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軍閥 594章 合縱抗強?已是不可能了
孤長子希振,雖然寬厚仁善,可是性情怯弱,又只喜吟詩作賦。不但無心政事,也絕無能鎮住屬下臣僚的雄主魄力;
次子希聲,雖然愛妃(馬希聲生母袁德妃,最受馬殷寵愛)一直稱他聰穎,以后也必能成就大器...可也不過是為母寵溺親子,孤當然也能看出希聲他為人貪念太重、性情偏激;
而三子希旺,性情雖篤厚恭謹,可別無大才,恐怕難堪大用;
四子希范,雖然好學善詩,但為人好逸惡勞,又是寬以律己,苛以侍人...若不嚴加管教,也極易玩物喪志、沉溺享樂;
至于希萼、希杲、希廣諸子,現在到底還是年幼無知、少不更事...按說吳國先王楊行密與孤還是同年出生,他既然已身故了,也不知孤的陽壽到何時也將終結...也不知他們成年后心性如何、能力高低,以國事相托,為時也未免太過早了。
楊渥那小兒張狂妄行,卻繼任吳國王位,也全因楊行密其余諸子年幼難保...孤若笑他吳國老子英雄兒狗熊,可是反觀我楚國...無論是誰為儲君,孤也實難安心吶......
“...大王?”
許德勛眼見馬殷怔怔出神,也不住出言問道。又默然了一陣后,馬殷便長嘆了一口氣,隨即說道:
“即便楊渥那小兒放肆狂妄,早晚自取其禍。但是他執意要與孤為敵,以后仍要興兵來犯,致使治下子民還要受兵災戰禍荼毒。時局動蕩不定,對于我楚國而言,終究不是好事......”
許德勛聞言也點了點頭,思索片刻,他也接茬說道:
“大王當初因與清海軍劉隱爭嶺南五府之地,便已廝殺過幾陣。而后劉隱也向魏朝上表稱臣,雖說如今清海軍揮兵西顧,看來意圖兼并靜海軍治下疆土...既然同奉魏帝為宗主,我楚國也不便趁機攻取嶺南兩廣之地。
但畢竟要防患于未然,南有劉隱、西有王建,而我國雖然向北面魏朝稱臣,但也須屯兵于邊界以防萬一。本來與東面吳國相安無事,可恨如今楊渥得隴望蜀,使得我國四面受制,都需要分兵把守寨壘要隘......
依臣之見,雖然亦須提防劉隱、王建,眼下唯有楊渥主動興兵侵攻我楚國治下疆土,而魏、吳兩國如今更是勢如水火。只有遣使往魏國表明心意,待吳國再意圖攻打我國之時,魏軍經由江陵、鄂岳正可截擊后路...到時魏帝雖會利用我國意圖重挫吳軍,而我楚國也正可借助魏國的軍力蕩滅犯境敵軍...如此兩相利用,以保我楚國領土不失。”
畢竟按原本軌跡,許德勛便曾向馬殷諫言朱溫雖然不是什么好東西,可他既然挾制唐皇、雄踞中原,改朝換代也已成定局。以主公的立場也當尊奉中原天子以維持治下時局穩定,而須向朱溫上表稱臣...如今卻是換做李天衢坐鎮中原,而往日相安無事的吳國非要來侵攻結怨,許德勛自然也是傾向于尊奉中原宗主,以消弭吳國的軍事威脅。
而馬殷聽許德勛諫言,下意識的微微頷首,而他心里卻仍不禁思忖道:
唇亡齒寒、合縱共存的道理誰都懂得,偏偏楊渥不懂。因為魏帝雄霸中原,孤表面上向他稱臣,是為了自保,但也絕對不愿看到吳國被魏國滅所。畢竟吳國倘若覆亡,魏帝也很有可能要覬覦孤治下疆土......
當年楊行密刻意要做人情,而放還二弟與孤團聚,他也很清楚哪怕我楚國不會聯手與他一并對抗中原,起碼彼此互不侵犯,那么無論是當初朱溫的梁國,還是如今李天衢的魏國,也都會有所顧忌。
結果楊渥你這鼠目寸光的小兒,也實在是欺人太甚。孤如今只得響應魏國以保我境領土,可是從長遠看來,只怕日后仍有隱憂啊......
馬殷心中忿恨的念著,他也愈發感覺到心力憔悴。已經與過去自己為食人魔王秦宗權效力的經歷徹底訣別,馬殷從坐鎮湘楚諸州以來,自問勤政愛民,為百姓生計著想,迄今為止也從來不敢怠慢。
然而馬殷卻不知道,魏帝李天衢麾下最善于理財的謀臣高郁,本來應該是輔佐他打理得楚國無比富庶,就連按正史線本來應該是南楚開國元老的張佶,也已轉投為李天衢賣命過了許多年頭......
就算如今楚國尚還有馬賨、馬存、姚彥章、許德勛、黃璠...等心腹宗親、文武才干效力,可是少了高郁那等有能力打理得一方割據政權繁榮富裕的能臣輔佐。馬殷有太多的政事都要親力親為,就算大概能維持治下百姓生計無憂,但是楚國也并沒有成為當世論富饒屈指可數的國家,他也透支了太多精力與元氣,現在蒼老的也已十分明顯。
偏偏繼任吳王的楊渥還要跳出來生事結仇,馬殷更感到勞累不堪、心力難支。他倒是也想維持楚國與吳國、吳越等勢力并立的局面,但又怎能退讓下去,而任由楊渥勢必要攪擾得己方勢力動蕩不安?
思前想后一番,馬殷忽的又悵然嘆道:
“楊行密本來也當得起雄主之名,可只怕楊家的基業,卻要敗在其子手中,楊渥小兒這是非要逼得孤附協同魏國與他吳國為敵...而孤出身貧賤寒微,當年蒙恩主知遇提攜,也是歷經無數兇險,方才有機緣自據一方,稱王建國...可是哪怕湘楚之地以孤為尊,也終究還是要看魏帝的眼色行事......”
...吳軍大將陳知新侵攻楚國,卻被馬殷麾下首席勛將許德昌擊潰慘敗,而遭擒殺處斬的戰報傳至魏國治下,經由驛站快馬傳遞聲息,也已上稟正在返程往汴京途中的李天衢知曉。
楚國、吳國的關系已經迅速惡化,馬殷應該也會根據情況的變化,而打算改變外交策略;而這次兵敗之后,也將會使楊渥與吳國其他元老勛臣的嫌隙越來越深...這些事李天衢自然也料想得到。
然而除了楚、吳兩國之間戰事的結果之外,幾乎在同時傳來的另外一樁情報,也立刻引起了李天衢的注意:因為不止是吳王楊渥悍然出兵侵攻楚國,占據兩川巴蜀之地的王建同樣也是集結重兵,調動部曲,蜀國也已對外發動了大規模的戰事。
注:馬殷與其子嗣相差年齡很大,雖然長子馬希振生辰史載無詳細記錄,而在他四十六歲之時,次子馬希聲才誕生。而后陸續又生了三十多個兒子,以及史書有載的兩個女兒...按情節現在的進度,南楚第二代國君應該也才八、九歲大。
不過寫這本小說的初衷,也有想將很多在后世知名度或高或低,但是在這個時代比較重要的人物,以及一些重要的史實事件代入進故事當中的想法。可是如果完全按嚴謹的寫法,馬殷應該是排在錢镠之后,五代十國中第二長壽的開國君王,他還能再活個二十多年,而后馬希聲在位三年、馬希范在位十五年之后,楚國群駒爭槽才到了兄弟相殘最為狠烈的階段......
到了那個時候,主人公也已是個老頭子了。再要與南楚“群駒爭槽”事件發生關聯,那可就太過拖沓了...所以馬希聲、馬希范等馬殷子嗣的年齡較之正史會更大些,一些史載的大事也會提前些年份發生,在此做個說明......
唐末大軍閥 594章 合縱抗強?已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