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2章 宗正少卿劉玄德
跟盧植聊到這個份上,李素也基本搞明白:劉備的被猜忌,只是被殃及池魚。
說到底是皇帝病重時因為最近并發性的將領自行其是行為多了,驚弓之鳥無差別猜忌。
要徹底解除心病、進一步贏得更加“心神無貳”的忠義之名,達到“天日昭昭”的程度,靠劉備自己在遼東那一畝三分地上努力是不行的。
哪怕你在遼東什么進取的舉動都沒有,純與民休息,這種歷史遺留問題的猜忌還是會若即若離存在。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難處所在。
徹底解決的唯一辦法,是主動擔當責任、甚至以拿出“愿意被換防”的姿態,換個地方為皇帝分憂,并且把皇帝如今最疑心的核心根子問題解決掉!
但李素知道皇甫嵩是大漢忠臣,在天下人心目中也都是大漢忠臣。為了取信于皇帝而對付皇甫嵩的話,就算收獲了“忠”,也容易在“義”和“海內人望”方面受到損失。
皇甫嵩可是平定黃巾之亂的頭號功臣!說是對漢室有再造之功也不為過。
而如今跟皇甫嵩貌合神離、通過在“皇甫嵩不愿意接受微操而我愿意接受微操”這一點上反襯擠兌皇甫嵩的董卓,倒是在天下人心目中被視為豺狼。
所以,就算退一萬步,不考慮懟皇甫嵩的害處問題。但只要你一懟皇甫嵩,你豈不就占到了跟董卓暫時同一陣線的位置上?這可是萬萬使不得的,將來董卓成了國賊,連帶著名聲會臭掉的呀!
不可以為了討好皇帝表忠心而對付皇甫嵩,那么剩下的核心選項就只有幫皇帝對付劉焉這一條路了。
確切地說,也不是對付劉焉,而是解除皇帝對劉焉的猜忌,或者說敲打劉焉——劉焉畢竟是漢室宗親,放劉焉到益州去,多保留一些亂世中忠于漢室終于劉姓天下的力量,這本來就是漢靈帝的本意。
所以,靈帝也不是真的對劉焉猜忌和打壓到了想自毀長城徹底撤掉的程度,他只是懷疑張魯為什么會崛起、為什么會截斷漢使。
說不定靈帝心中,此刻更希望的只是有人把剛冒出來的張魯給滅了,而對劉焉采取“以觀后效”的姿態,希望可以殺雞儆猴讓他悔過于無形,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除非是滅了張魯之后,劉焉依然不知收斂,或者是發現了劉焉另外確有囂張跋扈為非作歹的反情,那靈帝才有可能更進一步收拾。
把這一切想明白之后,李素心中一動,決定跟盧植細細討論一下劉焉和張魯崛起的過程、如今的現狀,想找找看有沒有辦法一石三鳥破局。
李素誠懇追問:“盧公,我等初來京師,對西州兵事也多不了解。要想為陛下分憂,必須先問明軍情。還請盧公告知:漢中張魯究竟何時、如何崛起,為何能截斷漢使?益州牧劉焉可有其他不軌跡象?皇甫將軍與董卓,在陳倉又如何與韓遂相持?”
盧植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脈絡,開誠布公答道:“張魯此賊割據漢中、陛下之所以遷怒劉焉,是因為那張魯原本只是益州地方鬼道師君,本據也不在漢中,多在綿竹、江油活動,已歷三世,也就是廣漢、梓潼、汶山三郡。
朝廷得到的關于劉焉對張魯的最后一條處置消息,是今年上半年傳回的,當時劉焉任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同進兵肅清漢中道。但別部司馬張修據說是忽然自行其是,襲殺了朝廷明任的漢中太守蘇固。
而后蘇固幕僚、門客又為蘇固報仇,屢屢偷襲張修,張魯也趁亂裝作為蘇固報仇殺張修、稱張修殺蘇固為亂命。至此,劉焉雖未背負指使張魯殺害朝廷委派的漢中太守之惡名,卻已然形成了‘妄殺之賊張修’與‘太守蘇固’同歸于盡的事實。
而后張魯又‘性情大變’,在盤踞漢中穩固后僅僅數月,便開始隔絕使者,殺害朝廷派去查問益州近況的官員。只是朝廷沒有證據可證實張魯得手后的后續惡行是否出于劉焉指使,才沒有輕舉妄動。”
盧植把這番話說完后,李素心中已經有底了。
各個關節的時間節點、因果邏輯,跟原本的歷史略微有差異,但問題不大。
李素是先知先覺之人,他當然知道張魯就是劉焉放出來,以阻止朝廷撤換他,好長久當土皇帝的擋箭牌。
盧植剛才沒說張魯母親的問題,那應該是這個關鍵事實朝廷還不知道——但李素知道。
張魯的母親也是跟著張家一起修鬼道的,所以駐顏有術,四五十歲了還對劉焉這種六十出頭的老頭兒很有吸引力,正史上張魯的列傳明文記載張魯的母親經常出入劉焉的私宅,劉焉這顯然是把張魯當養子來利用了。
就跟人QI曹未來收用何宴的母親后重用何宴一個道理。
而且歷史上,劉焉入川之后就飄了也是不爭的事實。
191年劉表到任荊州牧之后,就上表朝廷告狀,告發劉焉“私造六輦金根車、用天子鑾輿儀仗”等種種僭越到形同謀逆的立威亂舉。
要知道,劉表191年才揭發劉焉,可不代表劉焉真的是191年才開始飄——那只是因為歷史上劉表要熬到191年才能上任!而根據逆推估算,劉焉至少190年就開始那么飄了,只是第二年才被劉表騰出手來抓到把柄。
現在,因為李素導致的蝴蝶效應,“廢史立牧”制度總體提前了大半年實施,劉虞也提前表現卓異、連帶著劉焉入蜀也早了大半年。
按照這條脈絡推算下來,劉焉因為覺得“我土皇帝的位置穩了,急需立威為我兒子鋪路”的想法,說不定也會提前大半年出現!所以哪怕是189年就出現用天子鑾輿儀仗的不軌行為,也是完全可能的!
這倒不是說劉焉就是憋不住想要享受,而是他必須借著僭越來為他兒子劉瑁鋪路——當時的朝臣還是沒有“諸侯割據、父子相繼”的世襲習慣的。大家都還覺得州牧是沒法傳位給兒子的,要聽朝廷重新任命。
劉焉要為天下先,加上他自己壽命已經六十多歲,他等不得。如果諸侯世襲的事實沒有造勢起來,他要傳給兒子的過程中就會橫生波折,最后能不能成都不知道了。
一直到194年,陶謙死的時候,都不太敢傳位給兒子,而是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多少也是有當時諸侯還未產生“傳位”傳統有關。
還是袁術稱帝后,雖然稱帝這事兒本身沒成,卻造福了天下軍閥,從此軍閥才扯掉了遮羞布,默認“軍閥的州牧就是可以傳位給兒子的”,這都已經是197年的事兒了。
在后世讀三國的看官眼中,再名正言順不過的“諸侯傳位”制度,真細細考究,哪有那么理所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從“朝廷官場邏輯”向“武力爭霸邏輯”轉變的過程,又有多么漫長多么痛苦?
孫堅死時孫策還不是屁地盤都沒撈到,后來還是從頭再打起。而孫策要是死在袁術稱帝的197年以前,孫權說不定也屁都撈不到,就成了一個普通的“死了做官父兄的落魄官宦子弟”,跟陶商陶應差不多。
不過,眼下李素還是不便說出太多攻訐劉焉的話來,這些后話也不必提起。免得落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二來也是證據不足。
把盧植告知的情況徹底捋順之后,李素也算是心生一計。
而且不是那種隨隨便便沒有退路的計,
而是一條可以隨時變招、有上中策可以退求其次的那種。
一如李素一貫的“渣男計策”本性,追女神策的時候可以留備胎策,還能神不知鬼不覺讓備胎策不知道你追過女神策。
李素想明白后,當機立斷對盧植推心置腹地拱手言道:“既知陛下猜忌之病根,素有一策,可讓玄德兄自證清白,且于身于朝廷都兩全其美、君臣相得、心神無貳。只是,此策若行,還需盧公配合,有些諫言,玄德兄與素,都不便主動向朝廷請命。”
盧植是劉備的老師,在對朝廷也有利的情況下,當然是愿意幫劉備的,便示意李素但說無妨。
李素便斗膽展開:“我以為,盧公可在陛下下次再談起猜忌邊鎮諸將軍之事時,斗膽進言,請陛下降詔招劉備入朝,授以京官,以試其心,看他愿不愿意放下在邊鎮的兵權、放下大權獨攬的誘惑。
素深知玄德兄為人,對朝廷與陛下可謂忠義無雙,所以也不用怕此試探讓他生出怨懟,他肯定是赴湯蹈火都愿意來的。只要玄德兄進京,也就為其他擁兵自重的邊將做了一個榜樣,陛下可以順勢教化天下諸將,和睦朝廷氛圍,豈不美哉?”
這就是李素的第一步:董卓為什么在靈帝的最后一年如回光返照一般突受額外信任?還不是因為董卓在大家都怕打敗仗而不愿意被外行人微操時,董卓顯得那么甘之如飴被微操么?
那劉備就換個角度,在天下邊將都不愿意當京官放棄土皇帝的爽快時,擺出毫無保留放棄土皇帝利益的忠義姿態!還能當榜樣擠兌其他不臣之心的人!
這個姿態要是擺了,漢靈帝還不得比重用董卓更加重重地重用劉備?而且到時候肯定是徹底相信劉備的忠心是天下第一、毫無保留。
看看,在皇帝病重的時候,其他人都巴不得裝聽不見,等皇帝死。這種將領卻肯放棄兵權和土皇帝回來陪真皇帝,天下忠心楷模啊!
關鍵這還只是李素的第一步,只是擺個賬過個橋過渡一下,最后還是有把握把劉備調走的!既收獲了好名聲好姿態,實際利益也絲毫不受損!
能想出這么牛逼的計謀,一方面是李素的智商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唯有李素才對漢靈帝駕崩嗝屁的時間那么有信心!
當然了,留在天下任何其他地方,萬一漢靈帝晚死幾個月,產生新的變故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你哪怕在遼東,皇帝真要是蝴蝶效應命變硬多活了幾個月、最后彌留之際腦子發昏要撤掉遼東太守,那也是撤得掉的。遼西走廊的四百里無人區根本擋不住天使傳旨的腳步。
但唯有入川或者當交州牧,因為道路阻隔,哪怕皇帝晚死幾個月,也有足夠的容錯率。
要不怎么說劉焉那種布局太早的家伙選了個好地方呢,唯有入蜀,你才能利用蜀道艱難超版本發揮,明明還在官場版本就提前用爭霸版本種田做事。
當然了,這一世,劉焉事實上可能擋不住,但那不是因為他的計策不行,而是他放出來的張魯戰斗力不行。
說不定還沒撐到靈帝駕崩,這張魯就死在劉備手上,那蜀道可就復通,而劉焉的僭越之罪也就天下皆知了。
還是那句話: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濟之。
計策是沒問題的,關鍵是打不過就會執行不了。
劉備如果打不過張魯,那劉備也會歇菜。
就算打過了張魯,如果劉備沒法在“萬一漢靈帝死得晚”的極端情況下,用偏師擋住后續想入蜀的軍隊,那劉備也會歇菜。
兩點武略都做到,再配合前面那條計策,三管齊下全部滿足,才能真正有資格享受益州天子氣。
這才是“充要條件”,缺任何一點那就只是“必要條件”。
盧植暫時當然不知道那么多彎彎繞,他只是看到了李素建議讓劉備入京,所以盧植不得不相對小白地追問:
“玄德肯來,對于穩定天下將領之心、做個表率,當然有極大好處。可是他進京的借口又當如何建議?我該建議陛下以何官職招玄德進京?如若理由顯得太過虛偽,難免也讓旁觀的其他平叛邊將心寒。”
對于此問李素早胸有成竹:“我看,可于大宗正之下,擇些品秩能讓人心服口服的官職,請玄德兄擔任。”
盧植微微一愣:“哦?為何?”
李素拱手:“玄德兄身為漢室宗親,且祖上爵位譜系,均已在此前伯安公任大宗正時予以確認。既為漢室宗親中為朝廷建功者的翹楚,任宗正屬官名正言順,此其一也。
而前任大宗正乃是伯安公,伯安公調任幽州牧后,朝廷大宗正一職也早有空缺,連副職都未設立。玄德兄既是伯安公下屬、又是如今幽州牧麾下最得用的漢室宗親,由他調回京師協理老上司曾經擔任過的工作,天下人也都心服,此其二也。
另外,漢中道絕、隔殺漢使之事,事涉劉焉是否蓄意縱容、甚至是指使張魯,此屬宗室罪行查問,正當由宗正處置,請玄德兄任宗正屬官,正好專人專辦,徹查劉焉縱賊之案,能還劉益州一個清白那是最好,此其三也。
最后,張魯之所以能絕漢中道,也是因為皇甫嵩、董卓與韓遂在陳倉交戰——蜀地自漢中北出關中,歷來有三條主道。最東子午谷地勢最危險要,且完全為控制漢中的勢力所控制,故而只要有張魯在,則子午道定然斷絕。
然漢中直接往北、或者往西北,有武都道可經散關至陳倉、入渭水,還有祁山道至天水。天水郡如今是韓遂地盤,故而是韓遂、張魯雙方合力導致了祁山道無法通漢使。而武都道的出口陳倉,并不是在叛軍手中,而恰好是在皇甫嵩的朝廷大軍手中。
只不過韓遂與皇甫嵩、董卓如今正在激烈爭奪陳倉,若陳倉城能解圍,漢使出散關走武都道、入陽平關,可不經過漢中郡治南鄭,但從漢中以西的定軍山山區走山路迂回繞行,也可通金牛道、劍門關入蜀郡。如此,豈不是勉強保障了一條讓朝廷天使問責劉焉的出使道路?
而玄德兄連平張舉、張純、烏蘇等賊,為宗室中近年以知兵聞名的后起之秀。若他已然甘為宗正副職、放棄兵權進京勤勤懇懇查證劉焉一案,查清后,朝廷便一事不煩二主,直接將他從宗正系官員位置上再次外放。命其先解陳倉之圍、逼退韓遂、救出皇甫嵩、董卓。
而后由皇甫嵩繼續駐守陳倉,而玄德兄沿陳倉出散關,南下討伐張魯,拔除這個已然明確背叛朝廷、截殺天使的反賊。豈不是也彰顯了朝廷對于絕無異心、愿意進京的武將,只要考察后確認沒有問題,盡釋前嫌后依然會委以重任、外放領兵?有了這個例子,其他心懷疑懼的邊將,才會敢于受朝廷召見進京,此其四也!”
盧植聽著聽著,眼神越來越不可思議,到最后幾乎形同見到了鬼魅。
要不是他在這個問題上立場和利益跟劉備是一致的,換個人聽了李素反應如此之快地想出這種一二三四各有備胎退步的環環相扣人事調度計謀,恐怕都要直接戳聾耳朵不敢聽了。
這李素,怎么對朝廷權謀、用人御下之道,也如此熟悉?不可能是劉備教他的,劉備自己根本不懂,而且還差得遠呢!
這李素也沒做過多久京官啊,這種政治敏感難道是天生的么?!
“這……若我為司徒,總掌百官任免,竟想不出拒絕反駁的理由。”回味再三后,盧植居然長嘆著說出這樣一句話來,
“罷了罷了,那便如此吧。不過玄德終究資歷太淺,又從未當過京官,即使度遼將軍也已是秩兩千石高官,平調進京定然是不可為九卿的。
這樣吧,我說服陛下,臨時暫在大宗正之下,設‘宗正少卿’,可比照少府侍中、太常少卿等,秩比兩千石。論品秩,就給玄德先降半級任用——不要有怨言,京官品秩都不高,秩比兩千石的京官,實權也不在秩正兩千石的外郡太守之下了。”
在九卿的正卿之下設“少卿”,這在漢朝不是常例,要到后來北魏、南朝的時候才漸漸全面。
在漢末,九卿里面只有少府和太常是有少卿級別的。
正式的九卿是“秩中兩千石”,比“秩正兩千石”還要高,實際上相當于三千石的俸祿。
再上去就只有大將軍和三公的名義上“秩萬石”、實際俸祿相當于四千石到五千石。
而九卿的副職少卿,“秩比兩千石”,相當于整整降了一級,比度遼將軍也低半級。
不過,好歹是給劉備補上了京官的履歷,而且業務非常對口。
劉備當這個少卿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查劉焉的逆案,什么時候查清了,就能隨時重新授為將軍、漢中太守,直接去討伐你查出來的逆賊。
所以這個宗正少卿的任期,估計也不會超過三個月吧,鍍鍍金而已。
李素給劉備的總方針,就是十二個字:任宗正,查逆案,救陳倉,討張魯!
當然了,有一點尺度必須掌握好,那就是靈帝死前,只能打擊張魯,不能流露出除掉劉焉的趨勢。
對劉焉,一定要表現出“挽救”為主的寬大姿態,徐徐圖之。
人家劉焉還有三個兒子留在朝中呢,現在就說他不軌就太操切了。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2章 宗正少卿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