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明祀

156、喬尚書義利之辨

更新時間:2021-06-29  作者:南鄉書生
明祀 156、喬尚書義利之辨
“這……”群臣語塞,隨著皇帝讀的書越來越多,特們他們感覺奏對越發困難,有時候明明好意,卻變成宛若奸臣一般。

“什么這,那,如大明律卷4戶律1賦役不均文:「大明令載洪武三年定:凡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至五十以后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此條也可用之?”

當朱厚熜第一眼看到這條規定之時,整個人都變得傻眼了,也不知道是說朱元璋理想主義入腦,還是說明初文人腦癱,居然設置這么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規定。

隨著一年時間,觀看有關明朝典籍,如實錄、會典等越多,朱厚熜越發感覺有些頭痛,就這樣居然也能躺過二百年,實在是奇事。

當然,即使感嘆也沒啥用,他只能進行慢慢的縫縫補補,把一些害民的條律,一一重新修訂。

隨著朱厚熜說完,群臣面色怪異,拱手而問:“敢問圣人有何不妥?女子守節,難道不應該嘉獎?若不嘉獎有德,何人又愿意遵從道德?”

朱厚熜眉頭一挑,然后便道:“這還妥當?難道道德不是靠修身而來,而是靠著利益引惑不成?

即使有德之士當嘉獎,但婦人已出,何故除免本家差役是何緣由?

如此一來,一些鉆營小人,豈不是為了這免除差役好處,迫使已經嫁出之女守節?”

朱厚熜連連發問,百官一時莫敢作答,蓋皇帝所言誠為至理,自古以來,“道德”二字,皆是修身基本,而非受利驅使。

如果以利益驅使的道德,又何談道德二字?而且用利益所驅使的道德,又何談真道德?

正如朱厚熜所言,若是有人為求免除本家差役,故而逼迫女兒,不得再嫁,又豈非人間悲劇?

雖然為了免除差役,本家會讓出嫁的女兒活著,最少活到五十歲以后,但其中二十年的心酸,又有誰來體會?

寄人籬下,難免受人掣肘。

誠然再嫁,未必能夠嫁的如意,或許比守節更加難堪,但世間萬事,豈能因咽廢食?

如此種種之下,故而百官一時不能作答,但僅僅只是暫時,很快喬宇便出聲:“圣人之言,猶如三王述道,臣等深以為然,只是陛下謂誘之以利,導之以德之說,恕臣不敢茍同。”

“這是開始論道了嗎?”朱厚熜不停扣著后腦勺,他發現在開政事會議之時,總能開著開著,就變成了君臣論道。

不過既然談到這里,那么朱厚熜就聽聽,看這些人能夠玩出什么花樣,于是說道:“有何不同之議?”

“論語里仁有云:「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義。」又云:「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是故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載一事,魯國有法,魯人在外為臣妾者,若是有人贖回,可于國庫取金。

后子貢贖人歸魯,未受金,孔子聞之,不見稱贊子貢賢德之舉,反而謂之有錯。

而子路救溺水者,被救之人,以牛為報答,子路坦然接受,孔子聞之而謂:魯人日后必救溺水者。

何也?蓋子貢為孔子門徒,大德之士,受孔子敦敦教誨,故而懂何為仁義。

子貢當時向使接下金錢,無損君子德行,反而不受,而天下無數人未曾受過圣學熏陶者,又何能領會其意。

故而見子貢不受,無利可圖,則便不會再有贖人之事,只待君子而行之。

反而子路之舉,一待傳揚出去,他人以為救人必有重利,如何不趨之若鶩?

由是左傳成公二年曰:「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即是如此也!滿朝諸公皆知道德,然為生計操勞百姓,豈知何為德?若是真知,則天下大同,三代再復,何至于今日國事蜩螳?”

朱厚熜細細品嚼喬宇的話,卻發現還真有那么些道理,畢竟現在百姓,不是二十一世紀,基本上人人都受過九年義務,知道何為道德,何為廉恥。

眼下的百姓,大多只懂些世間常識,靠著人類雖樸素行為,前去維護最基礎的道德。

可守寡其實并不算是道德,充其量就是一個“節”,兩者看似相同,實則有巨大不同。

比如守寡,會被人所推崇,但不守寡,而是改嫁,并沒有人敢置喙什么,法律也沒有不允許改嫁。

但如果涉及到,與人野合,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可能會被嚼舌根,再更進一步,比如與有婦之夫有不清楚關系,那就更是涉及到道德、法律問題,處理的方法不一樣。

而且喬宇潛在的意思他也聽懂了,對方并非是在說寡婦應不應該守寡,而是寡婦守寡,以小見大,該不該忠心。

這道不是他一個人看法,而是封建主社會之下,必然會產生的東西“以小見大”。

寡婦守不守寡,對于滿朝公卿而言,并不算什么事,只要不是犯七出,官員不會去管這些閑事,他們看中的是,該不該忠的問題,這是一個核心。

朱厚熜覺得有道理的地方是,因為百姓教育不足,所以很多東西并不是太過了解,不同意的是,這些人以偏概全,不從具體事情分析,只是簡單的一刀切。

而且忠心與否,跟守不守節,并無因果上的關系。

明清兩朝守節婦女比比皆是,翻開一本方志,即使里面什么都沒寫,必然會有孝女、節婦一卷,可投降派,依然不見減少,這說明即使婦女再如何守節,也抵不住人們趨吉避害的本能。

于是朱厚熜道:“這些圣人大道理就休要再講,既然你都說了,百姓不懂,說這些又有何用?

從即日起,凡愿改嫁者,皆從自愿,若有阻攔者,捕以嚴懲。

另外增加凡男子娶,不經妻同意者,不可納之,若強行納入,妻可入衙門狀告得實,家產允合離,夫妻家產一半歸女方。男子若偷養外宅,官府強制合離,夫妻家產歸女方所有,若有子女亦歸女子。”

“圣人如此,百姓何如從之?”

朱厚熜怒目而視:“是你們無法從之,還是百姓無法從之?”

“皆無法從之,昔日司馬溫文正公光、朱徽文公熹等皆崇女子進學,何以今日難以為繼?無外乎那男女之妨也!

丈夫在小,為家之梁柱,在大,為國之梁柱,躬耕田畝,砍柴擔水,征戰沙場……此種種皆是男子為主,若女子勢大,動輒悍婦盛行,因一時沖動,而狀告丈夫,日后何以為繼?此陛下不可不明查也。”

“嗯?你不說朕還忘記了,即命將教坊司內,有才德的官宦子女發還民籍,設立女子學堂,一應與男子一般,有司即刻執行。”

不說朱厚熜還忘了這茬,女子學校還沒有搞,這個必須要有,雖然效果肯定不怎么樣,但起碼算是個好的開頭。

“陛下……”

“朕已經數思,如果誰無法辦到,可立上致仕,朕折日批發,另外王瓊戰報酌情處理。”群臣一句話還沒說完,朱厚熜直接打斷后續,然后又一次揚長而去。

明祀 156、喬尚書義利之辨

上一章  |  明祀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