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別樣人生 第1008章:校慶
2015年已近尾聲,這一年中國內電影票房突飛猛進,自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步入100億大關之后,一直保持高速發展(30左右),2015年全年總票房突破400億,達到440.68億,增長率為48.7,中國電影進入黃金時代。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超過北美地區成為全球第一不會是太久遠的事情。
終端建設成為推動中國票房增長的關鍵因素,2015年,總銀幕數較去年增加8027塊,國內院線終端建設延續了快速增長,三四線城市銀幕數的增長帶動整體銀幕數的激增。
“互聯網電影”逐漸改變改變電影生態圈。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大鱷跨界顛覆電影產業鏈(制片發行放映)各個環節,新的商業模式不斷迭代。
以網上購票為例,2015年互聯網出票率超過60,而隨著院線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下沉,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貓眼電影、格瓦拉等o2o購票從根本上顛覆傳統的電影售票環節。
從分賬模式到買斷分賬再到眾籌,新的商業模式不斷重塑制片、發行環節。
中國式“好萊塢大片”誕生;總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里,國產電影占據七席,國產電影制作水平持續提升,排名前三名國產電影已經超越排名前三的好萊塢大片。
國產大片《捉妖記》24.39億超過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7》24.27億;《唐探》16.13億超過《復仇者聯盟2》14.64億;《夏洛特煩惱》14.41億超過《侏羅紀世界》14.21億。
ip成為2015年電影產業的“新寵”,最強的ip電影當屬《西游記系列》,包括暑期檔的《大圣歸來》和《西游新傳2》,未來幾年還陸續將推出西游系列8部電影。改編自網絡ip《鬼吹燈》的兩部片子《尋龍訣》與《九層妖塔》票房也斬獲頗豐;隨著電影產業的升級,將催生更多千萬級的ip。
電影產業的高速增長背后的邏輯是人均gdp的上升,帶來消費升級的機遇,據《中國文化娛樂產業前瞻》報告顯示,中國文化娛樂產業2015年總體規模將達到4500億元,在2020年更有望達到1萬億元。
看完鐘麗妨交給他的年度行業報告,孟輕舟從文件夾里發現還有一張紅色的請柬,打開一看,居然是北電校慶的邀請函;
“北電65周年校慶居然邀請你,老孟,你不是上的導演培訓班嗎,這也算?”小狐從輕舟手里搶過請柬,好奇的問道;
“為什么不能算,我覺得挺好的,不然家里都快被中戲全面占領了!”天仙樂滋滋的挽著她的新校友孟輕舟同學;
趙小骨側著身子給女兒喂奶,和坐在旁邊的劉思思一起撇了撇嘴,看著他們拉扯關系,不忿的哼了幾聲,有啥了不起的,讀了北電也沒自己演技好,還不如不讀呢!
紫萱和丫丫、熱芭幾位中戲的更是毫不關心,三人起身拉著思思去了棋牌室,誰還沒幾個校友?
幾天的時間轉瞬即過,孟輕舟和蜜蜜幾人一起前往北電;
北電65周年校慶,作為明星的搖籃,當天出動的校友相當于半個影視圈;
老一輩有謝飛、李前寬、李明珠等,中年一代有張會軍、張一謀、唐國強等,青年一代則是楊小狐、柳茜茜、黃曉名領銜。
而“78班”的大師最多;
“師”字輩兒的“78班”絕對是對中國電影影響深遠的一個群體,這些人中有張一謀、陳楷歌、顧長偉、張豐毅、張鐵林等一大批如今仍活躍在影視界的大師。
當晚,bj電影學院用紅地毯,迎接學子的歸來。
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片占地僅105畝的校園中走出的畢業生,共囊括金棕櫚獎1個、金馬獎8個、香港金像獎7個、夏衍文學獎10個、金獅獎3個、金熊獎3個、銀熊獎7個、飛天獎20個、華表獎68個、金雞獎68個、百花獎40個;
孟輕舟其實是最后才收到的請柬,原本校方是不打算邀請他的,畢竟他是正經的中戲出身,在北電則是進修性質,但在周影的提議下,還是給他發了帖子;
不過他也沒想著高調出場,到了學校后,讓小狐她們自己去找組織,他和安保方欣在學校里閑逛,還沒到進場的時候,不著急;
北電在國內毫無疑問的是藝術院校類的第一學府;
今年hollywood
reporter雜志給出了世界電影學院的排名,燕京電影學院名列世界前三;
hr當然是非常權威的雜志,它對于影視相關專業的學校排名(尤其是美國國內的學校)甚至對許多學校的招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hr雜志的排名每年都有一次,排名主要涉及到在校學生及校友當年的成就(注意是當年的成就)。
比如倫敦電影學院,雖然極負盛名,但在hr雜志上的排名一直乏善可陳,可去年它的校友的作品拿了嘎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大獎,當屆學生的畢業作品拿了嘎納電影節最佳短片獎,于是倫敦電影學院的排名迅速超過了bj電影學院。
而且正是從2014年開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已經把美國的學校與美國之外的學校分開排名了。
而在2014年的榜單里,bj電影學院的排名在美國之外的學校排第八。
孟輕舟是一個導演,但在中戲讀的可是表演系,他很早前就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國內的知名導演幾乎都不是科班出身;
他曾經問過周影,還有中戲的黃鶴鳴教授,他倆都沒能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
之所以中國電影界沒有那么多學院派出身的導演,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拍電影太貴了。
同樣是藝術門類,美院出來的學生可以自己畫幾張畫,中文專業的可以自己寫個,音樂學院的學生可以寫幾段音樂掛在網上,或者找幫兄弟搞個合唱,也能夠吸引到眼球。所以中國可以有幾百萬的網絡寫手和幾百萬的不知名畫家,幾十萬的不得志音樂人。
只有電影,投資實在是太高了。就算搞個學生作品,燒錢都是以萬起步的。有幾個學生自己家里拿的出來?又有幾個投資商愿意拿自己的家底,讓這些半大毛孩子折騰?
就算是在美國這樣電影業發達的地方,電影學院畢業的絕大多數學生,最終也是成不了導演的。
各種行當中,電影學院畢業生的改行比例是相當高的。
比如說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有幾個人知道,他在大學的專業是電影?
畢業以后,還曾經在香港當過一段時間的編劇,只不過后來自己覺得混出來的希望太渺茫,才放棄的。
再回過頭來看,中國目前成功當上導演的人,
張一謀,攝影師出身;
馮劇剛,編劇出身;
王家未,編劇出身;
姜聞,演員出身;
顧長偉,張藝謀的御用電影攝影師出身;
烏爾山,廣告片導演出身;
滕華韜,電視劇導演出身;
徐靜嫘,演員出身;
韓含,暢銷書作家出身;
郭巨人,暢銷書作家出身;
徐浩峰,暢銷書作家及編劇出身。
不過這些導演之間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要么已經在電影相關的行業內站穩了腳跟,獲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要么就是,自帶巨大的流量,能夠有無數粉絲買單。
對于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來說,要做到自帶巨大的流量,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前面的那條路,也是非常艱辛。只有每個行當內的佼佼者才能夠走出來。
即使是成功的當上了編劇,或者攝影師,或者電視劇導演和廣告片導演,能養家糊口都不錯了,有幾個人是有余力向更高的地方走的?
所以,中國不只是學院派出身的商業電影導演少,而是本身學院派出身的導演就特別少。
他們不但內部競爭激烈,還要面臨外部轉行的作家、演員、歌手的競爭,所以拍電影的機會就更少了。
不管怎么說,國內的三大藝術學校,中戲、北電、上戲,在對演員的培養上,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
如果單純從明星角度看,講真,其實差不太多。
但是確實風格不一樣。
中戲主要的培養方向其實是戲劇演員,顏值可能要求沒那么高,但是聲音和氣場要求比較高。如果聽到那個演員的臺詞功力好,聲音底氣足,舞臺感比較強,簡而言之就是正劇范兒十足,那中戲的可能性比較大。
比如寶國大帝、姜聞、胡軍劉火華、梅婷、袁荃等。
北影培養的是電影演員,相對來說,對顏值的要求會高一些,但是對臺詞和聲音的要求會薄弱一些。演技方向也是偏向電影呈現需求。如果碰到哪個演員顏值不錯,演技基礎也不錯,但是聲音的底氣可能弱一些,甚至可能有些雖然不傷大雅但是較真兒起來確實存在的發音或者口音問題,那北影的可能性比較大。
比如蔣雯麗、蔣勤勤、苗圃、王珞丹、楊小狐等。
上戲其實也是培養話劇演員的方向,基本來講跟中戲要求類似,但是差別是上戲的氛圍不像中戲那么嚴肅(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個性空間。可能跟南北戲劇風格有關。所以上戲出來的人,通常個性會比較鮮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
比如焦晃、郭達、陳紅、徐錚、寧靜、郭京飛等。
既是導演又是影視公司老板,孟輕舟對業內的很多情況非常了解,一面閑逛一面想著和北電有關的影視演員,渾然不覺時間的流失;
直到天仙的電話打來,兩人才前往會場;
因為北電把孟輕舟的位置放在了第一排,雖然是學校,但也有宣傳的必要,如今公認的業界一霸孟輕舟,能來參加北電的校慶,這個噱頭很有吸引力;
“你跑哪去了,人家周教授都找你好久了!”
古麗娜和天仙、小狐在會場門口等到了孟輕舟,三人都有些好笑看著他;
“我逛逛學校都不行?總不能沒我他們還不開會了吧。”
要不是公眾場合,蜜蜜早就撲上去撕咬了,也不看看今兒是多大的排場,娛樂圈的半壁江山可不是說著玩的;
“懶得說你了,快進去吧,一會還有記者采訪呢,你自己注意點!”
老孟白了三人一眼,徑直去了前排;
茜茜“噗嗤”一聲,忍不住笑了起來,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倒是顯得可愛起來。
當她徐徐走進會場的時候,大家都不禁眼前一亮,她周身的氣質勝過于容貌帶給人的震懾,有一種冰清玉潔的脫俗之感;
校慶嘛,除了歌功頌德,就是自吹自擂,北電的校慶依然如此,冗長的會議之后,學校安排了參觀、采訪、座談三種不同的方式;
孟輕舟本想抽身走人,前幾天老萬就暗示了他,有些地該翻一番了,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沒料卻被周影給拉住了,讓他和褲子、寧昊一起接受采訪;
“周教授,我真有事,有寧昊和老馮在,我就不用出席了吧!”
“知道你忙,不會耽擱你太久的。”
畢竟是自己的老師,而且還是萬重山的御用剪輯師,老孟也不好嚴詞拒絕,只得答應了下來,又立刻給萬倩發了消息,讓她們仨一起過來;
這一留下來,想走可就不容易了;
“孟總,我們都知道你除了是萬重山影視的董事長,你個人還投資了不少的互聯網企業,那么在你看來,未來影視行業是否會受到互聯網的影響而產生較大變革呢?”
電影產業受到互聯網影響是必然的,尤其是在營銷以及社交網絡給觀眾帶來的輿論話語權,從而導致觀眾對電影創作的導向作用十分顯著。觀眾導向作用幾乎決定著院線電影的類型主流,比如前兩年無所不在的古裝類型電影,但似乎都沒怎么賺錢,所以今年至此都沒一部能說的出口的古裝片。
反倒是都市時尚類的小妞電影成為了國內電影當前的主流類型,這的確與微電影網絡劇的大量產出有關,但說到底這些網絡短劇的內容,還是由社會風氣所引起的。
所以與其說是受互聯網影響,不如說是受社會風氣影響。
至于會不會受微電影網絡劇而產生較大的變革,我覺著存在一種可能,就是網絡短劇本身的出發點成為最終被改編為院線電影,換句話說——就是網絡劇成為電影產業的后備箱,其中的從業人員也間接成為準電影從業人員,這才有可能對整個電影行業產生一些變革。
但不得不說的是,幾乎沒有人對網絡劇表示出其具有極大的潛力,包括網絡劇從業人員,都沒有把自身當做電影的前奏來看待。
當然除此之外,電影行業對此的重視可能更為重要。
華娛之別樣人生 第1008章: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