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005、1006節 “校尉太小,司馬太老,都尉正好。”

更新時間:2021-05-27  作者:武獵
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005、1006節 “校尉太小,司馬太老,都尉正好。”
“戶部鼓勵移民五十萬,遷移西域四州。凡是愿意西遷之百姓,俱授田百畝,免稅五年,每戶賞賜官奴一口。西遷百姓,可在當地娶妾,但不許超過三妾。西遷女子和漢家女子,不可嫁當地男子…”

“西域四州,波斯人、吐火羅人、高昌人、禿厥回鶻等百族混雜,宜各為族號,以示分別。按其部落、地域、風俗、語言,各歸所部,分為五十部族。蓋因漢時,西域便有五十國也,只因相互兼并,方剩三十六國。”

李洛以漢朝早期西域有五十個小國為名,在西域設置五十個部族,當然是偷換概念。

而且,漢朝時的西域,不包括廣大的河中地區和半個波斯高原,也沒有阿夫汗。

西域部族本就很多。但將西域四州百姓分為五十個部族,各立族號,卻有李洛的考量。

一千多萬人口,歸屬五十個部族,名稱不一,可見唐主之心。

而且很明顯,唐主暫時沒有將色目人納入華夏族的意思。

華夏族的主體是漢人族屬,除了漢人族屬,華夏族中最大的族屬就屬苗人,僮人,彝人,都是上百萬人口的大族屬。至于契丹,女真,黨項,羌人,越人,已經都納入漢人族屬。

因為理論上,這些人主要是炎黃后裔。就算不是,也是蚩尤后裔。只有他們才算是華夏族。

而南洋和恒北的土著,不好意思,不屬于華夏族。

西域四州的色目人,當然也不是。

他們將來有機會成為唐民,但永遠也不能屬于華夏族,因為外貌長相和文化的差異太大。只有后世東亞范圍內的人,才被劃分為華夏族。華夏族中,又以漢人族屬為主體。

李洛繼續下令:“工部立項,在西域四州植樹造林,推行綠治。還要修建城池關隘…”

“傳旨江鈞和陳淑楨,三十萬色目戰俘,二十萬留在西域四州為官奴,歸工部調用。再令駐軍清剿馬賊胡匪,充作奴隸為勞力…”

“西域各州賦稅,暫定為三成。農戶可納糧,牧民可納牲口。大商人只能納金銀。”

“軍師府和兵部,定下西域駐軍的章程。這西域駐軍,暫時以二十萬為限。不但要防備元軍東侵,還要警備地方。”

“警部,調集警士萬人,在西域各郡縣設置警堂,維護治安。”

“沒收的宅院,可充作學堂,招募教師,教授西域孩童…”

“鑒于西域連年戰亂,西域四州百姓免稅一年。從洪武八年開始征收賦稅。”

李洛一口氣下了一連串的命令,定下了治理西域的大政方略。具體執行,就由政事堂和各部來辦了。

說完了西域,李洛終于聊起了軍事。

“大唐陸軍,海軍,江河水師,眼下服役者九十五萬余人。如今天下已定,是時候定下這兵馬編制了。”

“大唐現役兵馬員額,就定為九十八萬。這其中,騎兵編為三十萬,一人雙馬;火器兵編為三十萬;弓弩和長槍兵刀盾兵三十萬;海軍六萬;江河水師兩萬。”

“九十八萬人,便是大唐常備兵額。只要不打仗,一年軍費開支絕不會超過三千萬銀圓。”

拿下西域四州后,唐廷治下各等人口,總有一億四千多萬。這多么人口,養著九十八萬常備軍,負擔并不大。

“新兵十七歲方可入伍,在軍中服役滿八年方可安置差事。非傷殘而服役不滿八年者,自主擇業,朝廷不給差事。”

都烈道:“遵旨!明日兵部就下部令,照陛下之命辦理。陛下對三軍將士如此恩遇,將士們必定更加感恩戴德啊。”

李洛對將士待遇優厚,不但軍餉給的足,榮譽給的高,而且還采用了后世的轉業分配制度。

李洛現在將這“轉業包分配”的年限做了規定。后世是十年才能轉業,他搞的是八年。這是因為古代人均壽命短。

不過,是年滿八年才可專業,而不是只能服役八年就必須退役。按照唐軍制度,隊正以下,可服役到三十歲。隊正以上團總以下,可服役到四十歲。到了旅帥一級,身體好就能服役到致仕。

退役將士轉業,按照軍銜、軍職、軍功、武道這四個方面,來定轉業后的品級待遇,從十品起步。

差不多一半的退役將士,會安排到警部為警士和警官,擁有武士功名的,幾乎都安置為警官。還有小部分安排到鄉村擔任基層官吏,以及武廟的道官。

當然也能安排到礦務、漁牧、驛站、國營等體系當差。

等到五十五歲,就可退休致仕,拿半俸養老了。

這種待遇,可謂千古未有。

好處也很明顯。

首先是保證了唐軍的戰力穩定。使得唐廷能夠一直貫徹精兵路線。也讓唐軍被朝廷牢牢掌控。

而且唐軍體系嚴密,訓練嚴格,還重視軍中教育。從軍八年下來,幾乎都是可用之材,算是一個人才儲備庫。

退役將士都信奉武道,對民間尚武之風很有好處。朝廷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給予他們榮耀,也使他們成為擁護朝廷和皇室的中堅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年踴躍參軍者比比皆是,做軍吃餉從宋朝時的“賤業”變得炙手可熱。

雖說入伍前三年的軍餉不多,可入伍三年之后,一個人的軍餉就能養活幾口人了,要是得到武士功名,就更加體面尊榮。退役之后,朝廷還給差事繼續吃皇糧。這么好的路子,良家子弟當然搶破頭。

然而,唐軍招募新兵的條件比較苛刻。對年齡、體質、身材、長相都有一定要求。

兵部的數據,洪武五年,各地報名參軍的青年超過兩百萬,可洪武五年招募了多少新兵呢?

不到十萬人。

二三十個報名者中,每次才選拔一人。由此可見,競爭有多激烈。有的新兵,連續報名兩三年才被招募上。

沒辦法,對占大唐人口絕大多數的農家百姓來說,子弟的出路,無非是讀書科舉和從軍。

讀書科舉更難,錄取比例更低。相對而言,拿到兵額還是要容易的多。雖然從軍風險大,可真是一條好出路了。

要是這兩條出路都沒了,那除非運氣好,不然就要種一輩子地,務一輩子農,這輩子也就這么過了。

大唐民間,已經有了一些風氣。據說待嫁女子,最喜歡的是年輕的新科進士和學宮學士,其次就是武士。

武士當中,最受媒婆和待嫁女子青睞的,就是隊正或都尉軍銜的下武士。

為什么呢?

因為隊正或都尉已經是正兒八經的武官了,而且年紀往往只有二十多歲。既年輕,又有前途。

而隊正以上,大多年過三十,有點老了。大唐待嫁女子也就十六七歲,年齡差距比較大,未免不美。

而軍職更高的,年紀不但更大,而且也多半看不上小門小戶的農家女,她們當然也有自知之明。

如此一來,統帶一百多兵馬的小小隊正,反而是最受民女歡迎的武士。

所以民間有話說:“校尉太小,司馬太老,都尉正好。”

議完了軍務,終于又提及農事。

李洛說了半天,端起茶盞,對崔秀寧道:“梓童,這農事你來安排。”

崔秀寧道:“棉花種植,如今已經推廣天下。各地百姓,都用上了棉布。明年,朝廷就要全力推廣紅薯、土豆、玉米、番茄、辣椒、南瓜等殷洲作物。”

“大司徒,這些作物育種了幾年,種子夠推廣了么?”

戶部尚書出列道:“回娘娘話,這些殷洲作物,要說全國大量推廣,那還差的遠。可本土每個鄉各種十幾畝,卻是夠了。臣的意思,種子只分到鄉一級。等到兩三年后,再分到每家農戶。”

崔秀寧點頭,“那也算是全國推廣了。戶部就拿出分配章程,按照各地人口田畝數量,酌情安排便是。朝廷的種子分到各州,再由各州自己來分。戶部的部令,要嚴令各地官員妥善保管種子。哪里出了事,就問責哪里的官吏。”

“這些作物,對耕地要求低,產量卻比稻谷麥子高。本宮稱之為副糧。要是副糧全國推廣,很多不宜種植主糧的耕地就都能用上,起碼能多養活幾千萬人。喂養牲口和家禽的食料也有了。”

“陛下娘娘放心。戶部已經擬定好了大概的章程。等完善了章程細案,臣就呈奏預覽。”

崔秀寧道:“章程細案不必進呈了,就直接交給政事堂。妥當不妥當,政事堂看著辦。通過后直接下朝令就是。”

各部各寺的政務,不能事無巨細都讓皇帝親自研究決斷。不然,政事堂的意義何在?皇帝皇后只指出方向和大概,抓住綱就成。相對細化的執行方案,當然要宰相們決斷。

否則的話,皇帝會有多忙?

再英明的君主,一忙起來就會出紕漏。

林必舉出列道:“陛下,娘娘,全國推廣種植殷洲作物,娘娘稱之為副糧。那么,這副糧多達數種,征起賦稅來頗為麻煩。請旨,副糧是征稅還是不征稅?”

崔秀寧和李洛都是一愣。他們倒是沒有想到這個。

是啊,這紅薯等莊稼,是征稅還是不征稅?

這些作物,大多用的都是不適合種植主糧的荒地,又是好幾種,怎么統計呢?

而且,主糧是硬通貨,吃不完的肯定能變現,朝廷必定會收購。可是這些副糧,朝廷不可能會收購,變現很難,朝廷難道征收實物?

要是征收銀圓,那就是變現的加稅了,不符合大唐國策。要是征收實物,朝廷要這么副糧干什么?又怎么儲藏?

副糧是補充主糧的。有了副糧,百姓的食物不但更豐富,主糧也能消耗的更少,就有更多的主糧賣給朝廷。

崔秀寧想到這一層,頓時露出微笑。

她心中有數了。

不征副糧的稅。

但是不征這個稅,朝廷也能多一份收入!

為什么?很簡單。

有了副糧,能養殖的家禽也多了,農戶不光生活改善,也能剩下更多的主糧賣給朝廷。

遇到豐年,農戶完稅之后還能有小半的糧食出售。要是年景不好,完稅之后就沒有多余的糧食賣,自己能吃飽就不錯。要是遇到災年,那不但自己吃不飽,稅都交不上,甚至還需要朝廷賑濟。

而在古代,就算水利設施搞得好,因年景不好而歉收的年份也比較頻繁。這就導致,即便這幾年大唐興修水利,大力恢復農業生產,可農戶能出售的余糧卻始終不多。

糧食安全仍然達不到李洛和崔秀寧的要求。朝廷的糧食專賣收入,也增長緩慢。

就說眼下,釀酒業等需要糧食的加工業還沒有完全放開,就是因為國家糧食不夠充裕。

可有了副糧就不一樣了。

百姓能賣的主糧多了,那么朝廷就能收購更多的糧食來賣給不生產糧食的人。

這樣,朝廷的糧食專賣額度就更大,專賣收入就多了。

也就是說,哪怕不征一文錢的副糧稅,朝廷的收入也會增加一筆。

既然如此,那為何還要征收副糧稅呢?

“副糧,就不用征收了。這樣,百姓的日子也能更好過一點。”崔秀寧說道。

林必舉等人當然也想到,為何皇后陛下不征副糧稅了。

要是連這個都想不到,還能做宰相么?

“梓童說的不錯。副糧就不征稅了。”李洛笑著說道,他心中也明鏡似的。這個經濟賬,他還是能算過來的。

林必舉高高舉起玉笏,然后在掌心連拍三次,感慨的說道:

“陛下和娘娘仁愛天下,造福蒼生,誠圣人之心,光風霽月,春風化雨,惠澤億萬斯民哉。我大唐百姓,得為圣人治下之民,何其幸也!”

百官一起以笏拍掌,紛紛稱頌皇帝皇后。

負責朝議記錄的司錄寺官員,立刻秉筆寫下:“洪武六年十一月二十三,常朝。中相林必舉言副糧稅事。天子令不征,以惠民哉。”

李洛放下茶盞,“文先生,這《宋史》修到何處了?進展如何?”

文天祥卸職都督西北諸軍事后,接了《宋史》總裁官之職,組織朝野名士百余人,主持編修《宋史》。

這么好的差事,當然是李洛對文天祥的一種獎賞。

文天祥出列奏道:“回稟陛下,《宋史》編修者,共計一百三十八人,都是朝野飽學之士。如今已經修到真宗朝之事了。”

李洛肅然道:“真宗朝的大事,莫過契丹南侵,澶淵之盟。以文先生所見,這澶淵之盟,《宋史》應該如何定論呢?”

后世很多論調,說《澶淵之盟》簽訂的好,那些歲幣對大宋不算什么,還能保持雙方百年和平云云。

李洛對這種論調很是不以為然。

事實上,宋朝武力,恰恰是從《澶淵之盟》后開始崩壞的。

Ps:還有四五天就完本了哦。蟹蟹大家陪伴我到現在。真的很開心有你們在。晚安!今天就到這啦。太困了。

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005、1006節 “校尉太小,司馬太老,都尉正好。”

上一章  |  警花追我到元朝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