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歡 北宋的頂層權力設計
不論是正劇還是戲說,一個朝代基本的頂層權力設計,不能出大錯。除非你寫的是架空,比如來個歷史上沒有的“大澤朝”、“大黃巢”、“大吐槽”等朝代,那你可以隨便設置中央國家機關的名字和權力分布。
有些歷史軍事類別的小說,以真實的宋朝為背景,但是在北宋前期就出現三省六部執掌大權的基本情節錯誤,將宋朝混同于隋唐,略有些對不起讀者。
北宋,神宗改制是引起中央各部門權力變化的大事件,頂層分權設計也分為神宗改制前和神宗改制后。
神宗改制前,基本概念是,二府三司。二府,指的是中書門下(東府)和樞密院(西府)。東府執掌行政權,西府執掌軍權。除了行政權、軍權外,一國最重要的財政權,由“三司”執掌,三司指的是鹽鐵、戶部、度支。
二府里,中書門下的首長,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名副其實的宰相。樞密院的長官,即“樞密使”,權同宰相,被稱作“樞相”。三司使,被稱作“計相”。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組成了“正宰相班子”。
同時,為了分散正宰相們的權力,北宋前期還設“參知政事”一職,相當于副宰相。
那么,這時候,隋唐時的六部(吏、兵、刑、工、戶、禮)去哪兒了呢?回答:在的。但是權力被移轉了。比如三司,行使戶部、工部的權力,審官院代替吏部,審刑院代替刑部,太常禮院代替禮部。原先的六部首長,成為寄祿官,隋唐時殘留下來的六部,實際上名存實亡。
而樞密院下設的十二房,也具有相當的實權。這十二房,分別是: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閱房、廣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支馬房、小吏房。各房分曹辦事。
上述是神宗元豐改制前的情形。
神宗改制中,有呼聲要廢樞密院,將軍權還給兵部,神宗卻不準。他雖然是一位銳意革新的帝王,但對于祖宗家法也有著獨特的謹慎。他認為,宋代開國皇帝充分認識到了唐末武將割據的危險,故而,不以兵柄歸有司,而設立樞密院、專門機構對皇權負責,這個規矩不能改。
但其他的一些改革,權力重組比較明顯。
比如,撤銷了原來的“中書門下”,將其權力分歸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部分復活唐時的三省六部制。以“尚書左右仆射兼中書侍郎、門下侍郎”,為正宰相,然后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為副宰相,“尚書左丞”、“尚書右丞”亦為副宰相。
早在元豐改制前的王安石熙寧變法,原有的三司就解體了,三司除了財政權外,其他權力交給了司農、太府、軍器監、刑部、工部、大理寺、將作監等。到了元豐改制時,三司機構完全消亡,財政權也回歸戶部、工部。原來的三司使變成了戶部尚書,向宰相負責,就是說,沒有“計相”了,財權被宰相把控了。
大宋清歡 北宋的頂層權力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