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 第263章 緩緩圖之
(女生文學)
近年來,很多地方大批上馬高新區或者開發區,為了吸引企業入駐,往往會制定非常多的優惠乃至扶持政策,但這些政策最終能落到小型企業和普通創業者身上的,可謂少之又少,各地都希望吸引外商和大企業,尤其大企業。
畢竟大企業才能創造更高的GDP。
楊烈文的舉措最終獲批相當難得,可能也跟大學城特殊的定位有關系。
當然,也少不了朝中有人好做官這樣的定理。
能有這樣的機會,對于呂氏餐飲公司非常難得,呂冬也很清楚,只要資料準備齊全,審核大概率就是走個過程。
不得不說,許多人或者事,領導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減稅能有效提高公司利潤,土地補助將來能用在建立倉儲或者配送中心上面。
最為關鍵的則是無息貸款,這能讓呂冬進軍泉南市場的計劃,擁有更為充沛的現金流。
呂冬專門問到貸款的事。
趙干事簡單翻看過呂冬準備的資料,之前兩人有過交流,資料基本齊全,說起來說道:“貸款數額與公司規模有直接關系,你這邊多了我不敢保證,獲得審批之后,申請五十萬的貸款難度不大。”
呂冬說道:“行,后面需要啥,趙哥你隨時聯系我。”他想到另一個事,趙娟娟摔倒,還要跑道縣城,帶著幾分提醒:“趙哥,大學城這地,看病很不方便,連個醫院都沒有。”
趙干事明白這話意思,笑著說道:“省大的醫學院很快也會搬過來,咱領導正在跟省大爭取,讓他們的附屬醫院在這邊建立東院區。”
“那敢情好!”呂冬說道:“省大附屬醫院在省內數一數二。”
趙干事拿著資料走了,后續的事情有他在,也不需要呂冬太過操心。
過了幾天,趙干事打來電話通知呂冬,已經正式推入審核程序,呂氏餐飲公司這邊,需要有人經常去跑一些部門。
大學城雖然全面開學,但大伊萬這個老外不算忙,呂冬再次祭出核武器。
雖然不是外資企業,也遠遠達不到合資公司的標準,但有外資股份在,某些可能存在的隱形刁難,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獲得相關的政策扶持之后,呂冬第一時間申請無息貸款,按照大學城管委會推出的政策和上面的蘋果標準,呂氏餐飲公司可以獲得三年期總計60萬元的無息貸款。
放眼整個太東地區,一家私有制的小型企業能夠獲得如此支持力度,不說絕無僅有,但也稱得上少之又少。
大學城在楊烈文的帶領下,政策方面正在向全省改革開放前沿的行列沖刺。
與呂氏餐飲公司同時獲批的,還有省大一個研究生的創業公司,對方主要以開發計算機軟件為主,在這個時代稱得上高新技術企業。
現在,只能能跟計算機扯上關系,就代表著又高又新。
就連泉南省大路那條又窄又亂的路,都能號稱太東省的硅谷。
六十萬元的無息貸款走完審批,然后再到賬上需要時間,這一過程可能相對比較長,需要耐心等待。
畢竟是對公,想快也快不起來。
大學城開學季全面拉開大幕,遍布在大學城地區的三十多所院校先后開學,而且今年又有部分新的院校搬遷過來。
太東警察學院相當一部分從泉南搬到大學城,新校區位于中心路口東邊,距離藝術學院不算遠的地方。
大東工業大學與省大完成合并,部分專業搬遷到了大學城校區。
曾經有人說五道口是全宇宙中心,或許用不了太久,文化路和學府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能成為太東省的中心之一。
財政學院與經濟學院重組而成的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體育學院,新搬遷過來的警察學院,師大和省大以及附屬中小學,中心路口附近聚集了十幾萬學生。
還有龐大的教職工群體和搬過來的部分家屬群體。
其中市場有多大,可想而知。
北邊的創新港和西邊的工廠區,朗朝集團招聘和搬遷過來大批員工,還有像呂氏餐飲集團這樣開始扎根在大學城的公司出現,東邊的商務中心有晚報社很快要搬過來,已經有一大批人手過來打前站。
附近有上班族開始出現,并且逐漸成為強力消費人群。
另外,緊挨路口的學府文苑,財經大學南邊的花苑小區,創業港北邊的新世紀家園等小區,因為省大師大附屬學校的關系,整體入住率達到五成,有產者居民的消費市場也在增長。
進入九月份,中心路口這邊的各個商鋪,火爆程度遠超暑假以前,麻辣燙和漢堡皇倆店面加在一起,日均營業額能達到4萬。
尤其漢堡皇,因為食物餐點便于攜帶,業績增長速度完勝麻辣燙。
縣城的兩處店面,經過一個多月的經營和宣傳,熱度和業績也有所增長,即便人員相對分散,不像中心路口如此聚集,倆店日均營業額相加也達到了1萬5。
這個競爭遠遠談不上激烈的年代,做生意的消費者環境,比起十幾年后好太多了。
十幾年后,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鬧得滿城皆知。
現在,哪怕像程立峰那樣,負面影響其實也只局限于一小撮人當中,用不了就會被人遺忘。
不止是餐飲店面,呂冬與王棟合伙投資的網吧公司,生意同樣好到爆。
大學城的倆店,甚至達到等待上機的人快跟上機器多的地步了。
王棟也跟呂冬商量,準備在大學城開第三間網吧。
位置偏一些不要緊,因為學生根本不在乎。
楊烈文制定的商業扶持政策和不斷加大力度的招商引資,大學城的人氣暴漲,呂冬也準備在大學城開第三間店鋪,位置就選在創新港一號樓一樓的商鋪,他與省大方面搞定租賃手續,很快就會開始裝修。
這是一家純粹的火鍋店。
很多設備、桌椅和廚房用具都是現成的,從喬家村南邊的水泥廠倉庫里拉過來就能用。
創業港有十幾棟商業大樓,北邊還有個僅比學府文苑小一號的居民小區,未來同樣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呂氏餐飲公司準備在這里開一個呂氏火鍋店,
經過市場調研和初期的發展,以及縣城火鍋店的實際運營之后,呂冬準備將麻辣燙和火鍋業務徹底分開,餐飲業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以三條腿走路。
所以,進軍泉南市場,三項業務都會陸續開店。
開辟新市場需要做調研,呂冬和杜小兵倆人頻頻跑泉南,有些事情必須親自去做了解。
比如新店開在什么地方最合適,該地段的人流量如何,主要消費人群的構成和實際消費能力等等。
泉南屬于省會城市,地域面積很大,發展差異更大。
不像大學城,只要把店開在中心路口,根本不用考慮有沒有消費人群的問題。
走出去是必須的,但這一步必須要走好,一旦失敗的話,最少也會有幾十萬元的損失。
從很早之前,呂冬就在籌措積蓄資金,進入九月份以來火爆的客流量,更是提供了大筆現金流,算上確定能通過審批、卻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的六十萬元無息貸款,呂冬為進軍泉南市場準備了總計150萬資金。
政策扶持,尤其無息貸款,能讓呂冬擁有更為充沛的現金流。
呂冬始終與趙干事保持著緊密聯系,貸款在十月份之前絕對能批下來。
另外,他問了下趙干事關于楊烈文提出的政府機構職能轉變的事。
楊烈文幾次正式開會討論,進展不是不大,而是幾乎沒有。
別的省份可能是困難級別的,但放在太東,絕對是地獄噩夢級別的。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全國官本位最嚴重的地方,沒有之一。
最近就發生了一件事,讓呂冬慶幸自個沒有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從最開始就一步一個腳印走得非常穩妥,從而規避掉很多麻煩。
杜鵑開在創新港的傳訊辦電子辦公設備專賣店,突然遭遇到檢查,對方一定要拉庫存的著名貿工技電腦回去做質量檢測,十臺電腦被拉走之后,徹底沒了消息,直到杜鵑從泉南托人去問,那邊扛不住,最終才還回來。
但還回來的電腦,跟出庫時的條碼完全對不上,更像是臨時購買一批歸還。
至于原本的一批去哪,或許只有經手人才清楚。
其他像一些檢查人員進店待著不走等事情,在中心路口這邊發生過不止一起。
呂冬這樣能不受此困擾的店和人終究是少數。
不用應對這些叫人頭疼到腦袋炸裂的事,精力自然可以更多的放到營運上面,心無旁鷲何嘗不是一種優勢?
三天兩頭被人登門檢查,順帶打秋風,必然影響到正常營業。
楊烈文也只能緩緩圖之,做的太快了,可能連位置都坐不穩。
畢竟真正去做事的,還是下面的人,你上面的想法再好,下面也有一百種方法能給你把經念歪了。
進軍泉南之前,呂冬打算提前做好另一件事,進一步降低進貨成本。
拼搏年代 第263章 緩緩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