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最終診斷

484.轉折

更新時間:2021-04-09  作者:號西風
最終診斷 484.轉折
(今天是腦梗,正文明天看)

基本概念及分型:

◆是因腦局部供血障礙導致的腦組織壞死軟化,從而產生的相應的腦功能缺損的臨床癥狀。

◆按發病后隨著時間演變的規律分為3型:

◇完全性卒中:癥狀體征6小時內達到高峰,癥狀持續一段時間不變;

◇進展性卒中:癥狀體征在48小時內逐漸進展或呈階梯式加重;

◇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體征持續24小時以上,可在3周內恢復;

◆臨床分型:

◇占缺血性腦卒中的40。

◇栓塞性腦梗死:占缺血性腦卒中的2030。

◇腔隙性腦梗死:占缺血性腦卒中的1530。

◇占缺血性腦卒中的10。

◇其他原因腦梗死:占缺血性腦卒中的包括凝血障礙、鏈狀細胞病、肌纖維結構不良、藥物濫用引起的血管收縮等。

◇原因不明性腦梗死。

病因機制:

動脈壁損傷(動脈粥樣硬化及各種動脈炎如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SLE等)、血液成分改變(如血小板增多、紅細胞增多等)導致血粘度增加、血流動力學異常(如血流緩慢、血流量減少等)→腦動脈官腔狹窄→血流緩慢、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栓塞性腦梗死:各種栓子(以心源性栓塞最常見)脫落→進入血管(以大腦中動脈多見)→阻塞血流刺激血管壁而發生腦動脈痙攣→腦局部缺血、功能缺損癥狀。

◆腔隙性腦梗塞(指發生于大腦深部的小型軟化灶):高血壓、血管炎、動脈硬化玻璃樣變、淀粉樣血管樣變性→微動脈粥樣硬化、脂質透明變性、纖維素樣壞死→臨床癥狀。

◆多見于頸內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栓塞→相鄰血管供血區之間分水嶺區或邊緣帶局部缺血→癥狀較輕的臨床表現。

病理及病理生理變化:

①超早期(發病16小時內)細胞腫脹、線粒體腫脹空泡化;病灶中心缺血壞死、周圍形成缺血半暗帶(有側支循環存在、損傷

細胞有可逆性,治療后可可恢復功能,此期治療是成功的關鍵,此6小時內為有效再灌注時間窗,超過后可出現再灌注損傷,故

超早期治療非常關鍵);②急性期(發病624小時內)細胞腫脹、缺血改變;③壞死期(發病2448小時內)細胞變性壞死、腦

組織腫脹;④軟化期(發病3天3周內)液化變軟;⑤恢復期(發病34周)形成膠質瘢痕、中風囊。

臨床表現:

1、不同亞型腦梗死的臨床表現:

◆臨床特點:多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TIA或中風病史,多急性起病,在數小時內發展到高峰。大面積更死者可出現對側完

全偏癱、偏身感覺障礙、雙眼向對側凝視、頭痛、意識障礙等、并可進行性加重等。

◆診斷線索:①發病年齡多較高;②多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③發病前多有TIA;④安靜休息時發病較多、常在睡醒后出現癥狀;

⑤癥狀多在幾小時或更長時間內逐漸加重;⑥患者多意識清楚、偏癱及失語等神經系統局灶體征明顯;⑦腦脊液多正常。⑧CT檢

查早期正常,2448小時候可出現低密度病灶。

梗塞性腦梗死:

◆常突然起病、癥狀迅速達到高峰;

◆有風濕性心臟病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相關病史;

◆心電圖檢查多有心房纖顫;

◆頸動脈或主動脈超聲檢查可發現有不穩定板塊等;

腔隙性腦梗死:

◆單純運動性:多為新出現的累及一側的顏面、上下肢無力、構音障礙。無感覺及共濟失調。

◆單純感覺性:多為新出現的累及一側2個部位以上的感覺缺失(或感覺麻木)。無運動及小腦異常表現。

◆感覺運動性:在身體3個部位中至少2個部位(面或上下肢)同時出現感覺及運動異常。可出現伸舌偏斜或構音障礙。

◆共濟失調輕偏癱:同側小腦共濟失調及輕度偏癱。

◆構音不良手笨拙:嚴重的構音障礙、手笨拙及共濟失調,面部無力、伸舌偏斜。同側反射亢進及Babinski征陽性。

◆部位:相鄰血管供血區之間分水嶺或邊緣帶的局部缺血。

◆臨床特點:癥狀輕、恢復快、無意識障礙。①皮質前型:大腦前與中動脈供血區的分水嶺梗死。上肢為主的中樞性偏癱及感覺

障礙,無面及舌癱,可有情感障礙、強握反射及局灶癲癇,主側有失語,雙側有四肢癱等;②皮質后型:大腦中、后動脈分水嶺

區域,位于頂、枕、顳交界區,偏盲常見,偏癱輕微或無,情感淡漠、記憶力降低。③皮質下型:大腦前、中、后動脈與大腦中

動脈間的豆紋動脈間的分水嶺區梗死。病灶在白質、殼、尾狀核。出現純運動型輕偏癱或(和)感覺障礙、不自主運動等。

◆診斷線索:包括:①病史中有全身血壓下降的證據;②多在由坐位或臥位變為直立位時起病;③病史中反復出現一過性黑蒙;

④頸動脈檢查發現有高度狹窄;⑤影像學檢查發現符合分水嶺區梗死的變現。

2、不同血管分布區域腦梗死的癥狀:

頸內動脈閉塞綜合征:

◆病灶側單眼一過性黑蒙或Horner綜合征;

◆三偏癥狀: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偏盲。

主側半球受累可有失語。

中動脈閉塞綜合征:

主干閉塞:三偏癥狀;可有意識障礙;主側受累有失語。

皮層支:①上分支閉塞對側偏癱、感覺缺失,面及上肢重于下肢;②下分支閉塞失語、行為障礙、無偏癱。

深穿支:對側中樞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癱及失語。

大腦前動脈閉塞綜合征:

主干閉塞:①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及偏癱,上肢輕;②尿潴留或尿急;③精神障礙、強握及吸吮反射;④失語;

皮層支:①對策下肢遠端為主的中樞癱伴感覺障礙;②對側肢體短暫性共濟失調、強握反神癥狀等;

深穿支: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及上肢近端輕癱;

大腦后動脈閉塞綜合征:

主干閉塞:三偏癥狀、失讀癥及丘腦綜合征(表現為對側感覺障礙、自發性疼痛、感覺過敏、輕偏癱、舞蹈、手足徐動、震顫等椎體外系表現)。

皮層支:同向偏盲或象限盲。

深穿支:

紅核丘腦綜合癥(病側小腦性共濟失調、意向性震顫、舞蹈樣運動、對側感覺障礙)或丘腦綜合癥;

Weber綜合征(同側動眼神經麻痹、對側中樞性偏癱);

Benedikt綜合征(同側動眼神經麻痹、對側不自主運動)。

椎基動脈閉塞綜合征:

主干閉塞:腦干廣泛梗死,出現腦神經、錐體束征、小腦癥狀(如眩暈、嘔吐、共濟失調、瞳孔縮小、四肢癱換、肺水腫、消

化道出血、昏迷、高熱等)。

基底動脈尖綜合征:①以中腦損害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如眼球運動機瞳孔異常(動眼神經麻痹、眼球不能上視、瞳孔調節遲鈍

等);②意識障礙;③對側偏盲或皮質盲;④嚴重記憶障礙等。

中腦支閉塞:

中腦腹側綜合征(Weber′ssyndrome)或Benediklt綜合征。

腦橋內側部綜合征(Foville′sSyndrome):同側凝視麻痹、周圍性面癱、對側偏癱。

腦橋外側部綜合征(MillardGublersyndrome):展、面神經麻痹、對側肢體癱、

腦橋支閉塞:展、面神經麻痹,對側肢癱。

小腦后下動脈或椎動脈閉塞綜合征:

延髓外側部綜合征(Wallenberg′ssyndrome):表現為:①眩暈、嘔吐、眼震;②同側面部及對側半身感覺障礙;③共濟失

調;④暗啞、吞咽困難、咽反射消失;⑤同側霍納氏征。

◆閉鎖綜合征(雙側腦橋基底部梗死):意識清楚、四肢癱換、不能講話及吞咽、能以目示意。

小腦梗死:

因小腦上、下動脈閉塞所致。眩暈、惡心、嘔吐、眼震、共濟失調、站立不穩、肌張力降低等。也可出現腦干受壓及顱內壓增高

癥狀。

輔助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可發現血糖、血脂等異常情況。

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心臟情況有無栓子及其病變情況。

腦CT或MRI:可明確卒中性質及部位等相關情況。

診斷要點:

突然起病。

腦局灶癥狀、體征并持續24小時以上。

有TIA、中風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吸煙等高危因素。

CT:2448小時后顯示低密度病灶(23周出現“模糊效應”不能顯示,需強化后才可顯示),MRI可早期顯示病灶及小病灶、后顱凹病灶。

治療措施:

1、治療原則及各類型腦梗死的特殊治療方法:

急性期治療原則:

超早期治療:溶栓。

針對再灌注損傷綜合保護治療。

個體化治療原則。

整體化治療觀點及早期康復治療。

對卒中危險因素的干預性處理。

一般治療:

常規建立靜脈通道:輸注生理鹽水或林格液以維持正常的血容量。

控制血糖:對有糖尿病者應給予胰島素短期治療。

通暢氣道、改善通氣:24L/min吸氧,禁忌高濃度吸氧。

防止感染、控制體溫:發生感染者應及早選用廣譜抗生素治療,體溫高者應將降至37.5℃以下。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根據病情調整。

調整血壓、維持平穩:

缺血或出血性卒中發生后血壓增高一般不需要緊急治療,發病3天內多不用抗高血壓藥(但有心肌梗死、梗死后出血、合并高血

壓腦病、合并主動脈夾層、合并腎衰或心力衰竭者除外)。

缺血性卒中需立即降壓治療的適應癥有:收縮壓〉220mmHg、舒張壓〉120mmHg或平均動脈壓〉130mmHg;需要溶栓者應將

血壓嚴格控制在收縮壓〈185mmHg、舒張壓〈110mmHg。

出血性卒中:應積極控制血壓。有高血壓史者平均動脈壓〈130mmHg以下(剛手術者營〈110mmHg〉;如收縮壓180mmHg、

舒張壓105mmHg暫不降壓;如收縮壓〈90mmHg應給予升壓藥物。

平均動脈壓收縮壓1/3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

或平均動脈壓(收縮壓2倍舒張壓)/3。

高顱壓治療:包括:

頭部抬高2030度;

保持良好體位避免頸靜脈壓迫;

避免靜脈內輸注含糖溶液或和低滲溶液;

維持正常體溫;

滲透壓治療:如10甘油鹽水500ml/d靜點或甘露醇0.250.5g/kg靜點,46次/日,血漿滲透壓310mOsm/(kg.H2O)可加入

速尿靜點;

氣管插管保持正常通氣等。

癲癇發作:同癲癇一般治療。

各類型的特殊治療:

首選溶栓治療(發病6小時內),不適合溶栓者首選抗血小板制劑。

栓塞性腦梗死:首選抗凝治療。

腔隙性腦梗死:首選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的藥物如己酮可可堿等。

禁用降壓藥物、慎用鈣拮抗劑。首選提高灌注壓藥物如擴容藥物、中藥等。

其他原因:首選針對病因治療。

2、超早期溶栓治療:

治療目的級適應癥:

治療目的:溶解血栓、迅速恢復梗死區的血液灌注,較少神經元損傷。爭取在發病6小時內實施治療。

適應癥:①年齡〈75歲;②無意識障礙者;③發病6小時內,進展性卒中12小時內;④治療前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

〈120mmHg;⑤CT排除腦出血,且本次病損的低密度梗死灶尚未出現(證明在超早期);⑥排除TIA;⑦無出血癥狀及出血素

質;⑧患者及家屬同意;

治療方法:

尿激酶(UK)100150萬U5GS或NS靜脈點滴,30分2小時滴完,治療后前24小時內不能使用抗凝藥或阿司匹林。24小時

rtPA:0.9mg/kg,最大量〈90mg,宜在發病后3小時內進行。

禁忌癥:

①TIA或癥狀輕微者及卒中迅速好轉者;②腦實質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占位效應、水腫、腫瘤;③兩次降壓治療后血壓仍高

于185/110mmHg;④在過去14天內有大手術和創傷;⑤7天內進行過動脈穿刺;⑥有活動性出血者;⑦病史中有血液學異常以及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

最終診斷 484.轉折

上一章  |  最終診斷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