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44章 夠浪才能引誘敵人來越塔
劉表到來前的荊南,并不是一片權力真空。
恰恰相反,這里的格局,比別的地方更為前所未有地弱肉強食、不按官場規則套路出牌——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平四、五兩年里,長沙郡爆發了區星之亂,波及了荊南四郡。雖然朝廷任命了孫堅為長沙太守平叛,孫堅也越境把其他三郡的反賊殺了,但朝廷原本派到這些郡的地方官也都被反賊殺光了。
靈帝在黃巾剛爆發的中平元年,就聽何進之勸、下達過“令地方自行備御”的詔書,而稍微懂點這道詔書解讀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朝廷要默許一切通過討伐反賊壯大起來的地方自衛武裝的利益。
這就是荊南“宗賊”勢力的由來。
荊襄九郡,南四郡和北五郡,在區星被滅的那一刻,已經進入了兩套邏輯。北五郡強的是世家,南四郡強的是土豪。
于是乎,荊南除了長沙以外的其他三郡,最近三年的地方官,幾乎都是表荊州本地人擔當,朝廷也只能順水推舟承認地方上的自表。
張羨,就是荊南宗賊的頭號人物,歷任桂陽、零陵太守。雖然如今名義上只管零陵,但實際上桂陽郡也聽他的調遣。
關羽出峽、抵達西陵時(宜昌),面對的就是張羨和金旋的抱團聯軍,這兩人似乎頗有唇亡齒寒的覺悟,知道關羽來者不善,無法獨力抵擋。
除了這倆郡級的抵抗者之外,其余縣級宗賊勢力就更多了,為代表的的主要有南郡本地的華容賊貝羽、巴丘賊蘇代,全都知道不能讓關羽沖出三峽,紛紛從各自的根據地縣西進,先來拒險要守城阻擋,等待張羨、金旋的援軍。
可以說,整個荊南除長沙外,其余三郡的地主自衛武裝都被動員起來了。
不過,關羽似乎覺得這樣也不壞——要是這倆都是“大漢忠臣”的話,關羽身為偏將軍、漢中太守,還不太好意思下毒手。如今還是190年年底,打討董諸侯和漢室宗親都是會狂跌外交的容易犯其他諸侯的眾怒。
畢竟現在還不是討董聯盟內部隨便混戰搶地盤、師出無名的徹底亂世。“率先發動內戰”的惡名劉備絕對不能扛。
寧可擴張慢一點也要把這個惡名丟給劉岱橋瑁、袁紹公孫瓚、袁術劉表先去扛。等這些人“首倡內戰”后,劉備再去“我們被迫拿起武器殿興正當防衛”。
而既然金旋、張羨這哥倆一個是“擁董分子”、一個是“脅迫朝廷承認割據事實的宗賊”那黑吃黑也就沒有心理障礙了。
奉劉表之命干掉,再還一半地盤給劉表已經很對得起劉表了。
十一月初二,西陵城下關羽軍大營。
關羽挾連降巫縣、秭歸、信陵等縣的余威在此豎起大旗,招降納叛,廣纜豪杰義士,為后續的攻城戰做準備。
當然了他的大營里不光要立自己的旗幟也要立“巴郡太守蔡邕”的討董大旗。雖然蔡邕是個讀書人,不會打仗,此戰更是一個兵都沒派來,但關羽軍的糧草是從巴郡官倉里拿的,蔡邕有出糧美名當然要立旗。
立了蔡字大旗,還有利于廣招賢才呢。這可是執掌太學和東觀多年的天下大儒讀書人逢此亂世,誰不想投奔蔡邕啊。
所以關羽也不急著攻城出兵之前大哥劉備和軍師李素,都關照過他:此戰除了要在長江三峽出口搶占一個穩固的橋頭堡據點更重要的是把征西將軍的仁義美名和求賢若渴形象散布出去讓渴望明主的荊楚賢士發現劉備這個明主的存在。
劉備也知道蜀道太艱難了,就算中原大亂,北方混戰,中原士人南遁,多半也只會被荊州吸納,得荊州裝不下了,或者確有獨特隱情,人才們才會不遠千里溯流而上、穿過長江三峽去投奔蜀地諸侯。
所以,在三峽以外設一個橋頭堡,軍事交通的戰略意義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弄一個“便于人才投靠的遣返收容站”。
讓那些沒有盤纏沒有決心千里入蜀的士人,或者是顧慮路途不安全的人,可以在南郡周邊得到盤纏資助、官方護送、船隊運力支持。
有那么多便民條件,還怕吸引不到人才?
關羽這人本來是挺“傲上而不忍下”的,對名士非常不感冒。但這次為了大哥和軍師的諄諄囑托,他還是捏著鼻子擺出禮賢下士的姿態。
幸好,最初駐兵這幾天,已經有一些附近幾個縣的小魚小蝦慕名來投,而且讓關羽高興的是,這里面并沒有什么“超級大V”名士,都是些還算樸素實干的人才。
比如枝江縣丞董和、佷山縣尉李嚴,前幾天就主動率軍民來歸附,接受劉備統治。(注:枝江在西陵以東,佷山在西陵以南、夷水北岸,都是相鄰的縣)
董和既然來了,他兒子董允當然也跟著。但如今的董允還只是個五歲小孩,估計這輩子是沒機會為劉備的匡扶漢室大業出力了。
這些人關羽都安撫有加,表示劉備剛剛平定巴蜀,很多劉焉系任命的偽官員會被撤換,大批大批的官職出現空缺。董和、李嚴有率先來投的首義美名,未來都可以在巴郡東部新拆分的永安郡得一大縣擔任縣令。
李嚴才二十出頭,董和也不到三十歲,如今都是縣尉、縣丞,能換個大縣當縣令,當然是非常實惠的升官,所以哪怕是稍微異地任用一下,也還是非常樂于接受的。何況巴郡也不遠,跟宜都這邊就隔了幾百里的長江三峽。
董和、李嚴自然是心悅誠服,很快進入狀態,為關羽就地籌措軍需、參贊軍務。
另外,襄陽郡的宜城縣,距此也不遠,在西陵西北方,也算是鄰縣,今天又有兩個當過縣吏、稍微有點實干之才的讀書人,棄了吏職慕名來投奔關羽。
關羽也禮遇了他們,得知其中一個叫馬良,年紀剛剛及冠;另一個叫向朗,二十四歲。
這些人都比較熟悉荊州本地情況,以及附近的地理人情,關羽遠來,也不好貿然進兵,正需要跟這些本地人請教學習,摸清地方上的情況。
關羽就讓董和負責就地搜集糧草、向朗負責安頓新附軍民,而李嚴、馬良隨軍擔任作戰參謀。
初步分配好之后,關羽就問新附的馬良:“季常,你久在襄陽、南郡,對西陵、夷陵等處守將可有了解?他們為何臨時打出抵抗討董軍通過的旗號阻撓我們?莫非他們覺得能抵擋得住我的大軍?”
馬良誠懇地介紹:“據我所知,在將軍逼降秭歸的時候,就有南郡本地的宗賊勢力出兵搶占了西陵、夷陵,他們都不是這兩縣本地的。
占據西陵的是華容賊貝羽,占據夷陵的是巴丘賊蘇代,都受張羨指使、金旋贊助。這倆人算是宗賊和親董勢力的馬前卒,如今各拉起了數千兵馬。
將軍曾破張舉、張純、白波,威震幽并。我等在荊州,也多有聽聞將軍威名。我想那貝羽、蘇代只要不聾,應該不至于狂妄到自以為能擋住將軍。
不過,他們有堅城可以依托,且此地剛出長江峽口,軍勢不易展開,難以就地籌糧。或許他們是打著將軍運量不易,要從千里之外的長江三峽源頭籌糧,想固守消耗將軍士氣。待糧草稍乏,他們就能指望張羨、金旋率賊軍主力來襲,以眾凌寡擊破將軍。”
關羽聽了馬良的分析,捻須微笑,很是得意:“我還以為此二賊有什么妙計呢,不過是如此迂腐之見——季常,你觀我軍容,覺得他們這番瞎想有可能么?”
馬良也報以恭維:“當然不可能,將軍僅率五千精兵出峽,且均為步軍、水軍,耗糧緩慢,縱然他們以為巴郡數月前才新定、存糧、船只不多,供給區區五千人,斷無不濟之理。不用旬日,他們摸清將軍軍情,就不會再以為相持可以耗退將軍了。”
李嚴也在旁附和:“而且,蘇、貝等賊少了了一點條件,他們以為西陵周邊各縣都會跟著他們一起堅壁清野抗拒將軍。然我與董縣丞以二縣竭誠來投,兩縣百姓稍微辛苦一下,供給將軍這點人馬,還是可以補貼不少的。只看董縣丞籌糧是否得力了。”
關羽聞言也不由點頭:“千里出峽,軍需確為重中之重,此戰若能平穩站穩腳跟,幼宰當為首功。”
(注:幼宰是董和的字)
馬良也順著關羽的話往下推演、建議:“關將軍,既然我軍兵少不怕耗糧,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將我軍虛實故意透露給張羨、金旋。
這樣,也好誘敵速戰速決,不再跟我們玩‘耗敵于堅城之下’的曠日持久戰術。不過這樣做也有一點危險,要是真把數萬敵軍引誘過來了,憑關將軍這五千兵馬,不知能否正面擊敗抱團的敵軍主力……”
關羽大笑:“季常怕是還不知關某能耐,拭目以待即可!區區宗賊,雖有數萬之眾,不足慮也!不過,我們也沒必要急著告訴他們我軍兵少——此處還是峽口附近,張羨要是來勢洶洶,就不怕將我小敗之后,我立刻縮回峽中不出么?
既然要誘敵,就更徹底一點,這幾天,我們設法急攻西陵,破了西陵之后,再進逼夷陵。夷陵距離峽口就有些距離了,張羨要是有野心,想要全殲我,至少得我攻到夷陵,他才會下血本試圖包圍我軍,不是么?”
在西陵,背后就是三峽,敵人想繞后包圍都沒有繞后空間。
前出到夷陵,故意給敵軍繞后的空間!
這就好比打moba游戲,你縮在高地塔下面還怎么勾引敵人越塔包你?怎么也要前出到一塔附近浪,才勾引得到敵人來越塔吧。
韓信的井陘之戰背水結陣,陸遜的把劉備放到夷陵再繞后劉備,都是這個道理。
關羽稍稍了解了周邊的形勢、地理之后,自然也會做出類似的決策。
決策本身是談不上對錯之分得,關鍵還要看戰斗力和執行力。同樣是越塔三包一,操作不好扛塔分配不均,就有可能被被包的一方反殺。
何況歷史上陸遜那次越塔包劉備,其實也不能算全勝,只能算是三換一大賺。因為傅彤賣了自己斷后,換取了劉備跑了;黃權只能算是沒退路了,直接到旁邊找NPC送塔。除非是沒有傅彤賣自己、把劉備也包了,那才算零換五的ACE團。
關羽正是自忖他的戰斗力遠勝金旋張羨,所以才敢這么浪勾引敵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44章 夠浪才能引誘敵人來越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