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啟明1158

一千三百二十二 國旗

更新時間:2022-06-09  作者:御炎
啟明1158 一千三百二十二 國旗
周麟之被張栻的氣勢所震懾,不敢言語。

俗話說狠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張栻現在就是這個不要命的瘋子,在大家眼里,張栻什么都做得出來。

連杭州城他都愿意守,自家人都住在了杭州城里,打定主意全家族和杭州共存亡了,基本上就是滿門忠烈了。

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惹惱了他,鬼知道他能干出什么事情來?

說不定當場拔刀讓自己血濺五步都是可能的。

周麟之還有想活下去的心愿和打算,也有對未來生活的暢想。

他的家人枝繁葉茂,第三代子孫嗷嗷待哺,他還打算等到了日本之后在日本也要做一番事業,成就一番在江南不能成就的功業。

所以,他并不想死。

他從一些往返日本與江南國的商人那邊聽說日本現在的局勢并不安穩,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很尖銳,中央內部也不安分。

似乎有一個強權人物正在試圖統一政府的權威,并且準備對不聽命令的地方勢力進行打擊,為此做了不少努力。

但是聽說他的反對者也不少,所以日本國內有不少人正在進行物理上的交流,彼此之間征戰不休,國內政局不穩,所以周麟之覺得此時的日本一定很虛弱。

面對一個虛弱的小國,他們這群人沖過去,難道不能做出點什么事業嗎?

該說不說,這幫準備從高麗潤到日本的人多數都打算抱團取暖,甚至已經有些人商量著要集合大家的力量,在日本身上撕一塊土地下來成為他們自己的,然后說不定還有鳩占鵲巢的可能性。

只要遠離明國,他們認為自己在日本也能稱王稱霸。

要是將來還有稱王稱霸的可能,現在為什么要招惹一個瘋子?

看著怒發沖冠且即將上來對自己重拳出擊的張栻,周麟之慫了,選擇了退縮。

他轉進如風,退避三舍,充分體現了大宋忠良的“優良傳統”,逃出了張栻的官邸。

然后對外表示這是平章軍國事張栻的命令,他極力抗爭,極力勸誡,但是張栻心意已決,甚至對他拔刀威脅。

他無能為力。

沈該退位之后一心一意準備自己的逃跑計劃,對這件事情沒什么興趣,張栻和周麟之狗咬狗是他們之間的事情,沈該不干預。

于是乎這件事情就那么定了。

原屬周麟之親信統領的兩萬宋軍被安排在了防御明軍駐軍的第一線上,面對成天進行戰備訓練的明軍,他們瑟瑟發抖,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支軍隊的中上層軍官為此十分煩惱,一邊加速準備自己的逃跑計劃,一邊又不斷安撫、欺騙麾下士兵和基層軍官,讓他們錯誤的認為這次換防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需要擔憂。

因為明國和明軍確實沒什么動靜,所以軍隊暫時沒有什么動亂,高級軍官們也爭取在軍隊這邊露露面,表示自己還在,表示自己還沒走,以此換取士兵的安分。

但是私底下,他們也是真的在認真準備自己的逃跑計劃,他們才不要和大頭兵們同生共死,大頭兵只有為他們爭取逃跑時間的價值,沒有別的任何價值。

整個張栻接掌權力的行動期間,杭州城大體上還是穩定的。

官僚們搞逃跑計劃搞得飛起,軍隊的人事變動也相當激烈,但是民間對此始終沒有什么提前了解的渠道。

一切都像極了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

洪武八年的五月間,明國處在戰爭的準備階段,沒有什么實際動作,而從六月開始,明國開始有了實際的舉動。

首先是六月初二日,考慮到國家即將完成基本上的統一,所以蘇詠霖下令朝廷對國旗進行研究,把大明國旗的事情寫上日程。

他在內閣會議上首先對自己的想法進行了闡述。

“過往歷朝歷代,只有國號,而無國旗,充其量把國號寫在旗子上,便成了國旗,但這未免太過于倉促、不妥,需知自古以來,旗幟和各類標識一直都是很受重視的。

從上古時期開始,便有圖騰之說,上古帝王會選用強悍的飛禽走獸作為自身勢力之圖騰,用于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揮舞旗幟向前,便能增強戰斗時的士氣。

而往后歷朝歷代,也出現過一些個人或者組織以統一的旗號作為各自的象征,用以凝聚人心,發動起事,但是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旗號,似乎并未出現過。

這對于我大一統之國是不利的,一個國家,該有一種統一的意識,該有一個統一的旗號來象征此意識,以此為國旗,使之遍布國土,使每一國民都能見到國旗,產生身在此國長在此國之意識,自然而然認同我大明。”

蘇詠霖認為值此華夏神州即將一統之關鍵時刻,需要一面旗幟來凝聚人心。

大明需要這面旗幟來宣示河南河北并無區分、江南江北固為一體,宣示地無分南北、人無分漢夷,都是大明疆域、大明子民。

一面共同旗幟的重要性,是很多人都不曾意識到的,蘇詠霖將之提出,將之交付討論,便在朝廷范圍內引起一些議論。

不過終究這不是什么傷筋動骨的大事,所以并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只是就這面旗幟到底該怎么設計產生了不少爭論。

有些人建議使用文字,有些人則建議使用圖案,有些人建議旗幟上體現出山川壯美,有些人則建議旗幟上出現英雄人物。

蘇詠霖將這些討論交付國務會議,將整個朝廷、整個復興會組織都納入初步討論,然后很快得出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

比如大部分人都認同旗幟上使用圖案而非文字,理由是圖案比起文字擁有更加直觀的視覺沖擊力,不需要讓人閱讀文字之后再去思考含義,直接就能通過圖案認識到含義。

且使用文字的局限性很大,最直接的局限性就是神州大地上還沒有那么多具備讀寫思維能力的識字人口,掃盲依然是大明目前最艱巨的文化使命。

再有就是全世界范圍內識得漢字的人也不多,掛上帶有文字的旗幟他們未必明白,而圖案則一目了然,告訴他們這就是大明的旗幟,他們看到了自然就明白,還特別方便傳播。

于是國務會議很快達成一致,認定國旗采用圖案作為基本組成,不使用文字。

接著就是國旗上圖案的內容,這也是核心討論點。

有人希望是山河壯麗之美,有人希望是古來英雄豪杰,有人希望是某種動物的象征,有人希望是歷史的某種具現化。

這方面,大家討論的非常激烈,國務會議上互相爭論的人非常多,各地的觀點也都非常激烈。

比如壯美的山川那么多,到底要把哪個或者哪些放在國旗上?且山川壯美多有地域性,用黃河還是長江?用泰山還是嵩山?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爭論之后,大家率先就把這個建議否決掉了。

接著是英雄豪杰人物的圖像,大家爭論不一,而唯一能得到所有人認同的就是蘇詠霖的圖像,而蘇詠霖直接擺手拒絕。

“我一個人可不能代表大明,你們也不要把我當做什么神明一樣頂禮膜拜,完全不需要。”

蘇詠霖拒絕了,那么這個建議也就被否決掉了。

接下來動物的象征,歷史的具現化等等,也被很快否定,不被接受。

而越到后面,會議的討論方向就開始朝著明國的國家屬性去了,很多人都提出是不是可以從明國立國的過程中找一些特殊的存在來作為明國的象征。

這個方向很受蘇詠霖的認可。

天才一秒:m.lewenlewen

啟明1158 一千三百二十二 國旗

上一章  |  啟明1158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