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宋恥

瓜分世界(19)

更新時間:2020-09-13  作者:狂人阿Q
宋恥 瓜分世界(19)
似乎每一次大戰之后,就會迎來大發展。傲軒傲軒讓人不得不產生這樣一種悲觀認識: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似乎對于經濟沒什么價值。因為戰后驅動經濟發展的,不可能是人力資源,只能是新技術,不然無法解釋明明死了很多人,經濟還能增長的悖論。

殘酷的道理表明,對世界進步擁有最大作用的,還是那些知識精英階層,科學家對人類進步的意義,可能大于底層民眾之和。各國統治者都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即便是在最慘烈的戰爭中,也極少有統治者將本國頂尖科學家投入戰場的例子。歷史上,抗日戰爭時期,哪怕大潰退的時候,蔣家政權都將大量大學遷往大后方。美國人吸引全世界的科學家,在制造原子彈的工程中,不但有英美科學家,同樣也有中國科學家。

唯有兩個神奇的國家對本國頂尖知識精英采取過迫害政策,一個是蘇聯,這本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戰爭中,危急時刻,斯大林讓大學教授直接帶著大學生上戰場,大量新式武器則是勞改營中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這些頂尖科學家如果不是遇到戰爭,可能會死于勞改營中。另一個是,但迫害的,主要是猶太科學家。

波羅的海共和國如今就是這樣,雖然戰爭中傷亡了更多人口,死亡的士兵高達三百萬,比英法加起來都多。但戰后,迅速恢復經濟。大量新技術被引入,東洲漢國的柴油、汽油發動機技術,大燕帝國的電力技術。大量本國科學家戰爭中研發出來為戰爭服務的技術也涌現出來,無線電技術很快推廣,并開始發明出廣播、電話等商品。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這個國家繼續,并在更深層次,和更寬的廣度擴張。全世界經濟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階段。

整個世界經濟版圖,重新接納了歐洲這個巨大的體量,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期。各主要國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動力被電力和燃油動力取代。汽車工業成為成熟工業,飛機、電話技術成熟。

拋棄負擔的波羅的海共和國,在一個弱勢中央政權,和強勢地方商業城市的帶領下,反而在這次工業增長周期中表現最好,成為耀眼的明星。

但巨大的危機在暗中聚集。沉重的債務和賠款,讓大量財富流失。在經濟高速增長下,外來資本大量流入,流入的總量始終多余支付的債務和賠款,讓這個國家能夠持續增添新設備,使用新技術更替了舊技術。可是巨額支出,一直以巨大的國債規模,積累起來。因此波羅的海共和國這一輪增長,事實上是政府債務驅動的。

在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九年普遍增長周期后,一波更慘烈的經濟危機擴散開來。主要問題還是工業過剩,無序競爭。各國商業資本修建了遠超市場容量的鐵路、工廠,主要商品全都生產過剩,開工不足。

最終引爆了危機,這都是正常現象。但卻因為戰爭后遺癥,而引發了新的問題。

爆點在中歐地區,波羅的海共和國這個以波德平原為核心的中歐國家,這些年主要是以政府高負債和外來投資驅動的,當海外資金斷鏈,大量資本開始回撤自救。來自東亞的資本從中歐流出,大量黃金從中歐市場上抽走,造成流動性枯竭。法國人還繼續催債,戰爭賠款無法按期償付,法國就威脅要再次進軍魯爾。弱勢的波羅的海共和國政府,對內無法凝聚所有城市,對外無法抵擋威脅,國家瞬間陷入混亂,工人罷工不斷。

東亞各國都在自救,無暇他顧。大燕帝國率先行動起來,開始以家天下文化下的手段,對經濟體系進行整改。在以前歷次工業革命沖擊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手段。帝國政府牽頭,直接介入經濟領域。

對一些嚴重過剩的產業進行重組,之前通過這種方式,已經在紡織業、絲織業建立了數個壟斷集團。絲織業以江南生絲和嶺南絲織兩大集團壟斷,棉紡織工業則是齊魯織造和黃浦棉麻公司壟斷。山東礦業和燕云煤炭,則壟斷了全國的礦產資源。

這些壟斷巨頭,最初以官方資本重組,在市場恢復之后,則上市出售,成為股份公司。但幕后往往會有一些大家族實控,形成許多財閥家族和財閥組織。像佛教寺院這樣的組織,竟然是大燕帝國強大的經濟勢力的一員,陜西的法門寺控制著全國的玉石開采和加工產業;杭州的靈隱寺,則控制著江南絲綢生產和加工。當然,這些宗教資產是納稅的。只是他們不需要給私人分紅,而且一代一代累積,只要皇帝不滅佛,他們這種優勢還會越積累越龐大。

這一次過剩的,已經不是傳統產業,而是大量新興工業。機床加工,冶金工業,造船業普遍過剩。基礎設施也嚴重過剩,鐵路網早就不止一張,分別被一些強大資本集團控制。但都過剩嚴重,沿著長江、黃河,河南岸有一條鐵路,河北岸就一定會有一條競爭性鐵路。沿海有無數港口,但也有不止一條沿海鐵路。大運河上有無數蒸汽輪船,運河兩岸還修建著鐵路。長江就是一條黃金水道,可長江兩岸還有許多平行的內運河。

過剩導致商船普遍無法滿載,火車車廂空載,運河互相降低通行費用。私人擁有獨立的鐵路線路,資本集團控制著區域鐵路網,政府還有非營利性的軍用鐵路。鐵路和運河競爭,內運河和河流競爭,鐵路、運河又和港口競爭。無序競爭之下,如果繼續下去,所有人都得死。

帝國政府肯定不想看到這些情況,立刻介入。這一次動作比以往更大,以往是兼并一些區域鐵路、運河。這次則是將運河、鐵路、港口統統合并。將大運河和兩岸的鐵路合并成大運河公司,沿江鐵路則跟沿江運河合并運營。沿海鐵路和沿海港口合并。

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很快打擊了競爭,恢復了市場,當然市場規模大大萎縮了。因為許多運營不利的運河直接被廢棄,許多競爭性線路被拆除,總量大幅度收縮。但運輸業恢復了秩序和盈利,只是這確實傳統運輸業末日的余暉。很快所有運輸業都會被公路運輸打敗,更加靈活的汽車運輸公司會成為主流。相互競爭的鐵路、運河不會想到,打敗他們的會是一個外來行業。

東洲漢國也進行了相關操作,這個國家的危機,也主要是鐵路等行業的投資過剩,而且比大燕帝國更嚴重。大燕帝國的鐵路網受限于山川地理,修建困難,投資高昂,因此飽和的還不算太嚴重。但東洲漢國大平原地形,修建鐵路相對容易。私人資本又更為激進,光是穿越哭山,貫通東西的鐵路隧道和橋梁,在這次增長期內就開通了十多條。還修建了瑪雅運河、漢海環線。尤其是漢海環線鐵路,南部穿過瑪雅叢林地區的鐵路,根本沒多少業務。

漢國的鋼鐵工業,石油工業,也處于嚴重過剩階段。一方面跟列強對手激烈競爭,一方面利潤下降厲害,一度長期虧損。

于是大漢石油開始合并,壟斷油田開采、冶煉,鐵路公司合并。鋼鐵公司合并,粗放經營的東洲漢國也進入壟斷階段。

南洲宋國的投資風氣一直不高,士大夫家族把持的家族產業控制著各行各業,講究精耕細作。大型產業很少,但中小型家族企業極多,許多行業的隱形冠軍都在這里。這次他們的危機也不嚴重,但破產情況特別多,中小公司在正常時期非常靈活,更容易抓住市場風向,有不錯的利潤,但在危機時期,抗風險能力不高,因此許多家族企業破產。行業巨頭壟斷,許多行業自發兼并,但還沒有大漢和大燕那種國家出面進行全國性壟斷的行為。

通過壟斷,東方三帝國還沒走出危機,經濟萎縮嚴重,但穩定下來,進入穩定的滯漲期。

但歐洲的崩潰還在繼續。

法國出兵萊茵蘭,引發了政治危機。波羅的海共和國內部無法統一,商業城市要求的是一個弱勢中央政府,這樣各地城市就有極大的自主權,推崇自由貿易,但工業力量則更希望建立一個可以保護本國市場強勢政府,要求給予中央政府更大的權力,讓他可以處理全國性危機,各種黨派在議會中無法達成一致,一系列緊急法案無法通過。他們跟波羅的海聯盟時期一樣分裂。

好容易穩定了十年的波羅的海金盾再次崩盤,兩大銀行宣布無力維持金盾跟黃金的本位制度,停止對付黃金。

英國強烈抗議法國出兵萊茵蘭的行動,威脅要對法國實施制裁,同時呼吁國際社會給法國施加壓力。

英法兩國自然也遭到了經濟危機打擊,但兩國在經濟危急之前,經濟增長也不快,雖然也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可規模較小,發展較慢,反而讓他們的根基更瓷實。兩國的主要投資,都在殖民地,殖民地上的鐵路、港口都是比較優質的資產,開發潛力還很大,遠沒有到過剩的時候,因此危機爆發后,兩國遭受的打擊較小,失業率等指標都比其他國家要好。

可是兩國內部已經形成了各種工人組織,開始對貴族集團,資本家族把持權力不滿。英國權貴在戰爭期遭受重創,反而愿意妥協,出臺了大量法案,平民下議院的權力被擴大。投票權開始普及,不在有財產限制,任何成年男丁都開始擁有平等權力,女人依然沒有。法國強勢王權下形成的工人組織,對權力訴求反而較小,但卻渴望經濟平權,也就是均分財富之類的。

英國雖然也有工人起義,鋼鐵工人、煤炭工人經常罷工,航運動輒停擺,但總體局面穩定。法國工人則更加暴力,他們要求政府接管工廠、礦山、銀行等所有私營部門,提出一周六天工作制和每天十小時工作時間要求。法國國會和皇帝不敢這么做,工人組織就不斷發動罷工,沖擊國會大樓,占領警察局、郵政局等行政機構。

兩國殖民地也出現了大量獨立運動,法隊在北非頻繁鎮壓當地部族起義;英國人則精明許多,他們在殖民地是以夷制夷,拉攏一部分部族攻打另一部分部族。

兩國其實都沒有能力徹底解決問題,尤其是法國。工人提出的訴求太美好,但不現實,法國政府不具備執行這種政策的執行力。皇帝和貴族控制的國會,也不敢沒收私人資產。所以法國人才進軍萊茵蘭,試圖用民族矛盾來轉移內部視線。

但可惜偉大的法國工人沒有上當,對經濟權利的渴望早就壓倒了民族矛盾。經過長期對立之后,忍無可忍的巴黎工人和市民,發動了起義,攻占了國會大樓,部分軍隊也參加了起義。法國皇帝再次出逃,逃到北非的迦太基,得到北非軍人支持,打算組織平叛。

巴黎起義之后,浪漫的巴黎工人組織建立了一個天真的政權,他們宣布沒收所有富人財富,平均工資水平。還對廣大遭受壓迫的國家和民族充滿同情,他們宣布放棄法國海外殖民地,給予殖民地人民自由。還宣布放棄對波羅的海共和國的戰爭賠款要求。

巴黎起義還波及到了其他城市,里昂、馬賽等主要工業城市都發生了起義,建立了工人政權。

一時之間,法國幾乎成了一個工人國家。

法國工人起義,很快波及到了許多國家。

臨近的神圣羅馬帝國、波羅的海共和國都遭受了沖擊。但神圣羅馬帝國破碎后形成的一系列小國,很難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工人運動,奧地利、波西米亞的工人起義很容易被鎮壓。匈牙利壓根就沒有發展起來。最危險的還是波羅的海共和國,一座座城市被貧苦工人控制,以前堅決拒絕建立強勢中央政權的城市議會,決定給予總統更大的權力。總統則調集軍隊四處鎮壓工人起義,結果引發了一直以來都比較嚴重的種族矛盾。

波德地區的

種族矛盾,依然是因為廣大的波蘭人和德意志人被少量白女真權貴壓迫。新興的工業集團、金融集團,全都是白女真時代的權貴。舊日耳曼和波蘭中產階級在戰爭之后就破產了,此時的波德地區,比以往更加的貧富分化。

于是從斯拉夫地區興起的民族大暴動跟工人起義結合在了一起,工人將對資本家的仇視在新興的本民族知識分子通過報紙煽動之后,窮人開始對富人進行報復。大量金融資本、工業資本被視作舊權貴,于是大量資本家不得不出逃。凡是被懷疑帶有白女真血統的家族,全都遭到了壓迫。一些弱小民族,比如猶太人也受到了波及,猶太人被認為是白女真貴族的幫兇。因為在白女真統治時期,大量猶太人幫助白女真貴族理財。

中央政府不斷鎮壓,底層不斷暴動,整個鄉村崩潰。大量白女真農場主放棄了土地,逃亡到其他國家。女真西征帶來的影響,至此在歐洲地區徹底被清洗。但種族仇殺帶來的種族主義卻在中歐泛濫,原本最包容的地區,成為最偏激的地區。

中央政府在鎮壓起義過程中,軍事階層再次復活了文化。一個自稱純粹日耳曼騎士出身的將軍腓特烈,公開發表反對鎮壓民族起義的言論,得到了廣大知識分子的支持。民族主義情緒刺激下,德意志軍人開始拒絕執行政府命令。在這個純粹日耳曼騎士將軍的帶領下,數千軍人拒絕鎮壓命令,轉向首都進軍。

總統最后階段選擇放棄權利,將政府拱手讓給了軍隊。德意志軍政府成立。

腓特烈騎士,自認總司令,重建國防軍。同時開始瘋狂推行種族主義,公開宣揚日耳曼人優越論。大量德意志地區的知識分子為他歡呼,腓特烈在這種氛圍下,開始清洗軍隊中的異己。凡是帶有白女真血統的軍官被迫退役,波蘭血統軍官被免職,波蘭人可以當兵,但絕不能做軍官。腓特烈的親信,大量被任命為各地的總督,分區司令。

徹底控制軍政之后,腓特烈一邊承諾要恢復日耳曼經濟,重新復興日耳曼的榮耀。只不過日耳曼到底有什么榮耀?羅馬時的蠻族,雅利安時的文明滅絕者?

但是德意志民眾才不會深思,有人告訴他們他們是優秀民族,他們當然愿意相信。

整個民族都狂熱起來。

這時候腓特烈將打擊對象,擴大到過去他的一些支持者身上。那些在報紙上煽動種族主義的知識分子,大量被投入監獄,因為他們竟然反對審查制度。全國所有報紙,廣播電臺被軍隊接管,天天播放和報道歌頌腓特烈的新聞。

腓特烈還拉攏農民階層,這些農民搶奪了鄉下白女真農場主的土地之后,腓特烈頒布法令,讓這些掠奪者成為合法主人。腓特烈的理論是,德意志人的土地只能由德意志人耕種。

但對工廠,腓特烈則采取了相反的態度。竟然派兵鎮壓了大量占領工廠的工人武裝,取締工人協會組織。將工廠轉手交還給了工業巨頭。因為這些巨頭能帶給他軍費,新式武器,而工人只會做夢。轉過頭,腓特烈瘋狂的用一些諸如機槍、坦克這樣的新式武器鎮壓工人起義。

洶涌了三年的工人起義,在一年之內就被腓特烈鎮壓下去。接著要求所有工廠復工,按照國防軍的要求生產。建立了專門的工業部門,全都是一些軍人組成,將戰時的工業組織原理大量運用到和平生產中。

沒收了大量外國投資和外國人資產,恢復義務兵役制,將軍隊規模從十萬人擴張到三十萬人。

只用了一年時間,腓特烈就將軍事組織原則,滲透進了社會各個部門之中。要求工廠按照軍事原則生產,要求農場按照軍事原則耕種。

工農業確實快速恢復。

同時啟動大規模建設項目,電氣化鐵路網,大量軍用機場,全國高速公路網紛紛開建。

就業迅速恢復,經濟一片火熱。

這些現象,又被軍隊控制的媒體宣揚為德意志人優越理論。

對于腓特烈的這些舉動,英國十分警惕,可是法國一片混亂,英國人根本無力干涉。只能眼睜睜看著腓特烈這個怪物,一步步控制了波羅的海共和國。

經過兩年時間,波羅的海共和國已經恢復了原先的工業生產。但農業一直凋敝,失去了白女真農場主經營的農場,各種生產都在下降。腓特烈一味施壓,高呼德意志的土地要為德意志生產所有需要的農產品。給每個農場下發指標,完不成指標的農民被沒收土地,從農場上趕走,反抗者投入監獄。

農民們也不滿,他們沒有拖拉機,沒有燃油,讓他們怎么生產?生產拖拉機的工廠,則在為腓特烈生產坦克,進口燃油則被儲備作為軍用。

農業不凋敝才怪!

盡管有大量問題,可腓特烈統治下的波德地區,依然被視作典范,腓特烈本人被德意志民資視作英雄和希望。在波德之外的德意志人地區,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于是他開始擴張。第一個對象,是士瓦本公國和奧地利,支持這里的軍官發動政變。接著以救世主的身份,派兵穩定局勢,接著進行公投,并入他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緊接著是瑞士被迫加入,波西米亞王國也不得不簽訂保護條約。匈牙利王國跟其結盟。

腓特烈帝國統治了廣袤的中歐地區,比神圣羅馬帝國更像一個帝國。

第四年,腓特烈開始干涉法國政局。

此時的法國,工人政權已經跟皇帝軍隊爆發戰爭,北方被工人政權控制,南方則被從北非登陸的法蘭西非洲軍團控制。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都支持皇帝。腓特烈也假借支持皇帝為名,派兵侵入北方,占領了佛蘭德法語區、阿爾薩斯和洛林高原,將萊茵河以西的士瓦本公國土地收回。

面對德意志帝國的瘋狂擴張,英國的辦法是組建包圍圈。

德意志帝國東方,是一個統一的斯拉夫帝國,基輔羅斯帝國奇跡般的沒有受到歐洲工人運動的沖擊,因為這主要是一個農業國,工業主要是采礦和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很落后,工人數量很少。而且民族單一,凝聚力強,十分排外。

英國跟基輔羅斯帝國簽訂軍事同盟,規定任何一方遭到第三方的入侵,另一方有義務動員全部人力物力參戰。

在南方,則是跟意大利帝國結盟。

這個意大利帝國,是神圣羅馬崩潰之后,以西西里王國的諾曼王朝擴張形成的。統治者希臘到意大利南方土地,趁著神圣羅馬帝國崩潰之際,吞并了北意大利,之后法國崩潰之后,又吞并了米蘭、熱那亞等地,形成一個龐大的拉丁帝國。

意大利帝國統一了意大利,但缺陷明顯,那就是工業落后。意大利缺乏工業時代的一切資源,既沒有煤,也沒有鐵,資源其實比日本都缺乏。

英國還拉攏西遼則沒有成功,因為西遼帝國跟德意志帝國關系更緊密。統治著匈牙利平原和特蘭西瓦尼亞高原的匈牙利王國,同時也是西遼盟友。因為這里的民族構成,超過一半都是西遼時期移入這里的契丹外帳部族,匈牙利王國是歐洲唯一一個東方民族國家。匈牙利王國跟德意志帝國結盟的原因,一方面是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德國支持他吞并瓦拉幾亞。

瓦拉幾亞這塊地方,跟匈牙利平原相似,都曾經被契丹人統治過,遷移了大量漠北民族在這里游牧。之后在東羅馬、神圣羅馬帝國之間反復轉移,民族已經十分混雜,生活著保加爾人,契丹人,漢兒和漠北民族,但東方民族在這里只占三分之一。因為這里不像匈牙利平原那么封閉,大量東方民族在國家滅亡之后都遷移走了。

匈牙利和西遼都想重新奪回這里,可是神圣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崩潰之后,英國人強行控制這里,并支持東羅馬帝國繼續統治這里。

西遼跟英國之間的矛盾很深,作為上次戰爭最大的受益國之一,利用那次戰爭,歐洲人的大量訂單,西遼完成了工業化。如今已經是一個主要人口在黑海沿岸的兩千萬人口的工業國。作為黑海國家,往往都希望能控制海峽,可英國死死支持東羅馬殘余勢力,控制著海峽地區,讓西遼商船都無法直接進出地中海。通過這種辦法,英法航運公司壟斷著黑海地區和地中海之間的貿易,對西遼帝國的航運業和造船業造成巨大打擊。

西遼是不可能跟英國結盟的,況且英國還跟斯拉夫帝國建立了同盟關系,這又是一個西遼的地緣敵人。因為基輔羅斯帝國一直希望打通到黑海的出海口,雖然跟西遼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但是一直要求第聶伯河的通行特權,基輔羅斯艦隊一直強行在河流通行,讓西遼帝國十分憤怒。兩國互相中斷外交關系的情況,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西遼帝國沒有跟德意志帝國結盟的原因,只是因為不想介入歐洲戰爭罷了。這里也伸手東亞興起的黃老哲學影響,這些年流行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模式。

東羅馬帝國這些年一直就是英國保護國一樣的身份,不但保住了多瑙河以西到君士坦丁堡的國土,這些年利用周邊國家的內亂,還擴張了不少領土。重新奪回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希臘人殖民區,整個小亞細亞半島,從南方的安條克到北方的特拉布宗,整個沿海地區都是東羅馬帝國領土。

大食帝國這些年則再次崩潰,埃及為中心的阿尤布王朝分裂,大食帝國再次分裂為兩個中心,以埃及為中心的阿尤布王朝茍延殘喘,在東方勢力支持下,勉強控制著埃及到阿拉伯半島的領土,主要經濟來源是蘇伊士運河通行費和阿拉伯油田,工業化始終無法完成。巴格達地區則由另一個派系建立了巴格達帝國,來自呼羅珊地區的黑女真總督,一個花拉子模血統的軍事首領,趁著黑女真帝國核心的旁遮普農民起義浪潮波及全國的機會,擁兵自重。最后起兵奪取了波斯和巴格達地區,建立了花拉子模大食,統治者波斯到小亞細亞內陸,西到敘利亞的廣袤土地。

花拉子模帝國跟英國敵對,因此英國拉攏到了花拉子模帝國的對手,埃及綠衣大食帝國結盟。

伊比利亞半島此時完成了統一,波及歐洲的工人起義也影響到了這里。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在上次戰爭中也算是受益國。葡萄牙雖然直接參戰,但最終只提供了一百萬兵力,換取了摩洛哥,并且軍費全都是英法分擔,沒有財政壓力。戰爭中國內軍事工業大發展,工業水平大幅度提高。西班牙則中立,依靠軍事訂單和搶奪歐洲強國丟失的海外市場,完成了工業化。

工人起義從法國傳入西班牙,西班牙也爆發了大規模工人起義,因為西班牙工業發展不錯,當地有鐵礦資源,有優質羊毛,有優良港口,發展起了頗具規模和競爭力的造船業,冶金業、毛紡織業等產業。工人起義摧毀了王國政權,在鎮壓起義過程中,軍事階層崛起,建立了軍政府。

西班牙軍政府跟德意志軍政府不一樣,因為這個軍政府始終得到了工業集團的支持,而且他們也沒有那么強烈的種族主義,因為西班牙的民族本就很單一,搞種族主義,只能是西班牙人歧視巴塞羅那人。軍政府之所以建立,就是因為工業集團對王室和天主教貴族的長期不滿導致的。

軍政府建立之后,葡萄牙工人起義推翻了王國之后,西班牙軍政府派兵鎮壓。并得到葡萄牙資產階級支持,將兩國合并。英國默認了這種合并,因為軍政府愿意繼續維持跟英國的同盟,并愿意派兵干涉讓英國擔心的法國內戰。

英國出錢,西班牙出兵,支持法蘭西帝國恢復國家。

這場法國內戰,規模越來越大,參與國家越來越多,讓歐洲之外的國家非常擔心再次引起世界性大戰。

宋恥 瓜分世界(19)

上一章  |  宋恥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