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軍閥 1144 楊氏三子,以死殉國
徐溫的三子徐知誨、四子徐知諫,就倒在血泊當中,看來已經氣絕斃命,但是按米志誠將領滅門的士兵提著刀圍了上去,又朝著倒地的尸首補了幾刀利刃入肉的悶響聲不絕于耳,看來除了不久前被遣散的仆役下人,府邸內但凡與徐溫沾親帶故的,也都注定活不過今日。
而先前被徐知誥駭得氣焰全無,也被拋棄在宣城的徐溫次子徐知詢癱在地上。他驚恐的瞪大了雙眼,就見成隊的魏軍士兵如狼群一般,提著鋒刃滴血的兵器涌入廳堂,一步步朝著這邊迫近過來,米志誠披甲綽弓,裹著一領漆黑的披風,也只是神情冷漠地看著眼前一切的發生。
徐知詢深知自己再不出片刻,也將如同自己的三弟、四弟,乃至其他幾個徐氏宗親子弟那般血濺當場他驚恐得哭嚎出聲來,滿臉眼淚鼻涕,當即又嘶聲討饒道:
“不不要殺我!府邸中所有財帛珠寶,也都愿意獻于諸位,只求能夠饒過鄙人性命,以后甘愿只做一介平民百姓,也必將感念諸位不殺饒命的大恩大德!”
米志誠踱步上前,眼見哭嚎乞饒的徐知詢,他陰沉的雙眼中仍然時殺氣凜然:
“徐府財產盡數抄沒,你也配拿來意圖賄賂我等?你老子徐溫那狗賊當初只因要掌控軍權,疑心我要與他作對,便害得我家破人亡,今日終于能報了這等深仇大恨我又為何要饒過你的性命不殺?”
但徐知詢的目光與米志誠對在一處,登時猶如一盆冰水兜頭淋下,將他澆了個透心涼徐知詢方才意識到,站在面前的,可是對他徐家心懷血海深仇的對頭,如今風水輪流轉,也絕對不可能會有一絲憐憫之情
徐知詢忽然尖著嗓子驚嚎了聲,下意識的撲身起來,轉頭拔腿便逃。畢竟螻蟻尚且偷生,就算徐知詢很清楚自己現在猶如待宰的家畜,也根本不會有幸免于難的可能,但本能的驅使下,他還是要拼命奔逃,而且逃得越遠越好!
然而徐知詢轉身剛邁出兩步,米志誠抽箭、拉弓、放弦的動作快到一氣呵成。彼此相距也不過幾十步,箭簇呼嘯射至,輕易的便從徐知詢的后腦鑿入,簇尖又從張開的口中貫出,去勢未竭,便將他的腦袋直接釘在了后面的屏風上!
發出一連串吵雜的響動聲乍起,豎立的屏風轟然倒塌,鮮血沿著上面雕刻的山川到處流淌。徐知詢有口難言,他雙目瞳孔中生命的神采飛速消逝著,絕望扭曲的神情也漸漸凝固住米志誠一箭將徐知詢射殺,便也不再去瞧尸首,仍舊大踏步朝著官邸深處走去,他口中還厲聲喝道:
“將府邸內內外外都徹查得清楚,但凡是徐溫那狗賊的種,絕不可讓他逃了!”
又過了大概一刻鐘的功夫,徐溫第五子徐知證、第六子徐知諤相繼也為米志誠麾下軍士所殺。至于宣城當中,其他諸部軍旅的主將,對于米志誠血洗徐府的行徑也都屬于默許的態度。畢竟他甘愿為魏朝賣命的前提,乃至拼了老命也要覆滅吳國的動力要報仇雪恨,才是其最大的動機。
說到底戰爭非常時期,不能按治世條條框框的律法加以約束。雖說冤有頭、債有主,然而米志誠按本來的人生軌跡會被徐溫設鴻門宴誘殺,就稀里糊涂的連同膝下諸子一并被害死可命途出現了變數,當初遭受無妄之災,禍及妻兒,自己卻得以逃脫,那么他要的就是你殺我全家,我滅你滿門這等酣暢淋漓的復仇。
李天衢盡可能避免濫殺無辜,但也從來不會標榜自己會是道德高尚的圣人,雖然徐知誨、徐知諫、徐知證等徐溫其他子嗣慘受米志誠的復仇禍及,死得也未免有些冤枉可是他們對于魏朝沒有什么價值可言,米志誠殺盡徐溫膝下諸子,得以解恨泄憤、得償所愿,也會更為死心塌地為魏朝效命,那么李天衢對其報仇的手段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不過李天衢發往南面征吳招討使司的詔書當中,話里話外也已暗示如若攻破宣城,占據徐氏府邸,其中婦孺不殺,府中仆役不殺,至于其他的人,我也就不明說了,你們就自己看著辦吧
吳國的實際掌控者徐溫全家為米志誠所殺,只除并非其親生血脈的義兒徐知誥膝下徐景通、徐景遷與他們的生母宋福金一并被魏軍看束起來不過吳國國主,名義上畢竟還是楊行密的子嗣,大批魏軍甲士蜂涌撞入宣城王宮當中,也要立刻控制住楊氏宗室子弟,再按處置亡國之君的條例,將他們盡數都押解至汴京。
把守宮禁的宿衛軍旅,也都是徐知誥安排用來挾制、監視吳王與楊氏宗室子弟的嫡系兵馬。然而徐知誥集結親兵亡命突圍,到底還是死于途中王宮這邊也只剩下些逃兵潰卒,眼見大股魏軍氣勢洶洶的殺來,求饒、投降、帶路倒是麻利得很,殷勤的帶著魏軍將兵趕往楊氏宗室所處的后宮。
按說魏軍全面控制宣城王宮,再一舉拿下吳國楊氏宗室那一大家子人,也應該不會再有任何阻礙然而當大隊魏軍趕至通往后宮的大門前,就見有一人仗劍攔在門口,也有種就算只身一人,也要與敵軍血戰到底的氣概。
但見那人看來也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生得還算俊朗,然而眉宇間卻滿是悲憤之色他頭戴束發紫金冠,身穿大紅箭袖,手中緊綽的佩劍忽然又指向迎面沖來的魏軍兵馬,便忿聲喝道:
“你們魏人侵我吳國疆土,進犯宮闕,孝武王三子楊濛在此,但凡我還有一口氣在,也絕不容得爾等再踏前一步!”
楊行密膝下第三子楊濛,如今也已年及弱冠之齡,只是當年徐溫、張顥合謀發動兵變弒殺他的長兄楊渥,又將二哥楊隆演扶植為傀儡國主之時,他也尚還不過是個半大的孩童。
只是雖然連同吳王在內,他們楊家剩下的兄弟幾個唯唯諾諾、膽小怕事,也唯有對楊濛對徐溫挾君專權深感不滿,而且心中憤懣與日俱增然而徐溫那只老狐貍很快也察覺出楊濛對他的敵意,所以按史載軌跡,本來吳國第二代國君楊隆演郁郁而終之后,本來楊濛按排序理當繼位,結果徐溫卻直接將他的兄弟楊溥推上國主之位。
楊濛畢竟是少壯年紀,還曾直接忿言感慨“我國家竟為他人所有乎!”,甚至后來還殺死監視他的徐溫親信,只帶著兩騎星夜疾馳,意圖去投奔吳國宿將周本尋求庇護。怎奈何周本的次子周弘祚早已倒向徐溫一方,他也最終落得個死于非命的下場然而如今徐溫、徐知誥雖然已經倒臺,可是吳國也將亡了他卻又能如何?
也唯有以死殉國罷了!
唐末大軍閥 1144 楊氏三子,以死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