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番外第61章 歷史的玩笑
皇帝出巡這種事情,自從儒家道通建立起來之后,似乎就一直被抨擊得比較凄慘。
沒辦法,主要是當初首創常年瞎逛先例的秦始皇,沒帶個好頭,弄得最后勞民傷財、天下苦秦、還導致了傳位危急。
歷史上,后世還是元清這些蠻夷建立的政權,在這一方面比較能壓制儒家士大夫打著節約旗號的嘴炮。畢竟他們可以強行宣傳“馬上得天下”,漢人皇帝,在這些方面則收斂一些。
不過,中肯地說,對于一個國家疆域剛剛處在快速擴張階段的帝國,皇帝親自出巡震懾不沉,也是有必要的。
歷史上秦始皇也好,隋煬帝也好,他們也不光是為了玩,更多是需要在新征服地區的權貴士大夫和百姓中間刷臉,彰顯皇帝的威儀和存在感。
不過這倆貨花錢太狠了,看他們的行事作風,內心估計都是個“歷史終結論”者,覺得自己已經締造出了以后都不會再變的永恒制度,所以越來越狂,什么都不當回事,把人類都當成工具人。
(注:秦始皇隋煬帝講排場,確實也是有政治價值的,能嚇住不少人。從這個角度說,他們也不算是完全為了個人享樂而花錢。比如隋唐時期西域的高昌國,在隋煬帝時派使節到長安,看了隋煬帝的威嚴氣派、奢靡豪華,就懾服數十年,不敢動彈。
后來唐代了隋,李世民的時候高昌國使節又來了,本意是看看是否要把原先對隋的稱臣納貢轉向唐。結果看李世民比較節儉,一點威風排場都沒有,高昌國直接囂張反叛了。不過高昌國也因此被唐報復,貞觀十年就被滅國了。)
李素在這個問題上還是看得比較清晰的,也反復幫劉備辨析過了,量入為出,節約民力即可,不必過度解讀。
而站在劉備自己的角度,他選擇在五十七歲這年,巡視天下新征服邊疆,還有兩層更細節的考慮:
他知道太子的威嚴肯定比他弱得多,雖然有中興四公爵輔佐,但遠人未必知道內情。趁著自己還走得動,各處威懾顯擺一下也好。
另一層考慮,自然是劉備也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畢竟出遠門辛苦,真要是拖到六十幾再出巡,萬一路上有個好歹就不美了。
秦始皇就是死在沙丘的,劉邦也是沛縣回長安不久就不行了,這都是年紀太老才出遠門的結果。
劉備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也算是有點數的,如今還算健壯,所以要趁機把年輕時沒做的事情做了。
他自己也想過要爭取活過漢武帝,不過因為常年好色無度,勞損嚴重,估計是不太可能超過了。
歷史上劉備原本活63,那是有夷陵兵敗心態崩潰的因素在。沒有戰敗傷心的話,70歲還是可期的。
不過歷史上劉備才三個兒子,基本上是年過半百安定下來之后才有的。年紀大了之后,自然欲望減退,子女少就不奇怪了。
可如今的劉備則是34歲就得了長安、接收了一部分被劉協拋棄的后宮。36歲稱帝、42歲統一天下了。這樣的環境下,后妃數量自然是極為巨大的,他的兒子數量已經比歷史上的曹操還多了。
原本曹操應該是有十七個為他生下兒子的老婆、一共生了二十五個兒子。
現在的劉備,也有差不多二十多個兒子、三十多個女兒,簡直可怕。誰讓劉備也是“好聲色”之人呢,這點沒得洗。這方面他跟曹操是一類的,只是歷史上曹操有條件他沒條件。
好在李素也勸過劉備控制宗室待遇,有些低級嬪妃甚至宮女生的就別封王了,封個侯就行。劉備自己也意識到問題嚴重,在這事兒上也沒堅持,對母系卑微的兒子降低了爵位級別。
217年,正月剛過去不久,劉備的出巡計劃,也是在多方綢繆之后,最終出爐了。
至少預算已經做好,他決定只帶三萬隨行軍隊,在精不在多,騎兵為主。再加上其他提供服務勞役的技術人員和輔兵、隨行官員幕僚、宮女家眷,總人數控制在五萬人以內。
當然為了節約馬力、減少不必要的后勤開支,行軍的時候就沒必要讓騎兵全部騎馬了,可以多帶一些馬匹輪換,并且盡量利用船隊和大篷車,路況好的地段騎兵就坐車、讓馬跟著走就行。這樣算下來,用到的馬匹數量,也可以控制在十萬以內。
整個巡游期限,應該在一年半左右完成,反正不超過兩年,肯定要在218年年底之前回雒陽。
路線的規劃上,也是充分考慮到了夏天炎熱的時候去北方、冬天寒冷的時候去南方。
大約四月份春耕結束后,從雒陽北上,先故地重游走皇帝的故鄉,從鄴城到中山郡、再到涿郡,然后出關先巡視張飛趙云前些年打下來的赤峰郡、柳城郡。
隨后沿著關羽、呂布戰斗過的地方,整個夏天都在漠南草原上新設各郡巡視。關羽會在當地主持,而被派去管理內附牧民的劉豹,也會榮幸接駕。
入秋之前,大軍會穿過草原,抵達銀川郡,隨后到蘭州,讓馬超來接駕,并且一如其他盛世皇帝巡視西域一樣,讓西域各部都來朝見。
在西涼渡過秋季之后,入冬前會回到長安,隨后南下荊州、交州,在當地接見南方被征服地區的代表,包括旅漢的南島蠻夷,還有扶南國和狼牙修人。
到了交州之后,會有航海船隊在那兒等候,后續行程就比較輕松了,可以坐著大船貼著海岸線北上,不會深入遠海,所以全程又安全又省力,騎兵部隊也能提前遣返一部分,不用全部跟去南方。
李素一開始給劉備規劃的行程,就是沿著海岸線,到長江口先看看李素前些年規劃的句章港、造船廠、長江口燈塔奇觀。
然后北上到黃河、易水河口時,可以再看看諸葛亮后來規劃的津門城、那座導致西方人后來把威尼斯稱為“西方津門”的城市。
把李素諸葛亮師徒倆這些年造的海港奇觀看完,基本上也就能回來了。
不過,劉備倒是膽子比較大,他后來主動提出,可以適度遠航,在抵達青州半島之后,可以穿越黃海,去三韓北部或者遼東,他要再巡視一下三韓和東北邊疆的新征服地區,最好讓高句麗人也臣服來朝。
考慮到大漢的航海科技已經比較成熟了,尤其是近年來民間航運投資很發達,造船水平也是日新月異,都不用政府投資。所以穿越黃海肯定是沒有任何風險的,只要避開臺風季就好。
最后權衡的結果,就是扶桑列島肯定是不會去的,但是三韓半島可以繞行看一下,再讓甘寧周瑜準備一些流鬼人的巨菜、黑麥,扶桑人的佐渡金山產出,擺拍一下迎接視察。
這場兩年時間的出巡,總預算大約是五十億錢……這還是用了諸葛家的物流來承運后的開支。如果讓朝廷走國營的賬,這個價錢還辦不下來。
雖然看起來確實巨大,有點勞民傷財。但是對于傳播大漢威嚴,增加向心力,還是有價值的。反正劉備和李素私下里形成默契了,這種事兒劉備這輩子只做這一次,那就讓他做吧。
最后,李素自己也有一點私心,他還指望借著這次劉備出巡的機會,讓劉備更直觀地意識到如今的國家經濟形態和工商發展潛力,已經遠不是居于深宮之中的皇帝所能理解的了。
外面的世界正在日新月異,先進生產力也在自發生長。朝廷的戰略物資和貴金屬儲備,也在走入一條快車道正軌。
所以,是時候搞一些貨幣改革,把扶桑的金銀和旅漢的銅山的戰略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把航海開拓事業的國策定位級別拔高,再配套上進一步優化的教育和選官制度。
有了皇帝出巡的契機,這些改革推動起來也容易找借口,阻力也小一點——這種事情古往今來都是這樣的。南下去新發展起來的地方看看,實事求是了解百姓的真實需求,才好有的放矢。
劉備出巡的行動,很快就按部就班的實施了。自從曹操覆滅那一年、劉備回了一趟涿縣老家和中山故地,縱酒逾月,后來十五年里,劉備就沒出過遠門了。
四十二歲回去,五十七歲又出來一趟,也是不勝唏噓感慨。
不過,四五月份這段日子的行程,劉備自己是玩得爽了,也懷舊了,對于國家大政卻談不上什么幫助,這是劉備夾帶的私貨。
期間有意義值得拿來說一說的,也就是對赤峰郡等地的團結、把劉豹這些家伙都召集到一起喝個酒,恩威并施。讓那些新歸附、新產生大漢民族認同的牧民部族,系統見識大漢的威儀。
六七月份期間,是馬超在主持。劉備在河套陰山等地也算是第一次見到了東西綿延兩千里的大草原,從頭走到尾,不過很快就膩了,除了打獵射雕,或者大規模圍獵獸群,別的沒什么好玩的。
只有在六月底、離開大草原路過銀川郡的時候,劉備驚喜了一番,他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塞上江南的景色。
明明周遭都是西北干旱荒涼之地,銀川郡居然有大片的湖泊和綠洲,連屯田區種的農作物都是跟江南無異,是種水稻的。
哪怕已經錦衣玉食多年,劉備還是忍不住留在銀川郡稍微多吃了幾天羊肉拉面,緩解之前在大草原上巡游積累的疲憊。
七月份,本該是夏季天氣最炎熱的時候,劉備的隊伍卻通過武威,一路向西,超過了一開始規劃的預期路線,竟然沿著河西走廊一直到達了敦煌郡,
劉備還親自登臨了玉門關,在那兒駐留近一個月,還接見了所有內附的西域小國、部落首領,外加挑選視察了一部分往來的外國商旅。
一路上,劉備見到了“蘭臺蘭州分臺”,也就是十幾年前李素和諸葛亮最早搞“帕提亞和羅馬翻譯運動”時,在當地設立的圖書館,最初還是徐庶督造的。
有些東西,親眼見到了,才會覺得震撼。尤其是書,書非借不能讀也,放在雒陽的蘭臺本臺,劉備根本不會珍惜,也沒有直觀印象去思考“哪些是蘭臺本身就在的著作,哪些是外面舶來的”。
到了西域之后,這里的蘭臺分臺專門儲存舶來著作,看起來就很壯觀了,讓人有一種開眼看世界的沖動。
劉備如今年老,平時讀書越來越少了,這次居然又特地拿了一批,路上車隊行進時可以在車上一邊趕路一邊讀。每有日常見聞所得,就讓人想辦法找找看跟書里的國家文化相似的外國人,來面談詢問、讓那些使者講解風土人情。
劉備本來也沒期望能輕易搞定這事兒,只是隨口一說。但結果也讓他非常滿意,因為如今涼州的陸上貿易顯然還是比較豐富的,不管要找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找到。
這個陸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水平,顯然已經遠超歷史同期,甚至達到了后世唐朝西與貿易巔峰期的水平。
劉備召見外國商旅的過程中,也恰巧得到了不少重要的軍國機要消息——雖然,跟大漢關系不大,只能說是“很重要的國際新聞”。
因為七月底的時候,西邊又來了一大波逃難的貴族商旅,甚至比六年前羅馬人老皇帝塞維魯駕崩、新皇帝卡拉卡拉上位時、消滅附庸亞美尼亞動靜更大。
以至于不僅劉備好奇,連隨行的李素和諸葛亮都有些好奇,通過多方整理,最后才了解了眼下西邊的全貌:
六年前“熒惑守心”中死爹登基的卡拉卡拉,如今也死了。不過是在發動對帕提亞人的戰爭過程中、都打到帕提亞國土上了,結果渡過底格里斯河時,一天駐扎的時候,被自己麾下厭戰和與他有仇的羅馬禁衛軍軍官謀殺了。
結果帕提亞人以為看到了反撲的戰機,不顧帕提亞內部本身也還在打王位內戰(親兄弟爭位內戰),抽出大批兵力、集中國內幾乎全部鐵甲騎兵和鐵甲駱駝兵,反撲了羅馬一波,在底格里斯河邊打了一場損失慘重的大決戰,史稱尼西比斯戰役,雙方死磕打出個兩敗俱傷。
畢竟帕提亞本來都被打得岌岌可危了,這六年里兩河流域全丟,帕提亞人只剩下伊朗高原加上后世土庫曼、烏茲別克倆斯坦的地盤,還有一小部分阿富汗了。如果按照歷史的自然發展,帕提亞人還有最后六七年國運,就該進入歷史的垃圾堆亡國了。
但羅馬人居然發生了弒君級別的內亂,而暫時被禁衛軍新擁立上去的所謂“皇帝”馬克里努斯,居然只是一個毫無高貴血統的奴隸出身禁衛軍軍官。這種臨時皇帝注定是做不久的,大后方的羅馬行省肯定會重新擁立一個有先帝血統的新帝。
事實上,這個馬克里努斯也確實不行,因為他歷史上只做了一年,唯一的事跡就是跟帕提亞人打尼西比斯戰役,兵敗后就立刻被有血統正統的新君清算處死了。
正是這樣混亂的形勢,讓帕提亞王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敢反撲,說到底,歷史上220年前后,羅馬、大漢、帕提亞這三大帝國,幾乎都是在比爛,一個個都內患嚴重,都有皇位爭奪內戰。
只不過,現在大漢這邊沒有內戰沒有篡位,看起來才比較干凈,形成了鮮明對比。
劉備一開始對于西域那些大亂,也只是當故事聽聽,但是最后在得知“羅馬和帕提亞都死磕打得奄奄一息,而且還雙雙都得同時既打內戰又打外戰”,搞得劉備都有些蠢蠢欲動的異想天開。
幸好,他跟丞相李素商量了一下,李素還是冷靜的,立刻撲滅了劉備不切實際的想法。
“陛下有所不知,安息距大漢便有一萬五千里了,哪怕從涼州算起,也有一萬里。羅馬腹心之地離大漢三萬里,即使是六年前從安息人手中搶來的美索不達米亞,也有兩萬里。
我大漢之西陲,能穩定在疏勒、夷播海(巴爾喀什湖)便已是極限了,如今伯起都還沒完全做到呢。陛下真希望子孫再往西拓展,也得仰仗海路水運,從南海向西。海陸運輸靡費,相差何止數十倍。”
劉備想來想去,最后總算是放棄了。
機會是真的好,但抓不住也是真的可惜。劉備第一次得知天下三大帝國的另外兩個,都處在瘋狂的內戰加外戰之中,可惜穿越沙漠和中亞草原的成本根本承受不了。
還是丞相深謀遠慮,早就該發展航海啊!讓步騭走扶南國西航,聽說繞過身毒半島,也能抵達安息和羅馬交戰的前沿地帶巴比倫灣。
只可惜,大漢的海船規模還是支持不了十萬人規模級別的軍隊、攜帶輜重軍械萬里遠征。
李素最后這樣安慰皇帝:“陛下,打造海軍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不過第二好的機會,是現在。”
請:m.vipxs.la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番外第61章 歷史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