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恥 第二百三十節 怨軍(1)
吞并燕京城下將近一年,這種存在感,已經在燕云人心里成為現實。他們在最初的懷疑、驚慌和抗拒之后,開始逐漸選擇接受。
一座座城池被招降,還有一支支軍隊選擇投靠,大多數是沒什么戰斗力的簽軍,是被強征來守城的,軍州還有機會駐扎少量女真人,縣城往往只有文官帶著簽軍,沒有望風而逃,已經證明他們比趙氏豢養的文人更有骨氣,但也僅此而已,真有骨氣的,早就在抵抗女真人的時候死難了。
大多數簽軍都被遣散,他們的家鄉還需要他們恢復生氣,但一支特殊的部隊留了下來。
這只軍隊不是燕云人組成的,卻長期在燕云存在,曾經作為燕云的主力武裝,又變成了燕云人的敵人,最后變成了盜匪。
這只軍隊的名字叫做怨軍,是郭藥師在亡國后,招募流亡到燕京的遼東人組建的。
其中有漢人、奚人和渤海人,都是遼東土著,生活了不知道多少代。因為女真人滅遼,他們背井離鄉,逃亡到了燕京。
這種淪亡之人的命運是極其悲劇的,不止有遼東流亡進關內的,也有燕云流亡到宋地的。當年杜充在宋遼邊境的滄州做知州的時候,就有大量亡國遼人流亡到滄州城。后來局勢緊張,杜充僅僅因為擔心這些遼人中存在間諜,就讓軍隊將這些人全部屠殺了。燕云人的悲慘命運,當然要怪杜充的陰狠,可也跟他們亡國分不開關系。亡國奴,注定悲慘!
郭藥師能組建怨軍,靠的是北宋的支持。當年作為被劃入北宋的山南六州,郭藥師成為入宋遼臣,可是州縣的人口[筆趣閣www.biqugex.me]都被女真人擄走了,他要組建軍隊,其實也只能從外面征召,恰好女真人一邊到處擄人,他們境內還有大量逃人。郭藥師在宋朝豐厚財力的支持下,將這些遼東流民迅速組織起來,成為他手里的資本,不管是跟宋朝還是跟金國,都是討價還價的本錢。
一開始郭藥師也許沒想著要叛逃,所以完全是沖著女真人去的,這些遼人或許一開始逃亡的時候是因為膽怯,可一路上悲慘的亡國奴命運,激勵出了他們復仇的勇氣和對女真人的怨恨。
所以這只軍隊叫做怨軍,讓他們記住對女真人的怨恨,這只怨軍的數量,按照郭藥師的說法,高達三十萬人,不過更大的可能是郭藥師用來向宋國討要軍費的虛報。郭藥師被迫降金后,怨軍大部水分就被擠干,最后有的被女真人征發、遷移,當被耶律余睹謀反牽連的時候,郭藥師身邊就只剩下千把人的怨軍親兵。他死后,這只軍隊就嘩變了,落草為寇,成為燕云地區的一支悍匪。
他們也主動投靠了李慢侯,而且人數并不只有一千人,而是高達一萬。因為耶律余睹案發后的五六年中,他們縱橫燕云,吸收了大量遼東流民,許多以前就是怨軍的舊部,被解散為民后,在陌生的地方生活的并不痛快,不但被本地人排擠,還要被女真人征發,這些怨軍一招呼,勾起他們心中對女真人的怨恨和亡國之痛,立刻就拿起武器,跟著反了。
一萬怨軍,拖家帶口,男女老幼加起來,高達三萬余人。老人很少,只要幾百個,而且大多還有勞動能力,不然早死了。因此這些人不算負擔,李慢侯不接納他們,他們就是一直可以自行發展的大軍,所以李慢侯也不敢不接納他們。
怨軍溯源,當然跟女真人有關,但最直接的關系,是跟渤海人高永昌有關。阿骨打起兵之后,主要在混同江流域,哪里是契丹人的薄弱區,控制力很弱。契丹人征發了大量遼東力量去鎮壓,導致遼東空虛,結果這里的渤海人高永昌起兵,建立大渤海國。內亂,導致了大量的流民,這些流民大量涌入燕云。高永昌的起兵,導致契丹人鎮壓女真起義的力量更加薄弱,因為此時需要從更遠的地方抽調資源。
結果契丹人選擇先鎮壓高永昌,高永昌卻向女真人求援,女真人半路殺出,擊敗了契丹人,之后又擊敗了高永昌,控制了東北地區。
遼國平定高永昌叛亂失敗后,將怨氣沖向半路殺出的女真人身上,天祚皇帝讓燕王耶律淳招募從遼東跑回的主要為漢人的難民,組建怨軍,希望利用他們的怨氣,收復遼東故土。
這些遼東漢人,一部分是契丹人占領燕云后遷過去的,一部分是時代居住在遼東的,由于少數民族的文化弱勢,導致東北民族換了許多,唯有漢人是從春秋戰國一直傳續下來的,所以這些遼東漢人,早就將遼東當做家鄉。將高永昌作亂、女真人反叛,視為最大的仇怨。
遷入內地,寄人籬下,遼東故土,淪入敵手,因此流亡遼東人加入怨軍十分踴躍。耶律淳很快就組建了八個營,分為前宜營、后宜營、前錦營、后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巖州營,共28000人,每營各設一個統帥,耶律淳后來當了皇帝,統帥就成了郭藥師。
郭藥師死后,怨軍就消失了。可是怨軍的編制可以消失,怨軍的人卻很難全死光,其中不是被女真人屠戮了,就是逃跑了,落草為寇,嘯聚山林。對于這種小股的匪寇,其實女真人根本鎮壓不過來,太行山就是各種義軍的大本營。怨軍也以各種義軍的名義,活動在各個山區。
收編這些怨軍也有好處,那就是他們都會騎馬,燕云漢人騎馬都很多,遼東漢人更多,而且經過各種慘烈的淘汰,騎馬算是一種重要的逃生技能,不會騎馬的大多都死了。李慢侯看到,連女人都騎著馬,懷里抱著孩子,仿佛看到了一支游牧民族。顯然,他們的生活習慣胡化了,不知道是原本在遼東就已經胡化,還是在戰火洗禮下迫不得已胡化的。
收編他們之后,李慢侯跟他們的幾個首領商量,他們所求不多,給他們一塊允許他們生活的土地,以及讓他們活下去的糧食。燕云生產破壞太大,靠劫掠已經無法維持生計,不靠劫掠,他們又沒有安全的生產環境,在山區開辟的小塊土地,顯然不足以養活他們,更何況他們還有大量牲口。
李慢侯給了他們兩個選擇,一個是去遼西,遼西走廊錦州以南地區,現在依然在東藩軍手里掌握,可是姜滑戰死,還有大量部隊傷亡,遼西只有來州還有一萬出頭的守軍,錦州駐軍幾乎全軍覆沒,沒有人根本控制不了遼西。
一個是去河套,他們在哪里放牧牲口也好,開荒種地也罷,都是一塊非常理想的地方。原本這種一流的草原,只有最強大的勢力可以占據,之前的主人是契丹人,契丹人被打敗之后,女真人并非真正的游牧民族,占據這里的依然是契丹部落。現在則是被克烈人擠壓被迫內附的白韃靼人占據這里。以前的契丹人被女真人屠殺之下,幾乎全部消失,不是死了,就是去投靠大石,甚至投靠西夏,融入黨項人。
原本河套地區邊緣部族,比如小葫蘆部黨項人,現在也全都南下西夏去了。只有一個白韃靼人跟他們分享河套,白韃靼人的部眾目前也不太多,跟他們的人數多不了多少,但凝聚力則差的很遠。
李慢侯對他們坦誠相待,告訴他們,去遼西,離他們的故土遼東會很近,但要直面女真人的威脅;去河套,距離他們的故土會很遠,但哪里暫時沒有大的威脅,而且有大量漢人、黨項人撂荒的熟地,有大量水草豐美的牧場。另外可以得到駐軍的保護,并且沒有女真人。
八部怨軍此時出現了分歧,有的想去河套,他們厭倦了跟強大野蠻的女真人廝殺,有的想去遼西,他們重返故土之心不死。
最終四營打算留在遼西,是前宜營、后宜營、前錦營、后錦營,他們是由宜州和錦州逃來的難民組成的,宜州就在錦州的西部,因此遼西距離他們的家鄉咫尺之遙。而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巖州營則選擇去河套,因為他們的故土,現在大多都在遼東,乾營、顯營、乾顯大營來源于錦州以北的乾州和顯州逃人,這兩個州是遼國人為了守衛他們的皇陵乾陵和顯陵設置的,位于錦州以北地區的山嶺地帶,算不得好地方不說,兩座皇陵現在都被女真人毀掉了,乾營、顯營的軍民回去也沒有意義,既沒有了契丹皇室,也沒有了守陵意志,寧愿去他鄉。顯州位置更遠,還在咸平府的沈州(沈陽)一帶,沒有任何收復的希望。
李慢侯尊重他們的意愿,將前宜營、后宜營、前錦營、后錦營四營軍人和家眷,全都安置去了遼西來州,并承諾,合適的時候,就會出兵收復錦州。但卻表示很難,圍攻燕京,已經打了一年,攻城遠比守城要困難的多。圍困燕京這種仗,一次兩次李慢侯還打得起,可要每座城池都這么打,肯定打不起。錦州位置重要,兀術之所以不惜代價的進攻這里,就是看中他的地理位置,打下之后肯定會重兵把守。
遷移河套的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巖州營就沒什么顧慮了,戰爭的威脅小,土地相對他們守陵的地方肯定更好,黃河百害威力一套,河套地區,宜耕宜牧,很適合他們生存。李慢侯也會提供至少一年的糧食,發放種糧、種畜,幫助他們安居。
宋恥 第二百三十節 怨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