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292章矛盾
自從劉志揮軍北上,將遼東、遼西和烏桓部落收入囊中,北匈奴便枕戈待旦,時刻防止他攻擊。
但此后大漢卻并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反而開始努力經營這些地方,后來又出兵攻打烏孫國和大宛。
當時北匈奴便嚴陣以待,以為大漢會一鼓作氣打過來。
這幾年來,大漢就像懸在他們頭頂上的一塊巨石,一天不落下來,就每天都提心吊膽,飽受折磨。
不過,強大的外來威脅,也讓北匈奴空前的團結起來,呼衍單于趁機統一了各個部落。
天天操練兵馬,整個汗國的士氣都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地步。
當他得到消息,中原地帶出現了大瘟疫,劉志此時自顧不暇,不由得喜出望外。
經過長老會的決議,一致認為不應該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大漢的武器再厲害,也不可能左右兼顧,到時候他糧草不濟,自然就撐不下去了。
至于火器,北匈奴經過幾年的演練,認為不適合近距離攻擊,所以要破解這一點,就只有偷襲。
只要兩軍混淆在一起,火藥的超強威力便不攻自破,發揮不了三成的作用。
于是,月黑風高之夜,北匈奴大軍兵分兩路,從遼西和烏孫兩個方向,同時發起了偷襲。
由于沒有準備,北匈奴首戰告捷,在付出了不少的代價之后,將漢軍的前沿陣地占領了。
烏孫那邊的守將是奮威將軍段颎,而遼西的主將則是伏波將軍皇甫規,兩人都不約而同地下達了暫時撤退的命令。
劉志曾經給過他們指示,遇到突然情況,一切以保存實力為主,戰略性的撤退他絕不會怪罪。
所以,他們下達命令十分及時,也毫無心理負擔,有個心胸開闊的帝王做后盾,打起仗來簡直就是隨心所欲,完全能夠發揮出他們的天然優勢。
一邊將消息用最快的速度送回京城,一邊組織人馬準備反攻。
段颎及時通知了守在大宛的羽林軍中郎將全旭,讓他看緊了邊境,防止康居國與北匈奴聯合起來,趁機叩關。
除此之外,對于貴霜帝國和身毒,也要嚴加防范。
在未接到劉志的命令之前,全旭便暫時封鎖了邊境,并發出了通告,讓商人們最好是走南線入境,北線的封鎖解除遙遙無期。
涼州的守軍也迅速向邊境集結,北匈奴與大漢的邊境線十分漫長,要想全面守住,難度非常的高。
遼西都護府如今的守將是鎮東將軍張奐,一得到消息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他并沒有派軍去支援皇甫規,畢竟遼東、遼西和烏桓等地收復了沒幾年,雖然也遷入了一部分移民,但相對來說,數量非常的少。
所以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看緊了鮮卑人,不讓他們趁機作亂,與北匈奴里應外合。
由于劉志平日里就很重視邊境軍事,與軍機府就開戰問題演練過無數次。所以,根據種種突發情況,早就布置過宏觀策略。
畢竟北方和西方的邊境線太過漫長,這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又太慢,如果不能夠及時應對,將會十分危險。
因此各位將軍在指揮軍隊上,都有著高度的自主權,并不會畏首縮腳的。
等消息傳到京師,戰爭都打響了有一段時間了,正如段颎的估計,康居國也悍然發兵,偷襲烏孫和大宛,看來兩國私底下早已達成了同盟。
一時間京師震動,也因此許多人都對劉志全力救災的行為,頗有微詞,認為正是皇帝的高調行為,使得北匈奴的探子知道了消息,從而鉆了空子。
還有人認為他把糧食都用于救災,致使現在無力籌措軍糧,給后期的戰爭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總之大部分人都對這場戰爭的結果持悲觀態度,哪怕他們認為最終的勝利一定屬于大漢,可付出的代價肯定會非常高昂。
這也加深了朝廷內部的矛盾,軍機府的武將一派,力主全面反攻,并認為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可以把北匈奴的問題徹底的解決掉。
可文臣們卻不這樣認為,但如今內憂外患,岌岌可危,剛剛開通的絲綢之路,也遭到了毀滅性的重創。
在中原疫情還不明朗的情況下,開展一場大型的戰爭,實在是不明智的行為。
因此他們認為應該與北匈奴議和,等度過了眼前的難關,再與他們算賬。
兩方的觀點針鋒相對,各不相讓,朝廷內外已經吵翻了天。
但劉志卻并不著急,任憑他們爭執不休,邊境的局勢經過數年的苦心經營,早已今非昔比。
幾位將軍也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并且關于戰略戰術方面,也早已經進行了種種布局。
所以朝廷的爭議絲毫也不會影響戰事的發展,至于軍糧,短時間內也不用擔心。
去年劉志便未雨綢繆,秘密向天竺和身毒購進了大批的糧食,屯在了涼州和遼西。
根據保守的估計,至少能夠撐上兩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他認為無論是解決國內的疫情,還是解決邊境的爭端,時間都足夠了。
對于戰爭的勝負,他更加不擔心,這幾年來大漢的火藥研發十分迅猛,已經能夠制造出更加精巧的火藥彈,而且數量十分龐大。
冷兵器和熱兵器的對碰,其結果不言而喻。
對于他來說,現在最大的困難在于朝廷本身,盡管登基已經八年,表面上看起來,經過了重重改革。
整個朝廷架構似乎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實際上在某些方面依然換湯不換藥,根本就沒有撼動世家階層在大漢的地位。
譬如土地政策,根本就不敢進行重新分配,只能說是投機取巧,世家的土地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
他唯一能起到緩和作用的,就是開辟了遼東的大片新土地,用來調劑國內土地矛盾。
在朝廷制度方面,盡管從三公九卿制改成了九品十八制,但人還是原來的那批人,并沒有多少改變。
甚至他引以為傲的科舉制度改革,也只能說是個半成品,為了不激化世家與皇家的矛盾,不但保留了征辟制度。
還在科舉中留下了可以舉薦的名額,還為世家在軍隊留下大量的空缺,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出仕。
唯一改變的就是這些名額的審查比以前更嚴格了些,杜絕那些不學無術的人混進朝廷。
沒辦法,由于長期以來中下層人員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機會,他們中的人才十分稀少。
即便是開了科舉,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出人頭地,少量進入朝廷的寒門學子,由于年齡和經驗以及資歷方面的限制。
要想成為大漢的中流砥柱,只怕還是任重而道遠。
到目前為止,劉志能夠倚重的大臣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士大夫階層的有識之士。
他們的利益與皇權有著很大的沖突,與百姓階層更是有著不可調和的天然鴻溝。
所以這次抗疫,劉志才深感無力,因為全力救援百姓的行動,已經觸動了世家階層的根本利益。
他投機取巧,甚至是以帝王之尊耍賴皮,與他們百般斗智斗勇,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
如果一切順利,按照他原來制定的溫水煮青蛙的政策,只要再給他十年的時間。
他相信自己可以在不動聲色之間慢慢的改變朝廷格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些年來天災不斷,給他設置了重重難關,也不斷的挑釁著皇權與世家之間的關系。
讓兩邊本就脆弱不堪的維系,越來越薄弱,眼看就要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種時候,如果劉志不做出讓步,恐怕后果會不堪設想。
但關鍵是這個讓步要做到什么程度,劉志絕不可能讓自己辛苦數年的布局,倒退回從前的狀況。
而世家階層對于皇帝的怨氣也是空前高漲,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邊緣。
年輕的皇帝不斷的挑釁他們的利益,但由于他巧妙的利用了世家之間自身的矛盾,所以數年來一直走鋼絲般,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但疫情和戰爭的同時爆發,卻打破了這個平衡,使得一切的矛盾都血淋淋的撕開,呈現在眼前,無可回避。
這幾年來,劉志所做的樁樁件件,也早已讓世家階層明白,要想讓皇帝做出大的讓步,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從前他們以為劉志只是過于年少,喜歡任性胡鬧而已,但現在沒有人再秉承著僥幸的想法了。
就在前朝風云變幻莫測的時候,后宮之中,一場陰謀也在無聲無息的展開。
這日,耿妃的娘家突然送了消息進來,直接求到了郾太后的永安宮,說是她母親病重,希望能見女兒最后一面。
郾太后向來比較喜歡耿妃,平日里又最注重孝道,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做主,讓耿妃帶著小王子劉維即刻出宮。
耿顯見來的人是她娘家的嫂嫂,又聽見母親突然病重,一時間心急如焚,根本就沒有多想。
帶著劉維走到宮門口的時候,想想覺得不妥,就打發了一個宦官去稟報劉志,自己隨著來人一起回去了。
匆匆忙忙回到府中,耿顯心中焦急,也來不及跟其他人打招呼,便徑直往后院而去。
誰知卻被自己的父兄給攔住了去路。
“阿顯且莫慌,你母親并未病重,為父找你回來是有事相商。”
耿顯大吃一驚,臉上的神色頓時就變了,驚疑不定地打量著父親和兄長,見他們的神色也不似作偽,頓時便心知不妙。
強顏笑道,“父親這是做什么?有什么話不能讓母親進宮來與我說,非要如此行險呢。”
她聰慧過人,雖然還不清楚父親到底所為何事,但已經預感到絕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話里話外都在委婉的勸解對方放棄。
耿聞冷冷一笑,他對這個女兒平日里并不是很關注,當年強行將她送進宮,也沒有指望一定會得寵。
“為什么?就是因為你生了個皇子。”
這些年來耿氏家族早已沒落,耿聞盡管志大才疏,可野心卻從未停止過。總想著有一天能有機會重新登上輝煌的巔峰。
自從女兒生下了皇子劉維,他的心就開始活泛起來,東漢百年來一直是外戚掌權,直到當今陛下劉志廢棄了外戚的特權為止。
要想憑借外甥上位,成為權傾天下的權臣,最大的障礙就是劉志。
只要他一天在位,哪怕將來劉維真的被定為了皇太子,耿家也不可能飛黃騰達。
除非,劉維能夠以非常規的手段登基。
當然最開始他也不敢有這么大逆不道的想法,最近劉志與世家階層的矛盾激化之后,有一批野心家便將目光投在了兩位皇子身上。
他們開始與兩位皇子的娘家勢力頻繁接觸,想從中選擇出一位合適的傀儡人選。
在這種情況下,耿聞的野心空前的膨脹起來,若是劉維能夠登基,自己的女兒就成了太后,按照傳統他就能成為大將軍。
到時候耿家就能重鑄輝煌,甚至還更甚從前。
本來他也無需如此心急,但聽說另一位皇子的娘家,已經開始有所行動,不由得心急火燎。
這事若別人搶了先,他可就雞飛蛋打一場空了,什么好處都撈不著不說,還有可能被對方當成威脅給直接抹除掉。
畢竟劉維可是占著皇長子的名分,而且耿顯的位分也比另一位美人高。
因此,一番思索之后,他才下定決心,將女兒和外甥從宮里騙了出來,無論如何,沒有耿顯的配合,此事斷然難以成功。
“如今陛下一意孤行,將朝中攪得烏煙瘴氣,已經引起了天下公憤,既然他不在意漢家江山,自然會有人會群起而攻之。”
耿聞侃侃而談,“如今他們有意讓維兒提前上位,由你來垂簾聽政,于國于家這都是件天大的好事情。”
在耿聞的認知中,這些道理不用說耿顯也應該明白,東漢朝廷很看重嫡庶正統。
如果按部就班,就算將來劉維能夠順利登基,太后之位也只可能是鄧猛的。
耿顯最多也就是個皇太妃,親兒子當了皇帝,耿家也不可能因此而顯赫起來。
而且他聽說女兒在宮中并不受寵,無論是與劉志相敬如賓的皇后,還是寵冠后宮的淑妃,都比她強多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便是個傻子也知道如何選擇才對自己更有利吧。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292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