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鎮海王 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
京城大明皇家大酒店這里,曾子英、陳彼得、李向東等人乘坐黃包車抵達了這里,一到這里立即就能夠看到很多書生模樣打扮的人,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彼此聊的甚歡,遇到其他人的時候,也是彼此紛紛起身,互相認識一番。
整個皇家大酒店似乎好像都被這些前來京城趕考的學子們所霸占了,走到哪里都是這些學子們的身影。
曾子英、陳彼得、李向東等人一進到大酒店里面,也是立即遇到了其它地方的考生,彼此互相拱手行禮,有的還會主動上前來問問兄臺是來自哪個省的,彼此互相認識一番。
伴隨著大明交通的改善,大量公路、鐵路的修建,航運的便捷,再加上汽車、摩托車、馬車等越來越多,這極大的便捷了大明學子進京趕考。
所帶來的結果就是這些年來京城趕考的學子是越來越多了,一年比一年多。
在以前的時候,因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很多偏遠地區的學子前來京城趕考是極為不容易的事情。
像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等地,路途遙遠,往往進京考試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是一場對身心的嚴厲考驗。
另外科舉考試也是非常殘酷,往往只有7左右的人能夠考中,而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能夠中舉的概率僅僅只有0.4左右,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才能夠高中,有些甚至于考了十幾次才僥幸高中。
這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對于這些考生來說是無比煎熬的事情。
需要花費大量的盤纏經過艱辛的長途跋涉抵達京城,然而高中的概率非常低,往往都是來走個過場,湊湊熱鬧。
一次兩次還好,年輕的時候也還好,但是五次、六次都沒辦法高中,再加上年紀大一些之后,基本上也都會熄了進京趕考的心思了。
以前的時候,每次科舉考試大概會有30005000人前來參加考試,而每次能夠中進士的人數大概在300人左右。
有時候參加會試的人比較少一些,3000多人,高中進士有300人左右,大概還能夠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錄取率。
當然,這是明初的時候,那個時候參加科舉的人數較少,錄取率比較高了,到了明中后期,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就越來越多,錄取率就越來越低了,最低的時候甚至于低于4,一百個人當中只有4個人能夠高中進士。
這樣殘酷的競爭之下,這能夠高中進士的,自然是非常的不容易,也是人中龍虎,一飛沖天。
要知道參加會試的可都是從全國各省選拔出來的出類拔萃的,每一個都是牛人,可是在會試的時候,依然還要面臨如此殘酷的競爭。
這也是很多學子考了幾次之后就不再參加科舉考試的原因了,因為即便是千辛萬苦的去參加考試了,你很大的概率也是考不上的。
還不如去朝廷這里補缺,看看能不能以舉人的身份去當個小官又或者是干脆回自己的家鄉當個富家翁,何必苦了自己。
現在大明進京趕考的認識也是比以前多了很多。
不僅僅是交通條件的改善,讓進京趕考變的更加容易、快速、輕松了,而且也是因為現在大明的疆土遼闊,新增了很多的省份。
現在大明大大小小的省份足足有幾十個,近20年的擴張歷史,也是讓大明的領土越來越大,省份越來越多。
每一個省都有對應的名額,都有越來越多的舉人,這也讓進京趕考的學子越來越多。
前幾次科舉考試的時候人數就已經突破了萬人,弘治二十七年的時候,更是有超過15000人前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這一次估計前來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可能要突破2萬人。
雖然說朝廷在錄取進士的人數上也是增加了很多,因為省份變動了,再加上吏治改革,城市官府改革等等,需要更多的官員。
每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的名額也是大大增加,現在都已經超過500人了。
然而這點錄取人數和龐大的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相比,錄取的比例依然非常低,甚至于比起以前來,競爭更加的激烈、殘酷了。
競爭激烈、殘酷,但依然還是不能阻止大家對科舉考試的熱情。
現在大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了,更別說這些讀書人了,一個個生活條件都是很不錯的,自然也是希望能夠在高中加入官老爺的行列。
想要出人頭地,那就必須要經過科舉考試做官才行,只有考中了進士,這以后才是真正的前途無量。
眼前的大明皇家大酒店里面幾乎都是前來京城趕考的學子。
對于這些考生,酒店這里也是非常歡迎的。
一方面歷來京城的商戶們都喜歡這些學子,有著優良的傳統,有些客棧、酒店甚至于掛出了狀元酒店、客棧的牌匾,因為以往有學子在這里居住,一舉奪魁、高中狀元。
另外就是這些學子都是舉人,屬于不差錢、素質又高的群體,還一住就是幾個月的時間,長期穩定的客戶,他們居住在自己的酒店,生意穩定又可以提高自己酒店的層次。
別看他們一個個現在還是舉人一旦高中的話,這以后就是出將入相了,是朝廷的官員了,說不定就可以出一些將相出來。
裝飾奢華的大酒店這里,書生非常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陳彼得、曾子英、李向東、云天空等人也是非常的好奇,都是第一次來參加科舉考試,對于眼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仔細的看了看眼前大廳里面眾多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的學子們。
這些學子來自五湖四海,各自的口音都有很大的差別和不同,長相上也是有著巨大的差異。
盡管大部分的人還是黑眼睛黑頭發的長相,但依然還是能夠看到很多少數部族的學子。
有皮膚相對黝黑、顴骨突出、身材矮小,長的賊眉鼠眼的來自南洋地區的學子,南洋幾省納入大明版圖已經十多年,始終堅持大明化、漢化的政策,教育就是重點。
每次科舉考試都有大量南洋本地的部族學子前來參加考試,而且每次都必然有人可以高中,文風也是越來越鼎盛,甚至于還有不少大明藩屬國的學子前來大明參加科舉考試。
像暹羅、真臘、蘇祿等等,現在也是受大明的影響非常大,實行科舉考試的制度選拔官員,又不少學子來大明參加科舉考試,因為大明天子也是恩準這些藩屬國、藩國的學子來大明參加科舉考試。
考中了甚至于還可以在大明這邊做官,也可以回自己的藩屬國、藩國做官,這樣的制度也是讓藩屬國和藩國對大明的向心力始終很強。
像倭國和朝鮮,每次都會派不少的學子前來參加科舉考試,不過往往這些藩屬國、藩國的學子是很難高中的。
也有不少像陳彼得、李向東、云天空這種高鼻深目,黃頭發、棕色頭發的學子,這些一看就知道不是漢人,都是來自大明各地少數部族的學子。
大明帝國一直以來在各地推行大明化和漢化的政策與制度,對于各部族有著硬性的要求和規定,必須要出多少的讀書人,科舉考試的時候要有人參加等等。
這些往往都是來自西域、南云、西北、黑土省這些地方,這些地方的少數部族比較多,一直以來也是有不少的少數部族學子。
別看這些少數部族的學子長相上和大明人有著巨大的差異,不過言行舉止、衣著打扮等等卻是和其他的學子沒有任何的區別,彼此之間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和大明書生一樣,稱兄道弟。
大明推行的漢化政策和大明化政策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明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等開始不斷的在少數部族這里推行開來。
再加上強盛的大明帝國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向心力,也是讓這些少數部族愿意學習、愿意融入到大明這個龐大的家庭之中,因為只有融入其中,生活才可以變的更好。
此外,也是能夠看到很多混血兒學子,這些混血兒學子往往都比較年輕,普遍都在20歲以下,一個個都能夠很明顯的看得出來,黑色的眼睛、金色的頭發、高鼻深目等等。
這些人也都和其他學子差不多,除了長相上的差異之外,似乎好像就沒有任何其它的差別,大家站在一起的時候,也都聊的很開心,有著共同的語言、文化,都是孔孟子弟,圣人門徒。
而且也都是舉人,是同年、同期,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也是講究緣分,對于血統似乎好像并不在意,并沒有說你是混血,你不是純正大明人就有所區別。
這也是一直以來大明的一個傳統了,講究文化上的認同感,對于血統并沒有太大的芥蒂,大家都是大明人,是讀書人,是舉人,有著共同的文化。
這讓原本還有些擔心的陳彼得也是放下心來。
請:wap.shuquge
大明鎮海王 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