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新秩序 第七十八章 國之干城李伯紀
不同于以往歷經九死一生砍下好多番人的腦袋才給個幾階無品級的武臣之職糊弄人,朝廷這次對韓世忠對獎賞和晉升非常實在。
大宋定武臣官階共五十三階,武功大夫位于第二十七階,正好處在高、低階武臣的分界線上。
再向上一步便可步入高階將領之流,這是砍多少番人腦袋都換不來的際遇。
而處于對敵第一線的淮南兩路宣撫使司副都統制之職,也可以為敢戰又能戰的韓世忠提供足夠的刷戰功機會,這個任命絕對誠意滿滿。
實際上,朝廷降給韓世忠的圣旨除了破格擢升其官階外,還有令其人就地整編招安的亂軍,以對抗亳、宿兩州同軍,并壓制不聽招呼的光州李成部。
其人出身普通農家,在沒有投靠將門和文官門下的情況下,以三十六歲之齡就爬到一路副都統制的高職,這在大宋開國以后是難以想象的。
只能說,韓世忠確實有戰陣殺敵的大本事,又敢于搏命換富貴,還有大運氣。
的確是運氣,沖鋒陷陣多年下來還能全須全尾,并能在關鍵的時間做對關鍵的事,都需要極大的運氣。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很多有能力的人終其一生都很平凡,并不是不努力,而是缺乏那么一點“運氣”,始終得不到展示其能力的平臺和賞識其能力的“貴人”。
在韓世忠看來,自己過去的十多年里升官的秘訣并不是提著腦袋沖鋒陷陣,反倒是西軍不斷被擊潰又一再恢復編制提供的空缺。
而這次的功勞能直達天聽,更是冥冥中自有天定。
其實,偶然中也有必然。
前段時間,大宋皇帝接連下旨,要求朝中內外舉薦文武官才堪為將帥者。
為此,趙桓甚至不惜拉上一群七老八十的垂垂老者來充門面。
乃是因為大宋真的是人才凋零,太需要有膽有識能為朝廷分憂的豪杰之士了。
在禁軍接連戰敗一片愁云慘淡的情況下,韓世忠這份功勞才更加顯眼。
潁州亂兵入淮兵的消息報到京師后,首相吳敏雖然報喜藏憂盡力掩飾其規模,趙桓卻是既擔心亂兵坐大,更擔心引來同軍干涉,長期不得安眠。
李綱接連兩份捷報送至臨安后,趙桓初時還有些擔心其人謊報軍情,特意命兵部查過韓世忠以往的事跡。
不查不知道,先登銀州城、生擒夏國駙馬兀哆、多番平定民亂、勇挫同軍等功績實在耀眼,襯托得朝廷之前剛任命的一干金吾衛上將軍黯然失色。
趙桓被迫登基大半年以來,深感沒有自己核心班底的苦惱。
用人必疑的大宋皇帝這次真的拿出了極大魄力,其人憑直覺認定這個韓世忠值得培養,是自己可以重用的臣子,乃不顧一些大臣的反對,決定破格擢升。
至于趙官家為何如此堅信自己的直覺,除了韓世忠從軍多年的事跡確實很能滿足生于深宮的皇帝對忠臣猛將的幻想外,還有后者的名、字取得好,一聽就是正臣。
韓世忠當然不知道自己被天子超拔還能跟已經故去多年的劉法經略相公扯得上關系,就算知道,其人也很快就沒心思關心這些了。
因為,淮南路宣撫使司副都統制的官帽還沒有戴熱,就面臨將要丟掉的風險。
其人才接到朝廷的圣旨,還沒有率軍進入壽春府,駐守于淮南東路淮州的同軍王進便揮師南下,攻下來壽春府治所下蔡縣。
下蔡縣不僅是壽春府治所,還是大宋淮南西路對抗淮州同軍的一線重鎮。
為了防止同軍南下,朝廷在原本下蔡、壽春兩縣駐有重兵。
再依托穎水、肥水、淮水、硤石山、八公山等復雜地形構筑的防御體系,就算依然沒法阻止同軍南下,至少也能夠有效遲滯敵人的行動。
李福作亂后,由潁州攻入壽春府,首先打下的是霍丘縣,隨后便是六安縣。
其人盡挑軟骨頭,就是特意避開了重兵駐守的下蔡和壽春兩縣。
但為了圍堵肆掠壽、廬、滁等各州府的亂兵,李綱前些日子只能拆東墻補西墻,不斷從這兩城中抽調兵馬,先解決了眼前的難關再說。
結果,等到同軍突然南下,下蔡守軍僅僅堅持了半個時辰,城池便宣告陷落。
同軍要打淮南,并不是臨時才做的決定。
早在幾個月前,大宋朝廷因李成不肯退兵,緊急調集大軍對其圍困,導致蘄、壽、潁、蔡等州府雞飛狗跳,也間接影響到了大同治下淮州、宿州等地的民生。
彼時,大同朝廷便向欲要以租賦換回開封府的大宋發出威脅:
淮南路至今兵亂未止,嚴重影響大同臨近州縣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趙宋朝廷若是沒能力保境安民就別浪費時間,大同可以替你們管。
大宋朝廷從同宋兩國數年交往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一定要正視大同的正面警告,不然的話,后果會極其嚴重。
趙桓自然不敢勞同軍大駕為自己管好淮南,便只能接連下詔催促李綱穩定治下。
淮南的主要問題是李成居心叵測且不服調遣,其人卡住數路交界的要地黃州,一不小心就會禍亂半個天下,讓朝廷極度不放心。
但這個賊子異常狡猾,擁兵自重卻沒有公開作亂,朝廷要想逼迫其部退回光州確實不大容易,但只是穩住其人卻不是太亂。
而李綱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實不在李成的真實想法,而是朝廷軍隊本身。
封鎖李成的軍隊是來自各地的勤王兵馬,成分龐雜不說,駐地還非常分散,難于集中號令,靠這些人很難有效壓制人數雖少戰力卻不弱的李成部兵馬。
而李成也因為同宋兩國突然停戰讓朝廷騰出來手來,也不敢輕舉妄動。
于是,李綱與李成是麻桿打狼——兩頭怕。
雙方都擔心引來就在不遠處的大同軍隊干涉,都不敢真開打。
為了逼迫李成回師光州,李綱就只能反復調動周邊軍隊威懾其人。
但大宋軍隊的軍紀本就相當差,朝廷的錢糧賞賜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頻繁調動軍隊,滿肚子不爽的丘八們自然會將怨氣撒在地方上,軍地矛盾由此便不可避免。
李綱打了這么久的仗,自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書呆子。
其人被急于求成的皇帝一再下詔催促,又擔心時間長了軍隊會失去控制,便只能殺人立威以圖整肅軍紀。
然后,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對守土有責的韓世忠來說,事情已經到了現在這一步,再想之前的問題已經沒有意義,如何阻止同軍繼續南下的步伐才是當務之急。
其人剛剛收編了兩萬亂軍,能夠掌控的軍隊數量急劇增加,可戰力卻是直線下降。
實際上,得知同軍攻陷下蔡后,壽春府安豐、霍丘等縣守軍皆望風而逃,就連預置在合寨鎮的蘇格部兵馬也在當晚出現了數十人的逃兵。
韓世忠一心在戰陣上博富貴,卻不是只知道一味猛攻的無腦莽夫。
其人非常清楚在畏懼同軍和懷疑會被朝廷清算的雙重負面情緒共同作用下,才被朝廷招安的亂軍兵卒士氣極為低下,戰斗意志相當薄弱。
硬要強逼著他們上陣,那就是給同軍送人頭,甚至一個操作不好就會引發兵變。
這也是韓世忠在廬州招安亂軍后,就以“初降之兵不可用,倉促調動恐再生亂”為由,勸說宣撫使相公不要急于調其部回位于前線的壽春府。
李綱在臨安保衛戰中暴露了不通軍略的短板,到淮南后便多番深入軍中,總算粗略了解了一些底層軍漢的真實想法。
其人害怕再度激起兵變,乃同意了韓世忠之請。
但李相公也不放心韓副都統制一人整頓這么多兵馬,為安全起見,其人隨后便親自趕到廬州為后者“壓陣”。
同軍攻陷下蔡縣的消息傳至廬州時,李綱正在韓世忠的陪同下巡視軍營。
“韓副都統,同軍初入下蔡,地理不熟,人心不附,正是最脆弱的時候,本帥令你立即率一萬大軍連夜北上,奪回此重鎮!”
“相公。”
韓世忠能有此番造化,李綱也算是其貴人,在李宣撫面前,其人一直很恭順。
但統兵打仗容不得半點糊涂,更不能因為人情而白白葬送將士們的性命。
“請容末將細稟!”
二人接觸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數日,但李綱卻對驍勇善戰又謙虛好學的韓世忠產生了很好的印象,對其頗為倚重。
因而,明知軍情如火,韓世忠似乎反對出兵,李綱也能耐心聽取其人的意見。
“快講!”
“我部雖眾,卻是未經嚴格整訓的降兵,可用以防守堅城,卻不可用于奔襲攻堅。同軍又慣于圍點打援,末將擔心以新降之師奔襲下蔡,會正中敵人下懷。”
時間緊急,李相公也耐心有限,韓世忠不敢拐彎抹角,一句話簡單介紹完實際困難,見李綱沒有吭聲,便直奔主題。
“末將建議先收縮兵力,固守濠、廬兩州,依托堅城阻擋同軍東進,待末將整頓完兵馬,再收復下蔡。”
李綱有股明知不可為而偏要為得犟勁,其人一直苦于自己不知兵,難得有韓世忠這樣實戰經驗豐富的戰將在身邊,自然不會白閑著。
這幾天在軍中,李綱便針對淮南路的軍事形勢多次考校韓世忠。
由是韓世忠雖然直說了半截話,但李綱大略能猜到其人的想法。
“你要引同軍攻擊光州?”
“是!”
壽春府就這么大一塊地方,同軍一旦站穩腳跟,肯定不會就此停止進攻。
韓世忠主張將兵馬集中于境內水網縱橫不利于同軍大規模騎兵和重炮營快速展開的濠、廬兩州,是寄希望同軍攻擊受挫后,轉移進攻方向。
壽春府的西面是穎州和光州,南面是的蘄州和黃州。
穎州位于淮河上游,連接陳、蔡、淮州等地,本就駐有大軍。
李福發動兵變后,朝廷又調集了萬余兵馬入穎防止亂軍回竄。
正常情況下,同軍不會由壽春府仰攻重兵防守的穎州,而南面的蘄州和黃州與壽春府又有大別山阻隔,攜帶重炮的同軍很難越過。
數面受阻之下,同軍向西面的光州突進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而李成雖然難容于大宋朝廷,可大同也同樣不會收留此等禍國殃民的軍頭。
甚至,以大同正乾皇帝說到做到的行事作風,同軍此番出兵壽春府,搞不好真是為了禍亂淮南兩路的李成而來。
為了自保,李成也必然會回師光州迎戰同軍。
如此一來,黃州困局便輕易化解,朝廷也可驅虎吞狼,逼迫李成這賊子為國效忠。
韓世忠也能利用這個時間差,抓緊整訓本部兵馬,待同軍與李成殺得難解難分時,再坐收漁翁之利。
應該說,此計確實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
李綱思考片刻,給出來自己的答復。
“此計——不妥!”
“相公!”
大宋如今確實需要韓世忠這樣的良將,李綱也有愛才之心,才能容忍其人對自己的冒犯,并愿意為他耐心解釋此計為何不妥。
“九年前,李子義禍亂京東,朝廷欲要驅使徐澤與李子義兩部相殘。
結果,徐、李二人確實打起來了,可大宋卻在不經意間丟了京東東路!
李成的崛起頗多巧合,其人在同軍的追擊下接連竄逃數路還能擴張實力尤為可疑,焉知此賊就不是那偽帝特意拋出的第二個李子義?”
李子義大鬧京東路乃是戳穿大宋盛世幻夢的標志性事件,徐澤也正是在“平定”李子義之亂后徹底失去控制。
韓世忠雖然沒有親歷,卻是反復研究過這段歷史,也發現了的其中頗多疑點。
由是,李綱的話讓他無法反駁,而宣撫相公的顧慮遠不止于此。
見韓世忠無話,李綱接著道。
“同軍攻入壽春府的兵馬僅有數千人,未必會繼續西進攻打李成。
反倒是李成有可能會畏懼同軍兵鋒,而突破黃州防線竄入荊湖北路。
朝廷到此時還沒能解決妖人鐘相,若再讓李、鐘二人合流,進而禍亂江南。
如此嚴重的后果,你、我可能承擔?”
水滸新秩序 第七十八章 國之干城李伯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