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文梟 第十一章 蝗
馬車行駛在凹凸不平的官道上,有些顛簸,李楊十分不習慣,于是,李楊命馬夫緩行,以此來緩解顛簸之苦。
挑開車簾,放眼望去。
一望無際的稻田,稻浪滾滾,一片金黃,如金色的海洋般,令人陣陣目眩神迷。
“距離秋收的日子,不遠了。”,李楊喃喃道。
忽的,一只蝗蟲自窗口而入,李楊見狀,一臉嫌棄的起身,脫履,將之拍死于當場,動作一氣呵成,一看就是個中老手。
前世,李楊可沒少用拖鞋拍蚊子與蟑螂之類的害蟲,后世有名言曰:拖鞋面前,眾生平等。
相對于一望無際的稻田而言,蝗蟲則顯得格外的刺眼,只一會的功夫,已有十余只蝗蟲誤打誤撞的飛進了李楊等人的馬車之中。
“停車。”,李楊對馬夫說道。
馬夫聞言,連忙依言而行。
李楊四人依次走下馬車,在李楊的牽頭下,紛紛向稻田走去。
福伯與一眾郡兵見狀,連忙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
李楊越走越心驚,一邊揮手撥打漫天橫飛的蝗蟲,一邊喃喃自語道:“難道說......蝗災提前了?”
李楊前世是一所知名大學的圖書館管理員,工作十分清閑,他的愛好并不多,閑暇之余,除了臨摹字帖,便是看書,李楊看過一本記錄中國有史以來發生過的所有天災的書籍。
書中記載,熹平七年(177年)四月,大旱,九月,七州遭遇蝗災。
望著李楊眉頭緊鎖的模樣,福伯有些不明所以,湊近李楊身邊,輕聲道:“今年年景還不錯,并無蝗災。”
李楊一臉不可置信的嗯?了聲,側頭望見福伯一臉肯定的樣子,卻也由不得他不信。
聽聞福伯之言,李楊已然沒了繼續走下去的興趣,回轉馬車之后,他便陷入了沉思,不知過了多久,李楊終于想通了其中的關鍵點,暗嘆道:“看來此等場景,已是常態啊。”
古代沒有行之有效的預防、治理蝗災的具體措施,所以才會屢屢遭受蝗災的侵襲,蝗蟲過境,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國家凋敝。
從某種意義來說,蝗災比水災還要可怕的多,因為蝗災的發生頻率十分的頻繁,幾年便來一次,搞的百信苦不堪言。
李楊決定回府之后,親自整理出一套預防、治理蝗災的具體解決方案。
雖然無法完全杜絕蝗災的發生,但起碼能為朝廷與百姓減少部分的損失,這種事,做了就比不做強,總不能坐以待斃啊。
李楊心中已有腹稿,均是一些相對簡單的預防蝗災的方案,并不繁雜。
回府之后,李楊徑直向書房走去,接連三日,埋首于案頭,將治理、預防蝗災的方案寫就于左伯紙之上。
自打穿越以來,李楊便異常鐘情于紙張,寫字多以麻紙與左伯紙為主,如廁亦如此,對于廁籌那種東西,李楊始終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三日后,得知父親回府,李楊連忙手捧整理完成的治蝗方案,前來請見。
行禮過后,李楊娓娓道出了此來的目的,并將寫有治蝗方案的左伯紙工工整整的放在了父親面前的幾案上。
李滿一臉驚訝的將幾案上的治蝗方案一一拾起,細細翻看了起來。
李滿越看越心驚,因為,他從中看到了國家的希望與百姓的未來。
千萬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古人可一點也不傻,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李滿作為遼東太守,眼光極為毒辣,對民生之事幾乎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因此,當李楊拿出的治蝗之策時,他便已從中看出了其中的門道與可行性!
良久之后。
李滿將左伯紙置于幾案一角,抬頭深深看了李楊一眼,而后低頭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
噠!噠!噠!
李滿的手指在幾案上饒有節奏的敲擊著。
李楊則恭立于一旁,并沒有急著開口,他知道,父親需要些時間來消化眼前這些東西。
李楊根據前世的印象與經驗,總結出四條行之有效的治蝗與預蝗方案,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世人常言,旱極而蝗,蝗蟲在產卵時會把卵產在潮濕有水的地方,是以,可以在水邊大量種植草木,使蝗蟲沒有地方產卵,從而達到滅蝗的目的。
第二,可以通過引進天敵的方法將蝗蟲大量殺死,蝗蟲的天敵有很多,包括蛙、鳥、雞、鴨、鵝等等,可以通過大量養殖雞鴨鵝等家禽,來防治蝗災。
至于蜥蜴與寄生蟲之類的,李楊并未將其列入其中,他擔心治理了蝗災,卻又帶來另一種災害。
第三,便是捕殺,甚至于捕食了,蝗蟲營養價值高,有一定的飽腹感,可以此來充饑。
關于吃蝗蟲,最有名的要屬唐玄宗:“你吃我臣民的糧,我吃你。”這句話了!
第四,詔募黔首挖掘蝗種,官府發動百姓挖掘蝗蟲蟲卵,可以錢糧作為獎勵,多勞多得,如此亦可激發黔首們的積極性。
半個時辰后。
李滿伸手指了指幾案上的左伯紙,沉聲開口:“這治蝗之法,吾兒是從何處得來的?”
李楊不假思索的胡謅道:“蝗災由來已久,古人多有治蝗之策,兒子只是效仿先人之法,從古籍中總結經驗,將之整理成冊罷了。”
李滿聞言,面色復雜的望向李楊,眼神閃爍,臉上寫滿了將信將疑。
李楊見狀,毫無躲閃之意,迎著父親的目光,與之對視了起來。
望著坦坦蕩蕩,一身正氣的長子,李滿暗暗嘆口氣。
在李滿看來,長子越是如此,他的心里就越是犯嘀咕。
李滿微微嘆口氣,道:“驚才艷艷是好事,但凡事總要有個度,要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秉持中庸之道,方可立于不敗之地啊。”
李楊心中一凜,抬眼望見父親正一臉慈愛的望著自己,他心中一暖,長舒口氣,上前一步,行至李滿面前,鄭重稽首行禮道:“兒子謹記父親教誨。”
李滿點點頭,將李楊拉起,彎腰為其撣了撣膝蓋處的灰塵,笑道:“吾兒聰敏,可教也。”
李楊瞥了一眼幾案上的左伯紙,問道:“父親,這治蝗方略應該如何處置?付之一炬?還是?”
李滿搖搖頭,笑道:“此策甚好,不可棄之。吾兒無需擔心,為父稍后便命人快馬加鞭前往洛陽,將之交于胡師之手,接下來的事,便交由胡師來做決斷吧,吾等只需聽之任之即可,胡師高義,定不會令吾等失望。”
李滿口中的胡師便是胡廣。
歷史上,胡廣薨逝于建寧五年(公元172年),而這一世,胡廣的身子骨比之前世硬朗了不少。
自打李滿赴遼東郡上任以來,他便在李楊的有意提醒下,命人前往長白山挖采野參,然后擇其上品,將之源源不斷的送往京城洛陽的胡府。
胡廣倒也光棍,老頭愣是將千年人參當成了家常便飯,每日必以參茶潤口,每日晚膳中必有一道人參老雞羹。
胡廣的褡褳里常有參片置于其中,閑暇時,他將切成薄片的參片含在口中,有固本培元、補脾益肺、安神益智之奇效。
自打吃上千年野參之后,胡廣是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好似返老還童一般,越活越精神。
眾人見狀,無不嘖嘖稱奇,每每見之,都要與之拍上一句馬屁:老大人長命百歲,實有人瑞之姿啊。
漢末文梟 第十一章 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