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六百 非社稷軍功不得封爵
具體的制度規劃宣布的差不多了,蘇詠霖又談了一些邊邊角角的事情。
最后,則是爵位和勛位的安排。
在這方面,蘇詠霖給新朝定下了一條規矩。
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文官治理一方,管理民眾,興修水利,所以社稷軍功主要就是武將獲得,文官很難獲得,而這一規定相當于變相拒絕大部分文官進入爵位體系。
這一安排掀起了內定的行政系統文官們心中的波瀾。
宋朝因為文人政治的特點,所以文官做到一定品級立下一定的功勞都會授予爵位,很多著名文人身上都有爵位傍身,走出去很是拉風。
金承宋制,對封爵這一塊也放得比較松,也有很多擁有爵位的文官,幾乎成為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特色。
而蘇詠霖卻把這一規矩給改了。
他規定非社稷軍功不得封爵。
“漢朝曾有規定,非劉姓不得稱王,非軍功不得封侯,在我看來,這并非毫無意義,將士上陣殺敵,用命去拼搏,實在是值得敬佩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決定定下這樣一條規矩。”
蘇詠霖是這樣解釋的,但是怎么聽怎么牽強。
這還不算,蘇詠霖還繼承了宋朝封爵制度的某些優點。
比如將爵位的尊榮性質大大降低,把貴族的味道大大減弱了。
宋朝封爵雖然很多,而且公爵侯爵滿地跑,看似封爵很容易,但實際上官員因為爵位而得到的利益也比較少。
宋朝武將封爵有很高的,比如狄青,實封兩千一百戶,而文官封爵名義上有萬戶的,可實封最高也就一千戶。
封的少不說,封爵的利益也大大減少,唯一的利益就是發俸祿的時候折算一戶為二十五文錢,隨著俸祿一起發放,感覺更像是為了多發錢而給的頭銜,而不是什么貴族頭銜。
文官有,武官也有,大家都有。
但是因為這些爵位多是一代終身爵位,很難由子弟襲爵,所以這一時期大家對爵位的追求也不是很狂熱,以至于這一時代人們給大官寫墓志銘,都把個人獲取的爵位寫在頭銜的最后面,很不在意似的。
這兩點也被蘇詠霖繼承了。
他規定,新朝爵位不予世封,不存在父親的爵位由兒子繼承的事情。
爵位給官員帶來的唯一利益就是一戶實封折算二十五文錢,隨每月俸祿一起發放。
實際上爵位相當于一個拿錢的頭銜,有了爵位就能額外拿一筆俸祿,僅此而已,沒有其他任何意義,因為封爵就能成為貴族那是不存在的。
這也是宋金政治之中平民化的特色之一。
內定的文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對于這一系列的爵位規定感到些許的不滿,但是嘴上不敢多說什么。
因為新朝的建立,他們實在是出力有限,幾乎等于是躺贏,對于血拼金軍殺出新朝的武將團隊,他們沒有底氣爭取這一利益。
于是孔拯、霍建白和耶律成輝等人一言不發,默認了這一結局。
至于武將們。
那是蘇詠霖一手帶出來的心腹,完完全全聽他的命令而辦事,哪怕蘇詠霖不設爵位他們都不會反對,更何況是眼下呢?
爵位的規定也很簡單,蘇詠霖只設親王、國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七等爵位,論供功賜封。
接著還有勛位。
勛位就沒有對武將的特殊照顧了。
蘇詠霖宣布將會對立下功勞的文武官員授十二級勛位,作為他們除了本職、爵位之外的額外福利。
相比于爵位,擁有勛位的文官武將不會因為勛位增長什么權力,但是勛位可以幫助他們在官位有缺額的時候優先遞補。
這一規定引起了文官團體的廣泛注意和贊同。
比起單純授予錢財和象征性榮譽的爵位,勛位看起來更加實用。
在勛位的安排上,蘇詠霖參考了隋唐勛位制度,設下十二級勛位,文官武官都有十二級勛位制度。
文官十二級勛位為上柱國、柱國、正治上卿、正治卿、資治尹、資治少尹、贊治尹、贊治少尹、修正庶尹與協正庶尹。
武官十二級勛位為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云騎尉、武騎尉。
獲得勛位的標準一是起步官職,文官從五品,武官從六品。
二是肉眼可見的治國、治軍實績。
于是蘇詠霖給目前的高級文官武將們晉封了一批爵位和勛位。
比如趙作良,成為唯一的文官柱國和文官爵位擁有者,被封為臨沂縣公。
其后一批文官都被賜給正治卿以下的勛位,再也沒有文官得到爵位的。
而武將行列,五大兵團的司令官都被封為柱國勛位,其后也有上護軍、護軍等中高級勛位被賜封給立下功勞的軍官們。
爵位方面,五大兵團的司令官統一被授予開國縣公的爵位,其下多為縣侯、縣伯等等爵位。
武將們因為功勛卓著,不說爵位,得到勛位的數量也遠多于文官們。
文官們對自己很難得到爵位的事實不是很高興,但是對于可以得到勛位這一補償還是接受的。
基本上的國家新制規劃會議到這里就結束了。
這場關門會議開下來,新朝的規章制度盡收眼底,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尤其是文官們,一場會下來,他們普遍感覺到的是蘇詠霖對自己的絕對自信和對權力的強欲與把控。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對未來新朝的政治規則持悲觀態度,覺得這對于臣下來說不是好事。
但是這對于新朝來說絕對是好事。
但是蘇詠霖借著這一天賜良機,大刀闊斧的砍掉了歷朝歷代以來延續到如今的一些頑疾。
他砍掉了很多冗官的存在與支出,砍掉了很多爵位的支出,砍掉了很多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為朝廷節省了大筆的費用。
宋朝冗官冗兵的制度問題被他一刀切,讓新朝得以輕裝上陣,大跨步的前進,為未來進一步的變革奠定了財政基礎。
這一場秘密會議提前確定了新朝的政治軍事格局,雖然還有很多沒有得到確認的事情,也有一些讓人感到擔憂的事情,但是總體來說,這場會議的結果是喜人的。
蘇詠霖確定要稱帝,并且新朝的政治權力軍事權力也劃分完畢,接下來,就是靜靜等待蘇詠霖正式決定稱帝的日子。
以及尚未決斷的新國家的國號。
九月十四日,結束秘密關門會議之后,蘇詠霖正式召開了總務局擴大會議。
他把總務局大大小小的領導官員全部喊過來開會,對他們公開宣布了預備稱帝的事情和新國家新制度的事情。
當然還是讓不曾了解到內情的人感到驚訝。
比如行省制度,比如司法獨立制度,比如新的爵位勛位制度,比如人事大權被蘇詠霖完全控制的現實。
但是他們發現他們的上官清一色力挺蘇詠霖、并沒有任何上官提出異議之時,他們明白了,真正的國務會議已經結束了。
他們來參加的是一場通知會議,而不是協商會議。
他們只要接受這個結局,等待命運的審判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事已至此,還能怎么辦呢?
懷著未能進入新朝高官群體的失落感,懷著沒有得到蘇詠霖真正信任的失望感,他們又開始期待著全新的未來的到來。
這場會議上,除了宣布之前已經確定的事情,統一大家的認知,蘇詠霖還決定推出新國家的國號——這個問題可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務必莊重。
于是一系列未來的高官顯貴們齊聚一堂,就未來國號的事情發表各自的看法。
大家各抒己見,誓要為新朝選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國號。
啟明1158 六百 非社稷軍功不得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