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396章跨越
內閣?
這可是個地道的新名詞,中國歷史上,要到明朝才會正式出現這種制度,而且與后世的西方內閣完全不是同一概念。
明朝內閣是建文四年(1402年)建立的皇帝咨政機構,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至七人不等。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擁有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
到明仁宗與宣宗時期,地位更受尊崇,自此,內閣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于內部太監送達批紅。
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卻又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加重了宦官干政的現象,也使得朝廷黨派斗爭日趨激烈。
這顯然不是劉志所希望的內閣制度,他要的是類似于島國明治維新后的政治制度,但又不全然相似。
“朕打算將秘書省擴充為內閣,設一至多位輔政內閣大臣,其中一人為首席輔政大臣,負責朝政的咨詢、參謀等等。”
這個首輔大臣,聽起來與丞相職責有些類似啊,只是下面多了幾位類似于副相的輔政大臣罷了。
之前就有許多臣子們猜測,陛下會慢慢恢復丞相府,現在他們覺得陛下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還是換湯不換藥。
反正自從陛下登基,也不知道弄了多少新名詞出來,大家也都是見怪不驚了。
看來剛才真是虛驚一場,眾人剛把懸起的心放下來,劉志又接著說道。
“朕打算再成立一個專門的議會。”
議會?
又是一個新名稱,不過此時眾人已經淡定多了,估計又是什么其他官職的代稱吧。
歷史上議會是由歐洲封建時代的等級會議制度演變而來,發展到現代社會,已經擁有可以否決政府和總統的權力。
劉志所需要的議會,當然不可能有這么強大的權力,那他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他需要限制膨脹的皇權,但又不能過于壓縮,如今的大漢,從封建社會過渡到半封建的速度太快的話,思想和社會發展肯定會跟不上。
“所謂議會,其職責就是商議制定或者增補刪減國家律法。”
一部《大漢律》代表的就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關于修法的權力有多大,在場的都是高階官員,人人都心知肚明。
這個議會,與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啊,絕對的特權機構,陛下居然會把這樣的權力下放?
太不可思議了。
“議會由各部推舉的代表組成,而十部尚書與內閣大臣,默認為議會的一部分。”
還以為是個獨立機構呢,原來如此,這與之前朝會共同商議修改律法的制度,還是差不多的。
當然,為了這一天,劉志早就做了很多過渡工作,抬高幾位大學生的權力,增加尚書部門,定期召開朝廷會議等等。
現在,朝臣們集體淡定的神情,就已經肯定了他的工作,大家覺得就只是換了個稱呼罷了。
議會有修法權,制定權,卻沒有決定權,皇帝依然是至高無上的,一切律法的最終否決權,都在皇帝手中。
內閣擁有參議國事的權力,中書省負責傳達,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這里,這一點并沒有改變。
唯一改變的是,十部不再受皇帝直接管理,而是需要通過內閣,由此可見,內閣大臣的權力還是非常大的。
這里面哪些人會是首屆內閣的人選,大家也心知肚明,并沒有什么好競爭的。
除了有部分尚書心里不太痛快之外,大部分的臣子們都覺得這是件好事情。
有了內閣,外廷的權威就增大了,這對所有的臣子們來說,都是有益無害。
可對于皇帝來說,能從繁重的政務中擺脫出來,也是皆大歡喜,如果像以前一樣,事無巨細,自己累得要死要活的不說。
處理事情的時候,也很容易帶上個人喜好,有失偏頗,一個人的精力和見識都是有限的,哪怕身為皇帝,也未必就超越凡人。
劉志自認也不是個聰明絕頂之輩,若不是仗著有一千多年后的豐富資訊,可能還比不上此時的土著皇帝。
人無完人,可制度卻有辦法來彌補這個缺憾,因此,劉志愿意做個表率,把制度確立起來,才能扼制可能出現的動蕩。
既然身為大漢皇帝,受萬民供奉,他就有責任為這個國家謀求穩定,而不僅僅是為了自身謀求福利。
何況他明明看到了國家制度上的缺憾,也明知糾正彌補之法,卻眼睜睜看著坐視不理的話,他劉志還做不出來。
組建內閣和成立議會的提議,得到了在場大臣的全員支持,畢竟皇帝特意挑在千秋節開口,就已經表現了他的決心。
此事怎么看都于外廷有利,他們也沒理由去反對,加上所有的一品大員都能得利,其余二三品即便心里有些小算盤,也不好在此時表示了。
但對于陛下提出的禪讓制度,卻集體堅決反對,見臣子們群情激昂,劉志也沒強行堅持。
此時的朝廷官員,都是接受儒家思想熏陶成長起來的,作為封建制度的衛道者,普遍都認為禪讓制度的漏洞太多,不適合作為皇位繼承制度。
何況陛下心思不明,到底是不是對臣子們的一種試探,誰也說不準。
若是冒冒然表示贊同,卻因此被陛下給記恨上了,那可就蠢到家了。
因此一個個反對起來都言詞激烈,生怕陛下不知道他的立場,最尷尬的莫過于皇太子劉瑾了。
父親突然毫無征兆地提出禪讓,讓劉瑾不由得心中十分忐忑,完全鬧不清他的真實意圖。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的東宮謀士耳提面命,讓他盡量韜光養晦,凡事不要出頭,免得引起陛下的猜忌。
但母親卻鼓勵他憑本心而為,不要刻意藏拙,也不要自作聰明,但劉瑾卻有些難以確定,是不是該遵從母親的教誨行事。
所以他行事的方式就多少有些矛盾之處,左右搖擺不定。
他熟讀史書,見過太多皇太子的凄慘下場,可他根據自己的感覺,又認為父親與眾不同,他的胸襟氣度,絕不是歷代君王可以比擬的……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396章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