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一只始皇帝 第兩百七十七章 李冰與鄭國
各國互相爭斗,都想要增強國力,取得突破,而趙國和燕國的戰爭,并沒有讓他們收益,燕國丟掉了城池,失去了賢明的國相,在遼東地區出現了小規模的叛亂,將渠為時三年的安遼政策徹底被破壞。而燕國不少的大臣,也都選擇了離開,燕王毆打將渠的行為,讓他們非常的憤怒。
這樣無禮的君王,顯然是不值得他們效命的,燕王認為這一切都是將渠的過錯,偷偷派出武士去殺死將渠。
而前往殺害將渠的武士,不忍心去傷害將渠,護送將渠逃離燕國之后,自殺了。
將渠趕到齊國,便再也沒有人見到他。
有人說:曾看到將渠拿著鋤頭跟著百姓耕作。也有人說:曾看到將渠為他人編制草席來謀生。無論如何,再也沒有人見到過這位國相,這讓趙王覺得非常遺憾。趙王是很感謝燕王的,燕王的進攻,使得趙王成功將趙人的注意力放在燕國的身上,并且通過擊敗燕國來鼓舞了趙國的人心。
像這樣的好人已經不多了。
齊國對這次戰爭的干涉,也并沒有讓他們得到什么好處,君王后的病情,反而是齊國廟堂混亂,政令不通,齊王優柔寡斷,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自己的看法,他已經習慣了聽從母親的安排,在母親不能再為他出謀劃策之后,齊王建慌了,甚至都不再去見群臣,整日陪伴在母親的身邊。
有儒者贊嘆他的行為,認為天下沒有比齊王更孝順的君王。
可是荀子卻嚴厲的訓斥齊王的這種行為,荀子認為:齊王用心治國,不辜負母親的厚望,這才是真正的孝順,而整日陪伴在母親的身邊,荒廢政務,只希望母親早點好起來,再幫著自己處置政務,這是非常自私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孝順的兒子。荀子甚至告訴趙政:千萬不要學這樣自私的孝順,真正的孝順是完成父母好的心愿。
齊國原先蒸蒸日上的狀況頓時消失了。
而在魏國,魏王還是沒有找到最適合的,最有才能的接班人,這讓魏王感慨:天下的賢才為什么都不在魏國呢?他派人邀請來的孔斌,只是在幾個月后,就被他賣給了趙王。而孔斌先前在魏國施行的政策,被魏王全部廢除,段干子等無能的小人,以及那些不愿意再為魏王出謀劃策的人,再一次被召集到廟堂里。
魏王對孔斌很是失望,認為他的才能配不上他的名氣,他依舊沒有讓魏國強盛起來。
而趙王還是很開心的,他請來孔斌之后,即刻設宴來款待孔斌,又以孔斌為假相,取代了李牧,李牧則是繼續派往云中,守衛邊塞。趙王數次跟孔斌請教治理國家的政策,孔斌非常堅決的告訴趙王:“不出二十年,天下就要歸秦國所有了。若是您沒有變法的魄力,不能在短時間內使得趙國強大起來,趙國是一定會滅亡在您的手里。”
群臣聽到孔斌如此言語,都是非常的憤怒,趙王卻高興的問道:“寡人聽聞,秦國是殘暴的國家,國君從不以道德禮法來治理國家,請您告訴寡人,該怎么抵御他呢?”,孔斌在趙國巡視之后,方才拿出了方案,跟在魏國的方案不同,他拿出的方案卻是要趙國在各地修建糧倉,讓各地存糧,在災時可以救濟百姓,在戰時可以避免百姓被餓死,讓士卒們安心作戰。
諸國之內,大概只有趙國,算是有些成果的。
至于楚國,還是在忙于內斗之中,黃歇收走了貴族大量的土地,分發給了百姓,將雇農變成農民,又將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推廣到楚國的偏僻地區,主要經營南方的土地,增加楚國的糧產。鼓勵百姓生育,解放貴族的奴隸,家臣,遷徙山上的野人,增加楚國的人口。
秦國當然也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雖然這段時日里,秦國并沒有對外擴張,可是內政方面,卻沒有停下來,先是在巴蜀地區,郡守李冰,他帶著兒子,訪察水脈,因地制宜,前人的基礎上修建都江堰,將肆虐的岷江分為內外兩股,化害為利,兼具匯洪與灌溉兩大功能。
在水利工程完成之后,他又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綿水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舉措,使得巴蜀地區變得富裕起來,并且加強了這里與中原地區的聯系。巴蜀的富裕,使得秦國有了一個穩定的后方糧倉,可以支持秦國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
好事成雙,在李冰完成了蜀郡的大工程之后,秦王令他前來咸陽,接受賞賜。
趙括也看到了這位被巴蜀百姓一直祭拜的賢人,李冰很高大,可是卻異常的消瘦,渾身黝黑,看起來就像是一位咸陽城里的老農,他話語不多,從外表看起來有些憨厚,待人也很有禮貌。他來拜訪趙括,卻是因為《馬服書》的緣故,趙括邀請他進院,又令人宰羊款待。
“武成君不必如此。”,李冰面對趙括這異常的熱情,也是有些驚訝,他只是一個地方的郡守,論爵位,他也不過是右更,遠不如武成君,他不知道武成君為何對自己如此的恭敬。趙括搖著頭,認真的說道:“我聽聞:身為將領的人,帶著精銳的士卒擊敗敵人,后人會贊嘆他的勇武。”
“身為國相的人,治理國家,讓百姓過上的好日子,后人會贊嘆他的智慧。”
“而像您這樣的人,辦水利,使得一個地區數千年因此受益,后人是一定會祭拜您,感謝您的恩德我真希望天下能多出幾個像您這樣的人。”
“您過譽了,我修建的水渠,能讓一個郡的百姓受益百年,而您的《馬服書》,則是可以讓全天下的百姓因此而受益千年,我從不曾見過您這樣的人,我常常通宵去讀您的著作,這讓我受益匪淺,您在書里所提到的那些政策,您的考成法,一條鞭法,屯田法我從不曾聽說誰能想出如此多的制度我有很多想要跟您請教的地方。”
趙括苦笑著,自己哪里是提出這些政策啊,他不過是將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改革全部都說了出來而已,從漢代的輕徭薄賦,到后來的各項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改革,他所能想到的,全部都寫了出來,若不是韓非,他根本都不能將這些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只因為太過混亂。
還是韓非將他平日里所說的言行與他想到的政策結合起來,方才形成了一個勉強能看的政策體系,雖說漏洞百出,也不合時宜,但是如果在將來不被焚毀的話,應該還是能有些作用的吧。中國的封建王朝,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一個過程,在明清時達到了最頂峰。
而趙括的馬服書,可以說是在哪個朝代都不過時,等到戰爭結束了,人們就會驚訝的發現,這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適合如今,等到豪強并起,他們就會發現這遷徙地方豪強,遏制他們發展的政策還挺適合如今的,等到世家門閥為患,他們就會發現這科舉制還可以用趙括如此想著,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忽然將在院落里玩耍的趙政叫了過來。
難得今天荀子要跟公孫龍去游歷秦國各地,趙政有了假日,看到父親叫自己,他不情不愿的走到了他的面前,又朝著那個面色黝黑的官行禮拜見,李冰笑瞇瞇的看著他,說道:“這位就是您的兒子?比我的兒子要年幼很多”,趙括板著臉,認真的對趙政說道:“書籍是很有用的東西,不該被焚毀。”
“父親?我沒有燒書啊!!!”,趙政茫然的瞪大了雙眼,委屈的說道。
“我知道,以后也不許這么做。”
“嗯”
“好了,去玩吧。”
趙政這才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李冰也不明白,為什么武成君跟自己聊著聊著,就將兒子叫來,莫名其妙的吩咐了一句,就讓他離開了。李冰又問起了一些先進的制度,包括趙括曾提出的遷徙豪強制度,遷徙豪強,是西漢所普遍采取的一種辦法,在當時,地方豪強并起,他們占據大量的土地,欺壓當地的百姓
當然,秦國是不存在豪強的秦國的豪強,那都是擁有爵位的將士,他們拿軍功換來了土地,家臣。可是他們也不敢說欺壓百姓,兼并土地,這在秦國是重罪,別說是有三四級爵位的將士,就算是應侯也不能這么做。李冰卻說道:“若是一王天下,沒有了戰爭,那些曾經的有功將士,失去了繼續獲得土地的途徑,那他們就一定會像您所說的那樣通過違法的辦法來獲得耕地。”
沒想到,李冰還是挺有遠慮的,他跟趙括談起了自己對于戰后世界的看法,他的很多想法,跟趙括不謀而合,甚至也符合歷史,李冰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秦國的滅亡,秦國是一個建立在戰爭之上的國家,若是有一天,戰爭真的結束了,那這個國家又該何去何從呢?
他們兩人正在聊著,鄭國就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他早就在趙括的嘴里多次聽到李冰這個名字,在來到秦國之后,他又從別人的口中也聽到了這個名字,如今聽聞,這個人來到了咸陽,鄭國是連忙去找,找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找到他,最后聽說他在趙括這里,他便急匆匆的趕來了。
趙括急忙為李冰介紹這位鄭國,兩位大工程師見面,雙方都有些激動。
兩人握著手,坐下來開始談論起了水利的工程,李冰在說鄭國想要修建的渠,認為這個舉動會讓關中受益千年,而鄭國在夸李冰的都江堰,認為這是沒有人可以超越的,兩人見面,話語也就轉變成了專業術語,趙括坐在一旁,完全沒有辦法融進去,他都聽不懂這兩位在說什么。
鄭國說起了自己的謀劃,他好連計劃書都帶來了,鄭國和他就將計劃書鋪在地面上,兩人不顧禮儀的跪在地面上,擠在一起,拿出手指在泥土上作畫,趙括看得出,他們是弄設計圖,趙括可不敢打擾他們,只能是在一旁看著他們畫的圖,兩人時而爭吵,時而大笑,時而惱怒,完全沒有大工程師該有的樣子
趙括悄悄的站起身來,離開了這里,剛剛走到了內室,就看到趙政一臉茫然的看著遠處那兩個人,趙政抬起頭來,詢問道:“父親,他們在做什么?”,趙括壓低了聲音,說道:“他們在商量著,要在秦國建立很多的水渠”,趙政恍然大悟,點著頭,又問道:“這有什么用呢?”
“有利于灌溉,防止水災,作用大著呢!”
“政啊,修建水利是功在千秋的事情,這是一定要重視的,可問題是,也要看對當代的影響,不能說為了后來的利益就不斷的壓榨當代的百姓,這是不行的,在不造成嚴重后果,不會傷害百姓的基礎上,修建有用的渠道,將兇猛的水變成有利于農桑,有利于百姓的事情,這是非常好的。”
“你要尊重這樣的人當然,除卻惡人,任何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我知道,公孫先生告訴我:沒有永遠高貴的人,沒有永遠卑賤的人,若是憑著如今的高貴就去輕視那些卑賤的人,那總會有一天會淪落為卑賤的人,遭受到同樣的待遇。”
趙括開心的揉了揉趙政的頭,“說的好啊。”
趙政抬起頭來,得意的朝著父親一笑,如今的他,在荀子等人的熏陶下,顯得有些過分的成熟,而只有面對趙括這些家人的時候,他才會露出自己孩子的那一面,趙政正要說什么,忽然看著前方,叫道:“父親!不好!他們打起來了!!”,趙括即刻看向了前方,就看到兩人正憤怒的互相盯著對方,猶如發怒的公牛一般互相頂撞。
趙括連忙走上前,將兩人分開。
經過詢問,方才知道,兩人是因為理念不合的緣故,出現了爭吵。
鄭國是個徹底的工程師,他做工程是不會計算耗費的民力物力,也不會去管這樣的修建工程會影響到多少的百姓的正常生活,而李冰不同,李冰是地方的父母官,在修建的過程之中,他是會去考慮這些,他的出發點是有利于當地的百姓,不會讓工程影響到農桑,影響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故而,兩人便吵起來了。
撿到一只始皇帝 第兩百七十七章 李冰與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