“我用了十年,才明白這個道理!”。
陳一明白方逸華的含義,就是不要寄希望于任何一人。
這些老家伙,已經沒有雄心萬丈,他們已經很有錢了,所以就不需要去把這筆天文數字翻番。
創業難,但守業更難。
老家伙們現在唯一關心的,就是將這筆天文數字傳承下去。
富不過三代,雖然是個悖論,但不肖子孫敗光家產,在他們漫長的生涯中,不是稀奇事兒。
他們在尋找一個將家產傳承下去的辦法。
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還在尋找,邵逸夫就屬于還在尋找的那一撥人。
把這幫人當成合作伙伴,的確是讓人擔憂。
陳一沉思片刻,也就不在談論合作的事兒,開始認真吃飯喝酒。
晚宴很快結束,方逸華帶著張小燕離開,返回馬賽市區的大酒店。
陳一目送兩人離開,就返回飯桌旁,繼續喝著悶酒。
王京和杜琪峰也沒有離開,而是繼續坐在桌子旁,見陳一有點悶悶不樂,兩人對視一眼,統一了思想,就由王京開口說道:“阿一,方逸華他們參加,就咱們兄弟搞。”
“不就是拍電影嗎!”
“咱們都是喜愛這行,就算累死也樂意!”。
陳一聽到王京的話,心里暖暖的,于是肯定的點頭,笑著說道:“好!求人不如求己!”
“這幫老家伙都想吃現成的,那老子就給他們做出來。”
“但那時候,可不是他們想下筷子,就可以下筷子的!”。
第二天,張小燕就拿著合同找陳一,陳一讓法務仔細看了一下,發現沒有問題,就簽署了自己名字。
這些雜事兒已經處理完,陳一等人又開始將自己的注意力,又一次放在了電影拍攝上。
等到五月份的時候,《非常人販》的全片,已經全部剪輯完。
鄒文懷十分看重《非常人販》這部電影,親自飛到馬賽,觀看電影。
全片時長一百六十分鐘,王京為了證明自己,對電影的細節,扣的很仔細,加上拍攝資金充足,讓王京有耐心補拍很多片段。
鄒文懷對成片很滿意,這種老江湖,自然明白,這是一個歐美故事,很適合北美觀眾。
有些努力,從一開始就是錯誤。
港島導演,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混亂的市井,這些文化底色,讓他們拍攝黑幫片,信手拈來。
可北美黑幫跟港島黑幫,有本質上的區別。
這樣同等的道理,也可以運用到觀眾上,那就是觀眾的審美不同。
鄒文懷在剪輯室點燃了一根哈瓦那雪茄,遞給了陳一,之后又給自己點燃了一根,滿意的稱贊道:“這電影拍的不錯。”
“王京這個小胖子,拍攝手法真是越來越熟練了。”
“成片明天就送回港島,準備刻制。”
“上一次《碟中諜》的首映式,就在洛杉磯舉行的,港島的媒體,將我罵的狗血淋頭。”
“這次我要搞兩個首映式,洛杉磯和港島一起首映。”
“一周之后,再在東京,漢城播映,這次聲勢我要搞到最大!”。
陳一沒有想到,年過半百的鄒文懷,居然有這樣的雄心壯志。
但電影是嘉禾投資的,自己只是打工人,實在沒有立場阻擋鄒文懷的大操大辦,只能鼓掌祝賀。
港島的生意,都是妮可管理,雖然她也是股東之一,管理的名正言順。
可是她畢竟不是超人,無法同時照看那么多的分公司,幾次打電話匯報工作的時候,都會詢問陳一何時返回港島。
既然《非常人販》拍完,陳一就讓王京跟鄒文懷一起返回港島,回去照看生意。
因為《電鋸驚魂》還沒有開拍,陳一只能繼續留在馬賽,處理問題。
《電鋸驚魂》之所以耽擱怎么長時間,就是因為場景沒有搭設成功。
法國是個浪漫的國度,浪漫到散漫,因為主場景當中,有大量的木材,必須要有消防證明,證明這些木材的不會失火。
為了這個證明,陳一找了無數的人,最后還是法國電影協會出面,才徹底解決。
拿到這個證明,陳一才敢讓道具師把場景搭建起來。
1983:重回港島當導演 第二百九十九章:電影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