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因何造反 第133章 兵臨草原,蒙古人要議和
崇禎元年十月十三日,洪承疇奉旨帶領大軍兩萬七千人,出邊墻懲戒膽敢入侵的喀喇沁部。
大軍出邊門北行,隊伍迤邐十多里,經朝天洼、察汗陀羅一直到麻泥壩底,所行道路皆是崎嶇之谷地道路,兩側皆高聳山崖,行軍之時經常聽到野狼嚎叫。
而這條道路也是張家口通往草原唯一可以行經大隊人馬道路,也就是后世的張庫大道。
越往北,地勢越高,道路也更加崎嶇。所幸這種地形不適合行軍,同樣不適合騎兵奔馳,一路行來除了偶有蒙古騎兵遠遠張望,并未遭到襲擊。
又往北行走了二十里,先鋒部隊達到野狐嶺,洪承疇下令停軍整頓隊伍。因為過了野狐嶺便出了崎嶇山區,北面便是平坦的草原。
“前宋嘉定四年,蒙古成吉思汗率大軍十萬便是在這野狐嶺擊敗金國七十萬大軍,從而奠定了一統天下之勢。”
站在嶺上張望著北面草原,洪承疇感嘆道。五百多年了,滄海桑田,蒙古人已經被趕回了塞外,女真人又在遼東建立后金,大明則繼承前宋漢統。漢人,蒙古人,女真人,仍然在這片大地上廝殺。
隨著洪承疇察看地形的侯世祿黃得功等人,并不清楚前宋的歷史,只是本能的覺得這野狐嶺地勢非常險要,因為過了野狐嶺便是一望無垠的草原,野狐嶺實乃北連漠北、南接中原的天然屏障。
“如此險要地形,那喀喇沁汗竟然不派兵駐守,真是咄咄怪事。”黃得功感到非常奇怪。
侯世祿則更了解蒙古人,當下解釋道:“蒙古人向來不善防守,不懂得守城,再加上和大明之間數十年的和平,而且一百多年來,明軍一直處于守勢,從未出邊墻攻擊過,蒙古人自然不會耗費力量在野狐嶺上。”
黃得功笑道:“蒙古人疏于防范,倒是便宜了咱們,咱們可以據此輕松攻入草原,攻占喀喇沁部老巢。”
占了野狐嶺,便占據了極大地利,基本上立于不敗之地,這讓黃得功等將都感到非常輕松。
洪承疇卻搖搖頭:“不可大意。蒙古人的長處在于騎射,而非守城。其放棄野狐嶺未嘗沒有引誘我們進入草原的意圖。”
洪承疇當即下令,在野狐嶺修整一日。
這一日,不時有蒙古哨騎馳來,遠遠地張望明軍陣勢。對這小股前來觀望的蒙古哨騎,洪承疇也不去理會,大軍在山嶺上結寨,卡住隘口要道,根本不怕蒙古騎兵襲擊。
一日后,軍隊恢復了體力,洪承疇下令出兵。喀喇沁部的老巢興和城,距離野狐嶺只有不到三十里。
兩萬七千軍隊,留下兩千兵守野狐嶺隘口,大軍開下了野狐嶺。
剛下山沒有數里,大隊蒙古騎兵果然來襲。
對蒙古兵的襲擊,明軍早有準備,前軍迅速結方陣防御,火銃兵于方陣兩側射擊殺敵。
蒙古騎兵呼嘯往來,在明軍陣前掠過,把箭矢射入明軍陣中,不時有明軍士兵中箭摔倒。
禁衛軍火銃手則還以顏色,一排排火銃齊射,便會射下數十蒙古騎士。
“轟轟轟。”
火炮轟鳴,一枚枚彈丸射到蒙古騎兵陣中,因騎兵沖擊時隊形散的很開,沒有造成多大殺傷,卻驚得一些戰馬亂跑,蒙古騎兵相互沖撞。
交戰了一刻鐘后,蒙古騎兵終于退去,在戰場上留下了百余具尸體,而明軍也有百十人傷亡。
蒙古騎兵弓箭射速快于火銃,射箭命中率也高,而明軍每個士兵都有鴛鴦戰襖,總旗以上軍官都有鎧甲,對弓箭防御力極強,這場戰斗雙方可謂不分勝負。
洪承疇也不在意,命令軍隊繼續前進。進軍速度雖慢,卻穩扎穩打,不急不躁。
喀喇沁部在張北的興和城已經駐牧了六十多年,放牧的同時還招攬漢民耕種附近土地,在興和城家大業大,和傳統的蒙古游牧部落已經不同。再加上很快要進入冬季,倉促間喀喇沁部根本不可能離開興和城,除非喀喇沁汗下決心拋棄牛羊牲畜,拋棄積攢的草料潛入草原深處。可那樣的話,他們絕難熬過寒冷的冬季!
一路北行,不時有蒙古騎兵襲擾,試圖阻止大軍行進。
對于小股蒙古騎兵,洪承疇根本不去理會,只是命黃得功率禁衛騎兵護衛在大軍兩側,火銃手也在兩側戒備。
而對大股來襲的蒙古騎兵,大軍則迅速結成防御隊形,以大車拒馬為陣,靠著火銃火炮殺敵。
面對就地防御的明軍步陣,蒙古騎兵根本沒有攻堅的能力。而在明軍行軍時,也找不到襲擊的機會,最后只能無奈的后撤,撤退到了安固河對岸,燒掉了河上架設的浮橋,試圖靠著不寬的河流阻擋明軍進攻。而過了安固河,數里外便是興和城,站在河邊,已經能看到遠處眾多白色的蒙古包。
一萬多蒙古騎兵,兩萬多明軍,隔著不足十丈寬的安固河對峙。
洪承疇也沒有急著渡河,而是命軍隊立下陣角,然后火炮在河岸一字排開,對著河對岸蒙古騎兵開火。
兩營禁衛軍,共有佛郎機火炮六十多門,佛郎機的最遠射程達二里,足以射到蒙古騎兵陣列中。
轟鳴聲中,一枚枚炮彈越過河道,落在蒙古騎兵之中,實心炮彈威力并不大,但擦著死挨著亡,給蒙古騎兵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慌。
而且此時兩軍的距離超過了百步,明軍完全在蒙古兵弓箭射程外,蒙古騎兵處在只挨打不能還手的境地。
當數十名蒙古兵被火炮轟殺后,其他蒙古騎兵紛紛后撤,遠離了河道。
洪承疇正要試著派部下架設浮橋渡河,突然有蒙古騎兵飛馳到河岸上,射來箭書。
“喀喇沁汗想要議和。”洪承疇看過后,笑著對諸將道。
“都打到這個份上了,咱們已經兵臨城下,還議什么和?”黃得功不屑的道。
洪承疇微微一笑:“既然他要議和,那便談談吧,給他們回信,若是喀喇沁汗真心想議和,便親自過河與本撫談。”
陛下因何造反 第133章 兵臨草原,蒙古人要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