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六七零章為官之道
大明的讀書人被人尊敬,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讀書人的地位高,其中就有一部分是迷信因素。
古人認為認為讀書人就是天上的文曲星,是不能得罪的。他們把讀書人視為神明,畢恭畢敬,連土匪山賊對他們都很尊敬。
劫匪們多出身草莽,他們對讀書人存在深深的敬畏,要是有個讀書人愿意留在山寨入伙那是燒高香的事,讀書人要是不愿意留下他們也不會為難,畢恭畢敬的送下山去。
萬一得罪讀書人,別說官府不答應,就是他老娘和老爹這一關也過不去,非用鞋底子抽死他們。
讀書人惹不起啊。
這一切,都隨著讀書人被貼上了標簽,比如說后世的專家變成了專家,教授變成了叫獸,這并不是世風日下,也不是人心不古,純粹是他們自作自受,因為他們為利益集團發聲,在現在的經濟社會中,因為那些專家和教授有知識、有文化,有聲望,于是,信口雌黃,顛倒黑白。
大明雖然尊重知識,可是讀書人卻把老百姓當成傻瓜來欺騙,當這些違反客觀規律的言論,就是一鍋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不可否認,大明的讀書人不全是壞蛋,還是有不少人有理想,有抱負,也確實是想著修身齊家平天下,可奈何,吃人飯不干人事的太多了。
這個階級已經被玩壞了,就像后世的專家,現在他們在發聲,老百姓已經不認可了,就算是正確的,也會有人來質疑。
因為,無良專家和教授,已經透支了這個群體的公信力。
崇禎的關注點從來沒有這些問題上面,他從天津上岸以后,就拉著全旭同車而行。
“遼東人口有三百三十萬戶,一千四百萬人?”
人口就代表著力量,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后世的以色列不是五六百萬人,而是六七千萬人,那么以色列絕對可以發展成一個超級大國。
可惜,沒有人口,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回稟陛下,正是!”
全旭對于這些數據其實早已了然于胸,一千四百萬人只是遼東的人口數量,如果算上臺灣、瓊州府和呂宋,全旭治下的人口將是兩千三百萬人左右,與同時期的法國人口相當。
崇禎長長嘆了口氣,他現在不知道怎么了說了。
用他心里的想法,僅僅是打個盹的功夫,遼東已經奇跡般發展了起來,就像建奴在遼東,簡直不可思議。
現在的遼東雖然沒有表現出來危害性,可問題是,誰敢保證遼東會不會和建奴一樣?
全旭淡淡的笑道“陛下,你放心,遼東不是建奴,遼東是大明的遼東,前提條件,內閣要給遼東足夠的尊重,朝廷需要糧食、鋼鐵、包括銀子,都可以,前提是足夠的尊重!”
加入遼東,其實也需要宣誓的。
然而到了現在,加入遼東的宣誓則變成“我在這些鄭重宣誓,我將支持及捍衛遼東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內和國外一切敵人。我將真誠地效忠遼東政務院政府。當侯爺要求時,我愿為保衛遼東拿起武器;當侯爺要求時,我會為政務院政府做非戰爭性之軍事服務;當侯爺要求時,我會在政府官員指揮下為國家做重要工作……”
在后世雖然說宣誓就相當于放屁,可是在這個時代,宣誓,還是有著強大的約束力的。
崇禎又問道“遼東有三千多座學校嗎?”
“應該有吧,具體多少我還真不知道,不過我可以去查!”
全旭自然也沒有說實話,遼東雖然名義上是一鎮,也就是一千戶百姓,必須建立至少一所小學,這只是規定,有的地方一千多戶人未必可以建一座學校,可是很多地方,都是四五千戶才有一所學校。
多少座學校,并不代表教育質量多少,比如說金州第一小學,作為金州最早的第一座小學,是在崇禎三年的九月份第一屆開始招生,學校占地面積約一百四十余畝,有四百米標準跑道,有籃球場、足球場、乒乓球場、形體室、標本室、圖書室、室內籃球室、噴泉、以及名人館等等,現在這里擁有八十七個教室,五千六百余名學生,三百零五名教職工。
憑借著遼東金州第一小學的規模,完全可以秒殺大明的國子監,當然這只是一座小學,教育方面的質量是沒有辦法與國子監相比的,畢竟,等級不一樣。
金州城不僅僅有公立小學,現在還有一些私立學校,事實上,遼東對于辦學的審核要求并不算苛刻。
不過,遼東也有升學考試,而且還是統一試卷,統一錄取成績。以中學為例,遼東最好的中學并不是金州第一州立中學,反而是遼東大學附屬中學。
以去年為例,遼東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共計文科、理科共計八千零五十八人,其中考上遼東大學、遼東工業大學、遼東軍事學院、遼東礦業大學、遼東醫學院以及遼東黨校的共計三千四百六十七人,接近一半。
比起遼東大學附屬中學,這個學校的硬件和教室質量實在是太高了,整個學校共有二十二個閱覽室,共設計座位三千五百余,圖書館藏書七百八十余萬冊。
當聽到七百八十余萬冊的時候,崇禎開始又酸了。
不得不承認,與遼東相比,大明的很多地方都落后了。
他其實參觀過遼東的造船廠,也看到了火車廠,以及蒸汽機紡織廠,可以肯定未來,遼東一定會把大明遠遠的甩在后面。
遼東的政治體制問題,讓遼東人捐獻的興趣非常大,因為捐獻的物資和金錢,可以折稅,而且可以還能獲得良好的名譽,這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在遼東,很多學校,甚至小學都有圖書室,有的甚至有了室內籃球館,遼東的體育運動也非常發達,不少社區,興建了類似單杠、雙扛、等健身器材。
全旭甚至產生了想要在大明舉行全民運動會的想法,事實上,除了遼東、臺灣、就連呂宋和瓊州府的體育訓練體系還不完善,其他地方都是荒廢狀態。
大明的教育,采取是后世,甚至于類似于歐美的精英教育,這種試圖以壟斷知識的精英教育,是可以培養人才的。
但是,對于遼東這種全民教育,那完全沒有可比性。
你怎么比?一個人的天賦再高,再如何刻苦,你敢保證你是一百人里的第一名,一千人呢?一萬人呢,一百萬人呢?
三百萬人呢?
這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
得知這個情況,崇禎的心情更加沉重。
大明對比遼東,不僅僅輸掉了眼前,還輸掉了未來。
大明的勛貴子弟終日沉迷酒宴、宴會、打獵、詩會、青樓的時候,遼東的下一代卻在圖書館讀書,他們原本都應該擁有美好的明天,卻在應該學習的時候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這在未來會給他們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一股毒雞湯開始出現,說什么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早就業早發展,當然老程就是被誤導的那一代人。
那個年代中師、中專比考高中更難,因為少了四年學習時間,可以經過兩到三年的中專或中師學習,然后參加工作。二十多年前,中專還算有點用處,也算有點文憑,可是現在,中專算什么?
考大學,哪怕混得再差,也比中時代的中專強,這就是差距。
大明現在的問題不是一件兩件,也不是一點兩點,而是全部,國家雖然重視教育,各地官員都把教育列為四大考核指標之一,與稅收同級。可問題是,教育的方式開始跑偏了。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事實上大明的科舉制度則是選官,只要通過了馬上可以成為官員,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可惜,八股文的用處雖然有,但是并不是絕對的,這個時代八股文就像后世的應用文,一個官員的報告寫得再好,如果政績,那也是不行的。
遼東的大學畢業生其實也不是官,而是有了成為官員的資格,還需要工業黨校培訓,擁有夯實的理論知識,也要精通庶務,你的文章不需要寫得太好,但是一定要博學多才。
工業黨員,也是一定會成為官員,全旭對于預備官員的管理和考核實在是太嚴格了。要想成為官員,必須懂法,不需要照本宣科,至少可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也要懂經濟,要不然成不了掌印官。
大明是把縣官想象得太簡單了,在全旭看來,大明的官員,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不合格的,當然,工業黨出身的官員,會給他們犯錯的機會。
當然,原則性的錯誤是不可以犯的,如果是因為能力問題,可以回爐重造,遼東培養的人才越來越多,想成為官員卻越來越難。
能在大明官場混得如魚得水的人,在遼東幾乎寸步難行。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六七零章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