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最狂潮 第三百零七章 神之速度五天抵達木星
“昆侖云霄!”
“核動力火箭!?”
“不是吧,居然就這樣輕描淡寫的說出來了?”
“該不會是逗我們玩兒呢吧?核動力哎!火箭哎!”
“高原同學,你能不能不要凡事都這樣淡定?”
當高原宣布核動力火箭的消息時,無數觀眾腦門上布滿黑線,因為無論從哪方面看,核動力火箭這五個字都是足以震驚世界的偉大發明,而高原卻仿佛沒事兒的人一樣,簡簡單單告訴了大家。
“是的,核動力火箭。”高原面對鏡頭,繼續說道:“長征系列常規動力火箭,將從今天開始走下歷史的舞臺,在此,我要向航天集團,向參與長征系列的每一個人,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以后的華夏航天事業,將由強大的核動力系統領銜,無論是宇宙空間站也好,行星殖民基地也罷,都將使用可控聚變作為主要能源。”
高原一邊說,一邊轉身,在身后早已準備好的黑板上,飛快寫寫畫畫。
高原畫了一株科技樹,一項又一項科技,通過枝葉彼此相連,不斷衍生壯大。
“有些觀眾或許會疑惑,我們為什么忽然就擁有了核動力火箭?”高原笑了笑,“要我說呢,這其實一點也不突然,而是一種必然。”
“眾所周知,我們不久前剛剛解決了可控聚變穩定運行的難題,推出了昆侖一號聚變反應堆,在昆侖一號之上,我們對等離子體進行三重約束,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擁有完美控制聚變能量的技術。”
“大家或許還記得,我們的激光防御武器,昆侖天頂。”
“昆侖天頂是制造等離子體,并且將其發射出去。”
“而昆侖一號,是對等離子體進行嚴格約束。”
“現在我們又推出了昆侖云霄,昆侖云霄的能力,是制造,控制,并且精確釋放等離子體。”
高原手指在黑板上輕點,將昆侖天頂,昆侖一號,以及昆侖云霄全部串聯起來,向觀眾們展示了一條完整的科技研發路線,而無數這樣的科研路線匯集起來,就是所謂的科技樹了。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高原說道:“當科學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由量變產生質變。”
“人類用幾千年時間,才弄明白蒸汽機的原理,進入了機械時代,而在我們進入機械時代后短短百年,地球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變化的劇烈程度,遠遠超過以往幾千年,幾萬年。”
“這就是發明的力量,科學研究的力量。”
高原侃侃而談,向所有人介紹核動力火箭的研發歷程,但是由于可控聚變技術的保密性質,高原的介紹以理論居多,并不會涉及具體細節。
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有太多公式和數據參雜其中,大家反而就聽不懂了,還是這樣好,即滿足大家的求知欲望,又不會泄漏核心機密。
一場朦朦朧朧的技術介紹結束后,所有人都得到了滿足,除了那些西方科學家。
高原說的輕松,然而可控聚變轉換為核動力火箭,真就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能夠吧。
早在公元1933年,可控聚變原理就已經被科學界提出,全球學者研究這項技術,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到目前為止,大家總算弄懂了聚變反應堆該怎么搞,至于聚變火箭,還只存在于科學家們的想象之中,研究進度不超過百分之五。
當高原說,自己通過聚變反應堆技術,反推聚變火箭技術的時候,科學家們幾乎全都瘋了,隨便一推,就把核動力火箭造出來了?這還有沒有天理?
“好了,關于理論方面的解釋到此為止,畢竟我們一貫喜歡用行動說服別人,昆侖云霄實力究竟如何,請大家稍等片刻,馬上為大家現場演示!”
結束這段技術解說后,高原感覺嗓子有點疼,于是離開鏡頭,去臺下喝水。
此時西域已經入冬,空氣變的越來越干燥,高原生在江南,對這里的氣候不是特別適應。
“過兩年把這片戈壁改造成內陸湖泊,應該就能緩解西域干燥的氣候了吧。”高原心里想著。
這大概就是可控聚變技術帶給他的底氣,一個比貝加爾湖更大的內陸人工湖,高原還真是敢想。
與此同時,萬眾期待中,直播鏡頭終于轉向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臨時發射場,人們終于見到了昆侖云霄的實體。
高度一百六十一米,重量三千零四十二千噸,相比北美的波塞冬巨型火箭,昆侖云霄小了很多,總體還不到波塞冬號的三分之一。
然而,這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采用核聚變作為動力的火箭,如果它能過試射成功,無疑將徹底顛覆航天事業,令人類從行星陸地生存時代,走向星際殖民時代。
“牛逼!太漂亮了!”
“無法用語言形容我此刻激動的心情,高老板,請收下我的膝蓋!”
“核動力火箭啊!有生之年,說不定老子也能去月球看看呢!”
“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華夏文明能否崛起與太空時代,全看這次了!”
“加油加油!一鼓作氣,沖出小破球!”
彈幕瘋狂刷新,人們驚訝于昆侖云霄動感流線的外形,同時也對這次發射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帶領華夏,開創一個嶄新的大宇宙時代。
從大明王朝開始的閉關鎖國,讓華夏錯過了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時代,客觀導致華夏幾百年落后挨打的屈辱歷史。
如果重來一次,沒有任何一個華夏人,愿意再錯過星際時代,畢竟過往的慘痛記憶實在太深刻了。
只有向前,才是華夏民族唯一的方向,任何阻礙我們向前的事物,都必須毫不留情被干掉。
高原喝了兩杯小紅果榨取的果汁,潤了潤嗓子,重新回到臺上,笑容一如往常。
“準備好了嗎?”
“一切準備就緒。”
“那好,發射!”
在全世界驚愕的目光中,高原下達了發射指令,隨意的簡直讓人無法相信。
按照步驟,不是應該有一個巨大的紅色按鈕,高原慷慨陳詞,然后用力按下,圍觀群眾山呼海嘯,熱血沸騰嗎?
對此,高原解釋道:“我們和發射場隔著一百多公里呢,最高控制權并不在我手里,而是在現場指揮官手里,現場指揮官不僅要實地巡查,檢驗每一顆螺絲釘,發射后卷起漫天塵埃,他還要跟著吃土,工作非常辛苦,責任非常重大。”
“大家從電影里看到的發射場面,多數都是做個樣子,就好比新建大廈的剪裁儀式,那些穿著筆挺西裝,手持金剪刀的家伙,他們恐怕連一塊磚都沒搬過吧?”
高原雖然是昆侖公司的老板,國家隊欽定的科研大總管,但發射火箭這種事情,誰在現場誰說的算。
高原也要聽現場指揮命令,故而也就沒必要搞什么發射按鈕,那東西和大廈剪彩屬于一個性質,都是樣子貨。
當昆侖云霄開始從尾部噴射出湛藍色光芒,觀眾們頓時就明白,高原為什么要躲開發射場地一百多公里距離。
這氣勢,這光芒,這烈焰沖天的場面,簡直比維蘇威火山爆發還恐怖!
太他喵的危險了,高原這種身份,就算他想近距離觀看,國家隊也不會允許。
剎那間,整片大地都被藍色烈焰覆蓋,這可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聚變發動機噴射的等離子體!
如果你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話,就會明白這東西產生的推力如何瘋狂,只不過地球引擎是向太空噴射,推動地球前進,而昆侖云霄是向地面噴射,推動自己升空罷了。
盡管體積和能量指數天差地別,但昆侖云霄所用的聚變引擎,而流浪地球的重聚變地球引擎,原理上都是差不多了。
眾所周知,理論上元素周期表在鐵之前的元素,都可以聚變,只不過聚變難度高的不像話,怎么看都像天方夜譚罷了,就連系統給高原的聚變方案,也只是用氫和氦。
但劉慈欣通過計算發現,如果用氫和氦的話,根本不足以將地球推出太陽系,于是設定了燒巖石,用巖石里的硅和氧轉化為鐵,再用聚變能量,將鐵等離子體噴射出去的構想,但在現實中,重聚變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昆侖云霄一往無前,裹挾著無與倫比的巨大威力,迅速消失在攝像機鏡頭中,成為雷達屏幕上的一個白色光點。
加速!
加速!
繼續加速!
昆侖云霄向瘋了一樣,穿過大氣層,進入太空,向遙遠而未知的神奇宇宙中,一頭扎了過去,速度越來越快。
“竟然不是分級火箭,而是一個整體!?”
“核動力火箭搞分級,怎么搞?把聚變艙扔掉?”
“按照慣例,火箭一旦脫離大氣層,不就應該因為燃料耗盡而墜落嗎?”
“開玩笑,核聚變燃料不燒個幾年時間,怎么可能耗盡?”
觀眾們利用彈幕,興致勃勃討論。
昆侖云霄作為人類第一部核動力火箭,其原理和性能,都和過去的火箭絕然不同,大多數人現在還無法理解聚變火箭的強大能力。
高原見昆侖云霄已經進入太空,滿意的點了點頭,舉起五根手指頭說道:“五天!”
“NASA的先鋒10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從地球到達木星的航天器,它于1972年3月3日發射,1973年12月3日到達,共計飛行了640天。”
“還有同樣來自NASA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它于2011年8月6日發射,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耗時1795天。”
“由此不難看出,我們想從地球抵達木星,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地球和木星之間的最短距離,有7.781.5億公里,最遠達到了7.781.5億公里。”
“但是隨著昆侖云霄橫空出世,這一切終將成為歷史。”
“昆侖云霄將以光速的百分之五飛行,連帶加速和減速,從地球進入木星軌道,只需要五天!”
科技最狂潮 第三百零七章 神之速度五天抵達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