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座花果山 第27章 清水塘魚
兩個壯小伙加上一頭被悲催掛上犁的野豬,在老屋周圍一直忙乎到月上中天。
草草吃了兩屜劉樹嬸嬸專門送過來的肉包子,就各自疲憊的睡去。
二十幾個肉包子,劉樹就吃了三個,剩下的都被大憨和累的豬耳朵都不忽閃的‘五花肉’給承包了。
不得不說,身大力不虧適合大憨,一個人就承包了大部分挖掘土方的重任;而專業的事兒就得專業的人才來干,‘五花肉’不光是拱地有一套,拉著犁按照劉樹規劃的地圖走一圈,竟然也不帶任何偏差的。
犁地當然不是為了種田,老太爺的老屋依山而建,周圍都是林地,除了適合種樹外并不適合種植農作物。
劉樹是在回來的路上看到村民的房前屋后受到了些啟發。
九溪村之所以得名,不是說真的就有九條溪流,最主要的那條穿村而過的溪流蜿蜒曲折,于村間從左至右又再度折回反復九次。
而九溪村的村民們也就依水而居,整個村子實際上就是根據溪水的走向來展開的,從花果山山頂望去,白墻黑瓦周遭綠植盈盈,一條清亮玉帶蜿蜒其間,就像是一幅山水畫。
若遇日落時,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山間薄霧生起,更猶若人間仙境。
那條給九溪村世代提供水源的溪流,委實居功甚偉。
當然了,對于生活而言,一條山溪所創造的美只是其次,有水才是最重要的。
家家戶戶洗菜吃水用水都很方便,直接從山溪里引一個渠分到各家門口,而后再統一流入村里的公共水渠,去當灌溉用水或是再流回山溪注入大湖。
而洗衣洗馬桶之類的則基本到村外另外一條水量更豐足的山溪下游,這幾乎是數百年來九溪村村民的共識,基本上沒有人違背,自然也避免了一些衛生疾病的產生。
既方便、又美觀還衛生,這也是九溪村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不過,劉樹并不是要在老屋也引入溪水所用,本來山溪就從老屋前幾十米流過,走過去也費不了什么事。
劉樹是看上了九溪村老祖先們另外一個創意。
別看九溪村水多,尤其是旁邊新建了個大湖之后,根本不缺乏水產資源,但九溪村家家戶戶卻有個養魚的傳統。
據說早在明朝初期,九溪村先祖們利用自然生態環境,將房子沿溪而建,而后在房子周圍用石塊砌成四方形的水塘,將溪澗山泉引入塘中,而后投放草魚、青魚等在塘中進行養殖。
就像豬牛羊這些家畜一樣,魚,也成了九溪村相對于其他村極為另類家畜的一種。
逢年過節的時候,來了貴客,村民們就會撈起自己門前甚至是自家院子里的水塘里的大魚用以招待客人。
這種古老的養魚可不是說有水就成的,是有著嚴格的標準。
首先魚塘選擇必須靠近那條穿村而過的溪流,水塘的底部必須與溪流相通;其次是魚塘的面積不能太大,小的五六平米,大的頂多三十見方,塘水深不過一米,塘底以小石子或清砂為佳,不能有淤泥。
其三是魚塘必須設計好進出水口,使得塘內常年保持流水不斷,水質清澈沒有雜質。
保持良好的水質和魚類生活環境只是基礎,九溪村自家養的魚之所以能成為待客上品,還是因為喂魚的飼料,不是用糧食也不是用普通青草,舍得下功夫的用的是青龍尖山里的黃精葉,稍次一點也得用‘過路黃’,也就是農村較為常見的金錢草。
這種以藥草代替牧草的喂養雖然成本大幅度提高,但卻能提高魚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而且久而久之,魚肉也自然就帶有一定藥性。
比如黃精,俗稱雞頭參,埋于地下的塊莖可是名貴中藥材,功能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
說白了,那玩意兒,對男人好。
而男人好了,女人自然也會好。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懂的。
這樣養魚,自然是跟養寶貝一樣,非貴客卻是誰也休想吃到九溪村村民家的塘魚的。
別看劉樹是什么全村的希望,他回來,大伯很歡喜,卻也沒見他把家里的塘魚拎一條過來吃吃。
要知道,老頭兒院子里的魚塘里可養了一條三十多年的魚王,體長一米多,重三十六斤,劉樹從兒時就對那條肥魚垂涎欲滴,一直就想弄來吃了。
不管是煎魚塊還是做酸菜魚,或是腌魚,那條大青魚絕對足夠美味。
劉青山倒是也忍痛承諾過一次,只要劉樹考上985,他就把那條彼時還沒那么大的青魚貢獻出來請全村人吃了。
只可惜,劉樹這個倒霉蛋就考了個二本,而且還因為不想加重家里的負擔打死不肯復讀,魚王也就得以幸存至今。
雖然劉樹通知書下來之后,大伯悶悶不樂了好幾天,但據劉樹大伯娘說,晚上的時候老頭兒坐在魚塘邊可是開心的喝了兩杯。
侄兒沒考好固然令人難過,但他從年輕時就養起的魚王可是逃過一劫,那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呢!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別說養條魚了,就是塊石頭揣兜里幾十年,也給捂圓乎了不是?而且那條魚也頗具靈性,只要老頭兒往塘邊一站,那廝就主動游到岸邊,老頭兒就算拿手撫摸它的腦袋,它也不會游走,看到的人莫不嘖嘖稱奇。
也算是九溪村一景了。
在經濟大潮的洗禮下,也不能說九溪村沒有做過宣傳,這種山泉水和藥草養出來的可養生的清水魚的確很吸睛,但也就止步吸睛而已。
原因很簡單,魚雖好,但價錢實在太貴。
一斤售價高達200塊,一條養了幾年的草魚或青魚,怎么說也得七八斤,可就是小兩千塊。
對于普通游客來說,又不能嘗,光是聽故事聽傳說那會輕易下單?而對于上游的酒樓來說,更為貴重的鱖魚、鱘魚、鮰魚知名度更高,采購價也比這便宜,九溪村的塘魚光是靠講故事做噱頭成本實在是太高。
而對于村民們來說,降價自然更是不可能的,一條魚養下來耗費時間不說,進山收割藥草喂魚的成本都不低,與其降價出售倒不如招待貴客來得劃算。
再說了,九溪村資源豐富,雖然不富裕但絕對不貧困,村人對金錢的追求也沒有達到大城市里人們那種如饑似渴的渴望程度。
供需雙方觀點難以達成一致導致十年前九溪村的‘養生清水魚’火過一陣,現如今也是歸于平靜。村民們自養自家的魚,有的賣就賣,不賣,就留著。
而劉樹老太爺或許是因為生長于千湖之省的江漢,對于養魚沒有什么愛好,想吃魚,抄起網去山溪或是大湖里捕。
對于他來說,吃魚可能遠沒有捕魚那般有樂趣。
老屋自然也就沒這個九溪村傳統魚塘了。
劉樹,卻是打算在老屋周圍也改造類似于這樣的魚塘了,不過,卻是又和傳統的略微有所不同。
他不打算弄那種傳統的方方正正的魚塘,而是寬不過一米的水渠,曲曲折折圍繞在整個老屋周圍。
山溪的水從進水口流入,從出水口流出再匯入溪流,進水和出水口用網擋住,不讓水渠中的魚兒跑掉。
換句話說,劉樹規劃的人工溝渠實際上已然算是山溪的支流。
而且,劉樹已經打算好了,也不用什么水泥青磚,一切都用自然環境,頂多向人工開鑿的溝渠里放點河沙和鵝卵石。
甚至,為了模仿溪水本來的自然環境,劉樹根據老屋周圍的地勢,整個人工開鑿的水渠是由高到低蜿蜒而下,水也隨著地勢的變化有淺有深,淺的地方水深不過半米,深的位置或許會有兩米多。
一切都是最自然的形態,完全不會影響魚蝦固有的習性。
整個水渠規劃長度超過八百米,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依據地勢在林間蜿蜒,只有一小部分被劉樹規劃著經過老屋之側。
至于說向水渠里投放什么魚類,劉樹也想好了,不養九溪村村民們養的那些大魚,就用山溪里本來的生物種群。
我有座花果山 第27章 清水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