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懸劍傳 第一百零三章 金榜題名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后》孟郊(唐)
貞觀三年,太宗皇帝下詔曰:“白屋之內,閭閻之人,但有文武才能,灼然可取。”
高宗皇帝顯慶年間,先后詔令五品以上官員及諸州牧守薦舉武勇之才。
則天皇帝長安二年,始創武舉。第一次把武科放在與進士、明經兩科同等的地位。
玄宗皇帝開元年間,始設武學,專門培養軍事人才。開元十九年,朝廷詔令武貢舉人與明經、進士同行鄉飲酒禮。開元二十六年,朝廷詔令由兵部侍郎取代兵部員外郎主持武舉考試。
本朝左武衛大將軍、安北副都護郭子儀將軍就是玄宗皇帝開元初年武舉出身,以“異等”的成績補任左衛長上。
按照玄宗此前的圣旨,這次從武林各大門派挑選出來的少年精英將拔擢為武舉,入兵部培養,學習兵書戰策。
武舉中的佼佼者,將直接面圣,由陛下親自考核后,欽點為御林軍禁衛。但因白復的緣故,所有的考核、拔擢程節儀禮都重新擬定。
沒幾日,圣旨到,宣布新的儀禮:
本次進京的少年精英皆視同會試中舉,拔擢為武進士。再通過殿試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稱為“三甲”。
一甲為前三名,也稱為“鼎甲”,賜武進士及第。頭名是武狀元,授正五品的親勛翊衛羽林郎將,賜勛上騎都尉。第二名是武榜眼,授從五品的上府果毅都尉,賜勛騎都尉。第三名是武探花,授正六品的中府果毅都尉,賜勛驍騎尉。
二甲十名,賜武進士出身,授從六品的親勛翊衛旅帥,賜勛飛騎尉。
二甲以下都屬三甲,賜同武進士出身,授正七品的親勛翊衛隊正,賜勛云騎尉。
本次殿試規格很高,由玄宗皇帝率三省六部重臣,親自主考。
殿試揭曉后,在太和殿唱名,皇城門外掛榜。前三名“鼎甲”入宮面圣謝恩,接受圣上欽點三甲,賜武進士及第,恩賞朝服、頂戴花翎,賜紫金魚袋、黃金明光鎧。然后由金吾衛將士護送三者歸第,光耀恩榮。
翌日,在兵部舉行盛大的“試宴”,全體武進士正式授封、典錄,由兵部授予官職,登記造冊,領取朝服、甲胄、銀兩等。然后,由京兆尹護送,披紅掛彩,跨馬游街,接受長安百姓祝賀,贊閱,好不熱鬧,好不風光。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
白復沒有勇氣見證這個時刻,再加上亦蟬刻意躲著自己。白復一連數日躲在弘文館,冷水就饃,煎熬數日。這一日,冊封游行完畢,等到月上林梢時,白復方才鼓足勇氣回到巴蜀會館。
冊封這日,巴蜀少年一大早就入宮,折騰了一天,精力耗散。此刻都累癱了,各自回屋,睡躺在床。這才避免了白復見面的尷尬。
一進屋,王虎翼就湊了過來。原來,那日黃震和牛召一戰后,廖牧野不好意思面對黃震,所以就和王虎翼換房住宿。
王虎翼不忍刺激白復,沒多講細節,只講了一下這幾日的概況。聊到最后,王虎翼告訴白復,他們被授予武進士后,從明天即將搬入武學。由兵部派人教授兵書策略,行軍布陣,騎馬射箭等戰場技能。
白復突然問道:“前三甲都是誰啊?”
王虎翼驚訝道:“復兄,殿試的結果你還不知道啊?那你猜誰會奪得魁首?”
白復勉強打起精神,道:“應該是少林吧?”
王虎翼笑道:“復哥兒,你怎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呢?告訴你吧,峨眉之雪三戰三勝,力克昆侖和崆峒,險勝少林,奪得魁首,被圣上欽點為武狀元。可為咱們巴蜀武林爭光呢!”
白復一愣,道:“怎么少林和昆侖這一批沒有絕頂高手呢?”
王虎翼道:“你怎么好像希望咱們巴蜀選手敗陣呢?我跟你講,少林武僧和崆峒那幫小道士都很強。哦,我不是針對你們青城,崆峒這次來的一半都是出家的道士。
哎,被你打岔了,回到話題。
少林不虧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平均水平確實高出巴蜀武林一籌。但峨眉之雪太過優秀,遇強更強。她閱讀比賽的能力驚人,臨場發揮的淋漓盡致。
對了,復哥兒,你個人實力也很強悍。我們都看了你和峨眉之雪那場決賽,其實你和她不相上下,只是按照比賽規則,你輸了一招。
要是換成生死格斗,你只是輕傷,她是重傷。所以,大伙公認,如果今天你上場,狀元和榜眼都是咱們巴蜀武林的!”
白復自黑道:“咱兒不是把圣上得罪了嘛?要是上殿,驚了圣駕,保不齊拖出去重責五十大板。算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隨緣吧。”
王虎翼點頭贊道:“還是復哥兒豁達寬廣。不過話說回來,以你復哥兒的才學,如錐在囊中,遲早會名動長安的。”
兩人又聊了一陣,各自睡去。
宋以前并沒有“武狀元”、武進士之設。本書為烘托氣氛,讓這一制度過早誕生,還請海涵。本章關于武進士的制度,依照的是清代武舉的程序和等級。為避免讀者被本書誤導,以下簡單科普以下武舉制度:
我國歷史上的武舉制度創始于唐代。武則天長安二年(700)“詔天下諸州宣教武藝”,并確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為天下武士舉行一次考試,考試合格者授予武職。一般認為,這就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武舉”或“武科”的正式出臺。自此以后,武舉考試為大多數封建王朝所承襲,成為封建國家網羅武備人村的重要制度。
宋以前并沒有“武狀元”之設。首名武狀元產生于宋神宗時,為福建人薛奕,后與西夏作戰時戰死。
歷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尚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北宋徐徽言(文進士出身,后棄文習武,徽宗授武狀元)等等。
唐代武舉偏重于技勇,重點是馬上槍法,而整個制度還不夠完備,只能說是武舉的創制時期。宋代開始,武舉被納入整個科舉體系之中,確定了三組考試的程序和外場考武藝、內場考策論兵書的考試辦法,武舉制度臻于規整。元代武舉廢止不行。武舉的興盛是明清兩代,特別是在清代。
(本章完)
蜀山懸劍傳 第一百零三章 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