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懸劍傳 第五百七十六章 清河李萼
從今日日在南樓,鬢自此時白。一詠一觴誰共,負平生書冊。
——節選自《好事近·飛雪過江來》呂渭老〔宋代〕
這個清河李萼大大有名。
白復曾經聽顏真卿大人多次談起此人。顏真卿大人對其評價甚高,推崇備至:
安祿山之亂爆發之初,李光弼的河東援軍尚未進入河北,史思明、蔡希德等燕軍橫掃燕趙大地。
此時,常山失陷、顏杲卿殉國,堅守在平原郡的顏真卿勢單力孤,自保尚且不暇,根本無力對燕軍進行反擊。
正在顏真卿孤掌難鳴之際,附近的清河郡來了一個叫李萼的年輕人。
他拜見顏真卿的目的,就是為了跟顏真卿借兵。
清河郡位于平原郡西南,與平原郡相距二百余里
清河郡當時仍在大唐朝廷手中,但河北唐軍此時自顧不暇,無力增援。清河郡一旦陷落,平原郡也就危在旦夕。
此外,清河郡內有一個特大型的軍需物資庫,號稱“天下北庫”,是大唐軍備物資的中轉重地。囤積了歷年從江淮、河南等地收繳上來的錢糧布帛,儲存了大量軍需器械,目的是專為范陽、平盧等北部邊境各軍提供糧草輜重。
燕軍對此垂涎欲滴,隨時可能進攻清河。
所以,清河的士紳父老才會委托李萼來跟顏真卿借兵。
當年,李萼剛剛二十出頭,年紀不大,口氣不小,侃侃而談。
他告知顏真卿,清河郡軍需庫中仍然存有布三百余萬匹,帛八十余萬匹,錢三十余萬緡,糧三十余萬斛,兵器鎧甲五十余萬套。郡內有七萬戶,十余萬人口。財富至少是平原郡的三倍,軍事物資至少是平原郡的兩倍。
李萼接著道明來意,希望顏真卿能撥給清河郡一部分兵力,和平原郡聯手,抵御叛軍。
顏真卿當然清楚清河郡的重要性,但其自保尚且不暇,根本無力抽調兵力支援清河郡。
面對顏真卿的猶豫和試探,李萼頗為不滿:“清河父老托我來找您,并不是自己沒有實力,只想憑借您的軍隊抵抗叛軍,而是因為仰慕您的高義,希望與您共圖大業。如今您連一個準信都不敢給我,我又怎能將我的計劃和盤托出?
(“清河遣仆銜命于公者,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師以當寇也,亦欲觀大賢之明義耳。今仰瞻高意,未有決辭定色,仆何敢遽言所為哉。”)
聽到這番高論,顏真卿立刻對這個李萼刮目相看。此人胸懷溝壑,是成大事之人。
顏真卿打算撥給李萼一部分兵力。
然而,李萼的年少輕狂讓平原郡的官吏和將士極為反感,一致認為分兵給他,一定一事無成!
顏真卿說服不了眾將,只能婉拒李萼。
李萼憤然離去,回到住所,立刻提筆給顏真卿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函:“清河沒有投靠叛軍,一直孤軍堅守,如今還自愿向平原郡奉送糧餉和武器輜重。
可您不但一口拒絕,還疑神疑鬼。
我把話挑明了吧,我回之后,清河勢必難以在唐軍和叛軍之間夾縫生存,必然會投靠一方。
到時候,清河就成了您西面之勁敵,您難道不為今天的決定后悔嗎?”
(“清河去逆效順,奉粟帛器械以資軍,公乃不納而疑之。仆回轅之后,清河不能孤立,必有所系托,將為公西面之強敵,公能無悔乎?”)
李萼此番言語充滿恫嚇,而且有投敵傾向,倘若碰上心胸狹隘之輩,定以投敵謀逆之罪,將其處以極刑。
所幸,初生牛犢李萼,碰上的是寬厚耿介的顏真卿。
李萼信中的一句話點醒了顏真卿——清河郡既可以成為盟友,也可以成為敵人!
與其說是清河郡父老有求于顏真卿,還不如說是在給顏真卿一個機會。
結盟還是樹敵,就看你顏大人的選擇了。
顏真卿此前沒想透李萼的用意,差點就鑄成了大錯!
顏真卿幡然醒悟,即刻趕到李萼住處,真心以對,通宵達旦,秉燭夜談。
李萼這才將抗敵之策和盤托出:
“聽說朝廷已派遣程千里將軍率十萬精銳,自崞口(今河南林州市西南)東進,但叛軍據守險要,竭力阻擊,以致官軍無法前進。
我打算先率部進攻魏郡(今河北大名縣),擒獲安祿山任命的偽燕太守袁知泰,迎回原大唐太守司馬垂,推其為河北西南部的義軍首領。
然后分兵打通崞口,迎接程千里的軍隊進入河北,繼而克復汲郡(今河南衛輝市)、鄴郡(今河南AY市),最后北上直搗范陽。
同時,平原、清河兩郡可率領各結盟郡縣的兵力,集結十萬人,南下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黃河渡口),再沿河西進,分兵據守險要,切斷安祿山的北歸之路。
總之,此次唐軍進入河北的兵力,不下二十萬;河南義兵北上抗敵者,應該也有十萬之眾。
顏公只要上疏朝廷,讓潼關守軍堅壁清野,不要出戰,我相信不過月余,叛軍一定會人心離散,猜忌內訌,最后從內部崩潰。”
(萼曰:“聞朝廷遣程千里將精兵十萬出崞口討賊,賊據險拒之,不得前。今當引兵先擊魏郡,執祿山所署太守袁知泰,納舊太守司馬垂,使為西南主人。分兵開崞口,出千里之師,因討汲、鄴以北至于幽陵郡縣之未下者。平原、清河帥諸同盟,合兵十萬,南臨孟津,分兵循河,據守要害,制其北走之路。計官軍東討者不下二十萬,河南義兵西向者亦不減十萬,公但當表朝廷堅壁勿戰,不過月余,賊必有內潰相圖之變矣。”)
聽完李萼這番完整而詳盡的戰略謀劃,顏真卿情不自禁地雙挑拇指,大贊一聲:“善!”
自古英雄出少年!
有志不在年高,李萼有膽有識,顏真卿由衷敬佩。
顏真卿當機立斷,命麾下錄事參軍李擇交、平原縣令范冬馥,率領平原唐軍六千,會同李萼的清河唐軍四千、博平唐軍一千,即刻進駐堂邑(今山東LC市西),進攻魏郡。
偽燕魏郡太守袁知泰聞訊,派部將白嗣恭率兩萬多燕兵前來迎戰。
唐燕兩軍在堂邑激戰一天一夜,最后燕軍大敗。唐軍斬殺燕軍一萬余人,俘敵千余,繳獲戰馬千匹、軍資器械無數。
戰敗后,偽燕太守袁知泰逃到了汲郡。唐軍遂克魏郡,一時間聲威大振。
聊起此事,顏真卿對白復道:“雖然奉命馳援河北的人并非程千里,而是李光弼和郭子儀,但李萼對此后整個戰局的判斷和預測卻是驚人的準確,尤其是河北戰場形勢的轉化,河北唐軍和義軍聯手對叛軍的壓力,更是被李萼一語料中。
假如哥舒翰確保潼關不失,叛軍的結局定如李萼所料——如風箱里的老鼠,北歸無路,西進無望,四面楚歌,最后定然是兵不血刃,自行崩潰。”
說到這里,顏真卿長嘆一聲:“只可惜,世間沒有假如二字。作為天下第一險關的潼關,最后還是丟了。癬疥之疾最終演變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叛亂只能徹底朝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了……”
蜀山懸劍傳 第五百七十六章 清河李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