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后 二十三、王與太后(上)
緬甸,阿瓦城。
夏日的伊洛瓦底江波濤洶涌,在降雨和地形的加持下,咆哮著從北而來朝南而去,豐水期間的江曼寬闊無比,渾濁土黃色的水面上起起伏伏漂浮著很多的樹木和枯枝等等,河流從城市的西北側流過,阿瓦城的面貌浮現在了鏡頭前,這是一個很大的城市,按照在這里經商的華人們比較,比起昆明來,還要大上許多。
不過這也是正常,昆明在大元時候都還不算是云南的中心,那時候云南的中心是大理府,省會的地位確定了不過是兩百多年,而阿瓦城,是緬甸諸多王朝幾百年經營下來的國都,這里水路陸路十分發達,到緬甸各地都是中等距離,特別是水路,沿著伊洛瓦底江順利而下,不過半日,就可以到達下緬甸所有沿江的地方。
而地形地勢又十分的方便,港口城市,城市的西北側是大江,大江之北又是緬北高原的余脈坐鎮,此處有林木可以采伐,東南角則是廣闊平原,河谷之地,雖然雨季的時候頗多泛濫,但泛濫的河水往往帶來了肥沃的土壤,緬甸氣候炎熱,除卻洪水泛濫的時候,此地竟然是為比較干燥的天氣,土地肥沃,出產水稻棉花甘蔗芝麻等等,一年三熟不成問題。昔日有華人風水先生特意為阿瓦王朝——就是第一次定都此地的王朝來堪輿之數,特意選中了阿瓦城為都城,都城建設花了好大的物力財力,但的確從此之后阿瓦城就成為了整個緬甸的中心,東吁王朝的覆滅,桂家從木邦緬北高原企圖西征,好幾次都無法克服阿瓦城,倒是讓貢榜王朝占得了先機,攻占阿瓦城,奪取了緬甸的天下,成為緬甸共主。
不過那位風水先生也說過,阿瓦城雖然地理位置極佳,也有青龍白虎左右輔佐,但最還差一些龍氣,國運昌盛的時候且不妨,可如有大難的時候,衰敗傾覆的比任何國家都要快一些,彼時,阿瓦王朝花了三百粒金瓜子讓這位風水大師提供寶貴意見,求襄助之法,風水師他于是在都城王宮之中正殿的藻井下放下泥金白象兩頭,作太極陰陽模樣;又留下了一句:“敵從海上來”,就此翩然離去。
而從這個時候阿瓦城成為了緬甸的都城,雖然歷經戰火,但阿瓦雄城依然聳立,特別是本朝貢榜王朝以來,為了震懾四方,炫耀國力,特意動用奴隸和土司們進貢的勞動力,修建了高大的城墻,將阿瓦城打造的宛如銅墻鐵壁一般,夸耀國力,如此一來,果然四方土司均是賓服,后面更是趕走了緬北高原上的桂家,征服暹羅和逼迫南掌(老撾)臣服,現在又和大玄朝對壘,國力顯赫,如日中升,地方土司無一敢動彈,只能是乖乖的朝著阿瓦城進獻花馬禮和人財物。
伊洛瓦底江奔騰流過,水勢盛大,也沒有什么漁船出來打魚,突然之間,波濤之中出現了一隊船隊,只見到閃著兵器的光芒,船上又是站著神色嚴峻孔武有力的士兵,可見這些都是緬甸的戰船。
戰船到了阿瓦城下,這里有水門一座,水門內駛出小船無數,上面擺滿了物資,船夫搬運工等看到戰船靠近,頓時亂紛紛的拿起包裹朝著戰船上搬運,船上下來了一撥人,劈頭蓋臉的將堵住去路的民工們打開,為首出現了一位戴著紅色圓帽的人,眾人都認得這種圓帽,只有軍隊的高級官員才配佩戴,于是忙低著頭讓開了來路。
紅色圓帽的將領抬起頭來,看了看高聳的阿瓦城城墻,對著左右吩咐道,“馬上把物資裝卸裝卸完畢后,馬上出發,返回到前頭去,不能夠再耽誤了!”
“是!”
“我這就入城!還要要緊的事兒稟告王上!”紅色圓帽的人也不去別的地方,在士兵們的簇擁下又搭乘一艘月牙形的小船,從水門之中進入了阿瓦城,水門之上用大木密密麻麻的排成了柵欄,慢慢的用絞盤升起,小船進入了潮濕深邃的水門,一陣昏暗之后,繁華又熱鬧的阿瓦城出現在了這位將領面前,這位將領似乎也不是普通的粗人武將,他還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啊,是木棉花的香味,沒想到我在前線許多日子,阿瓦城的木棉花還是這樣的香氣逼人!”
他環視水門進來的河道兩邊,鮮艷如血的木棉花樹連綿不絕,夾道繽紛盛開,“木棉花開宛如青春,不知何處來何處去!”紅色圓帽的將領還吟誦了一句詩句,只是到底身后那些士兵們不是知音,也不知道鼓掌叫好,將領不免有些無聊,他冷哼一聲,好心情似乎就沒有了,只是板著臉訓斥船夫,“還不快著點!我還要入宮和大王稟告!”
水路平穩,水流快速,一下子小船就穿越過了來來往往的船流,到了都城內,王城外的一處碼頭,這邊就戒備森嚴多了,穿著白色布甲的侍衛們趾高氣昂的站著守住宮門,圓頂帽將領到了這個地方也不敢造次,于是忙拿上腰牌,對過之后才能入宮。
阿瓦都城可以說是宏達壯觀,而王城更是巍峨無比,金碧輝煌,在陽光的照耀下處處都是炫彩奪目,緬甸和暹羅風俗相近,宮殿裝飾多用白墻黃瓦,并加之金箔貼屋頂的佛塔造型,更是刺得眾人睜不開眼來。
若是換做低級官員入王宮,肯定要好生看一看這威嚴之極的宮景,但顯然這個將領不是普通人,他對著這些緬甸臣民們若是看到就會跪下磕頭以為神跡的景象熟視無睹,而是跟著內侍們迅速的到了一處大殿外。
大殿四下通風,沒有門窗,中間供奉著三尊金箔輝煌的佛像,有幾個人在佛前盤膝坐著,圓帽武官在殿內脫了鞋子,又摘下帽子,露出了禿禿的頭頂,他等著內侍通傳之后,彎腰進了殿內,雙手合十,對著和佛像一樣方向盤膝坐著的威武大漢叩首。
“辛標信大王在上,小臣那陀耶叩首。”
玄天后 二十三、王與太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