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從芯開始 第916章 技術有時候也需要放衛星
遠芯超跑出廠的那一天,潘多拉也正式開始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立項——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
按照潘多拉這幫人的秉性,他們在這兩年內一直不緊不慢地搞著底層架構和技術規范——先是用了足足半年時間來熟悉汽車的動力和操控系統,然后提出自動駕駛等級概念,緊接著又用了半年時間和sae,acea進行溝通扯皮,好歹獲得共識后,這才根據共識提出了自動駕駛的四大關鍵技術。
之所以這么慢,除了來自傳統汽車工業協會的固執和對新技術的警惕,潘多拉這幫人對技術也同樣秉持著要做就做最好、最完美、成為行業標桿的存在。
和后世類似,遠芯提出的自動駕駛等級也分為從l1到l5這個五個等級,從最低的輔助到最高級的全自動五人駕駛,幾乎把所有能夠考慮到汽車的干涉和控制系統所面臨的情況都考慮到了——這可不是簡單的根據圖像、雷達、定位等分析來做個邏輯判斷來操控方向盤的事兒,而是牽扯到一整套汽車行進中的判斷,決策,引導,以及控制系統——這也是潘多拉提出的四大核心系統。
判斷是行為化描述的總結,用技術語言描述就是環境感知,它涉及到環境信息和車內信息的采集與處理,相當于人類的五感,是自主行駛的基礎和前提。
獲取周圍環境信息,又涉及到道路、車輛、行人,障礙等采集傳感技術。那就意味著要有大量的專業傳感器——譬如激光測距儀、攝像頭、車載雷達、速度傳感器等等。
而決策,則類似于大腦,從采集的數據來進行分析,并做出相對應的決策以及預測——這是目前為止最至高無上的ai,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能夠用在ai領域的技術都可以為它所用。
至于引導,則顧名思義,理解為ai將會根據目的地,以及抵達目的地之前的所有道路的狀況,來自動給出最優的路徑規劃,它是大數據與精準定位最直觀的運用。
面對如此復雜的技術解讀,以至于當蘇遠山收到那一摞厚達數百頁的技術白皮書時,整個人都懵逼了好久。
他在眾人眼中看似無所不能,但說實話,自動駕駛,確實已經超出了他所涉及的領域了。
他也知道難,但卻不知道遠芯席總這幫人居然能把自動駕駛搞得“一看就這么難”。
因此,他覺得,一步一個腳印固然沒毛病,但有時候也要適當的放放衛星才行。
面對著蘇遠山的“要求”,席小丁很是莫名其妙地看著他幾眼,當意識到蘇遠山不是以開玩笑的心態,而是認真地需要自動駕駛技術后,他眉毛稍稍揚了一下:“你要哪種?”
“就是……可以自己跑的那種。”
“……我姑且認為你需要的是l3級自動駕駛標準——有條件的自動駕駛。汽車擁有全套的傳感器系統,一個完善的控制系統,可以控制方向盤和油門……”
“對,就這個!”蘇遠山一聽可以控制方向盤和油門,馬上便點頭:“不需要無人駕駛,但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替代駕駛員的操作。”
“如果你覺得這個很簡單的話……那你跟我來。”
席小丁說著便站起身來,走向門外。
蘇遠山看了一眼劉新宇,后者聳了聳肩:“我猜大概是去訓練實驗室。”
席小丁點頭:“對。”
“你們是怎么訓練的?”蘇遠山馬上問道。
不止是蘇遠山,孫曉川也一臉的期待——這里的訓練,顯然指的是無人駕駛的ai訓練,那豈不是意味著馬上就有戲了?
“看了就知道。”
隨著席小丁走出辦公室,又穿越長長的走廊后,五人走進了一間階梯教室大小的實驗室。
實驗室內,一臺四十三英寸的超清電視機,正在放著一部“紀錄片”——準確的說,是類似于行車記錄儀記錄下的汽車行進畫面。
“這是?你別告訴我,你們開著車上路試驗了吧?”
蘇遠山很有些疑惑,他知道潘多拉這幫人是沒有什么考核壓力的,而且特別擅長給他搞驚喜——如果他不問,那他要知道進展,就只能翻每個月甚至極度的技術報告才行。
而遠芯的技術報告那么多……就算蘇遠山這個“全才”,也看得腦瓜子疼,所以一般都是直接撿重要的看。
“當然不是,這是一臺裝了雙目傳感器,雷達傳感器,速度傳感器等所有采集方案的汽車在路上跑的時候錄下來的視頻,你注意看,我們這是在繞城高速上跑的,道標線這些都很清晰。”
“數據拿回來之后,這邊就一直在學習。”
席小丁指了指試驗臺上一臺筆記本電腦:“因為我們所有的框架都是基于winosyx架構的,所以在筆記本上跑也一樣。”
這時孫曉川插嘴問道:“那山總,是不是意味著今后的汽車要裝一臺電腦主機?”
“差不多,而且滿足自動駕駛的主機還能夠玩游戲呢。”
說話中,席小丁打開筆記本屏幕,只見上面正在不停地跑著機器學習。
“還好上午他們才給我弄了一下,記得怎么調出來。”席小丁笑了笑,退出學習,啟動了測試程序,又同步了視頻后進入調試模式。
只見測試界面中跳出了一個簡單的方塊,方塊的右邊不斷地刷新著諸如“左傳,回正,右轉,加速,保持”等等指令。
在場的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筆記本,又看著前方的電視——就算是傅振華,都已經能夠理解,這是自動駕駛ai在根據采集回來的數據進行“模擬駕駛”。
看了三分鐘后,蘇遠山抬頭望向席小丁:“按理說,這種可視化的測試是沒必要的吧,直接對比數據可不就行了……這得浪費多少時間啊。”
席小丁呵呵一笑:“有必要,因為這才能直觀地給外行展示。”
蘇遠山:“……”
“好吧,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要滿足你所說的,讓人脫離方向盤和油門,讓車跑起來,我們在理論上已經實現了。”
相比孫曉川的震驚和興奮,蘇遠山卻聽出了這句話的問題——“理論”上實現。
那技術上還沒實現。
“那技術上呢?”
“技術上……坦白說,我覺得,我們不能冒進。”席小丁認真地道:“你要知道,過測試是一回事,實際上路又是一回事——就算現在夜明珠路那邊的試驗場已經修好,第一臺搭載ai和全套傳感器的車也馬上要出實驗室,但這玩意……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啊。”
“嗯,這個是必然。”
蘇遠山輕輕呼了口氣——既然知道汽車實驗室那邊已經準備ai上車,那他就松了口氣。
別看席小丁說得這么“大義凜然”,作為一個“老”工程師,蘇遠山對搞技術的人的心態門兒清——只要技術能夠落地,那誰都希望早點退出市場,讓全世界都看一看的。
“但技術的發展有時候是需要放衛星的。”蘇遠山呵呵笑道:“你就告訴我,那車什么時候出實驗室?”
“……明天,今天這里就是跑數據的最后一天。”
“ok。那明天我去看。”
蘇遠山說著頓了頓,回頭看著孫曉川和傅振華:“傅哥你就先回家陪嫂子吃飯吧,我請孫工在這邊隨便兌付一下。”
第二天,蘇遠山和孫曉川,席小丁一起抵達天駒實驗室,親眼見證了ai上車的過程,然后看著全副武裝的試駕員坐到汽車駕駛位上,并在訓練場地啟動了汽車。
數據,自然是通過無線網絡及時傳回到筆記本這邊的——直到這時,蘇遠山才體會到可視化的那個小方塊有多么的有意義,他能夠輕易地從訓練場上汽車的表現來判斷出ai的處理方式。
當然,他身后的一大幫人,看重的更多是ai背后處理的邏輯。
“w,準備好沒?準備好了我放大招了。”
領銜測試的ai團隊大佬叫肖燦,同樣是潘多拉的12級大佬——當初和馬孟起一個小組,因為比馬孟起晚了一年進潘多拉,因此十分不服氣,在馬孟起獨走帶領精衛實驗室后,他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新一任的機器學習組的負責人。繼而成為了ai駕駛團隊的實際負責人。
對講機傳來試駕員的聲音:“準備好了。”
“ok,兄弟們,丟人。”
蘇遠山連忙望向前方——經過上次的借用機場跑道事件后,開發區覺得遠芯既然已經搞出了加速最快的地面交通設備,那還去找機場也不是個事兒,再加上夜明珠路這邊確實有點偏僻,之所以現在能夠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還是沾了遠芯的光,索性便大筆一揮,給天居實驗室在原來的測試場地邊又批了一塊地,用來做自動化駕駛的專用訓練場地——畢竟,因為省城的汽車工業薄弱,遠芯不得不把汽車制造廠搬到滬市已經夠讓人郁悶的了,要是再因為缺場地,而讓遠芯把汽車實驗室也搬走,那可就虧大了。
要知道,綿陽那邊已經發了好幾次橄欖枝過來,讓遠芯把汽車實驗室搬過去——別說場地,風洞都有。
因此,如今的測試場地已經相當遼闊。
只見隨著一聲指令,路邊的一個團隊成員從地上撈起一個塑料模特,就在mosana以六十公里的速度前進到只有不到二十米時,他一把把模特推進了車道。
伴隨著對講機里一聲刺耳的剎車,suv直接采取了急剎。
一群人開始跑向前方。
蘇遠山倒是沒跑,他只是看著眼前的筆記本——只見就在剎車聲音響起的同時,這邊已經同步回來了處理數據。
——緊急制動,疑似行人。
與此同時,前方傳來一陣歡呼:“一米,停在一米外!”
“測量剎車痕跡。”肖燦沉聲說著,但眼中已經充滿了無限地神采。
“不用測,如果是緊急制動,mosanna在六十公里時速時的剎停距離是十八米——在這個場地上已經測。”孫曉川接連深呼吸了幾下,大喜道:“太牛逼了!這他娘的光上線這個就能少多少車禍啊!”
——孫曉川雖然是遠芯汽車的總設計師,但最近兩年都一直呆在滬市的廠里面,是以真不知道在以潘多拉為主導的自動駕駛到了何種程度。
現在看來,居然已經到了如此的智能和高速反應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ai能夠從那驚鴻一瞥中判斷出“疑似行人”。
這就真的很了不起了。
蘇遠山回頭看著席小丁,眨了眨眼睛。
“師兄,這個新聞,不發就太可惜了。”
席小丁也微笑著,他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但眼中同樣閃耀著光芒。
正如蘇遠山所說的,誰不愿意把技術捧出來呢?
“可以發,但是我覺得……還是不要過分地宣揚才是。”說著席小丁頓了頓,搖頭一笑:“這才第一天,而且今天的測試場地也根本不復雜,都沒有加入干涉……”
“那好說,加就行了唄。”
“那就是接下來的活了。”
——剛才的測試,僅僅只是ai上車之后最簡單的場景測試,道路上根本沒有其他車輛不說,也僅僅只是測試了轉彎和油門控制。
就連紅綠燈都沒有安排上。
至于最后的“大招”,那完全是為了給最重要的緊急制動,也是可以在接下來的車載系統中逐步上線的功能。
“不過緊急制動是個雙刃劍,我們現在還是缺少大量的實際場景測試。”席小丁看著緩緩開回來的汽車,微笑著道:“萬一ai搞錯,那動不動急剎可就真要命的。”
頓了頓,席小丁見歡呼而歸的人們,笑著搖了搖頭:“這些小伙子們啊,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沒有測試出問題比測試出了問題更讓人擔憂啊。”
蘇遠山也微微一笑。
確實,對于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技術,測試的目的,最重要一環就是找bug,而不是確定技術是否成功。
“嗯,所以就要多上路,多加碼,多訓練!”
蘇遠山一揮手,算是給ai自動駕駛團隊定下了個“三多”標準。
1991從芯開始 第916章 技術有時候也需要放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