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鎮海王 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
“坑爹的穿越啊!”
劉晉再次指著天罵道。
“穿越成這樣,你好歹也是給個金手指什么的,不然我怎么在這個時代混,豈不是要丟光了穿越大軍的臉面。”
“別人好歹也是知道玻璃如何去做,至少也是能夠搞點小產業攢點家當,又或者是知道蒸汽機、珍妮紡紗機之類的。”
“可是,我是文科生啊,偏偏還是一個學渣,牛頓的三定律也僅僅只是知道他是被蘋果給砸到腦袋想出來的。”
“這穿越大軍的利器什么玻璃啊、紡紗機、還有煉鐵、火藥配比什么的統統一竅不通,穿越還是魂穿,連個番薯、玉米、土豆之類都沒有帶個過來,不然好歹也能夠靠這個混個鐵飯碗之類的。”
想起自己以前看到那些歷史穿越小說,劉晉都忍不住哭了,這是真的哭了。
劉晉那個后悔啊,要是知道自己看小說會穿越的話,當初看那些歷史小說的時候就應該好好的仔細看一看怎么做玻璃,怎么搞紡紗機之類的,讀書的時候就應該好好的學好數理化,這不僅僅走遍天下都不怕,連穿越了也是能夠用的上。
“叮咚,您的私人定制金手指到賬,請您接收。”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在劉晉的腦海中響起,讓劉晉整個人都忍不住驚喜的差點跳了出來。
“哈哈~果然不愧是穿越大軍,出身不好,金手指來湊,總是要混出點人樣來的。”
劉晉心里面頓時就樂呵了。
在劉晉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界面,這界面有點像是各種游戲里面的技能天賦圖一般,大部分的地方都暗的,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僅僅只有開頭的地方是點亮的。
“什么破金手指,怎么也沒點說明啊。”
很快,劉晉也是忍不住再次罵了出來,因為研究了大半天,劉晉赫然發現,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現,除了剛剛開始出現的那道聲音,除了腦海中出現這個界面,似乎什么都沒有。
這個金手指既沒有繼續發出任何的聲音,也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利用,似乎好像確定暫時來看是沒有什么用的。
“喂,金手指?”
“系統?”
“賊老天?”
“你好歹給點反應啊,你這樣叫我怎么去用,好歹給點任務啊、抽獎啊、經驗點什么之類的,這樣才更合理一些吧。”
劉晉在腦海中對著金手指不斷的吶喊,可是這金手指就是不為所動,沒有任何的反應,這讓劉晉也是忍不住一陣泄氣。
“難道是我沒有激活的緣故?”
“還是說有什么特別的觸發條件?”
“又或者我是在做夢,眼前的一切都是假的?”
想到這里,劉晉又忍不住對著自己的大腿狠狠的一掐。
“哎呦~”
一陣非常真實的疼痛感再次傳來,讓劉晉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是真的穿越了,而且還是帶著金手指穿越了,只是這坑爹的穿越,坑爹的金手指。
“唉~既來之則安之,好歹也是穿越大軍的一員,好歹也是有個金手指。”
良久,劉晉也是無奈的接受了這樣一個現實,腦海中則是開始仔細的整理起原先這具身體主人的記憶。
現在是弘治十年,也就是1497年,明朝已經有120年歷史,正處于明朝中期。
當今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明朝歷史上第九個皇帝,弘治皇帝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SE,勤于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
縱然是明朝的皇帝一個個被都后世修書的人給黑的一塌糊涂,但是對于弘治皇帝,依然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有歷史學者就評價說,明朝傳到他手中,還能夠在綿延100多年的,其中他的功勞功不可沒,要不是弘治皇帝,明朝極有可能傳承不到200多年。
劉晉作為一名歷史小說迷,自然而然也是看過很多穿越到弘治朝的歷史小說,弘治皇帝統治的時期雖然算不上是明朝最好的時期,但至少來說,絕對是最讓人安心的一個朝代。
明朝讓人聞風色變的廠衛在弘治皇帝的管轄下也是人畜無害,朝堂之上的大臣也不是那種權臣,各個方面在都非常不錯。
只是可惜的是,弘治皇帝英年早逝,到弘治十八年年僅三十六歲就駕崩了,接替他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又是一個愛玩的主。
這是這個時代的背景,對于劉晉來說,至少還算不錯。
只是明朝開國到現在已經120多年,隨著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再加上小冰河期的到來,美洲的高產、耐寒、耐旱的玉米、土豆、番薯之類的農作物又還沒有傳到大明這里。
一旦有個災荒年之類的立刻就會流民四起,活不下去的農民也是紛紛舉起了起義的旗幟,而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又越演越烈,可以說也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年代。
特別是這具身體的主人劉晉還是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人,這個位置放在后世的話大概就是河北省秦皇島市下的昌黎縣。
這里放在現代的話,位置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為離京津之地很近,同時這里還是渤海邊,這又靠海,又靠京津之地,位置可想而知了。
但是這是明朝,這是封建的農耕社會,是小農經濟的時代。
這里雖然靠近北京,但是古代交通不便,出門基本靠走,關鍵是歷朝歷代都限制老百姓的出行,想要出遠門之類的需要找地方政府開具路引,沒有這個東西,你出遠門的話就是犯法,要被治罪的。
所以縱然是靠近天子腳下,想要去一趟北京也是很難的事情。
至于說靠海這個優勢,那更是不用提了,明朝從朱元璋開國開始就例行海禁,目的是為了嚴防從元末就開始出現的倭寇、海盜。
雖然永樂年間的時候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開放的僅僅是官方渠道的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依然不準出海,而后隨著倭寇之患越演越烈,海禁的政策也是越來越嚴格,以至于到了片帆不得下海的程度。
這靠海可不像后世,意味著可以去下海捕魚,可以搞港口建設,可以招商引資,意味著便捷的海洋交通等等。
在這個時代,靠海對于沿海的老百姓來說不僅僅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還是清苦的代名詞。
這靠海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最下等的田地,產出遠遠比不上內地的平原,更比說和魚米之鄉的肥沃田地相比了。
永平府昌黎縣這里還算好一些,是北方靠海,如果要是在東南沿海地區,這時刻還要擔心倭寇和海盜的襲擊,情況就更糟了。
所以在這個時代,靠海的人比起靠山的人要窮很多、很多,至少靠山的人還可以吃山,柴火什么的至少不用犯愁吧,偶爾運氣來了,還能夠有點野味。
這靠海的人,如果不能下海的話,日子可想而知。
當然在這個時代,縱然是允許你下海,在航海技術有限的情況下,在大海之中搏浪,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的還是運氣。
劉晉仔細的整理著腦海之中的記憶,結合自己所看過的歷史小說,自己學過的歷史、地理知識等,也是大致的弄清楚了現在的情況,可以說起點真的很低。
大明鎮海王 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