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恥 第二十九節 世界大戰(5)
陷入困境的東羅馬帝國,選擇停止向契丹人繳納貢金,他們知道這幾年契丹人被東方的強權燕王奪取了東方國土,認為契丹人遭到了削弱。又發現契丹人這幾年面對南北兩面被女真人夾擊的狀態,收縮的很厲害,主要兵力都收縮到了中亞,以為這個強權衰弱了。
陷入絕境的東羅馬帝國將契丹人逼上了絕境,因為西遼政權的形勢確實很不好,東藩奪取了他們東方領土,他們內部又險些發生內戰,統治岌岌可危,搖搖欲墜。斷絕跟東方貿易對西遼政權打擊也很大,絲綢之路雖然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但依然是重要的財源。
現在東羅馬帝國斷絕百萬貢金,財政上讓西遼政權損失巨大,可政治上影響更大。西遼帝國的財政,就是建立在向征服者征收貢金上的。東羅馬帝國不在納貢,其他勢力一旦有樣學樣,那就完蛋了。
南方的完顏亮黑女真集團,已經斷絕了貢金,西遼拿呼羅珊沒有辦法,現在東羅馬也斷絕納貢,接著就該花拉子模、東西喀喇汗國、高昌回鶻這些位于他們腹地的國家拒絕納貢,到時候又是一場內戰。
為了避免內戰,同時為了重新樹立在西域的威信,西遼決定征討東羅馬帝國。
兩大強權之間的戰爭爆發。
之前被東藩府嚴密控制的漠北,也徹底失控。漠北強族還沒有能力南下進攻長城,他們連幾座都護府都沒有碰,可是他們之間卻開始了兼并戰爭。
這幾年因為西征通道被東藩和西遼兩大強權掐斷,漠北部族陷入生存危機。于是他們又想起了以前的恩怨,蒙古人和塔塔爾人因為薩滿問題帶來的仇恨重新被提出來,目的其實是為了爭奪草場。但兩部都是大部,互有勝負,誰也吃不掉誰,草原上保持著動蕩的平衡。
隨著燕軍南下,終于出現了變化。蒙古英雄也速該幫克烈部的脫斡鄰勒一統克烈部,接著克烈部跟蒙古部結盟,同時攻擊塔塔爾人。塔塔爾人被打擊的不斷南下,遷徙進入臨潢府一帶,而這里是東藩從遼國手里奪過來的土地,此時沒有兵力阻擋塔塔爾人南下,任由他們在這里游牧,威脅太大。無法趕走的情況下,只能招降。塔塔爾人陷入絕境,被蒙古和克烈兩個跟他同樣強壯的部族攻擊,導致他們失去了捕魚兒海的草場和大量牛羊牲口,以及最寶貴的人口。
塔塔爾人同意歸附東藩,東藩府讓他們在金山一帶幫忙駐防。好在蒙古人和克烈人吞并了塔塔爾人的草場和人口后,并沒有南下,瓜分了塔塔爾人的戰利品后,他們成為漠北雙雄。以狼居胥山為界,以東都是蒙古人的領地,往西都是克烈人的領地。雙方基本平分了掠奪的塔塔爾人超過二十萬人口,但牛羊牲口主要給了克烈人,因為克烈人無法吞并不相連的草場,這些草場都歸了蒙古部。
因此蒙古部的生存危機其實并沒有緩解,草場擴大了,牛羊卻不能馬上變出來,要養活的人口反而增多了。克烈人沒有得到草場,卻得到了大量牲口,加上之前長期內戰,導致他們要養的人口沒有蒙古部多,反倒是解決了生存危機。
蒙古人要繼續掠奪才能生存,往東是無法翻越的金山,往南搶東藩要跨越大漠,而且風險太大。最后蒙古人選擇北上搶掠林木部,但林木部是歸附北海都護府的部族,這將蒙古人徹底推到了東藩的對立面,只是暫時騰不出手罷了。
南方的內戰則出現了一些結束的跡象,在圍城半個月之后,揚州終于被東藩軍攻克。其實主要是折彥質接到命令,選擇了突圍。從西北方大儀鎮突圍,帶著一萬出頭的殘余兵力退入了真州,跟真州的滁濠軍會師,繼續在真州抵抗。
當綦業接收了完整的揚州后,才明白宋軍突圍的原因,城里已經餓死了十幾萬人,這座東方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遭受了巨大打擊。
慘狀歷歷在目,加上揚州對燕王來說有重要意義,綦業的意志開始動搖。他再次向朝廷提出議和,揚州當然是不能讓出去的。但他愿意將淮南西路和京西南路歸還,跟大宋朝廷重新簽訂條約,約為兄弟之國。
可是朝廷再次錯失了機會,導致綦業失去了耐心。加上后方基本穩定,開始籌備渡江決戰。此時距離他起兵,剛剛過去了一年。
這一年的戰爭,對這兩個集團經濟影響非常巨大。原本經濟上,朝廷稍微占優,但東藩效率更高。天下四大雄城,揚州、上海爭奪第一第二,人口規模都在一百五十萬人,但臨安和齊州,也跨過了百萬大官,臨安府杭州城一百二十萬人,齊州則剛剛百萬出頭。
四大雄城,上海是公主領地,幾乎中立。剩下三座雄城,朝廷占了兩座,東藩只有一座。這次戰爭,徹底打斷了揚州和上海競爭的形勢。但齊州和杭州卻趁勢更進一步,因為兩座城市,都是區域性的金融中心。這次戰爭,雙方都無法用財政來打,都在市場上發行了大量債券。東藩府自然在齊州發行,朝廷則在杭州發行。兩座城市資金活躍,大量資金又轉手投入了戰爭產業。
大多數產業受到了影響,跟戰爭相關的產業卻獲得了飛速發展的良機。獲益最大的,就是軍工產業。雙方都有發達的軍工生產能力,之前和平時期,都在全世界傾銷武器裝備。但全世界的市場加起來,其實都沒有雙方本身來的大。這次戰爭,讓雙方的軍工更上一層樓。
山東、燕云地區的鋼鐵產業,以前還是大小高爐并立,獲得大筆訂單之后,大型鐵廠迅速發展起來,他們擁有更加龐大的高爐,直接冶煉鋼材,雖然投入巨大,可是產能也巨大,以前因為價格競爭,許多中小冶鐵爐還能生存,如今為民用服務的中小冶鐵爐熄火,這些大型煉鋼爐訂單不斷,開始快速擴張。一些頗具現代特征的鋼鐵廠開始涌現。
鋼鐵下游,水力鍛造鎧甲的作坊、鍛造武器的作坊,也都快速擴張,形成規模化生產。
戰爭還需要更加廉價的武器,以前鑄造青銅火炮的作坊,開始嘗試用鋼來鑄炮;一些鋼廠也嘗試介入火炮領域。廉價的鋼炮,大規模被鑄造出來。一些降低價格的新工業也率先在軍事領域革新,有人發明出了鋼芯鐵炮和鋼芯銅炮這樣的復合工藝。專門用于鏜制炮膛的專用機器也發明出來,用于取代手工,快速制造大炮。
火炮的迅速普及,是這次戰爭的最大特征。管狀火器,是宋人發明的。金兀術渡江時候出現,開始是竹管,很不實用。經過多年的改進,慢慢用加工工藝更加成熟的青銅取代,才變的可靠。開始在水師和少量陸軍中列裝,這次戰爭因為有大量攻城戰和海戰,導致火炮需求量激增。
新武器的普及,并沒有給任何一方帶來決定性優勢,因為雙方都擁有這種先進武器。反而是因為新武器出現,導致雙方的傷亡激增。他們都先學會如何使用新武器殺人,還沒學會如何防御這種新武器,否則新武器也就不可能普及。
尤其是木船時代的水戰,在火炮面前,損失率極高。雙方的戰船不斷被對方摧毀,一場大海戰,哪怕是獲勝的一方,損失也很慘重。
造船業受益匪淺,船臺全部用來供應軍需都不足夠,所有船廠都訂單滿滿,誰能最快生產出戰船,誰就能賺取最豐厚的利潤。
大炮展現出來的威力,讓綦業的渡江決戰一拖再拖,因為之前掌握的長江控制權變得不穩定了。大宋沿江各地大量建造江船,全部用火炮武裝起來,雖然無法取得控制權,卻四處偷襲東藩水師。雙方的水戰,從大海到長江,四處起火。
戰爭第二年,最大的戰果,是東藩攻占了四川。四川這個地方,只有割據的能力,但自保的話,并不容易被外地攻入。這次是四川內部出現了問題,淵圣太子的支持者起兵,放陜西的西軍進入四川。綦業抓住機會,抽調了十萬大軍入川,并派淵圣太子親至四川招降,很快四川州縣紛紛投降。
四川人對朝廷的支持,其實是最不甘心的。南宋王朝對四川人太苛刻了,每次戰爭,四川人頭上的賦稅壓力就陡增。這兩年,朝廷失去了江北,四川的賦稅一加再加。張浚這個四川人,搜刮起老鄉來,從來不手軟。
丟失四川之后,朝廷失去了將近四成的財政收入,更加岌岌可危。
但是四川平定之后,趁著東藩大軍重新出川跟朝廷在長江沿線對峙的機會,淵圣太子突然發動了政變,關閉了四川通往外界的通道,竟然做起了割據勢力。
權衡之下,東藩府立刻默認了這種結果。當初招降淵圣太子的時候,就許下了很多的利益。包括允許淵圣太子以親王的地位加入東藩,并許諾以一路之地讓他管轄。讓他成為李靖那樣的親王藩鎮,不僅僅是虛名,而且有實權。
現在淵圣太子提前兌現了許諾,而且不止一路,四川此時分為利州路、梓州路和成都府路三路。相當于后世的四川省加上陜西的漢中一帶。
戰爭打了兩年,非但沒有統一,反而把雙方打成了三國。
這時候終于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危機,在兩年各種焦慮中,李慢侯真的死了。
他死的傳言傳了兩年,他也沒有出面澄清,誰知道最后傳言變成了現實,在焦慮不安中,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沒人知道他這兩年的心路歷程,就算兩個陪在身邊的公主也不知道,但卻知道他過的很不安。將自己封閉在公主府中,經常一待就是半天,長吁短嘆,臉上沒有任何笑顏。
李慢侯的死對于東藩是一個巨大的利空,齊州公所里甚至出現了拋售東藩債券的浪潮。
李慢侯的死,對綦業的打擊也很巨大,他不由得心想,如果不是他急于統一,是不是李慢侯就能安度晚年。
綦業借著李慢侯的死,向南宋朝廷提出了一個建議,雙方暫時罷兵,禮不伐喪。東藩要治喪,希望大宋能收禮息兵。
沒想到這個條件朝廷竟然答應了。他們不想著趁著李慢侯之死,收復失地,反而真的答應暫時停戰。
如果李慢侯這時候活過來,他都會驚嘆,原本天下大多數人都以為他一死,天下就會大亂,沒想到他沒死大亂了,他一死反而和平了。
宋恥 第二十九節 世界大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