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624 第37章 史上最年輕狀元
晚上顧秉謙悄悄來見魏忠賢,他知道魏公公明里跋扈,做事不講規矩。但他自己從市井中起來,卻是個心思細膩,又敏感的人,非常在意別人在他面前懂不懂“他的規矩”。
所謂魏公公的規矩,簡單就是要尊重他,做事合他的心意,少自作主張。
顧秉謙是準備把李沅這份八個圈的試卷定為狀元卷,但決定狀元的事自然是不能自作主張。
魏忠賢聽到抨擊黨爭,微一皺眉,聽到也抨擊了孫承宗的遼東錦寧防線,要撫蒙制奴,哈哈大笑,尖厲的聲音頗為刺耳。
顧秉謙說完卷子的內容,不再自作聰明補充說話,現在是魏公公的思考時間,不能打斷。
半響,魏忠賢站起來:“明天讀卷,你就讀他了。有意思,把大家罵了個遍,偏偏又惱他不起來,不知道是哪個年輕人,那什么?銳氣可嘉啊!”
照例,明天皇帝早朝后,要到文華殿聽讀卷,一般是聽三份試卷,讀卷官按官職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讀卷,以表示皇帝欽定。正常情況,皇帝不是討厭內閣的話,不會駁內閣的面子,所讀的三份試卷依次就是一甲狀元、榜眼、探花。
難得,閹黨、中間派、東林都沒有反對意見,這么一個“大家都很滿意”的狀元郎就要誕生了。
等顧秉謙走了,魏忠賢身邊的小太監劉能賠笑說:“老祖宗,不去偷偷拆了封,看看狀元是哪家的公子嗎?”
“你懂個屁,咱家要看試卷,何須偷偷去拆?管他娘的誰是狀元,是哪家的,我還要提前知道去賣這個好?蠢東西,少自作聰明,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得了曹家的好處!”嚇得劉能跪伏在地,身子瑟瑟發抖,等魏忠賢走遠了才戰戰兢兢地起來。
三月十七日的讀卷,朱由校壓根沒到場,早朝他都沒參加。
主持讀卷儀式的自然是魏忠賢,一早來到文華殿,站在殿上的寶座右側,顧秉謙他們各持一份試卷,東西每邊四個站立,顧秉謙、魏廣微、孫承宗先后讀了一份。
“可以了,皇帝對大學士們的工作非常信任,欽定此三份為一甲前三名。”現在皇帝、司禮監、內閣“親密無間”,自然不會在讀卷上出幺蛾子。
皇帝“欽定”前三名后,這一甲的卷子就留在在魏忠賢手里。其余試卷退回東閣,顧秉謙等人也回到東閣,將第二甲第一名以下按照圈數的多少進行排列,然后拆卷填寫黃榜,等待“放榜”。
三月十八日,殿試放榜照例要舉行儀式,名字叫“傳臚”。比起十五日的殿試儀式,傳臚的氣氛要輕松得多。
傳臚的準備工作在中極殿進行,今天朱由校這與終于到場了,傳臚作為皇家三年一度的大儀式,還不至于缺席。
三位大學士在御前按欽定的一、二、三名依次拆卷,顧秉謙拆第一卷,回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顧秉謙見是李沅的名字,還是很詫異,魏公公沒有做做手腳,難道他不在意李沅做狀元?
魏廣微、孫承宗拆二、三卷,然后在早已寫好二、三甲進士姓名的黃榜上填上一甲三人的名字,由外尚寶司官員在黃榜上用印。
隨著鼓樂聲,執事官將黃榜卷好交付翰林院官,捧到皇極殿等候。皇帝由導駕官引導,由中極殿來到皇極殿升座,文武百官早就在皇極殿按常朝侍立等待,作堂下樂,鳴放鞭炮,傳臚開始。
這時,李沅等貢士們早已在殿外前幾日考試的廣場上排好了隊。一大早起來,懷著最后一關等水落石出,又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跟著鴻臚寺的官員隨大流又依次在承天門、午門到了這前日里的考場皇極殿廣場。
大家都穿上昨日在國子監領取的進士巾服,進士巾服還是開國時候的定制。頭戴烏紗帽,簪一對翠葉絨花,簪花上面掛有“恩榮宴”三字銅牌,穿深色藍羅袍,青羅衣緣圓領大袖,腳踩白襪黑靴,手執槐木笏。
反正一廣場的黑帽藍衣,藍泱泱一片綴著片片黑圈,不仔細看,人都分不清。
皇帝今天不會不出宮,但今天承天門和午門破例中門大開。
李沅懵懵懂懂地站著,心思全飛到了天外,哪怕自己多了幾百年的見識,對今天的儀式還是不得不激動,和會試在會館等名次的心情完全不同,突然聽到一個聲音“有制!”,身邊的人紛紛在中官的引導下跪下,自己也跟著跪下。
一切馬上揭曉。
顧秉謙作為傳制官請旨后出皇極殿右門,在廣場東朝西站立,執事太監高舉放有黃榜的榜案來到殿前御道上放定。
顧秉謙高唱:“有制!”待眾貢士跪下后高聲宣讀:“天啟五年三月十五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頓了一頓,開始宣讀名單,只有第一甲三人、第二甲和第三甲的頭名共五人在旨意上有名字。
“第一甲第一名:李沅!”
李沅聽到,如聽仙音,是我嗎,這就狀元啦?頭有點缺氧的感覺,身后的盧象升捅了捅他,“恭喜恭喜,連中兩元狀元公,大魁天下。”
還是禮部安排周到,安排了儀制司郎中段明德在前幾名貢士身邊,這幾個中狀元幾率最大,段明德過去拉了李沅一把:“狀元公,進殿謝恩了。”
李沅不知道怎么的,就已經隨著段明德由御道左邊的階梯,經過三層月臺,上了丹陛。段明德將他送到這里就不能進去了,這時候有引導的中官接手,將他送入大殿。
穿過兩列的緋衣紅袍,來到殿前跪下。
這是李沅第一次見到朱由校,當然只是匆匆一瞥,哪敢細看。看起來比李沅大不了多少,面容清瘦臉色略有些蒼白,烏紗絳衣的皮弁服倒是有威儀,但也掩不住臉上的倦意,不知道昨天晚上熬夜做了什么。
朱由校見李沅如此年輕,問了旁邊魏忠賢狀元年齡,然后說道:“狀元這名字有趣,三元?哈哈,十七歲的狀元,是本朝之最嗎?”
顧秉謙負笏回話:“回陛下,今科狀元確實是本朝之最,放眼歷朝,也只有大唐有十七歲的狀元,恭喜陛下得此良才,本朝盛世可鑒。”
——————————————————————————
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在唐宣宗時期的莫宣卿,17歲中狀元,據說是兩廣地區第一個狀元。
400總推薦了,感謝書友們的支持!
大明王朝1624 第37章 史上最年輕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