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一千二百六十一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誰的心里活著
自從川蜀內亂發起之后,成都朝廷的文官武將們一直都在擔心明軍會不會趁機干涉他們。
他們一面往北打探消息,一面往東打探消息。
川北軍區有吳璘留下的兩萬精銳,還有吳玠的兒子吳拱在那邊鎮守,加上難于上青天的蜀道,所以大臣們還不是很擔心,覺得就算明軍從川北發起進攻,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他們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對漢中地區發起增援。
但是川東那一塊的防線是吳璘上任樞密使之后才安置的,兵馬也好,主官能力也好,都不能和川北相提并論。
且川東地區還有水道可以加以利用,真要打起來,對進攻方來說未必很艱難,所以成都朝廷對川東戰區的投入并不算少。
吳璘派了自己欣賞的部將茅志文前往鎮守,統兵兩萬余,沿著水道搭建防線,定下了層層防御、節節抵抗、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術。
但是不得不說,吳璘的安排很有道理,很有軍事素養,可問題在于,吳璘從始至終都沒有和明軍正面交手過。
他對明軍的全部了解都是來自于軍事情報,來自于他人之口,來自于他人的描述,他并不曾直接面對明軍那強大的軍事威懾力。
所以盡管他認同明軍的強大與精銳,可是在戰略部署上,他理所應當的將明軍放在了他所認為的精銳巔峰——岳家軍的水準上,以應對岳家軍的水準對明軍進行布置。
他覺得他已經對明軍有著足夠的了解和估量,認為他已經足夠重視明軍了,都用岳家軍的等級應對明軍了。
可是他高估了茅志文的戰斗意志,高估了宋軍的戰斗意志,也低估了明軍的戰斗素養。
結果川東戰區被明軍一戰打廢掉,四個州府轉瞬之間就淪陷了,還有很多人直接投降,壓根兒就沒有打起來。
忠州那塊兒本來就有賊軍起事,現在大寧監、夔州、云安軍、萬州和忠州賊軍連成一片,沿著岷江水道的一條運輸線路已經被明軍打通,川蜀本地賊人已經和明軍合流,明軍即將進一步深入川蜀。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涪州,再下一步就是重慶府,緊隨其后,就是瀘州,然后,成都平原直接就在明軍面前,成都門戶洞開。
這是當年劉備入蜀的路線,也是建立在蜀地的政權多次被覆滅時敵軍進攻的路線。
成都還能怎么辦?
吳璘的追悼會上,滿朝文武神色怪異的看著目瞪口呆的趙不息,心中思緒百轉千回。
趙不息算是徹底傻了,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連之前撫棺痛哭收買人心的法子都不知道該怎么繼續使用了。
而在這個極為敏感且詭異的檔口,還是馬永康站了出來給趙不息解除了暫時的危機。
方法還是和之前一樣,拿明國的革命政策和清算政策說事兒。
投降?
明國要的是你的命。
有的官員覺得壓力太大,大聲的嚎哭,一邊罵明國殘暴,一邊罵蘇詠霖殘暴,一邊罵宋軍無能,不能保護他,白白浪費他的付出。
他明明不想抵抗,明明想要投降之后繼續過好日子,繼續做人上人,可為什么該死的明國和蘇詠霖就是不答應?
為什么一定要我死?憑什么一定要我死?
哪里來的狗屁道理這是?我做人上人哪里礙著你了?
他們瘋狂的宣泄,瘋狂的怒罵,把蘇詠霖從祖宗十八代罵到了孫子那一代。
因為他們覺得蘇詠霖會斷子絕孫。
馬永康聽著他們的咒罵怒斥之后,冷冷地笑了笑。
“諸君日日夜夜咒罵蘇詠霖,難道能把蘇詠霖罵死嗎?罵不死他,他就還能統兵前來要了諸位的命!”
罵當然罵不死蘇詠霖,這只是他們的愿望罷了,可要是愿望能那么輕易地實現,明國就根本不該存在。
所以最后他們還是要認清現實,知道自己面臨著什么,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雖然他們對趙不息非常不滿意,但是在巨大的壓力下,他們沒有想著推翻趙不息主動求和,而是繼續尊奉趙不息做他們的皇帝,維持著成都朝廷這個搖搖欲墜的透風漏雨的破屋子的存在。
先把破屋子支撐起來,不然破屋子都沒了,他們就要面對疾風了。
趙不息面臨的最直接的麻煩算是解決了,可是更多的麻煩還在。
比如明軍,還有宋軍本身。
當務之急是要抵抗明軍,不能讓明軍真的攻破重慶府和瀘州,真的就深入川蜀平原直面成都,必須要阻擋他們。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
吳璘活著的時候,軍隊尚且會因為吳璘的一句話而聽命令,然而吳璘現在已經不在了,他死了,軍隊是否還會聽命呢?
趙不息產生了嚴重的不安情緒。
出于這種情緒的考量,趙不息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把陸、齊修偉、謝慶生和杜刃四人換掉,換上自己信任的人來做將軍統兵,這樣才能安心。
可他們現在他們都統兵在外,稍有不慎,不就是個黃橋兵變的現實版嗎?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誰的心里活著。
所以,該怎么辦呢?
趙不息最擅長的是經濟工作,搞經濟他還是有一手的,比如搞出個交子崩潰斂財。
政治工作上雖然比較菜,但也不是完全不行。
只有在軍事上,他是真正的完全不行且沒有任何經驗,所以之前都是委托吳璘進行,可是現在吳璘沒了,他失去了一個可以信任的統兵者。
既然沒有信任的統兵者,他就只能自己來,不說打仗,至少要把兵權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自己來的前提是要獲得徹底的兵權,讓軍隊徹底成為天子之兵,統兵者都是自己信賴的人,而不是動不動就問自己要錢的人。
怎么獲得徹底的兵權呢?
要說吳璘在去世前可能也是想到了這個關節,所以給趙不息提了個醒兒,主要是為了讓他能夠針對性的駕馭四大將,如此就能駕馭軍隊。
但是吳璘或許是病重了,還是沒有抑制住那么多年來南宋高層說話喜歡拐彎抹角的慣性,給趙不息的建議在趙不息看來就有點問罪的意思。
本來趙不息就打算把幾個他覺得不太能信任的家伙一勺燴了,現在這種狀態下,趙不息的思想愈發的激進。
趙不息想到了一個針對兵權的很好的操作方法。
他決定以祭奠吳璘為理由,讓四支軍隊的主將帶著他們的親信回來,然后將他們的兵權拿掉,再派自己信任的人去接管駐守在外地的軍隊,然后調動這些可以信任的軍隊去抵御明軍入侵,一氣呵成。
就跟把大象放進冰箱里一樣,只要打開冰箱門把大象推進去,就解決了,整個過程需要什么精細的謀劃嗎?
并不需要。
他們來了,被控制住了,然后當著他們的面宣布解除兵權,然后再派人去接掌兵權。
整個過程用得著三五天嗎?
完美!
啟明1158 一千二百六十一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誰的心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