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軍閥 427章 南楚要打,不過現在不適合
本來是向朱溫稱臣,而梁國勢力不得已退縮到關中甘隴地界。到底是轉而向李天衢上表奉為正朔,還是說仍舊以梁國的附屬割據政權自據,而與魏國敵對。楚王馬殷也都沒有明確表態,只是一直在觀望局勢。
可如今李天衢的勢力已經拓張到了武昌軍藩鎮,馬殷終究還是要做出回應,而他的選擇也是:向李天衢俯首稱臣。
至于什么魏帝文成武德、雄踞中原,鄙邦感服天威,愿為臣屬,貢賦不絕...那一套稱臣的說辭,翻來覆去也就是那些話。李天衢陸續接見諸國派遣來上表的使臣,聽都聽的膩了。端坐在大殿內龍椅上,李天衢打量著楚國來使張彥瑤,忽的說道:
“朕聽聞楚王執掌湘地之后,養士保境,也的確稱得上是勤政愛民...想當年朕曾與楚王昔日上官孫儒、劉建鋒廝殺,誅兇除暴,蕩滅害民兇丑,而楚王本是賊軍先鋒大將,當時在戰場上還險些打過照面。如今他倒也知道濟世安民,使得孫儒余孽不再復當年禽獸之行,這倒也可說是難能可貴了。”
張彥瑤聞言,也連忙稟說道:
“吳王有雄主之才,而陛下更具雄才偉略,當初都起于微時,都意圖搏割出身,故而各為其主,難免兩相對立...而吾主亦曾感言,當初曾與陛下為敵時,索性未曾在戰陣上要立決生死,否則也斷然不會有日后占據湘楚,得封王爵的造化。
時事境遷,吾主已非秦宗權、孫儒麾下將官,據楚為王,以愛民為愿,而陛下雄踞中原當奉為正朔,鄙國誠心臣服,愿永結君臣之好。”
永結君臣之好?那馬殷可是很記孫儒、劉建鋒二人的恩情的。而他那兩個恩官,可都是死在我的手上...若是有的選,恐怕馬殷也不愿意向我低頭稱臣,可問題是,他沒得選。
李天衢打量張彥瑤這個楚國方面派來要促成彼此和平關系的使臣,又暗付道馬殷無論情不情愿,可是他既然肯服軟稱臣了,那么基本也能確定楚國不會有向被拓張領土的意圖。畢竟馬殷稱王之后,楚國在他當政期間,奉行的國策一直都是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
第一句話很好理解,誰能占據中原,勢力又最為強大,我便任誰當老大。可之所以的上奉,而不是降從,意思就是我把你當皇帝供著,給錢給糧也絕不耽誤,但是稱霸一方的權力,卻絕對不能拱手相讓。而且我體諒治下百姓生計,所以也很少會主動對外進行戰爭。
而后一句,也體現了楚國戰略環境上的內憂外患。馬殷雖然陸續蕩平了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可是除了那些打著唐廷刺史旗號,占據一州一隅的零散政權,可是進入湘楚地界,還有眾多據險自守的少數民族勢力。
這般時節中土南部的諸族各部統稱為蠻苗,如今楚國邊界與境內便有辰州蠻、靖州蠻、飛山蠻、梅山蠻...等各自獨立的割據勢力分布,北面還有夾雜荊南、楚國之間的武陵洞蠻首領,自號武貞軍節度使的雷彥恭,上下于南郡、武昌之間,不但襲掠荊、鄂,還時常進犯寇鈔楚國邊境。
對外還有靜江軍(治所桂林,下轄后世兩廣、貴州部分領土)節度使劉士政,據報說與楚國之間也鬧得很不愉快。馬殷還與荊南軍相互看不順眼,早先來汴京上表臣服的成汭麾下謀士李挺,便會放話說武陵雷彥威、長沙馬殷,皆是我軍仇敵,而等到南面劉隱再上位接管清海軍節度使,與楚國之間還有幾場仗要打......
周圍都是不省心的鄰居,馬殷便已不勝其煩,也根本沒有余力,更沒心思還要去觸怒北面占據中原的強大帝國。
可就算你不會主動來找我的麻煩,我現在又應不應該吞并你的地盤?
張彥瑤矗立在大殿當中,他低眉順眼的等候著李天衢的回復。然而過了良久,卻還沒有聽見半點動靜。張彥瑤感覺到大殿內的氛圍似乎愈發的壓抑,渾身也感到很不自在,而就在此時,李天衢忽的開口,說道:
“朕聽聞楚王與成汭素來不睦,可荊南軍畢竟已向我朝稱臣,楚國以后也須與荊南修好才是。而雷彥恭貪婪殘暴,據澧、朗二州,上侵荊、鄂,南犯湘楚,楚王與荊南成汭,本來都施仁政愛民,偏偏雷彥恭夾在中間,來往剽掠殘害黎民,他卻不應是楚國與荊南的共敵?
朕也不承認他所謂武貞軍節度使的身份,還望楚國與荊南能放下彼此成見,共討雷彥恭,此后兩方無邊患顧慮。對于荊、楚治下百姓而言,不也穩定局勢的好事?”
張彥瑤終于等來李天衢的回復,聞言也是面露喜色。本來北面接鄰,而彼此關系日趨緊張的荊南成汭搶先向魏帝稱臣,楚國方面也立刻緊張起來,唯恐李天衢真要再發兵南征之時,荊南軍掉過頭來便要成為進攻楚國的急先鋒。何況魏國如今又吞并了武昌軍藩鎮,從荊南、鄂岳方面雙管齊下,以楚國如今的軍力...除非萬不得已,當然也不敢與李天衢一方勢力硬碰硬。
可是聽李天衢如此說,張彥瑤意識到對方認可楚國上表稱臣,那么魏國也就不會再興兵南下,意圖一鼓作氣再兼吞楚國疆土。而且又聽李天衢指示楚國與荊南軍應當修好,若不是彼此提防對持,哪個又愿意己方勢力領土的邊界長期處于軍事威脅當中?
如此看來出使趕赴汴京,上表稱臣以求兩國修好一事,任務也可說是圓滿達成了。張彥瑤心中慶幸不負使命,遂又山呼萬歲,直向李天衢稱恩道謝。
李天衢微微頷首,心中想的卻是便如先前對待荊南成汭那般,太過急于求成,而試圖盡快侵吞下楚國領土,不但要考慮到其他諸方勢力的反應...楚王馬殷,不比高季昌、成汭、杜洪這些割據勢力,他可絕對不是好捏的軟柿子。
就算楚國軍力不及己方勢力,可據探報,馬殷占據湘楚受封王爵之后,陸續又組建了決勝、長直、衡山、強弩、戰掉、義勝...等諸部軍旅。真要把他惹急了,統領楚軍把守各處要隘死守,這場仗真要打起來,很大的概率是奪下幾處州府,但是所將付出的傷亡代價必然十分慘重,還會致使主力軍旅陷入湘楚戰事的泥潭當中,反而還會給一直盼望收復失地的朱溫可乘之機。
而且楚國與吳國之間的關系又十分微妙,楊行密可一直試圖拉攏馬殷。若還是奉朱溫為主,除非吳國拓張到楚國邊境,馬殷如果有朱溫的倚仗固然要打,可大多時期楚國對梁、吳兩國的態度是我都不得罪,李天衢心說真要把馬殷逼到了份上,那就是把楚國生生推到了吳國一方的陣營。
不過雖然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李天衢尋思楚國終究還是要打的,畢竟馬殷雖也是勤政愛民的明君,與閩王王審知的命數卻也不同,如果他還按原本的命途軌跡,可是能一直活到七十九歲。
就算馬殷身故之后,他膝下幾個兒子也會發動“眾駒爭槽”那場動搖楚國國本的內亂...可是按史載線走那都是四十多年后的事了,李天衢心說要取楚地,我也不愿耗到那個時候......
唐末大軍閥 427章 南楚要打,不過現在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